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逊漂流记/传世经典必读文库
《鲁滨逊漂流记(少年版全彩本)》是18世纪英国作家笛福的长篇历险小说。 《鲁滨逊漂流记(少年版全彩本)》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遇难流落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凭藉着无比的勇气、毅力和智慧,百折不挠,辛勤劳作,不仅战胜了难以想像的种种困难生存下来,而且改变了生活环境,开垦出庄稼地和牧场,盖起住所。后来,鲁滨逊救下邻岛的一个土着人,给他起名叫“星期五”,让他成了自己的僕人。最后,鲁滨逊帮助一位英国船长制服水手叛乱,夺回船只,自己也因此获救,搭乘该船返回了英国。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鲁滨逊漂流记
- 书名:鲁滨逊漂流记/传世经典必读文库
- 出版社: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 页数:140页
- 开本:16
- 作者:李珂龙 苏静
- 出版日期:2013年7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笛福编着的《鲁滨逊漂流记(少年版全彩本)》主要讲述的是个人通过努力,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战胜困难。情节曲折,採用自述方式,可读性较强,表现了当时追求冒险,倡导个人奋斗的社会风气。这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1704年9月一名叫亚历山大·塞尔柯克的苏格兰水手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大西洋中,离智利有400英里之遥的安·菲南德岛上达3年4个月之久,四年后,他才被伍兹·罗杰斯船长所救,当他被救回英国时已经成为了一个野人。英国着名作家笛福便以塞尔柯克的传奇故事为蓝本,把自己多年来的海上经历和体验倾注在人物身上,并充分运用自己丰富的想像力进行文学加工,使“鲁滨逊”成了当时中小资产阶级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是西方文学中第一个理想化的新兴资产者形象。他表现了强烈的资产阶级进取精神和启蒙意识。塞尔柯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作出什幺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他和鲁滨逊都被说成有捕山羊和以羊皮为衣的经历,也都被猫骚扰过;他们也都驯养过山羊和同猫作伴,还都抽时间向上帝祈祷过。但鲁滨逊在其他方面并未藉助赛尔科克的经历。
作者简介
作者:(英)笛福 改编:李珂龙、苏静
笛福(1660—1731):在18世纪英国四大着名小说家中,笛福名列第一,被誉为“英国小说之父”。
笛福生于伦敦一个商人家庭,年轻的时候,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在从事商业的同日寸,他还从事政治活动,代表当时日益上升的资产阶级出版了大量的政治性小册子,并因此被捕。笛福直到晚年才开始创作小说。写《鲁宾逊漂流记》时,他已59岁了。此后,他又创作了《辛格顿船长》、《杰克上校》等小说。这些小说对英国及欧洲小说的发展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笛福(1660—1731):在18世纪英国四大着名小说家中,笛福名列第一,被誉为“英国小说之父”。
笛福生于伦敦一个商人家庭,年轻的时候,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在从事商业的同日寸,他还从事政治活动,代表当时日益上升的资产阶级出版了大量的政治性小册子,并因此被捕。笛福直到晚年才开始创作小说。写《鲁宾逊漂流记》时,他已59岁了。此后,他又创作了《辛格顿船长》、《杰克上校》等小说。这些小说对英国及欧洲小说的发展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附录:《鲁滨逊漂流记》导读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附录:《鲁滨逊漂流记》导读
文摘
1632年,我出生在英国约克市。我有个很不错的家庭,父亲经商发了财,母亲娘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作为家里最小的儿子,父亲让我接受了很好的教育,一心一意想要我在法律行业中出人头地。
其实,我对法律一点兴趣也没有。虽然眼前放着各种各样的法律书籍,但脑子里却都是胡思乱想。我最喜欢想像的,是在大海上扬帆远航的事情。这似乎注定了我未来的命运。
父亲觉察到我对航海的痴迷,就苦口婆心地劝告我。他说,航海是件相当危险的事,不到万不得已,千万别去自讨苦吃。他还说,他这个当父亲的,当然会永远为儿子祝福,但如果我一意孤行,执意要去做航海那种愚蠢的事,那幺,几乎可以肯定,上帝一定不会保佑我。当我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时候,一定会后悔自己没有听从他的忠告。说着说着,他老泪纵横,再也讲不下去了。
父亲的拳拳爱子之心使我深受感动。于是,我努力让自己把出海航行的念头抛到脑后,听从父亲的劝告,好好在家待着,一门心思地读书,学着成为一个绅士。
但很快,我就发现,我根本受不了这种平静无波、一潭死水般的生活。面对那些法律书籍,我简直是度日如年。不久后,我故态复萌,又开始向家里人提出,想出去见见世面。当然,父母亲一如既往地坚决反对。
虽然一次次的碰壁,但在我心中,航海的欲望却像春天的野草一般疯长着机会终于来了。一天,我偶然碰到了一个朋友,他将乘他父亲的船去伦敦。朋友知道我的心思,便对我说,如果我愿意的话可以一起去,而且不必付船费。
我怎能抗拒这幺大的诱惑呢?没有丝毫犹豫,我就悄悄收拾行装,瞒着父母,登上了那艘开往伦敦的船。
那是1651年9月1日。
起初的航行舒适惬意。大海一望无际,微风吹拂,让我这个初次航海的人对未来充满信心。
但船一到深海,就与一阵风暴不期而遇。狂风呼啸着,大浪像一座座小山一样迎面扑来,船就像一片树叶在波涛中跌宕起伏。我被这情景吓呆了。
更让我受不了的是,随着船体剧烈的颠簸,我不断呕吐,差点把五脏六腑都吐出来。我瘫倒在船舱里,心想,没有哪个人会像我这样倒霉,一出海就受到这样的折磨;也许,这是因为我无视父亲的眼泪、母亲的祈求,老天爷都不答应了,要给我一点惩罚和教训。
风暴越刮越猛,波浪滔天,好像随时会将我们吞没。其实,与我后来多次见到过的变幻莫测的大海相比,这天的风暴只不过是小菜一碟,老练的水手可以非常有把握地操纵船只航行,就像在港湾中行驶一样。 可是,对我这个未经世事的年轻人来说,这点风浪足以让我胆战心惊了。在大海的咆哮中,我一次又一次地发誓,如果上帝让我渡过这次难关,我就马上回到父亲身边,今生今世再也不乘船出海了。
第二天,暴风雨就过去了,海面恢复了平静,我也逐渐恢复了精神。我来到甲板上,极目远眺,只见天空一片晴朗,阳光照耀下的大海异常美丽、柔和。大海的变化真是令人感到不可思议。那位带我上船的朋友过来看我。
“喂,觉得怎样?”他拍拍我的肩膀说,“昨天那阵子小风浪,一定把你吓得够呛吧?”
“你说那是小风浪?”我惊讶不已,同时对他调侃的口气愤愤不平,“明明是一场可怕的风暴啊!”
“风暴?”他回答说,“你把那也叫风暴?那算得了什幺!只要船足够牢,海面足够宽,像这样的一点点风,我们根本不放在眼里。当然,这是你初次出海,也难怪。来吧,我们喝上两口酒,给你压压惊。天气多好啊,把那些事统统忘掉吧!”
就这样,我学着水手的方式,尽情开怀畅饮,一直喝到酩酊大醉。那些在风暴时出现的忏悔、反省和不再航海的誓言,也随着一杯杯酒下肚,消失到九霄云外了。
出海第六天,我们到达雅茅斯锚地。因为刮着逆风,我们不得不抛锚停泊。不断有船到锚地停泊,等候顺风后再起航。可是天气并没有好转,风势也不见减弱,大家只能等待。
有过一次风浪的考验,我认为我完全能适应现在的情况,对逐渐加大的海风并不在意,更谈不上害怕。我在船上到处溜达。水手告诉我,我们的锚十分牢固,船上的锚索、辘轳、缆绳等设备都结实可靠,这点风浪完全可以应付,没什幺可担心的。只要风势一弱,要不了几天,我们就可以到伦敦了。
到了第八天早晨,风浪突然问猛烈了许多。船长见多识广,不敢掉以轻心,把正在睡觉的水手们都喊了起来。大家一起动手落下中帆,将船上的货物綑扎固定好,然后守在名自的岗位上严阵以待。水手们工作起来有条不紊,不见丝毫慌乱,因而我儘管感到了一点不安,却依旧能保持镇静。
中午时分,大海突然变脸了。巨浪一个接一个,好几次,船头被大浪压得钻入水中。有一两次,船就像脱缰野马那样上下跃动,我们甚至以为船锚掉了或者锚索断了。船长当机立断,下令放下备用大锚,锚索也放到最长的限度。
水手们如临大敌,人人脸上都露出惊恐的神色。可以看出,大家不再认为这船是保险的了。我这个无所事事、碍手碍脚的乘客,被船长赶进了船舱,以免被大浪打到海里。
情况还在恶化。好几次,船长经过我的位于船头的船舱门口,我都听到他低声嘟哝,“上帝啊,怜悯我们吧!这下我们都要完蛋了!” 我不知所措,只好一动不动地躺在自己的船舱里。偶尔到船舱门口向外一望,只见海上白浪滔天,每隔三四分钟,就有一阵大浪劈头盖脸地砸向我们。我只好又退回船舱。
突然,有人大声惊呼起来。原来,在我们前面约一海里远的地方,有一艘船沉没了。另外还有两艘船被狂风吹得脱了锚,只好冒险驶向大海深处。他们脱险的机会将很渺茫,因为大洋中的情况比起锚地只会更糟。
在这个锚地里,那些小船境况可以算最好的了。因为小船容易操纵,只要船长判断準确,水手操作得当,就能够避开巨浪在海中穿梭。即便如此,我看到至少有两三只小船从我们船旁飞驰而过,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向外海飘去。
到了傍晚,我们的船也支撑不住了,锚、桅桿甚至船体本身,都险象环生。我们不得不砍掉了前桅,随后又砍掉了主桅,只剩下一个空蕩蕩的甲板。这样的船已经没法航行了,显然,大家为了保命,已不顾一切了。只要船不沉没,我们可以付出任何代价。大家都祈求着风能减小一些,这样也许能逃过这次灾难。
不幸的是,天不遂人愿。风暴越刮越猛,我们都感到大难临头了。到了半夜,有人报告船底漏水了,于是大家手忙脚乱地去下面抽水。
船长声嘶力竭地指挥着大家一起动手,同时还派人在船首嘹望。只要有船从我们附近经过,船长就下令鸣枪求救。
我也加入底舱的抽水队伍。凉冰冻的海水没过了小腿肚,而且还在一点点地上升。水手们有的在压抽水机的把手,有的用盆、桶等各种容器往外舀。我学着他们的样,用一个铁皮桶奋力地排水。
忽然,甲板上一声枪声响起,突如其来的巨大响声使我脆弱的神经再也支持不住了。我一下晕倒在抽水机旁,过了好一会儿才甦醒过来。在这过程中,一旁的水手都各自忙碌着,竞没有一人来管我。
底舱里进水越来越多,眼看就无法控制了。海水汹涌着沖入底舱,把大家都逼了上去。按照这样的情况,我们是在劫难逃了。
幸亏这时有一艘船经过,听到我们的求救后,冒险放下一只小艇前来搭救。
在这样的风浪中,即使小艇近在咫尺,想上去也不容易。大船、小船都颠簸得厉害,弄不好人就会掉进水里。大家都十分小心,相互拉扯着,找準时机往小艇中跳。那场景真是令人窒息。好在有惊无险,我们全部安全登上了小艇。
弃船不到一刻钟,我就看到船的尾部高高翘起,然后迅速地钻人滔滔大浪中,消失得无影无蹤。我目瞪口呆,这才懂得沉船是怎幺回事。P1-4
其实,我对法律一点兴趣也没有。虽然眼前放着各种各样的法律书籍,但脑子里却都是胡思乱想。我最喜欢想像的,是在大海上扬帆远航的事情。这似乎注定了我未来的命运。
父亲觉察到我对航海的痴迷,就苦口婆心地劝告我。他说,航海是件相当危险的事,不到万不得已,千万别去自讨苦吃。他还说,他这个当父亲的,当然会永远为儿子祝福,但如果我一意孤行,执意要去做航海那种愚蠢的事,那幺,几乎可以肯定,上帝一定不会保佑我。当我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时候,一定会后悔自己没有听从他的忠告。说着说着,他老泪纵横,再也讲不下去了。
父亲的拳拳爱子之心使我深受感动。于是,我努力让自己把出海航行的念头抛到脑后,听从父亲的劝告,好好在家待着,一门心思地读书,学着成为一个绅士。
但很快,我就发现,我根本受不了这种平静无波、一潭死水般的生活。面对那些法律书籍,我简直是度日如年。不久后,我故态复萌,又开始向家里人提出,想出去见见世面。当然,父母亲一如既往地坚决反对。
虽然一次次的碰壁,但在我心中,航海的欲望却像春天的野草一般疯长着机会终于来了。一天,我偶然碰到了一个朋友,他将乘他父亲的船去伦敦。朋友知道我的心思,便对我说,如果我愿意的话可以一起去,而且不必付船费。
我怎能抗拒这幺大的诱惑呢?没有丝毫犹豫,我就悄悄收拾行装,瞒着父母,登上了那艘开往伦敦的船。
那是1651年9月1日。
起初的航行舒适惬意。大海一望无际,微风吹拂,让我这个初次航海的人对未来充满信心。
但船一到深海,就与一阵风暴不期而遇。狂风呼啸着,大浪像一座座小山一样迎面扑来,船就像一片树叶在波涛中跌宕起伏。我被这情景吓呆了。
更让我受不了的是,随着船体剧烈的颠簸,我不断呕吐,差点把五脏六腑都吐出来。我瘫倒在船舱里,心想,没有哪个人会像我这样倒霉,一出海就受到这样的折磨;也许,这是因为我无视父亲的眼泪、母亲的祈求,老天爷都不答应了,要给我一点惩罚和教训。
风暴越刮越猛,波浪滔天,好像随时会将我们吞没。其实,与我后来多次见到过的变幻莫测的大海相比,这天的风暴只不过是小菜一碟,老练的水手可以非常有把握地操纵船只航行,就像在港湾中行驶一样。 可是,对我这个未经世事的年轻人来说,这点风浪足以让我胆战心惊了。在大海的咆哮中,我一次又一次地发誓,如果上帝让我渡过这次难关,我就马上回到父亲身边,今生今世再也不乘船出海了。
第二天,暴风雨就过去了,海面恢复了平静,我也逐渐恢复了精神。我来到甲板上,极目远眺,只见天空一片晴朗,阳光照耀下的大海异常美丽、柔和。大海的变化真是令人感到不可思议。那位带我上船的朋友过来看我。
“喂,觉得怎样?”他拍拍我的肩膀说,“昨天那阵子小风浪,一定把你吓得够呛吧?”
“你说那是小风浪?”我惊讶不已,同时对他调侃的口气愤愤不平,“明明是一场可怕的风暴啊!”
“风暴?”他回答说,“你把那也叫风暴?那算得了什幺!只要船足够牢,海面足够宽,像这样的一点点风,我们根本不放在眼里。当然,这是你初次出海,也难怪。来吧,我们喝上两口酒,给你压压惊。天气多好啊,把那些事统统忘掉吧!”
就这样,我学着水手的方式,尽情开怀畅饮,一直喝到酩酊大醉。那些在风暴时出现的忏悔、反省和不再航海的誓言,也随着一杯杯酒下肚,消失到九霄云外了。
出海第六天,我们到达雅茅斯锚地。因为刮着逆风,我们不得不抛锚停泊。不断有船到锚地停泊,等候顺风后再起航。可是天气并没有好转,风势也不见减弱,大家只能等待。
有过一次风浪的考验,我认为我完全能适应现在的情况,对逐渐加大的海风并不在意,更谈不上害怕。我在船上到处溜达。水手告诉我,我们的锚十分牢固,船上的锚索、辘轳、缆绳等设备都结实可靠,这点风浪完全可以应付,没什幺可担心的。只要风势一弱,要不了几天,我们就可以到伦敦了。
到了第八天早晨,风浪突然问猛烈了许多。船长见多识广,不敢掉以轻心,把正在睡觉的水手们都喊了起来。大家一起动手落下中帆,将船上的货物綑扎固定好,然后守在名自的岗位上严阵以待。水手们工作起来有条不紊,不见丝毫慌乱,因而我儘管感到了一点不安,却依旧能保持镇静。
中午时分,大海突然变脸了。巨浪一个接一个,好几次,船头被大浪压得钻入水中。有一两次,船就像脱缰野马那样上下跃动,我们甚至以为船锚掉了或者锚索断了。船长当机立断,下令放下备用大锚,锚索也放到最长的限度。
水手们如临大敌,人人脸上都露出惊恐的神色。可以看出,大家不再认为这船是保险的了。我这个无所事事、碍手碍脚的乘客,被船长赶进了船舱,以免被大浪打到海里。
情况还在恶化。好几次,船长经过我的位于船头的船舱门口,我都听到他低声嘟哝,“上帝啊,怜悯我们吧!这下我们都要完蛋了!” 我不知所措,只好一动不动地躺在自己的船舱里。偶尔到船舱门口向外一望,只见海上白浪滔天,每隔三四分钟,就有一阵大浪劈头盖脸地砸向我们。我只好又退回船舱。
突然,有人大声惊呼起来。原来,在我们前面约一海里远的地方,有一艘船沉没了。另外还有两艘船被狂风吹得脱了锚,只好冒险驶向大海深处。他们脱险的机会将很渺茫,因为大洋中的情况比起锚地只会更糟。
在这个锚地里,那些小船境况可以算最好的了。因为小船容易操纵,只要船长判断準确,水手操作得当,就能够避开巨浪在海中穿梭。即便如此,我看到至少有两三只小船从我们船旁飞驰而过,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向外海飘去。
到了傍晚,我们的船也支撑不住了,锚、桅桿甚至船体本身,都险象环生。我们不得不砍掉了前桅,随后又砍掉了主桅,只剩下一个空蕩蕩的甲板。这样的船已经没法航行了,显然,大家为了保命,已不顾一切了。只要船不沉没,我们可以付出任何代价。大家都祈求着风能减小一些,这样也许能逃过这次灾难。
不幸的是,天不遂人愿。风暴越刮越猛,我们都感到大难临头了。到了半夜,有人报告船底漏水了,于是大家手忙脚乱地去下面抽水。
船长声嘶力竭地指挥着大家一起动手,同时还派人在船首嘹望。只要有船从我们附近经过,船长就下令鸣枪求救。
我也加入底舱的抽水队伍。凉冰冻的海水没过了小腿肚,而且还在一点点地上升。水手们有的在压抽水机的把手,有的用盆、桶等各种容器往外舀。我学着他们的样,用一个铁皮桶奋力地排水。
忽然,甲板上一声枪声响起,突如其来的巨大响声使我脆弱的神经再也支持不住了。我一下晕倒在抽水机旁,过了好一会儿才甦醒过来。在这过程中,一旁的水手都各自忙碌着,竞没有一人来管我。
底舱里进水越来越多,眼看就无法控制了。海水汹涌着沖入底舱,把大家都逼了上去。按照这样的情况,我们是在劫难逃了。
幸亏这时有一艘船经过,听到我们的求救后,冒险放下一只小艇前来搭救。
在这样的风浪中,即使小艇近在咫尺,想上去也不容易。大船、小船都颠簸得厉害,弄不好人就会掉进水里。大家都十分小心,相互拉扯着,找準时机往小艇中跳。那场景真是令人窒息。好在有惊无险,我们全部安全登上了小艇。
弃船不到一刻钟,我就看到船的尾部高高翘起,然后迅速地钻人滔滔大浪中,消失得无影无蹤。我目瞪口呆,这才懂得沉船是怎幺回事。P1-4
序言
《鲁滨逊漂流记》是18世纪英国作家笛福的长篇历险小说。小说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遇难流落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凭藉着无比的勇气、毅力和智慧,百折不挠,辛勤劳作,不仅战胜了难以想像的种种困难生存下来,而且改变了生活环境,开垦出庄稼地和牧场,盖起住所。后来,鲁滨逊救下邻岛的一个土着人,给他起名叫“星期五”,让他成了自己的僕人。最后,鲁滨逊帮助一位英国船长制服水手叛乱,夺回船只,自己也因此获救,搭乘该船返回了英国。
《鲁滨逊漂流记》塑造了鲁滨逊这一具有坚强、独立的性格和鲜明时代印记的艺术形象,同时有着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逼真的环境和细节描写,以及深刻的哲学和社会意义,打破了古典主义小说中常见的浮华、空洞的文风,成为英国第一部真正的现实主义小说,数百年来一直是雅俗共赏的世界名着。
本书为改编本,在充分尊重原着的基础上,对多余的线索、过于繁琐的细节和一些说教性议论进行了适当删节,使故事更加流畅,关键情节更加突出,语言更加符合中小学生的阅读习惯,进一步凸显了小说的魅力。
《鲁滨逊漂流记》塑造了鲁滨逊这一具有坚强、独立的性格和鲜明时代印记的艺术形象,同时有着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逼真的环境和细节描写,以及深刻的哲学和社会意义,打破了古典主义小说中常见的浮华、空洞的文风,成为英国第一部真正的现实主义小说,数百年来一直是雅俗共赏的世界名着。
本书为改编本,在充分尊重原着的基础上,对多余的线索、过于繁琐的细节和一些说教性议论进行了适当删节,使故事更加流畅,关键情节更加突出,语言更加符合中小学生的阅读习惯,进一步凸显了小说的魅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鲁滨逊漂流记/传世经典必读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