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汉战处
楚汉战处,指古广武城,旧址在今河南荥阳东北的广武山上,有东、西两城隔涧相峙,相距约二百步。秦末,汉王刘邦与西楚霸王项羽对垒,相持日久,几经周折,终于在荥阳一带以劣势兵力大败楚军,并最终夺得天下。
金宣宗元光元年,(1222年)前后,元好问的友人李钦叔登览荥阳古城,作词寄赠元好问,元好问写下这首诗答赠。
诗人由古战场联想到眼前的战乱和百姓的流离失所,不由得百感交集,他熔叙事、抒情、议论为一炉,弔古伤时,感慨国事,希望有刘邦那样的英雄出来打败蒙古,挽救祖国。诗境苍凉悲慨,是一首感人之作。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楚汉战处
- 地理位置:河南荥阳东北的广武山上
作品原文
《楚汉战处》
同钦叔赋
虎掷龙拿不两存①,当年曾此赌乾坤②。
一时豪杰皆行阵③,万古河山自壁门④。
原野犹应厌膏血⑤,风云长遣动心魂。
成名竖子知谁谓⑥?拟唤狂生与细论⑦。
虎掷龙拿不两存①,当年曾此赌乾坤②。
一时豪杰皆行阵③,万古河山自壁门④。
原野犹应厌膏血⑤,风云长遣动心魂。
成名竖子知谁谓⑥?拟唤狂生与细论⑦。
注:楚汉战处,指古广武城,旧址在今河南荥阳东北的广武山上,有东、西两城隔涧相峙,相距约二百步。
注释译文
注释:
①虎掷龙拿:等于说虎斗龙争。掷,腾跃,跳跃。拿,搏斗,争持。
②赌乾坤:用天地为赌注以博输赢,意思是争夺天下。乾坤,天地,这里代指国家政权。
③一时:一世,当代。行(háng杭)阵:军队的行列,战阵。
④壁门:原意为营门,喻江山形势险要,可以固守之处,这里是指荥阳。
⑤犹:仍、仍然。厌:厌足,满足。膏血:人的脂肪和血液。
⑥成名竖子:《晋书.阮籍传》载,阮籍曾登广武山观楚汉战处,慨叹道:“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竖子:对人的鄙贱称呼,略同于今天所说的“小子”。谁谓:说的是谁。谁:“谓”的前置宾语。
⑦狂生:指阮籍。阮籍本有济世之志,但在司马氏的黑暗统治下,害怕遭到迫害,只好缄口不言,佯狂纵酒,因此被称为“狂生”。论:分析,辩论。
译文:
如猛虎腾跃,似神龙搏争,
我恍见那两军鏖战,势不并存;
当年。
此地曾燃起漫天战火——
只为了楚与汉争抢乾坤。
一世的英雄豪杰,
尽捲入战争的行列;
永存的荥阳山河,
犹自似坚固的营门。
这辽阔的原野呵,
想来已吸足了战士的膏血。
那战争的风云呵,
令后人长久地震撼心魂!
在这里,
曾有人感叹“竖子成名”。
不知他可知道说的何人?
我真想唤起那狂诞的书生,
把这事和他细细的辩论。
作品鉴赏
楚汉战处,指古广武城,旧址在今河南荥阳东北的广武山上,有东、西两城隔涧相峙,相距约二百步。秦末,汉王刘邦与西楚霸王项羽对垒,相持日久,几经周折,终于在荥阳一带以劣势兵力大败楚军,并最终夺得天下。金宣宗元光元年,(1222年)前后,元好问的友人李钦叔登览荥阳古城,作词寄赠元好问,元好问写下这首诗答赠。诗人由古战场联想到眼前的战乱和百姓的流离失所,不由得百感交集,他熔叙事、抒情、议论为一炉,弔古伤时,感慨国事,希望有刘邦那样的英雄出来打败蒙古,挽救祖国。诗境苍凉悲慨,是一首感人之作。
作者简介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出生在太原府忻州秀容县,(今山西忻州)。他家是北魏鲜卑族拓跋氏的后裔,是累世为宦官的书香人家。诗人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十四岁时,投师陵川学者郝天挺门下,学业更有长足的进步。少年时代的元好问,还曾跟随当县令的叔父元格游宦山西、山东、甘肃、陕西等地,饱览了各地名山大川,增长了不少阅历见识,为以后的诗歌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