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仲萧
蔡仲萧,字清风,着名学者,国学家,书画家,作家,诗人,晋唐史学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兰亭奖获得者,国务院礼宾司国礼书画家。历任北京紫禁皇都书画院名誉院长,北京名苑艺术研究院顾问,朗清斋艺术馆馆长兼书画院院长。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蔡仲萧
- 别名:清风
- 国籍:中国
- 性别:男
求学简介
蔡仲萧,汉族,从蔡氏族谱中得知,昔周文王之子蔡叔度之后,其祖上从闽南福建迁移至浙江平阳,后又迁移至浙江温州,童年在山清水秀的温州度过,七岁从师于舅公学习书法,十八岁入京受名宿指点,在技法和国学知识上获得极大的提高,对其影响最深的是北大书法研究所金开诚教授、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国学大师启功大师,后发愤自学,刻苦专研,寒窗苦读,遍临历代碑帖,拜访当今名师雅士,在书画艺术道路上越走越宽,终成就一代大家。

主要着作
主要着作有散文:《江南意蕴》,《湘江掠影》,《开口即错》,《清风散文集》;学术论着有:《中国历代帝王书法》,《王羲之兰亭字型研究》,《晋书画艺术对后世的影响》,《唐韵遗风》,《米芾书法研究》,《清风书法集》,《书法美学》,《蔡仲萧之诗、词、书、画、文》;小说《那段爱》。诗词有:《蔡仲萧古诗词选》,《蔡仲萧现代诗选》。

艺术道路
蔡仲萧七岁开始学习书法,其父亲、舅公皆精通书法。尤其是舅公的鼓励和期望造就了一个书法爱好者,他曾说舅公儒雅和涵养对他的人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后来在国中高中的时候每当放学写完作业就开始临池不辍,寒来暑往,春夏秋冬,孜孜以求之,直到来北京学习。离开生他养他的江南秀水青山,蔡仲萧就下定决心定居北京了,从此遍访名师,二十岁进入中国书法家协会研修班学习,师从于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刘艺先生。并请教于北京大学书法研究所所长金开诚教授,并用真诚感动他,希望能得到他的教诲,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金教授对他的影响也是非同寻常,他留给他印象最深的话是:学书先学德,立人先立本。金教授对这位年少的学生说多听听季羡林先生的国学观点,对学习书法有好处,不懂国学书画艺术是没有根基的,犹如空中楼阁,这位年少的学生后来又经金教授的介绍认识国学大师季羡林,并努力学习国学知识,有问题就去请教季羡林先生。季先生又介绍他认识一代国学大师启功先生,就这样,按照启功先生的点拨下得以将书法和国学结合,书法因此也取得质的飞跃。后来又笃志学习西方美学和中国艺术经典学说,专门研究中国古典书画艺术,取得非凡成就。真、草、隶、篆皆擅长,尤其是行楷和行草造诣颇深。主要宗法于蔡邕,钟繇,陆机,王羲之,王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孙过庭,杨凝式,张旭,怀素,米芾,王铎,赵孟俯,文徵明,唐伯虎等名家;绘画师从于冰雪梅花大家鲁秋先生,是鲁秋先生关门入室弟子;后又师从于一代巨擘黄胄先生高足杨德才大师,并成为其关门入室弟子。擅长梅、兰、竹、菊、松,以及山水画,宗法于李思训,薛稷,关仝,董源,巨然,范宽,郭熙,崔白,赵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夏昶,高克恭,戴进,陈淳,石涛,弘仁,髡残,王翚,郑燮,吴昌硕等。且诗词、书画、散文并举。不满足,反覆推敲,日以继夜研究书画理论,博闻强记,孜孜以求之,建立了自己的一套国学、书画学术观点。
授业传承
传承恩师:方介堪(着名书画篆刻大师、西泠印社副社长)-----胡天羽(温州市书法家协会顾问)---韩庆者(着名书法家)-----蔡仲萧。
指导恩师:启功(国学大师),季羡林(国学大师),金开诚教授(北大书法研究所所长),刘兰亭(着名画家)。
授业恩师:鲁秋(中国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冰雪冷香画派创始人,着名书画大师)开山弟子,关门入室弟子。
杨德才(世界华人美术家协会会员理事,一代书画大师黄胄先生高足)关门入室弟子。

学术名言
1. 学习书法要三分之一继承传统,三分之一自己风格,三分之一创新。
2.很多事情你必须要苦苦经历,苦苦学习,苦苦探索。没有捷径,即使有,也是在你游刃有余的境界中产生,不要幻想速战速决,尤其是艺术。
3.书画艺术注重天分。
4.没有国学基础的书画艺术是枯燥无味的。不仅仅是国学,还要通晓美学,历史学,科学,逻辑学,建筑学,舞蹈,兵法,等等。
5.注重高雅的心境,要有信仰,提高自己心境最好的办法是融会贯通佛、道、儒家思想。

艺术特色
艺术风格独闢蹊径,破传统而立新意,古朴典雅,清秀遒劲,方圆兼备,浑然天成,字型矫若惊龙,鸾翔凤翥。笔走龙蛇之间曾豪气,铁画银钩之中见柔情,属于书法中极品。并将佛、道、儒和西方哲学融入书法中,让书法充满儒雅传神,笔情墨韵之处,无不蕴藉朴茂之风。

社会评价
为人谦虚儒雅,幽默真诚,善良远见,正直刚强。作品曾被作为国家礼物送给美国、英国、加拿大、比利时、德国、瑞士、韩国和日本的外宾,于二零零七年作为学者访问日本早稻田大学,并在横滨举行中日着名书法家展览。并多次入选全国大展和中日韩书画展,刊登在《书法》《书法世界》《历代书画名家杂谈》等报刊,编入《中国书画家精品集》《书画名家》等多种书画集。在“全国名家创作交流”,“中国书法篆刻大奖赛”“中国书法小品创作大赛“等全国重大书法赛事中分别获“中国艺术名家成就奖、“金奖”“银奖”等大奖多次。 《念奴娇赤壁怀古》以五十万港币被香港藏家收入囊中,后陆续有《桃花源记》、《滕王阁序》、《心经》、《琵琶行》、《归去来辞》、《戒子篇》、《典论论文》、《渔父》、《洛神赋并序》、《与宋元思书》、《採莲赋》、《陋室铭》、《春夜宴桃李园序》、《阿房宫赋》、《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秋声赋》、《赤壁赋》、《爱莲说》等皆以高价被书画爱好者收藏。
散文和诗词楹联作品200余篇(对),散见于《中华诗词》、《诗词》、《当代诗词》、《当代散文》、《文学》、《楹联》等全国大型专业报刊,曾获全国“红豆相思节诗词大赛优秀奖”,“汉诗创新优秀成果奖” “中华诗词发展杰出贡献奖”“新田园诗歌大赛一等奖”“揽月奖“等大奖多次。

诗词选录
春兰出岫
风光扫雪冰,
绽露玉苞形。
回眸姣妍姿,
顾盼若雏莺。
飞鸟
春溪隔岸花,
绿茅心中画。
偶顾石上鸟,
早已恋枝杈。
楠溪花落
冷步观花醉,
叶落潺溪水。
意邀与君闻,
倒影成相对。
花季
春蕾含苞皆妖娆,
只因天时雨润浇。
光阴妩媚何其短,
新花绽放旧枝老。
望春江
梧桐树上引凤凰,
静岫樱花眺楚江。
无奈春光皆散尽,
不见孤帆旧葩廊。
忆江南
拂风三月平江岸,
屈指万里点柳棉。
苏园可曾忆旧迹,
黛瓦春花为谁怜。
林徽因
人间四月天已过,
恰似独恋金秋锁。
文章思泪为谁流,
却道飞雪叹志摩。
禅语
静坐一杯茶,
冥思禅滋味。
原来本皆空,
却要苦相随。
祭师文
季羡林仙逝,
顿时潸然泪下,
挥笔写下《祭师文》
闻悉涕淋,恩师新殇。
一代巨儒,驾鹤西方。
德才为帅,学贯中洋。
淡泊笃志,泽披世芳。
清苦人生,天地悲怆。
牛棚杂忆,斗志昂扬。
百年美文,独自沧桑,
桃李不言,风雅清香。
留学德邑,满腹国强,
西洋佳人,终身期望。
壮志未酬,呈报吾僵。
耄耋幽怀,梵语滥觞。
不为虚名,治学景仰。
独迎风雨,静若波阳。
心似北斗,淡犹曲巷。
季荷犹存,静待徜徉。
不见才子,含苞待放。
何时重顾,与君同享。
古诗落叶,佛学霓裳。
水墨挥毫,盛情濠江。
我本不才,先生点将。
茅塞拨云,不吝赐铛。
秉烛夜论,左右橹樯。
温润如玉,高格永芳。
今已弃尘,泪如雨浆。
北大依旧,先生何往?
石头记
垂柳秋风摆,
岸花深情开。
不知缘何故?
散落满伤怀。
雪
余登高楼观飞扬,
莫待菁华成叶黄。
随手温暖片片情,
恰似鸿雁述衷肠。
雨中兰亭
鱼跃倾荷漾,
风追曲径长。
移篷飞花过,
凭栏流水香。
踏歌行
弘阁竹密
临月冬雪
风华散尽无烟语
落叶数闻清露袅
寒波扁舟孤灯鸣
忘却旧廊
笙箫渐远
辞书墨卷千百回
只为往昔一羽签
芳草颦顾东厢房
吻雨
你说
不要错过那场雨
我倾泻着落叶般的步伐
沿着蜿蜒的《诗经》慢跑
琴键起伏微笑
那种期待
仿佛像眉毛刚从幼稚园飞出来
你的唇
让雨轻快的舞姿
自由地散漫
那旋转的霓裳
从我的脸颊无规则地滑过
留下碧波色彩和扉页
音符
慢慢浸透我的心
连我的雨夜风华
那是我眼角将要垂怜的清露
将痕迹留在你的发梢
任凭风
将雨吹起一道婀娜
化成黑白柔情
轻点
静听笛声划破
夜空的星语
让雾色
包裹我的期待
雨滴
叩开我亲吻的色彩

选自《蔡仲萧诗歌集》
乌镇吟
辛卯年春,朗空皓月,青烟入云。余别离西湖两岸顺途乌镇。久闻白墙青瓦,椽木横斜,石狮伫立,红匾高悬。是日清晨,沿河东进,左右环顾,飞鸟啾鸣,绿树怏然。见一青花蓝布飘蕩,门前少许烟雾,观之乃酒肉充饥之栈,左手轻拂捲帘,右手慢倚栏桿,见方庭内外有圆窗,窗外竹叶摇曳,倒影于桌前,宛若墨竹飞白。
饮毕前行,蓬船东西蕩漾,舟楫前后划击。偶得三两位嘉宾,或仰或俯,或坐或立,或嘻或默,或动或静,或诗或唱,或拥或依。。。了然欣悦,得意非凡。舟过鳞波,痕迹凸显,柔情分散,各自平静。
若置于巷弄连绵不见首尾,便有诗意浮想,欣欣然而微吟,方石起伏,纵横交织,斜卧趣语,雏鹅渐远,声响缭绕。顾左右,雕樑画栋,红彩耀辉,花鸟奇石相益彰,飞龙傲虎齐对张。门板微黄,有木眼呈其上,细观得以鸾翔凤翥,心花生动,渺渺走远,挥手竟已不见牛羊也!
余晖渐弱,龙灯若隐若现,小桥流水见雀鹰,门联附和,字迹清雅,名儒跃然,古色生香,似言昔日风华绝代,鸳鸯离合万千,唏嘘人生,弹指千年,近在咫尺。河中竹排连绵,灯影忽明忽暗,屋顶辉煌,探头见嘉宾觥筹交错,齐声妖娆。顿,静如平波,古琴声跃起,引人驻足不忍离,远远相望佳人惜。悠扬心迹,随律熔融,千般隐喻,知音灵犀。
塔灯袭来,追逐倒影,渐匿迹。。。
选自《蔡仲萧散文集》
书画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