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叔叔的小屋:卑贱者的生活》(英语:Uncle Tom's Cabin; or, Life Among the Lowly),又译作《黑奴吁天录》、《汤姆大伯的小屋》,是美国作家哈里特·比彻·斯托(斯托夫人)于1852年发表的一部反奴隶制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中关于非裔美国人与美国奴隶制度的观点曾产生过意义深远的影响,并在某种程度上激化了导致美国内战的地区局部冲突。
《汤姆叔叔的小屋》的一部分创作灵感来自乔赛亚·亨森(英语:Josiah Henson)的自传。亨森是一位黑人男性,他曾是奴隶主艾萨克·赖利(Isaac Riley)所拥有的一名奴隶,生活并劳作于马里兰州北贝塞斯达地区(英语:North Bethesda, Maryland)的3,700英亩(15平方公里)菸草种植园中。1830年,亨森逃到了上加拿大省(即今安大略省),并摆脱了奴隶身份;此后,他协助了一些逃亡奴隶抵达该地,自己也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生活,并写出了他的回忆录。斯托夫人自己也曾明确地承认,是亨森的作品启发了她,从而让她写出了《汤姆叔叔的小屋》。当斯托夫人的书闻名于世后,亨森以《汤姆叔叔的回忆录》(The Memoirs of Uncle Tom)为名再度发表了他的自传,并在美国与欧洲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斯托夫人在她的小说中借用了亨森家的名称。亨森的家在1940年代成为了一座博物馆,即今日安大略省德勒斯登(英语:Dresden, Ontario)附近的汤姆叔叔的小屋历史遗蹟。而亨森在奴隶时期所居住的那间小屋,至今还遗存在马里兰州的蒙哥马利县境内。
西奥多·德怀特·韦尔德(英语:Theodore Dwight Weld)与格里姆克·西斯特斯(英语:Grimké sisters)合着的《美国的奴隶制度:千人目击证词》(American Slavery As It Is: Testimony of a Thousand Witnesses)一书,亦被确认为小说的部分材料来源。斯托夫人也表示说,当她居住在与蓄奴的肯塔基州一河相隔的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时,她曾採访过大量逃亡至该地的奴隶,而此中获得的材料后来亦成为了其小说的基础。在辛辛那提市,有着一些地下铁路秘密网路的废奴主义支持者,他们积极于帮助那些从南方逃亡的奴隶。
在1853年发表的《汤姆叔叔小屋题解(英语:A Key to Uncle Tom's Cabin)》一书中,斯托夫人提到了写作这部小说的大量灵感与材料来源。斯托夫人发表《题解》这部写实作品的原因,是为了支持她对奴隶制度恶行的主张。不过,后来的研究也指出,在出版《汤姆叔叔的小屋》之前,斯托夫人实际上并未阅读过《题解》中提到的不少作品。
奥古斯丁·圣克莱尔(Augustine St. Clare),汤姆的第二位主人,小女孩伊娃的父亲;是小说里面最具同情心的奴隶主。圣克莱尔已然意识到了奴隶制度的罪恶,但却还未能为割捨它所带来的财富作好準备。在他的女儿死后,他变得更加地信奉宗教,并开始阅读《圣经》给汤姆听。但是,他的好意却由于他的意外身亡而终成泡影。
因为斯托夫人认为母性是“所有美国人生活中的道德与伦理模範,”并相信,只有女性才拥有将美国从奴隶制的恶魔手中拯救出来的道德权威;这便是《汤姆叔叔的小屋》中表达出的另一个主题:女性的道德力量与圣洁。在书中,这种角色的例子有伊丽莎——一位带着小儿子逃亡的黑奴(并最终与其全家团聚),或者小伊娃——她被视为一名“理想的基督徒”;正是通过这样的角色,斯托夫人表明了这一观点:女性能够拯救她们身边的人,哪怕是最不道义的人。但后来的评论也提到,斯托夫人笔下的女性角色一般都以家庭主妇的老套形象出现,而不是现实中的女性。此外,斯托夫人的小说“重申了女性所发挥的影响的重要性”,并为随后几十年里女权主义运动(英语:women's rights movement)道路的铺平作出了贡献。
《汤姆叔叔的小屋》在英格兰也引起了公众的巨大兴趣。伦敦第一版出版于1852年5月,总计卖出了二十万册副本。英国人对美国的反感也是其大受欢迎的部分原因。有一位着名的作者曾写道:“‘汤姆叔叔’在英国的大肆流行并不是出于[对奴隶制度的]憎恶与报复,而是出于国家层面上的嫉妒与虚荣。我们被美国的狂妄所刺痛已经很久了——我们疲于听到她那所谓全世界最自由与最文明国家的自夸。我们的神职人员讨厌她的自发政府体制——我们的保守分子讨厌她的民主主义——我们的辉格党讨厌她的暴发户——我们的激进分子讨厌她的好辩、讨厌她的傲慢、还讨厌她的野心。所有的党派都为斯托夫人的背叛而欢呼雀跃。”。美国内战时期的驻英公使老查理斯·弗朗西斯·亚当斯(英语:Charles Francis Adams, Sr.)后来曾谈到:“1852年出版的《汤姆叔叔的小屋:卑贱者的生活》,在当时偶然的环境帮助下,对全世界造成了直接、可观与印象深刻的影响,而这些影响比此前任何一本书所造成的影响更为巨大。”。
在1960年代与70年代,黑人权力(英语:Black Power)与黑人艺术运动(英语:Black Arts Movement)者对这本小说进行了批评。认为汤姆叔叔这样的角色是“种族的背叛者”,(在部分观点里)甚至认为汤姆要比最恶毒的奴隶主还要坏。在这段时期里,对书中出现的其他刻板印象的批评也日渐增长。
在最近几年来,小亨利·路易斯·盖茨(英语:Henry Louis Gates Jr.)等学者重新对《汤姆叔叔的小屋》进行了解读,并认为这本书是“美国种族关係的核心文献,以及对这些关係特徵进行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道德与政治探索。”
最着名的几本反汤姆作品有威廉·吉尔摩·西姆斯(英语:William Gilmore Simms)的《剑与梭(英语:The Sword and the Distaff)》、玛丽·亨德森·伊斯门(英语:Mary Henderson Eastman)的《菲莉丝阿姨的小屋(英语:Aunt Phillis's Cabin)》以及卡罗琳·李·亨茨的《种植园主的北方新娘(英语:The Planter's Northern Bride)》,其中最后一位作者在辛辛那提时曾与斯托夫人有过一段亲密的朋友关係。西姆斯的书出版于斯托夫人小说发表的几个月后,其中的许多章节与议论都围绕着辩驳斯托夫人的书及其观点而展开。亨茨的小说出版于1854年,在当时曾广受传阅,但现在基本上已被遗忘了;这本小说通过描述一位嫁给南方奴隶主的北方妇女——一名废奴主义者的女儿——的所见所闻,为奴隶制度进行了辩护。
在《汤姆叔叔的小屋》出版到南北战争爆发前的近十年间,总共有20到30部反汤姆作品面世。其中有两本书的书名为《这才是汤姆叔叔的小屋》(Uncle Tom's Cabin As It Is,其一为W·L·史密斯所作,另一为C·H·威利作),此外,还有一本是约翰·彭德尔顿·甘迺迪(英语:John Pendleton Kennedy)的作品。有超过一半的反汤姆作品都由白人女性写成,西姆斯曾为此讽刺说:“让一位南方女性去反驳北方女性(指斯托夫人)看起来是善恶应得的报应。”
戏剧改编
儘管《汤姆叔叔的小屋》是19世纪最畅销的小说,但更多的美国人是通过舞台剧和音乐剧来了解到整个故事的,而不是通过原书。埃里克·洛特(Eric Lott)在他的《托米图德斯叔叔:种族话剧与作品模式》(Uncle Tomitudes: Racial Melodrama and Modes of Production)中估计,至少有三百万人曾观看过这类演出,其数目是小说发表头一年里发售量的十倍之多。1886年《斯特森的〈汤姆叔叔的小屋〉》海报
情节剧(英语:melodrama)与黑脸(英语:blackface)杂秀(英语:minstrel show)是这些舞台作品的共有元素。这些作品的政见有着巨大的差异——有一部分如实地反映了斯托夫人伤感的反奴隶制度的政见,另一部分则比较中性,甚至还有一些维护奴隶制度政见的作品。许多作品都蓄意地对黑人进行了种族讽刺;还有不少作品採用了史蒂芬·福斯特创作的歌曲(其中有“我的肯塔基故乡(英语:My Old Kentucky Home)”、“故乡的亲人(英语:Old Folks at Home)”与“Massa's in the Cold Ground”)。最着名的一出舞台作品是由乔治·艾肯(英语:George Aiken (playwright))与H·J·康韦(H.J. Conway)合编的。
1910年,美国维塔格拉夫製片厂製作了由J·斯图尔特·布莱克顿(英语:J. Stuart Blackton)导演并由尤金·马林(Eugene Mullin)改编的三卷长电影。据《戏剧之镜》(The Dramatic Mirror)上的描述,这部电影是电影史上的“一次明显的革新”,也是“第一次一家美国公司”发布三盘胶捲的戏剧电影。在当时,一部一盘胶捲的“全长”影片长约15分钟。这部电影由弗洛伦斯·图尔纳(英语:Florence Turner)、玛丽·富勒(英语:Mary Fuller)、埃德温·R·菲利普斯(Edwin R. Phillips)、弗洛拉·芬奇(英语:Flora Finch)、热纳维耶芙·托宾(英语:Genevieve Tobin)与小卡莱尔·布莱克韦尔(英语:Carlyle Blackwell)主演。
在其后20年里,至少有4部以上的电影改作问世。最后的一部默片版本发行于1927年,由哈里·A·波拉德(英语:Harry A. Pollard)(他曾在1913年版的《汤姆叔叔的小屋》中饰演汤姆叔叔)导演。这部2小时长的电影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进行製作,也是默片时代预算花费第三多的电影(计180万美元)。在这部电影中,黑人演员查尔斯·悉尼·吉尔平(英语:Charles Sidney Gilpin)本是原定的汤姆叔叔饰演者,但却由于他的“表演过于叛逆”而被製片厂取消了表演资格,并为詹姆斯·B·洛(英语:James B. Lowe)所取代。这部电影与小说的一个不同的情节是,当汤姆叔叔死后,他变成了一个复仇的幽灵,并最终导致了赛门·勒格里的死亡。当时的黑人电台曾盛讚这部电影,但惧怕引起南方与白人电影观众激烈反应的製片厂,最终剪掉了争议性的情景,包括影片开始时的黑奴拍卖会(其中,一位母亲被迫与自己的幼子生生分离)。这部电影的剧本由波拉德、哈维·F·休(Harvey F. Thew)与A·P·扬格(英语:A. P. Younger)改编,字幕由沃尔特·安东尼(英语:Walter Anthony)撰写;主要演员有:詹姆斯·B·洛、维吉尼亚·格雷(英语:Virginia Grey)、乔治·西格曼(英语:George Siegmann)、玛加丽塔·菲舍尔(英语:Margarita Fischer)、莫娜·雷(英语:Mona Ray)与苏泰文女士(英语:Madame Sul-Te-Wan)。
在默片时代结束后的几十年间,这部小说中的主题因被认为太过敏感而未被继续拍成电影。1946年,米高梅曾决定将这部小说再次搬上银幕,但却由于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英语: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Colored People)领导的抗议而无疾而终。
其他受《汤姆叔叔的小屋》影响的电影,还包括有:《涟漪(英语:Dimples (film))》(Dimples,1936年秀兰·邓波儿主演的电影)、“汤姆叔叔的叔叔”(“Uncle Tom's Uncle”,系列电影《我们这一伙(英语:Our Gang)》在1926年的一集)、罗杰斯和哈默施泰因(英语:Rodgers and Hammerstein)的音乐剧《国王与我》(其中有一场以传统暹罗风格表演的芭蕾舞“托马斯叔叔的小房子”,“Small House of Uncle Thomas”)以及《纽约黑帮》。其中,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与丹尼尔·戴-刘易斯饰演的角色加入了一场改编自《汤姆叔叔的小屋》的假想战争。
儘管在读者中得到了肯定,但在其发表后的几十年里,文艺评论家(英语:Literary criticism)们都否定了《汤姆叔叔的小屋》以及其他感伤小说中展现出的这种风格,因为这类小说是由女性写成,并过于突出地描写了“女性多愁善感的情感”。一位文艺评论家认为,如果这部小说与奴隶制没有关联,“它不过就是一部普通的感伤小说”。另外一名评论家则将这本书描述为“基本上就是一堆苦力劳作出的毫无意义的碎片”。乔治·惠彻(George Whicher)在他的《美国文学史》(Liter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中对这本书嗤之以鼻,将之斥为“周日学校小说”,并充满着“露骨描述的情节、幽默与悲伤”。
然而,在1985年时,简·汤普金斯(Jane Tompkins)在她划时代的《杰出的设计:美国小说的文化成果》(In Sensational Designs: The Cultural Work of American Fiction)一书中改变了这一观点。汤普金斯盛讚了其他评论家拒绝承认的感伤风格,并提出,感伤小说展现了女性的情感拥有改善世界的力量。她还认为,包括《汤姆叔叔的小屋》在内的,流行于19世纪的家庭小说,有着“理智的複杂性、雄心与机智”;而《汤姆叔叔的小屋》“对美国社会的批判要比霍桑与梅尔维尔这些更知名小说家的批评更具毁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