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圯桥

圯桥

圯桥

圯桥,坐落在有着近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下邳(今江苏省睢宁县古邳镇境内)。千百年来,圯桥屡毁屡建,最近一次修建是1981年。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圯桥
  •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
  • 开放时间:全天
  • 门票价格:免费
  • 所属国家:中国
  • 所属城市:睢宁县

历史记载

圯桥(圯音移),指秦末张良与一老父相遇并受《太公兵法》之桥。事见《史记・留侯世家》。桥后毁废,故址在今江苏省睢宁县古邳镇境内。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沂水》:"一水径城东,屈从县南,亦注泗,谓之小沂水。水上有桥,徐泗间以为圯,昔张子房遇黄石公于圯上,即此处也。"因称此桥为圯桥。

圯桥位置

圯桥现位于江苏省睢宁县古邳镇,“圯桥进履”的故事广为流传。一千多年来,圯桥屡毁屡建,最近一次修建是1981年。古邳镇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奚仲于公元前2157年(仲康三年)将国都自薛迁至邳,以邳为都。战国时期,齐威王封邹忌为成侯于下邳,始称“下邳”。公元72年,汉明帝置下邳国,封子衍为王,领17城,治所于下邳。历经沧桑巨变,古邳这块神奇的土地,4000多年的文化历史底蕴造就了山青、水秀的奇蹟。古往今来,人文荟萃,胜景联壁,李白赞过、李商隐咏过、文天祥望过好。演绎了无数经典和传奇。巨峰独秀、羊寺夜钟、圮桥进履等古邳八景更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倾慕。

张良圯桥进履

典故

公元前283年,张良不满秦王朝的统治,招募刺客谋刺秦始皇,后因袭击失败,逃亡隐匿下邳(今睢宁县古邳镇),遇上黄石公。黄石公故意脱履,唤张良替他穿上,张良依言为之进履。黄石公见这一书生可塑可造,随后召张良来到这座桥上,几次考验,认为该生诚实可信,随将《太公兵书》传授予他。张良获此兵书,投归刘邦,在秦末农民起义战争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这个传奇的故事一直被当地人们流传至今。

张良

张良(约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汉初政治家、军事家,西汉开国元勛,史称“初汉三杰”之一。张良秦末汉初谋士、大臣,祖先五代相韩。秦灭韩后,他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未中。逃亡至下邳时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深明韬略,足智多谋。秦末农民战争中,聚众归刘邦,为其主要“智囊”。楚汉战争中,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结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又主张追击项羽,歼灭楚军,为刘邦完成统一大业奠定坚实基础,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这一名句,也随着张良的机智谋划、文韬武略而流传百世。汉朝建立时封留侯,后功成身退,千古流芳。张良出身于贵族世家,祖父开地,连任战国时韩国三朝的宰相。父亲张平,亦继任韩国二朝的宰相。至张良时代,韩国已逐渐衰落,亡失于秦。韩国的灭亡,使张良失去了继承父亲事业的机会,丧失了显赫荣耀的地位,故他心存亡国亡家之恨,并把这种仇恨集中于一点——反秦。张良到东方拜见仓海君,共同制定谋杀行动计画。他弟死不葬,散尽家资,找到一个大力士,为他打制一只重达120斤的大铁锤(约合现在50斤),然后差人打探秦始皇东巡行蹤。按照君臣车辇规定,天子六驾,即秦始皇所乘车辇由六匹马拉车,其他大臣四匹马拉车,刺杀目标是六驾马车。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东巡,张良很快得知,秦始皇的巡游车队即将到达阳武县(现在原阳县的东半部),于是张良指挥大力士埋伏在到阳武县的必经之地——古博浪沙。不多时,远远看到三十六辆车队由西边向博浪沙处行走过来,前面鸣锣开道,紧跟着是马队清场,黑色旌旗仪仗队走在最前面,车队两边,大小官员前呼后拥。见此情景,张良与大力士确定是秦始皇的车队到达。但所有车辇全为四驾,分不清哪一辆是秦始皇的座驾,只看到车队最中间的那辆车最豪华。于是张良指挥大力士向该车击去。120斤的大铁椎一下将乘车者击毙倒地。张良趁乱钻入芦苇丛中,逃离现场。然而,被大力士击毙命者为副车,秦始皇因多次遇刺,早有预防準备,所有车辇全部四驾,时常换乘座驾,张良自然很难判断哪辆车中是秦始皇。秦始皇幸免于难,下令在全国大肆搜捕兇手10天不得,后来不了了之。古博浪沙从此一举成名。张良椎击秦王未遂,被悬榜通缉,不得不埋名隐姓,逃匿于下邳(今江苏睢宁古邳镇),静候风声。

黄石公

据传黄石公是秦末汉初的五大隐士之一,排名第五。《史记.留侯世家》称其避秦世之乱,隐居东海下邳。其时张良因谋刺秦始皇不果,亡匿下邳。与下邳桥上遇到黄石公。黄石公三试张良后,授与《太公兵法》,临别时有言:“十三年后,在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圯桥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