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鸿鹄歌

鸿鹄歌

鸿鹄歌

《鸿鹄歌》是西汉汉高祖刘邦的乐府体诗。在诗中,刘邦採用暗喻手法,表明自己对换立太子一事的无能为力。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鸿鹄歌》
  • 创作年代:西汉
  • 作品出处:史记
  • 文学体裁:乐府
  • 作者:汉高祖

作品原文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鸿鹄:天鹅。《管子·戒》:“今夫鸿鹄,春北而秋南,而不失其时。”《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⑵举:振翅高飞。
⑶翮:“鬲”本指空足陶器,引申指“空心”。“翮”的本意是“羽毛中间的空心硬管”,诗中指羽毛。《荀子·王制》:南海则有羽翮齿革。
⑷就:成,丰满。
⑸矰:“曾”意为“重複利用的”、“二手的”。“矰”的本义是“因拴着丝绳而能收回再次利用的箭”。缴:“敫”意为“从一点扩散到广阔空间”。“矰缴”在诗指“猎取飞鸟的射具”。

白话译文

天鹅飞向天空,一下能飞数千里(高)。羽翼已经丰满了,可以四海翱翔。可以四海翱翔后,(你)能将它怎幺样?即使拥有利箭,又能把它怎幺样?

创作背景

据《汉书·外戚传》云,汉高祖刘邦因为嫌吕雉的儿子太子刘盈为人过于仁厚软弱,性格不象他自己,因此常想废掉他而立其爱妾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刘如意为太子,他认为如意的性格很与自己相似。戚夫人常常跟从高祖左右,也想让高祖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因此日夜啼泣求告。汉高祖十二年,刘邦病重,自知不久于人世,于是就想换立太子。但因吕雉为人刚毅,採用了张良的计策,以闻名遐迩的贤人商山四皓辅佐太子,使得高祖的想法未能实现。刘邦让戚夫人跳楚舞,自己则借着酒意击筑高歌,高祖作此歌劝慰戚夫人,以说明无力更换太子的道理。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用天空的大雁比喻太子刘盈,确立刘盈为太子,是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时的事。刘邦后来发现,刘盈过于“仁弱”,担心他难以继承皇位。他很喜欢赵王刘如意,觉得刘如意很像他。但是,刘盈是“嫡出”,吕雉所生。刘如意是“庶出”,妃子戚夫人所生。废嫡立庶,是件大事;况且,吕雉又是他的原配,曾经患难与共,他一时委决不下,多次徵求亲近大臣的意见。但是,大臣中多数是刘邦的故交,和吕雉也有情面;而戚夫人,除了皇帝的恩宠以外,绝没有吕雉那样的“民众基础”。所以,包括留侯张良在内的一班老臣,都劝刘邦不要免去刘盈的太子地位。刘邦看到大臣们拥戴刘盈.认为他像鸿鹊,甚至“一举千里”,那是受了矇骗。
“羽翼已就,横绝四海。”说的还是刘盈,刘邦仍被假像蒙蔽着。吕稚知道刘邦的心思,暗暗心焦,她更知道“母以子贵”的道理,谁的儿子做皇帝,生母就是皇太后,无上尊贵,于是她不遗余力地进行了频繁的幕后活动,求助于大臣,甚至不惜屈尊下跪,求张良帮助。最后,她就按张良的主意,让刘盈去巴结当时的四大名士“商山四皓”。这四个老头儿正是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和夏黄公。这四位是顶尖的世外高人,人称“四皓”,即四颗明星。张良就让四个老头儿当太子的老师。“四皓”曾拒绝过刘邦的遨请,不肯出山做官,如今却同刘盈同车四游,使刘邦误以为刘盈有才能,孚众望。
“横绝四海,又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刘邦面对戚夫人的哭泣,表达出自己爱莫能助、无可奈何的心情。刘邦病重以后,自知大限不远,曾又一次和大臣们提到接班人问题。大臣们除了陈说利害以外,都对刘盈极口称讚,使刘邦最终打消了改立太子的念头。当他把这一情况告知戚夫人时.戚夫人十分悲伤,泣不成声。刘邦宽慰她说:“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鸿鹊歌》,就是这样一首忧心忡忡、情意绵绵的歌。
《鸿鹄歌》情真意切,巧用比喻,仍是楚辞遗风,联繫史实去读,不乏感人的艺术力量。

名家点评

清·张玉谷:凄凄四句,脱节暗转,盖络冀其变两意为一心而白头相守也。妙在从人家嫁娶时凄凄啼哭,凭空指点一妇人同有之愿,不着己身说,而己身在里许。甩毛能于占身分中,留碍勾留之意,最为灵警。

作者简介

刘邦,即汉高祖。字季,沛县 (今属江苏徐州市)人。曾任泗水亭长,秦末义军领袖之一。公元前206年,刘邦先率军进人鹹阳,被项羽封为汉王。公元前202年,刘邦灭项羽,统一全国,建立汉朝。公元前195年,刘邦平定英布叛乱,返故乡,与父老子弟饮酒歌讴,酒酣,击筑自歌。情辞慷慨,颇有气魄,后世称为《大风歌》,辞载《史记·高祖本纪》。另有《鸿鹄歌》,载《史记·留侯世家》。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鸿鹄歌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