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房四宝(2016年吴斯执导纪录片)
《中国文房四宝》是由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徽广电传媒产业集团出品,安徽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安徽银鹃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共同承制,由吴斯执导的人文纪录片。
该片分为《博採》《造化》《匠心》《时风》《传播》《遗产》共六集,依据历史、情感、文化、现实四个维度,反映出“文房四宝”演进的历史脉络、蕴含的丰富情感、厚载的文化传统和纷呈的现实生态。
该片于2016年7月17日至22日每晚20点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首播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首播。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文房四宝
- 外文名:The Four Treasures Of Chinese Study
- 首播时间:2016年7月17日
- 导演:吴斯
- 集数:6集
- 每集长度:50分钟
- 类型:纪录片
- 线上播放平台:爱奇艺
剧情简介
作为传统的书写工具与记录载体,笔墨纸砚的诞生、演进,一直伴随着中华文明前行的脚步。其中的造纸术,更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创造。东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带来了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因为它原料取材广泛、工艺易于掌握、成品便于携带,故而传播、套用极广,推动了东方、阿拉伯、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发展。
纪录片 中国文房四宝

“文房四宝”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对中国书画艺术在世界艺林独树一帜,创造出得天独厚的条件。它不仅拓展了书画家的创作空间,丰富了书画艺术的表现手法,滋养了中国书画的独特气韵,同时,对书画艺术传承、普及与繁荣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文房四宝”经历两千多年,促进并实现了文化典籍、文学艺术的留存与传播。由它书写与记录的世界,极大地丰富了深厚、多彩、灿烂的中国文化。遍布世界、保留至今的传世古籍、珍贵文物、稀世珍品、艺术杰作,共同见证了社会进步与文化发展。
“文房四宝”承载着一代代人的情感,体现了工艺创造与艺术实践双重作用的成果。它凝聚着手工劳动和书画运用的匠心,探索、总结出杰出的工艺技法,创造了种类繁多、技艺精湛的工艺製品。它的製作与使用,培养了中国人独特的文化情怀。
分集剧情
第1集 《博採》
从笔墨纸砚的原料採集到人工製品的出现,笔墨纸砚取用自然原料进行改进与重组,呈现出“博採众长”的想像力与创造力,留下了难能可贵的经验与令人津津乐道的传奇。
第2集 《造化》
考察“文房四宝”的演进路径,丰富的互动过程,成全了一个个幸运的时机、造化的境界。包括书画工具与书画艺术的互动,历代名匠与书画大家的互动,在需求与供给之间,架设了一座登峰造极的桥樑,从而不断拔高二者的高度。
第3集 《匠心》
在大名鼎鼎的“文房四宝”故乡,杰出的工艺与精品依旧声名赫赫。坚守在现实生活中的手工作坊,坚守着古老的製作流程与古法工艺,让流传久远的心传技法保留到今天。
第4集 《时风》
不同时代的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的环境与水平,造就了“文房四宝”不同的风度器局,由此带来了中国书画迥异的风格气韵。在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中,如何引领潮流,开风气之先,现实需求成为最重的动力。
第5集 《传播》
从现存的实物与工艺中,追寻“文房四宝”在亚洲及欧洲的传播路径。通过调查与比对,表现中国与外部世界通过书写工具实现的工艺传播与文化交流。
继续看6集
选集
资料参考于
幕后製作
该片一年的实拍时间,三个摄製组,拍摄地除了传统的文房四宝原产地如湖州、宣城、黄山、肇庆之外,辗转近20个省市自治区和台湾地区,甚至远赴日本、韩国和义大利,累计拍摄456天,终于完成了38个板块、近60位现实人物的纪实拍摄和近30位历史人物的再现拍摄,遍访“文房四宝”代表性产地、藏有重要文物的博物馆、古都和书画大家的故居,获得了54TB的珍贵素材。该片完成了“从东亚的作业现场到丝路的遗址遗蹟”的穿行,在呈现文房四宝广泛的地域性和影响力同时,还着力表现了工匠精神在当下的继承与创新——前无古人的抄纸场面、鼠须笔的研製、巨砚的诞生、用纸的纤维製作时装、复活漆烟墨的技法等。
该片在拍摄之初,安徽台领导就做出了使用4K摄影技术的决定。除了常规摄影,摄製组採取了许多特殊视角,微距、水下、航拍。小的物件设计成大的拍,重达7吨、直径2.1米的龙腾盛世巨砚,突破吉尼斯纪录的三丈三宣纸,让观众讶异于笔墨纸砚的视觉奇观。安静的物件用动态的方式拍,器物与器物的虚实变焦、烟雾香薰等道具的使用、光影的转换、轨道的移动,让器物变得灵动起来。
主创团队
总策划 | 曹征海 | |
出品人 | 庄保斌、聂庆义 | |
总监製 | 禹成明 | |
监製 | 林宿建、徐卫文、袁卫东、陈钢、孙志远 | |
总导演 | 吴斯 | |
分集导演 | 《博採》 | 郭巍 |
《造化》 | 鲁慧 | |
《匠心》 | 周虹 | |
《时风》 | 程丹 | |
《传播》 | 郑荣 | |
《遗产》 | 郑荣 | |
分集撰稿 | 《博採》 | 侯卫东 |
《造化》 | 侯卫东 | |
《匠心》 | 侯卫东 | |
《时风》 | 杨飙 | |
《传播》 | 杨飙 | |
《遗产》 | 杨飙 | |
总摄影 | 贾利玮、徐欣 | |
作曲 | 林朝阳、丁薇 | |
解说 | 苏扬 | |
片头题字 | 苏士澍 | |
录音指导 | 李云光 | |
摄影指导 | 陈树凡 | |
文学编审 | 季宇 | |
专家顾问 | 《博採》 | 王有华、汤书昆、朱良剑、刘伯山、黄秀英、曹天生、马青云、许阿乔、王永敬、翟屯建、徐子超 |
《造化》 | 班宗华(美)、萧瀚、梁颖、邱才桢、朱友舟、骆坚群、华慈祥、冯国华 | |
《匠心》 | 杨晓阳、范瓦夏、季玉方、黄飞松 | |
《时风》 | 王佛生、朱良剑、王福、宰贤文、陈平民、杨文涛 | |
《遗产》 | 里燕、赵龙光、萧瀚、吴善淑(韩) | |
主摄影 | 贾利玮、齐庆森 | |
摄影 | 《博採》 | 林岩松、高应辰、王宏庆、高晓涛 |
《造化》 | 贾利玮、齐庆森、赵志强、徐海峰、林岩松、汤磊、高应辰 | |
《匠心》 | 贾利玮、齐庆森、徐欣 | |
《时风》 | 齐庆森、徐欣、高晓涛 | |
《传播》 | 贾利玮、倪志强 | |
《遗产》 | 贾利玮、郑荣、倪志强、林岩松 | |
摄影助理 | 《博採》 | 吴光义 |
《造化》 | 梁家宝、赵旌朝、吴远、传视影视 | |
《匠心》 | 梁家宝、孙凌凯、赵旅朝、高应辰、吴光义、邓少波、传视影视 | |
《时风》 | 孙凌凯、梁家宝 | |
《传播》 | 梁家宝、孙凌凯 | |
《遗产》 | 梁家宝、孙凌凯 | |
航空摄影 | 王宏庆、卫勇、谢先锋 | |
灯光 | 《造化》 | 季常民 |
《匠心》 | 费桂雷、刘海林、沈磊、沈祥松 | |
录音 | 《博採》 | 赵君、吴志、陈松磊、陈松涛、曹大虎、庄子 |
《造化》 | 赵君、吴志、方磊、陈松涛 | |
《匠心》 | 赵君、吴志、方磊、陈松涛、董嘉润、徐林斌 | |
《时风》 | 赵君、吴志、陈松磊、陈松涛、曹大虎、庄子 | |
《传播》 | 赵君、吴志、方磊 | |
《遗产》 | 赵君、吴志、方磊 | |
录音助理 | 《博採》 | 方磊、邢庆海、邢起墨、邢涛、阿南 |
《时风》 | 方磊、邢庆海、邢起墨、邢涛、阿彪 | |
视效导演 | 赵志强 | |
剪辑包装 | 《博採》 | 郑数 |
《造化》 | 周雅昕 | |
《匠心》 | 周雅昕 | |
《时风》 | 郑敏 | |
《传播》 | 戴韵哲 | |
《遗产》 | 戴韵哲 | |
调色 | 夏镇、李洋、张颖、吕叶 | |
视效参谋 | 张娜 | |
平面设计 | 韩波、陶明亮 | |
动画製作 | 锐智成扬 | |
音乐製作人 | 林朝阳 | |
演奏 | 林朝阳、朱亦兵、程晓华、袁小钢、吴丹、谢宏亮、王小柯、丁晓逵、丁雪儿 | |
弦乐 | 亚洲爱乐国际乐团 | |
音乐录音 | 李岳松、王耀唯 | |
音频製作 | 王基拉、赵君、胡涛 | |
混音 | 小天、茆博文 | |
样片配音 | 吴志斌 | |
导演助理 | 张俊楠 |
情景再现 | 再现导演 | 戴君良 |
副导演 | 冯瀑、娄乾德 | |
製片组 | 孟飞、徐文国、赵文瑜 | |
统筹 | 穆艾琳、缪卫江 | |
摄影 | 赵绍宏 | |
摄影助理 | 贾敬文、徐仰政 | |
美术 | 刘哗 | |
美术助理 | 赵文瑜、段顺阳 | |
道具 | 段顺铭 | |
置景组 | 刁萧涛、段顺宝、任华杰、孙以亮、周百祥 | |
灯光 | 伊洪波 | |
灯光组 | 田伟、刘丙群、宋宇、覃章铁、冯缓 | |
化枚 | 卢美珍 | |
服化组 | 邓安民、杜万贵、卢晓青、陈晗、徐晓娟、王孝礼、余长才 | |
场务组 | 蒋文辉、邱文斌、欧高鹏、金宣萱、贺继中 | |
马队 | 宿瑞刚 | |
烟火 | 霍其永 | |
后期剪辑 | 娄乾德 | |
主要演员 | 《博採》 | 马锟、常定权 |
《造化》 | 杨国平、马进文、杜泓君、栾中莹、陈上伟、周淇、丁贺、徐明森、李加成、黄世亮、王丹妹 | |
《匠心》 | 钟鸣、吕长春、岳春雨、陆华萍 | |
《时风》 | 冯武生、候建楠 | |
《遗产》 | 全宝军、张正宗、葛先锋、谢昌定、保建柿 | |
製片主任 | 郭巍 | |
製片 | 卢毅棣 | |
摄製统筹 | 周小林、王波、胡必升 | |
协助拍摄 | 伍森严、仇庆年、胡建虎、王似锋、范斌、王福 | |
海外宣发 | 张红 | |
运营管理 | 赵东 | |
製片人 | 吴斯 | |
总製片人 | 林宿建、金琦 | |
感谢 | 《博採》 | 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中共安徽省委对外宣传办公室、中共宣城市委宣传部、中共黄山市委宣传部、中共湖州市委宣传部、中共丽江市委宣传部、中共泾县县委宣传部、湖州市善琏镇人民政府、湖州市王一品斋博物馆、肇庆市博物馆、肇庆市中国端观展览馆、丽江市东巴文化研究院、丽江市广播电视台、泰山景区管委会、肇庆市紫云谷景区 |
《造化》 | 中共安徽省委对外宣传办公室、中共陕西省委对外宣传办公室、中共陕西省礼泉县委宣传部、中共陕西省乾县县委宣传部、陕西西安碑林景区管理处、中共甘肃省委对外宣传办公室、中共甘肃省敦煌市委宣传部、中共甘肃省瓜州县委宣传部 | |
《匠心》 | 中共安微省委对外宣传办公室、中共安徽省泾县县委宣传部、中共安徽省宣城市市委宣传部、中共安微省黄山市市委宣传部、中共浙江省湖州市市委宣传部、中共安徽省歙县县委宣传部、中共安微省绩溪县委宣传部、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出版社、浙江省湖州中国湖笔博物馆、浙江省湖州赵孟颗故居旧址纪金馆、安微省绩溪县胡适故居、中国国家画院、北京画院、江西省婺源熹园景区 | |
《时风》 | 天津博物馆、上海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安薇博物院、安微徽州文化博物馆、苏州巧生炉博物馆、中共山西省省委宣传部、中共山西省临汾市市在宣传部 | |
《传播》 | 中共湖南省江永县委宣传部、中共四川夹江县委宣传部、上海周虎臣曹素功笔墨有限公司、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手工纸研究所、中共安徽省委对外宣传办公室、山西省民俗博物馆、上海笔墨博物馆、日本绘手纸协会、中国国家图书馆 | |
《遗产》 | 日本东京泰书会、韩国针积研究院、义大利法布里亚诺纸和水印博物馆、中共安徽省委对外宣传办公室、广州华南农业大学服装设计学院、中共新疆自治区吐鲁番市委宣传部、中共新疆自治区和田市委宣传部、中共新疆自治区墨玉县委宣传部、安微省援疆指挥部、中共绍兴市委宣传部、绍兴兰亭书法学院 | |
承制 | 安徽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安徽银鹃影视传媒有限公司 | |
出品 | 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微广电传媒产业集团 |
资料参考于
幕后花絮
- 在拍摄绛州澄泥砚的时候,山西省新绛县上半年只降了三次雨,其中的两次都被摄製组赶上了。
- 在《时风》单元的拍摄过程中,蛇在草丛中窸窣穿行,不仅让摄影师将几个镜头的拍摄拖延了一天半的时间,还把原本胆大心细的女导演吓得心惊肉跳,不敢直视。
获奖记录
时间 | 颁奖方 | 获奖名称 | 获奖者 | 提名/获奖 | 参考资料 |
---|---|---|---|---|---|
2016年 | “金熊猫”国际纪录片节 | 最佳系列纪录片 | 《中国文房四宝》 | 获奖 | |
2017年 | 第五届优秀国产纪录片及创作人才扶持项目 | 优秀摄影 | 贾利玮、徐欣等 | 获奖 |
发行信息
宣传发行
2016年4月,《中国文房四宝》参加法国坎城纪录片节;7月14日,该片首映礼在安徽合肥举行;7月16日,该片泾县发布会在中国宣纸博物馆举行。
播出信息
播出日期 | 播出频道 | 时间段 | 播出地区 | 参考资料 |
---|---|---|---|---|
2016年7月17日-22日 | 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CCTV-9) | 每天20:00 | 中国大陆 | |
2016年7月22日起 | 安徽卫视 | 每周五21:20 |
作品评价
该片清晰展现文房四宝演进的历史脉络、蕴含的丰富情感、厚载的文化传统以及纷呈的现实生态。这种主题式文化表达让观众既能按喜好自由选择探秘中国传统文化的入口,又能通过内在的表达逻辑激发出观众的求知慾望。(《光明日报》评)
该片导演充分运用叙事技巧,打破时空的整体性,将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画面组接在一起,统一于一个主题之下。跳跃的时空叙事,让该片具有了“横跨欧亚大陆的广角视野”与“上溯两千年的历史景深”,同时扩大了纪录片结构的内在张力,即偏离与回归、中断与持续的统一,以契合观众思维转换的需求。在叙事时间上,基本遵循由当下出发回溯历史再回到当下的模式。历史时空的故事以人物扮演、情景再现的方式穿插在现实的故事当中。(《中国广播电视学刊》评)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中国文房四宝(2016年吴斯执导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