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新课标必读彩绘系列丛书:鲁滨逊漂流记

新课标必读彩绘系列丛书:鲁滨逊漂流记

新课标必读彩绘系列丛书:鲁滨逊漂流记

《新课标必读彩绘系列丛书:鲁滨逊漂流记》是被誉为“英国小说之父”的丹尼尔·笛福在59岁时所写的。故事的主人公鲁滨逊怀着云游四海的高志远向,越过大西洋和太平洋,在惊心动魄的航海中历经无数险情,后来整条船终于在太平洋上不幸罹难,唯有他一人得以奇蹟般地活下来,并只身一人在孤岛上求得生存的精彩故事。《鲁滨逊漂流记》给供青少年阅读。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新课标必读彩绘系列丛书:鲁滨逊漂流记
  • 开本:16
  • 译者:康春燕
  • 出版日期:2013年10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作者:丹尼尔·笛福
  •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 页数:168页

内容简介

《新课标必读彩绘系列丛书:鲁滨逊漂流记》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作者:(英国)丹尼尔·笛福 译者:康春燕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序言

这是一部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的文学名着。鲁滨逊是个英国人,他不满足于现状,喜欢航海和冒险。但他的父母并不赞成,可年轻的鲁滨逊还是瞒着父母,悄悄地登上了船。
1659年,鲁滨逊乘船前往非洲,途中遇上大风大浪,船上的桅桿吹断了,船也翻了,同伴们都死在海里,只有他一个人被大浪卷到了一个无名的、没有人居住的荒岛上。
第二天,太阳出来了,海面上也平静下来。等到潮水退了,鲁滨逊看到那翻了的船,有一半浮在海面上,离岸并不远。他就找了一些木头做成木筏,划到船边。在船舱里,鲁滨逊找到了很多可以用、可以吃的东西,陆陆续续地搬到岸上,还带回了一条狗、两只猫,这使他在凄凉中感到一丝安慰。
为了生存下去,他需要一个容身的地方,以避日晒雨淋。鲁滨逊走遍荒岛,在山坡上选择了一块有水源、有树阴、又可以防野兽的地方,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了一座简陋的帐篷。那儿可以看到海面,他希望瞧见过往的船只,以便请求救援。
鲁滨逊在岛上定居下来,过着寂寞的生活。他没有更高的要求,但是磁船上搬下来的食物很快吃光了,要想活下去,就得想办法。
他每天拿着枪,带着狗到森林里去打猎,或到海边去捕鱼,并且把捕到的山羊畜养起来。后来他竟有了成群的山羊,可以常喝羊奶,吃羊肉。搬来的东西里,有一些麦子,他把它们撒到围墙里,不久长出了嫩芽,后来结出了十几个穗子。他用这点儿麦种反覆种收,到了第四年,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
十六年过去了。有一天,鲁滨逊忽然发现海边沙滩上有人的脚印,刚开始他很乐观地想那是自己留下的脚印,到后来他才发现他根本没有到过这里。他恐惧万分,猜想这一定是附近陆地上的野人留下来的。他担心这些野人会来吃掉他,于是在住所前的空地上插下杨柳桩子,又将羊群分成几个地方圈养。他在这种不安的心情下又生活了两年。后来,鲁滨逊再一次看到野人留下的生火的痕迹和满地的人骨,这使他联想到他们野蛮的宴会。鲁滨逊在恐惧之中开始考虑怎样对付这可能出现的野人。他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六年之后,终于看到三十多个野人乘着小木船上岸了。他们拖出两个倒霉的同伴,杀了其中一个人,另一个则挣扎着逃跑。他逃的方向正是鲁滨逊住所的方向。鲁滨逊决心救下这个逃跑的人,于是他开枪打死了追赶的两个野人。鲁滨逊给他救下的野人取名为“星期五”,因为这一天就是星期五。他开始教导星期五,让星期五成为他忠心的僕人和知心的朋友,并渐渐学会了说话。他们愉快地生活在岛上,扩大了粮食种植面积,又增加了几个羊圈,晒了更多的葡萄乾。
就在这时,一艘英国船只在附近停泊着。他发现这艘船上发生了叛变,水手们绑架了船长。鲁滨逊和星期五救出了船长,船长愉快地答应带他们回英国去。鲁滨逊乘着这艘船在海上航行半年后,终于回到了英国。
故事充满了惊险,生动有趣,跌宕起伏。主人公鲁滨逊十分乐观,充满了斗志,孤岛上生活的艰苦是难以想像的,但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中,鲁滨逊还怀着乐观的精神积极面对。比如说,当他在遇险后,被海浪幸运地冲上岸,知道自己还活着的时候,他就在岸上狂乱地跑来跑去,高举双手,做出千百种古怪的姿势。他全部的身心都在回忆着自己死里逃生的经过,俨然忘记了苦楚。再比如说,当他自己在孤岛上生活,没有衣服穿时,他却想,在这样一个炎热的地方,即使有衣服,那也不必穿了。鲁滨逊这种乐观的情绪感染了读者,也让书中的描绘充满了趣味。这也是为什幺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它能成为举世公认的不朽杰作的原因之一。
在本书作者丹尼尔·笛福(1660-一1731)生活的时代,英国工商业迅速发展,海外贸易和海外扩张积极进行,而社会上党派斗争激烈,宗教矛盾尖锐。在这样的年代里,一个像笛福这样有才智、有精力、富于进取心又敢说敢为的人,自然要努力为自己在社会上争取一席之地。结果他一生的遭际大起大落,複杂多变。然而正是这些起落变化显现出他视逆境为坦途的坚毅勇敢的性格。
笛福由于参与了18世纪初英国教派之间的论战,特别是他的《对付新教徒的最简捷办法》一文对当时的宗教制度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因而遭遇不幸,在他被迫逃亡四个月后被捕了。1703年7月,他被判巨额罚款,并必须在伦敦的三个不同地点戴枷示众三天。戴枷示众这种刑罚不仅是对人身的一种侮辱,而且也有可能使受罚者被民众扔来的石头砸成残废或砸死。在这个危急关头,笛福还写出一首讽刺诗《枷刑颂》,并通过妻子把音讯传递给朋友,让他们将此诗印好进行散发。这坚强的性格,正是《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坚强性格的体现。
丰富的阅历和坚强的性格造就了《鲁滨逊漂流记》。书中以鲁滨逊生活为实录,既有扣人心弦的情节,也有发人深思的内涵。该书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娓娓道来,亲切可感。鲁滨逊原本不存在,只是有水手们的影子,因为笛福确实查看了相关的航海者记录,也与苏格兰水手塞尔扣克有过交流,特别是塞尔扣克的航海经历成了他写作的原始素材,但笛福显然跳出了水手们简单的历险经历,他凭藉自己的性格取向和丰富的想像塑造了鲁滨逊这样一个百折不挠、一心只想去未知世界探索的顽强人物。这人物既高不可攀,又让读者亲切可感。鲁滨逊叛逆既有的生活方式,叛逆既有的生活轨迹,想去闯蕩一番。这与人们不满足于现状的心态是一致的,读者也可能与鲁滨逊一样,具有矛盾的性格,具有在各种逆境中求生或改善自己生活的愿望,以及或多或少地具有把这种愿望化为现实的勇气和手段,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着一个鲁滨逊。这是该书吸引人的另外一个原因。
《鲁滨逊漂流记》吸引人的第三个原因是,书中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一个人冒着生命危险去远航,结果会怎样呢?在荒岛上二十八年的生活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有太多好奇的东西等待读者去追寻。事实上,读者的思绪一直跟着作者在历险中跌宕起伏,特别是在大海中的遇险,真是惊涛拍岸、生死未卜。
《鲁滨逊漂流记》吸引人的第四个原因,我觉得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作者在书中贯穿了反省和救赎的思想。作者的写作、想像可以是天马行空,但内心深处却在不断地反省、救赎。从叛逆家庭,离家出走,到海上遇险,想着父亲忠告,想着上帝能给他改过的机会等,都是在反省自己的行为。反省并不是否定自己的冒险行为,更没有损害鲁滨逊这个人物的形象,相反,它使鲁滨逊更加真实,更加有血肉之感。一味地冒险,那是鲁莽,没有畏惧之感,那是傻瓜。鲁滨逊渴望冒险,渴望闯蕩,并且也这样做了,但他也知道,这其中必将充满恐惧,充满荆棘。所以他一边在荆棘中前行,一边在反省自己的行为。如果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上说,当时英国资本发展,即将发生工业革命,工业革命需要去冒险,需要去开创,但同时,相应的社会问题也因此出现。因此冒险和反省、救赎对于作者、读者和社会都是真实的写照。
《鲁滨逊漂流记》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深思考的地方,这些最好留给读者在慢慢品读后思考,有心就定会有别样的感悟。
《鲁滨逊漂流记》自问世以来就受到了欢迎,1719年出版后,当年就重印了四次。笛福也因此赢得了英国小说之父、海上冒险小说创始人的美名。此后,该书的各种版本、译本以及仿作不断涌现,在世界範围内传播开来。到目前各种版本已不下一千种。其中,1902年开明书店出版的沈祖芬(跛少年)译本《绝岛漂流记》为中国最早的译本,190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林纾、曾宗巩译本《鲁滨逊漂流记》成了此后书名的範本。

名人推荐

“新课标必读彩绘系列丛书”契合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準》的要求,準确把握当下语文教学的脉搏,译文精到,导读精準,设计精美,是中小学生套用课堂教学、运用课外知识的最佳读本。
——孙绍振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新课标必读彩绘系列丛书:鲁滨逊漂流记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