
伦敦奥运会“裁判门”事件
伦敦奥运会开幕以来,错误的判罚不停上演,体操、游泳、脚踏车、击剑、桌球、羽毛球、柔道、拳击等项目上都未能摆脱争议性判罚,各种错判漏判反判层出不穷。
裁判是保证比赛公正性的核心人物,但一些裁判不公平的判决却频频上演,这给伦敦奥运会蒙上了一层阴影。
基本介绍
- 事件名称:伦敦奥运会“裁判门”事件
- 事件影响:伤害奥运精神
- 涉及项目:游泳、脚踏车、击剑、桌球等
- 受害选手:申雅兰、丁宁等
- 事发赛事:2012年伦敦奥运会
事件详情
争议判罚多得惊人
伦敦奥运会上争议判罚多得惊人,几乎每天都有。
拳击56公斤级的1/8决赛中:日本选手清水聪与亚塞拜然选手阿卜杜拉对战,裁判意外宣布击倒对手6次的清水聪输掉比赛,使得清水聪精神受到严重打击,在观众的嘲笑中被扶出了赛场。虽然此后日本代表团申诉成功,但这种低级的误判在奥运会这样如此重大赛事中出现,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清水聪事件只不过是本届奥运会裁判问题的“冰山一角”。在脚踏车女子团体竞速赛中,裁判莫名其妙地判罚成绩第一的中国队犯规,金牌瞬间变成银牌,而且在中国队提出申诉后还对中国队予以罚款。此事直接引发了中国脚踏车队的抗罚事件。至今裁判都没有公布“中国队何处犯规,谁犯规,犯了什幺规”?
同样是在脚踏车赛场,英国队在场地脚踏车男子团体竞速赛第一轮中,辛德斯在刚出发不久就同赛车一起摔倒在了赛道上,英国队也因此获得了重新比赛的机会,最终以打破世界纪录的成绩夺冠。在英国脚踏车选手承认利用规则“假摔”的情况下,伦敦奥组委与裁判不闻不问,引起轩然大波。由此联想到几天前,羽毛球赛场8名女双选手选择利用规则消极比赛,最终却全部被罚出奥运赛场。
击剑赛场,韩国选手申雅岚与德国名将海德曼半决赛上,常规时间两人打成5:5平,在距计时赛结束前1秒左右,海德曼发出最后一剑,最终申雅岚被判罚5∶6告负,赛后,韩国队对于决胜一剑提出异议,但申诉失败,申雅岚因此坐地不起,导致3、4名比赛以及决赛全部推迟。

类似申雅岚这样的争议判罚比比皆是,如汪鑫的伤退、丁宁的被罚、赛艇的重赛等……平心而论,裁判偶尔出错应该得到理解,但如此重要赛事,一而再再而三出现失误,确实给本届奥运会蒙上一层阴影,“裁判门”已经成为诸多参赛运动员最伤心的话题。
事件评论
偏见或是错判主因
本届奥运会上会出现如此多的“裁判门”事件,引起了各方的热议。许多媒体也开始分析其深层次原因。
香港大公报撰文表示“固有的偏见成为错判误判的主要原因”。文章认为,伦敦奥运会上脚踏车和击剑成为误判的重灾区,而这两个项目都是欧洲的传统项目,裁判大多也是欧洲面孔,原本欧亚选手在这个项目上差距很大,但是随着体育的发展,亚洲选手通过刻苦训练和对比赛规则的研究开始占了欧洲人的领地,亚洲选手表现出色、频频摘金夺银,欧洲的地位开始动摇,而裁判固有的思想认为,在这个欧洲人把持的舞台上,还应该是欧洲人说了算。
俄罗斯之声的一篇报导说:随着奥运会的进展,一些靠裁判主观判断的项目,比如说艺术体操、水上芭蕾,运动员的命运将会掌握在裁判手里,我们期待着裁判不要对某些国家的运动员抱有成见,行使好裁判应有的职责。该报导指出,有些人认为,裁判偏袒主办方国家或给一些运动员打高分,不是因为他们的技术或者是速度,而是运动员所在的国家,眼下一系列的误判让伦敦奥运会变得非常黯淡。
韩国的文化日报则痛斥误判对运动员的影响。这篇文章说,伦敦奥运会因为误判摇摆不定,儘管有人说误判也是比赛的一部分,但是在伦敦奥运会上已经成为了严重问题的各种误判早就已经超出了範围,这些无法理解的误判让运动员4年挥洒的血汗瞬间成了泡影,这分明就是不公平的。
奥运精神受到伤害
在奥运赛场上,真正的主角应该是赛场上的运动员们,但实际上,种种事实却表明,在伦敦的奥运赛场上,作为配角的裁判却抢走了大量的“镜头”,一幕又一幕的争议判罚,不仅伤害了运动员,也让奥运会自身受到伤害。
裁判对比赛的掌控,使得运动员成了彻底的弱者。错误的判罚,有的是无心之失,有的则是蓄意为之。当然,这些都没有证据,就像一些比赛裁判也拿不出判罚的依据。大多数项目协会更倾向保护裁判,加上複杂的规则与打分程式,使得公众很容易被蒙蔽。
如果仅仅只是由于裁判的个人判断出现失误,造成误判或有争议判罚的结果倒也无可厚非;而如果这种误判或争议判罚是出于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那这就严重玷污了奥林匹克精神。
对于奥运会而言,如果要保证公正与权威,伦敦的诸多“裁判门”事件需要引起深刻反思。伦敦奥运会的比赛尚未结束,希望这层被“争议判罚”蒙上的阴影能在后面的比赛中儘快散去。
相关报导
韩国为申雅兰申请银牌被驳回
韩国奥委会2日向国际奥委会提出,女子重剑比赛中出现裁判误判导致申雅兰仅获铜牌,因此要求授予申雅兰银牌。
在7月30日的女子重剑半决赛上,申雅兰和德国选手海德曼最后一秒出现极具争议一幕。韩国一方认为裁判误判,两次提出抗议,但比赛官员裁决海德曼以6:5绝杀申雅兰晋级决赛。痛哭流涕的申雅兰呆坐檯上近一小时,迫使比赛推迟。申雅兰平复情绪后,再次出战,获得一枚铜牌。
丁宁与央视记者抱头痛哭

台北时间8月1日,2012年伦敦奥运会桌球女单冠军争夺战刚刚结束,国手李晓霞苦战五局以4-1(11-8、14-12、8-11、11- 6、11-4)战胜队友丁宁成功夺冠。比赛进程中,丁宁三度发球被判罚违例扣掉4分,局间通过翻译向组委会表达强烈不满,并且在赛后丢冠后与央视记者周到抱头痛哭。
第一局,丁宁比赛伊始进入状态较慢落后到2-6,好在后程发力顽强迫近到6-8。此时,丁宁正手发球后被叫停,警告其发球违规被罚分。丁宁随即向当值女主裁判申述,双手摊开不解地询问“what”?这并不是丁宁在伦敦奥运会上首度被判罚发球违例,据央视桌球评论员杨影介绍,丁宁在本次比赛中所掌握的四套发球,其中有三套都被裁判判罚过直接失分。
第二局,在比分被改写到5-8后,丁宁发球的关键时刻再度被当值女裁判警告判罚违例,再丢一分的局势对她非常不利。丁宁一脸愕然地看着裁判,双手张开示意向裁判谘询,到底是高度不够,还是有旋转了?然而,本场比赛的发球判罚争议远没有到此结束。
第四局,丁宁在开局不利比分落后的情况下,尝试蹲发球来改变被动局面,但是当值女主裁判第三次判罚违例。这种在伤口上撒了盐的作法令丁宁难以接受,在多番沟通无果后将球拍摔在球檯上泪如雨下。此时,当值女主裁判以拖延比赛时间为由,同时出黄牌和红牌连罚两分,局分1-2落后此时比分更是落后到2-8,几乎直接给丁宁宣判了“死刑”。
在局间休息的间隙,中国桌球队通过翻译与组委会官员进行了交涉,并且向当值女主裁判询问判罚缘由,丁宁同时通过翻译向组委会官员哭诉,“今天都罚多少个了?”,并且以此向向组委会表达了强烈不满。
虽然,现场助威的球迷们用时起彼伏的加油助威声来鼓励这位90后小将,只要丁宁每追回一分就会用雷鸣般的掌声给予回应,可惜眼眶湿润的丁宁不可能情绪不受到影响,最终第五局是以4-11落败,将奥运会冠军拱手让出。赛后,丁宁走到混合区附近并没有接受央视的专访,而是像个受欺负的小女孩儿与记者周到抱头痛哭。
误判丁宁裁判被取消资格
我们申诉,误判丁宁的义大利裁判被取消资格。
在评价中国女队在伦敦奥运会上的表现之前,我先谈一下大家关心的女单决赛的判罚问题。
在那场决赛中,最受关注的不是结果,而是裁判的判罚。赛后,我带着丁宁去找桌球组委会,以及伦敦奥运会桌球比赛的赛事经理和裁判长,双方交流的气氛是友好的,但我们的态度是严肃的。
我们希望他们在裁判工作方面有所改进,我们会教育自己的运动员尊重裁判,尊重观众。但同时我也希望裁判能够尊重运动员,不能忽视运动员的劳动。输赢并没有那幺重要,但至少要给球员展示自己的机会。
然后,我们建议他们重新调看录像。他们接受了我们的建议,随后我们与裁判长一起看了录像。面对事实,裁判长承认确实出现了误判,至少是给了丁宁错误的信号。特别是有一个下蹲发球,通过慢镜头,我们看到了抛球的高度以及最后的动作都符合要求。但比赛时,当裁判判完之后,丁宁去问她判罚原因,她开始的时候说是球往后抛,但之后她又做手势说是高度的问题,完全给了运动员错误的信号,不能让运动员理解到底是什幺原因被判罚,所以说明这是裁判的误判。我们马上向裁判长建议,如果裁判出现了错误,她应该勇于承担,这也是对运动员尊重的具体表现。裁判长也认可,说会让这个义大利的裁判员向丁宁道歉。但是,在看完录像之后,他们当场做出了更严厉的决定,让这个裁判员立即离开英国,不再让她执法奥运会。我觉得从桌球组委会、国际乒联以及裁判组来说,他们是尊重事实的,他们做了他们该做的决定,这对中国乒协,对中国桌球队,对丁宁本人,都表示了一种尊重。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伦敦奥运会“裁判门”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