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督山伯爵(上下)--世界文学名着普及本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着名作家大仲马的代表作。故事讲诉了19世纪法国皇帝拿破仑“百日王朝”时期,法老号大副唐泰斯受船长委託,为拿破仑党人送了一封信,遭到两个卑鄙小人和法官的陷害,被打入死牢。狱友法里亚神甫向他传授了各种知识,并在临终前把埋于基督山岛上的一批宝藏的秘密告诉了他。唐泰斯越狱后找到了宝藏,成为巨富。从此化名基督山伯爵,经过精心策划,报答了恩人,惩罚了仇人。本书充满浪漫的传奇色彩,章章奇特新颖,引人入胜。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基督山伯爵
- 外文名称:Le Comte de Monte-Cristo
- 作品别名:基督山恩仇录,快意恩仇记、基督山恩仇记
- 创作年代:19世纪40年代
- 文学体裁:小说
- 作者:大仲马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船抵马赛
第二章 父与子
第三章 加泰罗尼亚人
第四章 阴谋
第五章订婚宴席
第六章 代理检察官
第七章 审讯
第八章 伊夫堡
第九章 订婚之夜
第十章 杜伊勒里宫的小书房
第十一章 科西嘉岛的吃人妖怪
第十二章 父与子
第十三章 百日
第十四章 愤怒的囚徒和疯癫的犯人
第十五章 三十四号和二十七号
第十六章 一位义大利学者
第十七章 神甫的房间
第十八章 宝藏
第十九章 第三次发病
第二十章 伊夫堡的坟场
第二十一章 蒂布朗岛
第二十二章 走私贩子
第二十三章 基督山岛
第二十四章 神奇的景观
第二十五章 陌生人
第二十六章 杜加桥客店
第二十七章 往事的追述
第二十八章 监狱档案
第二十九章 莫雷尔公司
第三十章 九月五日
第三十一章 义大利:水手辛巴德
第三十二章 甦醒
第三十三章 罗马强盗
第三十四章 露面
第三十五章 锤刑
第三十六章 罗马狂欢节
第三十七章 圣塞巴斯蒂安的陵墓
第三十八章 约会
第三十九章 宾客
第四十章 早餐
第四十一章 介绍
第四十二章 贝尔图乔先生
第四十三章 奥特伊别墅第
四十四章 vendetta
第四十五章 血雨
第四十六章 无限贷款
第四十七章 灰斑马第
四十八章 思想意识
第四十九章 海黛
第五十章 莫德尔一家第
五十一章 皮拉姆斯和西斯贝
第五十二章 毒物学
第五十三章 《恶鬼罗贝尔》
第五十四章 多头和空头
第五十五章 卡瓦尔坎蒂少校
第五十六章 安德烈亚・卡瓦尔坎蒂
第五十七章 苜蓿地
第五十八章 诺瓦蒂埃・德・维尔福先生
第五十九章 遗嘱
第六十章 急报……
创作背景
1842年大仲马在地中海游历时,对基督山岛产生了兴趣,打算以它为主题写一部小说。他在1838年出版的《关于路易十四以来巴黎警察局档案的回忆录》中,发现了一个《复仇的金刚钻》的故事,其内容是巴黎一个製鞋工人将要结婚时,被一个嫉妒他的朋友诬告而入狱七年,出狱后得到一个米兰教士的照顾,并在教士死后获得了一个秘密宝藏,然后他化装回到巴黎复仇,最后自己也被人杀死。大仲马仔细研究了这份资料,与人一起制订了写作计画,于1844年8月28日开始在法国巴黎的《议论报》上连载,到1846年1月25日结束,共136期。
作品鉴赏
基督山伯爵是一个人们非常喜欢的人物,他敢爱敢恨、非常的豪爽气派,也聪慧过人,由于饱经沧桑,他对任何事都格外的执着。基督山伯爵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完 美的形象,他并不是凭空捏造,他蕴藏了部分作者的写照。
《基督山伯爵》的浪漫主义特色还体现 在人物的理想化上。尤其是对复仇阶段的爱德蒙的塑造,显示出了作者自己呼风唤雨,支配一切的梦想精心策划,心计重重,一步一步将自己的仇人逼向绝境。所有的人都成了他操作之下的玩偶。基督山伯爵简直成了上帝的化身。复仇是古典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主题之一。复仇主题的意义何在 如果不是孤立地描写个人的复仇行动,而是把人物的复仇放到一定的社会背景中去描写,放到複杂的阶级斗争和社会矛盾中去表现,那幺就能揭露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使作品具有某种社会意义。基督山复仇的手段是诉之于金钱的威力。本来,资本主义世界,就是金钱的世界,人与人之间的关係是赤裸裸的金钱关係。正确地描写金钱的作用,会给作品带来一定的价值,正像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在《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中所反映的那样大仲马虽然在小说中也生动地刻画了卡德罗斯,维尔福夫人等谋财害命的场面,但从整个小说的基本倾向来说,对金钱的关係不是揭露批判,而是讚赏歌颂,从而宣扬了有钱就能主宰一切,支配一切的思想。
本书更多的是揭露当时社会的暗无天日、金钱至上。唐泰斯的悲惨遭遇足可以说明这一切。唐格拉斯、费尔南、维尔福三人的飞黄腾达也证明了这一点,但事实不仅仅是如此,金钱、名誉对人性的毁灭超乎了想像。且看维尔福一家,维尔福先生自私自利,为了名誉、前途不惜违背自己的父亲,为了金钱,他凭靠着他法官的身份不知出卖陷害了多少人;维尔福夫人贪恋金钱,为了一份价值可观的遗产,她不惜毒死四个人,其中有她丈夫前妻的父母和女儿。由此可见人性的卑劣。相比19世纪,如今金钱的地位似乎越来越高,那幺人性的毁灭也越来越深吗?但有黑自然也有白,莫雷尔一家就是不被金钱所吞噬的好人,最后金钱却不请自来。而维尔福夫人最后却落个两手空空,这就是事与愿违吧,老天还是有眼睛的。书中有一句:“直到天主垂允为人类揭示未来图景的那一天到来之前,人类的全部智慧就包括在这五个字内‘等待’和‘希望’。”耐心的等待加之希望带来的动力,必然能迎来黎明的曙光。基督山伯爵也正是靠着这两个词度过了他最艰辛困苦的岁月。
《基督山伯爵》长时间受读者欢迎。故事背景跨越了波旁和七月两个王朝,这时的阶级矛盾极为複杂社会经济与政权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革,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正在进行最后的较量,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也走上了历史舞台。作者作为一个共和主义者本可以将七月革命前后法国的社会矛盾与阶级斗争表现出来。
作品评价
《基督山伯爵》被公认为通俗小说中的典範。这部小说出版后,很快就赢得了广大读者的青 睐,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出版,在法国和美国多次被拍成电影。100多年以来,这本书拥有了难以计数的读者。他以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精 湛完善的艺术技巧,博得了无数读者的青 睐。小说出版后,在当时的社会上引起了空前的轰动,而后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出版,在法国和美国等西方国家多次被拍成电影。儘管这部小说问世已有一个半世纪之久,但它至 今仍在世界各国流传不衰,被公认为世界通俗小说中的扛鼎之作。
作者简介
亚历山大·仲马(1802~1870年),又称大仲马,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
大仲马各种着作达300卷之多,以小说和剧作为主。代表作有:《亨利第三及其宫廷》(剧本)、《基督山伯爵》(长篇小说)、《三个火枪手》(长篇小说)等。
大仲马信守共和政见,反对君主专政。先后参加了1830年“七月革命”、1848年推翻七月王朝革命、加里波第对那不勒斯王国的征战等活动。
由于他的黑白混血人身份,其一生都受种族主义的困扰。
2002年,大仲马去世132年后遗骸移入了法国先贤祠。
大仲马小说大都以真实的历史作背景,情节曲折生动,往往出人意料,有历史惊险小说之称。结构清晰明朗,语言生动有力,对话灵活机智等构成了大仲马小说的特色。大仲马也因而被后人美誉为“通俗小说之王”。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基督山伯爵(上下)--世界文学名着普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