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一杯咖啡一部经典:一本书搞懂各国文学

一杯咖啡一部经典:一本书搞懂各国文学

一杯咖啡一部经典:一本书搞懂各国文学

基本介绍

  • 书名:一杯咖啡一部经典:一本书搞懂各国文学
  •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页数:2165页
  • 开本:16
  • 品牌:北京读品联合
  • 作者:柳鸣九
  • 出版日期:2012年5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bkbkf64528

作者简介

董衡巽,1952年毕业于上海格致中学;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英语专业;1956年至今同一单位,先后名为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兼任“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作品:《美国文学简史》(上、下册,合着)、《美国现代作家论》、《美国现代小说风格》(专着)、《海明威评传》(专着)、《海明威研究》(资料彙编)、《美国十九世纪文论选》(编选)、《马克?吐温画像》(资料彙编)、《竞选州长》、《一个迷途的女人》、《苹果树》、《小红马》、《月亮下去了》等(翻译)。
柳鸣九,1934年生,湖南长沙人,1953年毕业于湖南省立一中,同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毕业后,赴中国社会科学学部文学研究所工作,1964年转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1981年后,多次赴美国、法国进行学术考察。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南欧拉美文学研究室主任、研究生院外文系教授、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际笔会中心会员。2000年,在法国巴黎大学被正式选定为博士论文专题对象。2006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最高学术称号“终身荣誉学部委员”。

图书目录

《一本书搞懂法国文学》目录:
绪论
巨人传
伪君子
忏悔录
红与黑
高老头
欧也妮·葛朗台
基督山伯爵
悲惨世界
笑面人
卡门
包法利夫人
昆虫记
茶花女
八十天环游地球
娜娜
漂亮朋友
小王子

局外人
情人
《一本书搞懂德国文学》目录:
绪论
爱米丽雅·迦洛蒂
浮士德
少年维特之烦恼
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
强盗
阴谋与爱情
胡桃夹子
格林童话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豪夫童话
茵梦湖
倔犟的姑娘
沉钟
布登勃洛克一家
荒原狼
西线无战事
铁皮鼓
分裂的天空
朗读者
香水
《一本书搞懂英国文学》目录:
绪论
坎特伯雷故事集
哈姆雷特
天路历程
鲁滨逊漂流记
格列佛游记
傲慢与偏见
双城记
远大前程
简·爱
呼啸山庄
白衣女郎
德伯家的苔丝
快乐王子集
福尔摩斯探案集
基姆
儿子与情人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蝇王
《一本书搞懂日本文学》目录:
绪论
源氏物语
怪谈
舞姬
我是猫
破戒
春琴抄
芥川龙之介短篇小说选
雪国
伊豆的舞女
斗牛
为党生活的人
斜阳
点和线
雁寺
砂女
金阁寺
恐慌
个人的体验
万延元年的足球队
挪威的森林
《一本书搞懂欧洲经典文学》目录:
绪论
伊利亚特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奥狄浦斯王
美狄亚

一罐黄金
神曲·地狱篇
十日谈
堂吉诃德
小癞子
安徒生童话故事集
玩偶之家
爱的教育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里尔克诗选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尤利西斯
好兵帅克历险记
变形记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一本书搞懂美国文学》目录:
绪论
红字
爱伦·坡短篇小说选集
芦笛集
汤姆叔叔的小屋
瓦尔登湖
白鲸
小妇人
汤姆·索亚历险记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欧·亨利短篇小说集
野性的呼唤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夜色温柔
了不起的盖茨比
永别了,武器
老人与海
洛丽塔
赫索格
麦田里的守望者
在路上
《一本书搞懂亚非拉文学》目录:
绪论
摩诃婆罗多
一千零一夜
春香传
乌云和太阳
吉檀迦利
先知
博尔赫斯作品选
总统先生
马克丘·毕克丘之巅
宫间街
加布里埃拉
弗洛尔和她的两个丈夫
帕斯诗选
佩德罗·帕拉莫
百年孤独
霍乱时期的爱情
森林之舞
绿房子
荆棘鸟

我的名字叫红
《一本书搞懂俄罗斯文学》目录:
绪论
上尉的女儿
钦差大臣
死魂灵
奥勃洛莫夫
罗亭
贵族之家
罪与罚
白痴
怎幺办
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
复活
第六病室
母亲
乡村
日瓦戈医生
青年近卫军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静静的顿河
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

序言

绪论 希腊的天空
德国美学家温克尔曼说:
世界上越来越广地流行的高雅趣味,最初是在希腊的天空下形成的。……这个民族所表现在作品中的趣味,一直是属于这一个民族的。在远离希腊的地方,它很少充分地显出来。
古希腊的天空必定是蔚蓝色的,空气格外明净。远航归来的船只,远远地就能望到山顶卫城上的神庙,水手们在一二十里以外就远远看到雅典卫城顶上矗立的巴拉斯神像,连头盔上的羽毛都历历可见。这里气候宜人,几乎没有冬天,丘陵山坳里到处都是夏天的景象,郁郁葱葱的树木一直延伸到海边。由此,法国艺术理论家丹纳才说:“我们心目中要有了遍地光明的形象,才能想像希腊的海岸。”
在今天看来,古希腊人是那幺地健康而美丽,深沉而活泼,浑身洋溢着创造力。他们嚮往自由,崇尚智慧和力量,热情奔放富于想像力,充满原始情慾,追求现世的生命价值,看重个体的尊严和地位。
正是在这片天空下,生长出了后世难以企及的博大精深、活泼多彩的文学艺术。
一想起古希腊的文学艺术就让人入迷。美丽的古希腊当然没有完全消逝,庙宇的废墟,庭柱的遗蹟,雕像的斑驳,都在向我们证明了庙宇最初的规模有多幺弘大、和谐和富丽堂皇。神话故事、荷马史诗、戏剧作品、诗文作品等等,对今天的我们而言,也不只是一个个僵死的字母,不是失去任何价值意义的缄默不语的着作,而是一个能激发优美感、崇高感的源泉,一份可以净化心灵的药剂。
的确,正当古希腊、古罗马人在开创光辉灿烂的文明时,欧洲其他绝大部分地区还处在野蛮和蒙昧的状态。这是一个事实。
地处南部欧洲的古希腊、古罗马是整个欧洲文明的发祥地。所谓的欧洲古代文学,就是古希腊文学和古罗马文学。这两者是全部西方文学的开端,尤其是古希腊文学更是欧洲文学的源头。古罗马文学以古希腊文学为基石,继承创新自有特色,成为沟通古希腊文学与欧洲近代文学的桥樑。
正所谓没有古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就没有今天的欧洲文明。所以,讲欧洲文学必须从古希腊罗马文学讲起。
酒神的召唤
如果回到古希腊雅典的“黄金时代”观看戏剧演出,你不但不用花钱买票,或许还可以领到观戏的津贴。
最早关于剧场的文献记载,以及世界上最早的伟大剧本都出自古希腊。古希腊的戏剧只在祭祀一位神明的节庆中演出,这个神明就是狄俄尼索斯。
他是宙斯的儿子,被杀后遭到肢解,继而复活,由此象徵着生命的死亡和再生。狄俄尼索斯是丰年之神,又是酒神,是酿酒和种植葡萄的庇护者。在酒神的召唤下,人们在祭拜他的节日庆祝中,排成盛大的行列组成合唱队,身披羊皮,头戴羊角,绕着祭坛唱歌跳舞,唱出酒神讚歌。有时,合唱队长与合唱队分开,独自吟诵有关酒神的故事。慢慢地在奉祀酒神的节庆上,出现歌队舞蹈者的竞赛。最晚在公元前534年,悲剧演出加入到竞赛单元中来。
公元前5世纪初,演员开始逐步引入到演出活动中,合唱队退到台外,正式的悲剧演出至此产生。到了伯里克利执政时期,雅典的民主制最为兴盛,执政者大力兴建大型剧场,发放观看戏剧演出的津贴,组织戏剧竞赛。戏剧成为古希腊雅典公民政治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一个悲剧作家是埃斯库罗斯,他有“悲剧之父”之称。埃斯库罗斯出身贵族,少年时经历过僭主暴政,成年后遭逢希波战争,参加过着名的马拉松战役、萨拉米海战等。埃斯库罗斯的作品悲壮动人,风格雄浑,生前多次参加演剧比赛,得奖13次。代表作《普罗米修斯》三部曲,其中第一部《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最为杰出。
索福克勒斯素有“戏剧艺术的荷马”之称,28岁在戏剧比赛中击败埃斯库罗斯,夺得头奖。据说索福克勒斯一生共有120多部剧作,但仅有7部悲剧流传至今,在古希腊悲剧家中他是得奖最多的一位。塑造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悲剧的形式臻于完善,亚里士多德曾评价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是一部“十全十美的悲剧”。
欧里庇得斯早年曾致力于哲学研究,与智者学派走得近,并深受其影响,因而有“舞台上的哲学家”之称。晚年,欧里庇得斯反对雅典暴政,为当政者所不容,在70岁高龄之际流落到马其顿王宫,并老死在那里。索福克勒斯听闻他的死耗,特意让自己的歌队在预演时免去花冠以示誌哀。雅典人把欧里庇得斯的遗骨运回到雅典,在郊外立下纪念碑一座,上面刻着:
全希腊世界是欧里庇得斯的纪念碑诗人的遗骨在客死之地马其顿永埋,诗人的故乡本是雅典——希腊的希腊,这里万人称颂他,欣赏他的诗才。
据说欧里庇得斯一生创作了92部作品,前后得过5次奖,流传至今的有18部。在欧里庇得斯的作品中,神和英雄的气质越来越少,人的激情、意志成为表现的重点,乃至妇女和奴隶都成为戏中的角色登上舞台。欧里庇得斯有艺术革新之功,尤其擅长刻画妇女的心理活动。他的作品的开头往往让一位剧中人物先出场说明剧情,结尾时往往会有一位天神在云层中出现,给人留下一缕亮色。
欧里庇得斯的悲剧标誌着英雄悲剧告一段落,此后,整个希腊悲剧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亡,代之而起的是从民间的祭仪和滑稽戏演变而来的喜剧。
古希腊曾先后出现过三大喜剧诗人,但有作品流传下来的只有阿里斯托芬。
阿里斯托芬有11部喜剧作品传世,虽是喜剧却表达了相当严肃的主题。《阿卡奈人》意在反战,《骑士》攻击的是无能而又贪婪的政治家,《蛙》挖苦的是欧里庇得斯进行的戏剧革新,《云》在奚落提倡思想自由的诡辩派。代表作《鸟》表达出建立一个理想社会的愿望,它是欧洲文学中最早表达乌托邦思想的。柏拉图曾为阿里斯托芬写下这样的墓志铭:美乐女神寻找一所不朽的宫殿,他们终于发现了阿里斯托芬的灵府。
帝国的戏剧和诗歌
古罗马人在武力上和政治上征服了古希腊,但在文化艺术上却被古希腊所征服。
戏剧作为一种文艺形式来自古希腊,但在公元前3世纪的罗马,以希腊悲剧和喜剧为基础的戏剧演出非常受欢迎。罗马最早的戏剧是对希腊戏剧的翻译和模仿。古希腊悲剧里的主人公大多是神和英雄,喜剧则主是关于普通人的。罗马作家致力于改编古希腊戏剧作品,为的是让罗马观众更喜闻乐见。
罗马人逐渐创立出自己的戏剧风格,有评论家说,罗马人在这方面的成就,足以与战车比赛、格斗表演相提并论。古罗马最着名的戏剧家是普鲁图斯和泰伦斯。他们的喜剧作品基本上都以古希腊新喜剧诗人米南德的剧本为素材,将其改编为反映罗马人生活和风俗的轻喜剧。他们的作品在公元前2世纪的罗马颇受欢迎,这两位剧作家可谓红得发紫。普劳图斯据说创作了130部喜剧,保留到今天的有20部,泰伦斯现存的喜剧作品有6部。
1589年,莎士比亚撰写出第一部作者明确是自己的剧作《错误的戏剧》。
这部喜剧靠两对孪生兄弟之间的误会演绎出来,情节跌宕起伏笑料不断令人捧腹。该剧就是根据罗马大戏剧家普劳图斯的《孪生兄弟》改编的。
古罗马最杰出的诗人是维吉尔,他一生写过三部作品:《牧歌》、《农事诗》和《埃涅阿斯纪》。这三者在古希腊文学中都有範本,但维吉尔能够做到推陈出新后出转精,又成为后世作者们的範本。《农事诗》共4卷,是作者为配合屋大维复兴农业的政策,历时7年完成的。屋大维对诗人的创作大为讚赏,曾连续4天来倾听维吉尔诵读这部作品。
中世纪的新生
但丁既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在欧洲文学史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母亲在但丁年幼时去世,父亲在但丁18岁时病故,但丁处境孤苦,通过苦修钻研,成为当时最博学的人之一。
说起但丁的伟大,不能不提到他的有些神秘的爱情经历。但丁在《新生》第42篇中这样写道:
我心灵的叹息向上飞飏,
直趋最高的天体之上;
爱情用泪水浇灌出
新的思想,把它朝自己吸引。
德国的歌德同样有类似宗教体验的爱情宣言:永恆的女性引领我们向上。因为万有引力的存在,包括我们的肉身在内的物体会下落,贴近大地。但在但丁等诗人的精神世界中,肉体分明可以察觉到相反的引力把自己吸引到更高的境界中去。这相反的吸引力来自神圣纯洁的爱情。但丁在《神曲·天堂》第7篇中写道:
你那双美丽圣洁的眼睛
使我朝阳光灿烂的山上飞升。
作品中的“你”就是贝亚特丽丝。但丁在9岁时邂逅邻家少女贝亚特丽丝,她的美丽和高贵让但丁产生了不可遏抑的爱意。曾经,她拒绝把问候的幸福给予但丁,但丁说自己悲痛至极,躲到一个角落去大哭一场,一边哭泣,一边进入了梦乡,就像一个挨了打的小孩一样。
这是一种柏拉图式的精神之爱,颇具神秘色彩。这一神秘之爱对但丁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290年,贝亚特丽丝染病去世,但丁悲痛万分,把自己7年多以来创作的献给贝亚特丽丝的三十一首抒情诗,用散文连缀起来,结集取名为《新生》。它抒写了诗人对这位女子纯真炽烈的爱,开创了文艺复兴抒情诗的先河。贝亚特丽丝,以及但丁最崇拜的文学家维吉尔,还都出现在了《神曲》当中。
《神曲》分为三部:《地狱》、《炼狱》、《天堂》。作品採用中世纪特有的梦幻文学的形式,描写自己幻游地狱、炼狱、天堂三界的故事。诗人说自己在35岁时迷失在一片黑暗的森林中,竭力走出迷津,黎明时分来到一座小山峰下,正在朝山顶攀登时忽然出现了三只野兽豹、狮和狼拦住去路。诗人正在这危急时刻高声呼救,诗人维吉尔出现了,他受贝亚特丽丝之託前来援救但丁走出迷途。维吉尔引导诗人游历地狱和炼狱,最后由贝亚特丽丝引导游历了天堂。
一直都有人质疑贝亚特丽丝这样一个女性的存在,例如生活在15世纪的但丁的传记作家乔万尼就说:我认为贝亚德从来就不曾出现过,她只是一个神话般的人物形象,就好比潘多拉,只是根据诗人的想像和虚构,她才获得了众神的各种馈赠。其实,真实存在与否已经不再重要了,正是因为男女爱情的升华,但丁已经打开了中世纪的新生之路。
但丁在青年时代就参加了政治活动,投身到反对封建贵族的斗争,曾当选为佛罗伦斯的行政官,反对教皇干涉佛罗伦斯内政。1302年,但丁全部家产被没收,并被判处终身流放。流放初期,但丁撰写有《飨宴》和《论俗语》两部理论着作。《飨宴》用俗语写成,打破了中世纪学术着作必须使用拉丁文的清规戒律。《论俗语》是最早一部关于语言和诗律的专着,用拉丁文写成。但丁还是宗教改革的先驱者,他在用拉丁文写成的《帝制论》中,反对教皇干涉政治,主张政教分离。
1321年,但丁客死他乡。所幸在死前完成了最伟大的作品《神曲》,正是由于这部作品,但丁成为不朽的大诗人。《神曲》原名“喜剧”,义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薄伽丘在撰写《但丁传》时,为表达对诗人的崇敬之情,特意在这部作品前面加上了“神圣的”称谓。后世的版本即以“神圣的喜剧”作为书名,中文译本约定俗成称之为:“神曲”。
永远的堂吉诃德
堂吉诃德,长篇小说《堂吉诃德》中的主人公。他身穿盔甲,手提长枪,骑着瘦马匹,立志要冒大险,成大业,建奇功,梦想成为一名真正的骑士。经历了一番荒唐的“冒险”之后,堂吉诃德在临终前醒悟,悔不该去做什幺骑士:“我从前是疯子,现在头脑灵清了。”
本来早已经在西欧各国销声匿迹的骑士传奇,却在16、17世纪的西班牙风行一时。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西班牙当权者希望用骑士的荣誉去鼓动贵族建立世界霸权。骑士传奇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情节往往离奇虚幻,内容荒诞不经,并且对既有的封建关係进行无节制地美化。塞万提斯对这种骗人的骑士文学深恶痛绝。
于是,塞万提斯塑造了一个“骑士”——堂吉诃德,希望堂吉诃德现身说法,把骑士小说的那套鬼把戏清理乾净:“我的愿望无非要世人厌恶荒诞的骑士小说。堂吉诃德的真人真事,已经使骑士小说站不住脚,注定要一扫而空了。”
1605年,《堂吉诃德》第一部出版以后,西班牙境内的骑士小说真的就销声匿迹了,再也没有出版一部。
《堂吉诃德》的出版是有人欢喜有人忧。广大读者能读到上好的作品,自然是喜上眉梢不亦乐乎。那些见钱眼开的盗版商见《堂吉诃德》有利可图,也高兴得不得了,他们在小说出版的第一个月内就推出了三个盗印的版本。正版的也在一年之内再版了7次,一时间,堂吉诃德在西班牙可谓名满天下家喻户晓。但,有些人尤其是那些教会卫道士的心里觉得很不爽快,于是在1614年,一部伪造的《堂吉诃德》出炉了。
在这部伪书中,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和桑丘已经面目全非,成为让人心生厌恶的粗俗下流的角色。显然,这是幕后黑手在有意为之,他们想用自己的“堂吉诃德”去糟蹋乃至打倒真正的堂吉诃德,弹压作者的名声,抵消作品的影响力。
塞万提斯很愤慨,他珍爱自己笔下的人物形象,于是抱病工作加紧出版续集。1615年,思想艺术更为成熟的续集正式问世。
疯疯癫癫的游侠骑士堂吉诃德,有丰富的内在情感,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人性的複杂和微妙。堂吉诃德既是执迷不悟的疯子,他可以大义凛然地催马提抢,去大战风车——在他眼中这是一个三头六臂的巨人,又是一个随时为理想去献身的勇士。在他做的一件件荒唐的事情中,我们可以看到堂吉诃德对人类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以及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美好品质。
德国大诗人海涅说,堂吉诃德和书中的另一人物形象桑丘二者合在一起才是《堂吉诃德》一书的主人公。的确,在堂吉诃德和桑丘身上,我们看到了理性和疯癫,现实和理想,崇高和荒唐,智慧和愚昧,勇敢和胆怯……这些人类最普遍、最複杂的情感都天衣无缝地交织在他们身上。
正因为堂吉诃德是一个具有人类普遍性格的人物典型,所以这个形象是常读常新的,他的思想艺术价值也是永恆的。
文艺复兴时期,除了堂吉诃德,西班牙文学史上还有一个经典的人物形象“小癞子”。
十六世纪发现美洲新大陆后,西班牙大肆掠夺,经济曾经一度繁荣。十六、十七世纪之间,西班牙文学才进入到自己的“黄金时代”,尤其在小说和戏剧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十六世纪中叶,西班牙城市发达,催生出了描写城市平民生活的流浪汉小说。西班牙无名氏创作的《小癞子》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流浪汉小说。
小癞子自小离家流浪孤苦伶仃,在受尽欺骗后自己也不顾廉耻学会了欺诈,并最终因此发迹过上富足的生活。小癞子的遭遇让我们看到了僧侣教士阶层的贪婪自私、道德败坏,感受到贵族绅士的虚伪和无卿。而一个贫苦无知的儿童最后变成一个老练的骗子,反映出社会的黑暗和罪恶。
这一时期西班牙最大的戏剧家是被塞万提斯称为“大自然的奇蹟”的维加,他的代表剧作是《羊泉村》。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一杯咖啡一部经典:一本书搞懂各国文学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