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高坝结构分析与抗震研究前沿——庆贺张楚汉院士八十寿辰

高坝结构分析与抗震研究前沿——庆贺张楚汉院士八十寿辰

高坝结构分析与抗震研究前沿——庆贺张楚汉院士八十寿辰

《高坝结构分析与抗震研究前沿——庆贺张楚汉院士八十寿辰》是2013年 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光纶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高坝结构分析与抗震研究前沿——庆贺张楚汉院士八十寿辰
  • 外文名:The high dam structure analysis and seismic research frontier - celebrate chu-han zhang academician eightieth birthday
  • 作者:王光纶
  • ISBN:9787302340461
  • 定价:128元
  • 印次:1-1
  • 装帧:平装
  • 印刷日期:2013-9-30

前言

张楚汉院士是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我国着名的水利水电工程专家。他执教清华逾半个世纪,对清华水利系的发展和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在读书期间就曾有幸聆听张楚汉教授的讲授,工作以后有了更多接触,他的学识风範给我和其他同志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是追求卓越,敢为人先。张楚汉院士以“在人群里不能是落后的,必须是前茅的”来鞭策自己。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是1952年院系调整后新成立的系,他是系里的第一批学生。改革开放初期,他是国家首批公派留美学者之一,走上“对外开放交流”之路。他是“文革”后水利系教师中第一位当选院士的教授。在事关水利系发展的几个关键结点上,张楚汉院士都发挥了积极的带头作用。
二是矢志不渝,潜心学术。张楚汉院士学术造诣精湛,勤于学习,善于钻研,勇于创新。20世纪60年代在新丰江大坝进行现场试验研究,他用创新的研究成果突破了前苏联规範的制约,揭示了大坝震害的真实原因。张楚汉院士治学严谨,常年到图书馆查看资料,了解国际前沿学术进展,以至于图书馆阅览室的一个座位在一段时间里几乎成了他的“专座”。正是这种严谨勤奋、孜孜不倦的治学精神,使得他在高拱坝抗震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全国科技大会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等科技奖励。
三是联繫实际,重视工程。张楚汉院士始终把国家战略需求放在第一位,心繫国计民生和社会利益。坝库安全是张楚汉院士的重点研究领域,从密云水库抗震加固到汶川地震堰塞湖排险,他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工程现场。从南水北调到二滩、小湾等重大工程项目,他都主持或参与了关键技术研发和谘询。他兢兢业业、艰苦奋斗,几乎跑遍了我国所有的高坝水电站,为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言献策。
四是教书育人,言传身教。张楚汉院士关心和爱护青年教师与学生,帮助和促进年轻人的发展成长,培养和带领了一支优秀的团队。他胸怀博大、以身作则,受到学生们的敬重和爱戴,使团队能够团结合作、持续攻关,也使团队成为高水平人才成长的摇篮,先后有近百名学生获得博士、硕士学位。张楚汉院士桃李满天下,他的很多弟子已经成为我国水利水电事业的骨干力量,活跃在学术和工程的前沿。
掩卷深思,张楚汉院士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时代变迁紧密结合在一起。正如他本人所言,“国家的蓬勃发展,这里面也有一份自己的贡献,我特别欣慰。”张楚汉院士以半个多世纪的学术人生,生动诠释了清华大学“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优良传统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精神,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借本书出版的机会,谨以上述文字表达我对张楚汉院士的崇高敬意和对他八十寿辰的衷心祝贺!
2013年9月于清华园

目录

庆贺张楚汉先生八十寿辰 编委会(1)
张楚汉院士与水利水电工程系 王光纶(2)
流水往事——我的点滴回忆 张楚汉(4)
爸爸的几件小事 张青,张瑾(15)
高坝抗震研究五十年 张楚汉,王光纶,金峰,徐艳杰,王进廷(17)
论岩石、混凝土离散—接触—断裂分析 张楚汉(28)
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与河流生态的影响 张楚汉(58)
孔隙介质中化学渗流溶解面非稳定性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赵崇斌(65)
基于比例边界有限元法的重力坝断裂模拟
宋崇民,施明光,钟红,EanTat Ooi,张楚汉(75)
AAR Analysis of Chickamauga Lock Lingmin Feng?(90)
吸力锚在粘土中的破坏模式及极限抗拔力分析方法 刘海笑,王宸,赵燕兵(115)
A Couple CFD-DEM Investigation of Granular Flow Impacting on Water Reservoir
Jidong Zhao, Tong Shan(127)
A fully Probabilistic Framework for Seismic Displacement Analysis of
Spatially Distributed Slopes Gang Wang, Wenqi Du(134)
悬臂输流管道在分布随从力作用下的稳定性 郭长青(149)
随机荷载下地下洞室可靠性分析 贾超,雒翔宇,张国荣(156)
混凝土坝温控防裂的几点思考 刘毅,张国新(165)
清华实时耦联动力试验系统 王进廷,金峰,徐艳杰,张楚汉(176)
一种新型防屈曲支撑弹塑性模型的参数敏感性分析 彭伊,古泉(190)
基于数值解与解析解耦合的SSI体系地震反应分析方法 傅敏红,古泉(200)
不同配筋和预应力模型拱坝的振动台试验研究 盛志刚,张楚汉,王光纶(207)
基于非线性有限元的开裂分析及在带缝拱坝中的套用 刘耀儒,潘元炜,杨强(217)
建设系统与自然灾害、社会间作用机理研究
——以汶川地震为例 唐文哲,漆大山,王姝力,谢坤,李京(233)
基于DEM-CFD方法的颗粒两相流数值模拟 邱流潮(240)
基于多尺度物理力学试验的模糊随机损伤力学模型 王亚军,胡昱,王进廷,左正(245)
LS-DYNA?在土木、水利工程上的套用概述 黄云(254)
基于公司战略的项目群开发与管理
——设计谘询企业引领中国新能源整体走出去的探索与实践 陈观福(263)
页岩为主的顺向坡深层重力变形的研究 侯艳丽,千木良·雅弘,邹青颖(268)
基于各向异性损伤模型的混凝土断裂仿真模拟 龙渝川(281)
複合材料的断裂研究进展 方修君(289)
An Efficient Algorithm for Spatially-correlated Random Fields Gener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s on Elastic Behaviour of Two-phase Material
Xinwei Tang, Xiaobao Yang, Yuande Zhou(296)
A Unified Approach for Long-term Behavior and Seismic Response of
AAR-affected Concrete Dams Jianwen Pan(304)
Investigation on Real Working Performance of High Arch Dams with ‘Digital Dam’:
A Case Study Jian Yang, Feng Jin, Jin-ting Wang, Chu-han Zhang(321)
关于防护栏支柱弯曲变形理论的研究 杨璐,金峰,王进廷,薛建荣(348)
基于一种热力学模型的饱和土非等温固结模拟 张志超,程晓辉(357)
一种简化的层状介质矢量波高阶双渐近透射边界 高毅超,宋崇民,金峰(367)
基于单颗粒的非仿射应变率分析 刘建国,孙其诚,金峰(376)
连体双塔楼结构的非均匀地震动实时耦联动力试验 周孟夏,王进廷,金峰,朱飞(388)
初始静载对混凝土动力弯拉强度影响的颗粒元模拟分析 武明鑫,张楚汉(401)
堆石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微观结构研究 谢越韬,金峰(412)
Three-Dimensional Simulations of Bingham Plastic Flows with the Multiple-relaxation-time
Lattice Boltzmann Model
Songgui Chen, Chuanhu Zhang, Yuntian Feng, Qicheng Sun, and Feng Jin?(423)
考虑震源与传播路径的重力坝地震回响分析方法 贺春晖,王进廷,张楚汉?(438)
弹性模型模拟面板堆石坝问题探析 金鑫鑫,杜丽惠?(449)
石灰石粉替代粉煤灰在堆石混凝土中的套用研究 韩国轩,安雪晖,周虎,金峰?(456)
Analysis of Displacement Prediction in Real-time Dynamic Hybrid Testing
with Large Integration Time-step
Fei Zhu, Jingting Wang, Feng Jin, Yao Gui and Mengxia Zhou(465)
Reflec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Plane Waves at a Water–porous Sediment Interface
with a Double Porosity Substrate Dandan Lv, Jinting Wang, Feng Jin, Chuhan Zhang(487)
河谷地形效应对地震动非均匀性的影响 林森,徐艳杰(507)
RCC-CSG複合材料坝及其计算研究 王丽新,王进廷(518)
附录一 论文作者列表 (525)
附录二 研究组主要大事记 (528)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高坝结构分析与抗震研究前沿——庆贺张楚汉院士八十寿辰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