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再别康桥:徐志摩诗选

再别康桥:徐志摩诗选

再别康桥:徐志摩诗选

《再别康桥:徐志摩诗选》收录了徐志摩生前脍炙人口的诗作。将一个才华横溢、感情细腻、文学造诣高超的民国文艺青年淋漓尽致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再别康桥
  • 外文名:Saying Good-bye to Cambridge Again
  • 书名:再别康桥:徐志摩诗选
  • 作者:徐志摩
  • 出版日期:2011年11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48406686
  • 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
  • 页数:224页
  • 开本:32
  • 定价:10.00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再别康桥:徐志摩诗选》编辑推荐:读徐志摩,找回生命中青春的纯洁与激情。

作者简介

徐志摩(1897-1931),原名徐章垿,浙江海宁人。着名诗人,散文家,在现代诗创作方面,造诣卓绝。他出生于富裕家庭,早年留学英国。毕生追求“爱”、“自由”与“美”(胡适语),他的不少经典作品正是源于他这样的内心追求,同时这种追求也断送了他的一生。他倡导新诗格律,在新诗文学发展方面贡献巨大。《再别康桥》是他传诵最广的代表作。

媒体推荐

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都是诗,诗的意味渗透了,随遇自有乐土;乘船可死,驱车可死,斗室生卧也可死,死于飞机偶然者,不必视为畏途。
——蔡元培挽徐志摩
徐志摩,这位才气横溢,有如天马行空的诗人;这位活动文坛,不过十年,竟留下许多永难磨灭的瑰丽果实的诗人;这位性情特别温厚,所到处,人们便被他吸引、胶固、凝结在一起,像一块大引铁磁石的诗人。
——苏雪林

图书目录

再别康桥
沙扬挪拉
偶然
“起造一座墙”
我来扬子江边买一把莲蓬
去吧
我有一个恋爱
她是睡着了
别拧我,疼
雪花的快乐
为要寻一个明星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不再是我的乖乖
我等候你
两地相思
变与不变
季候
叫化活该
难忘
丁当——清新
枉然
阔的海
两个月亮
云游
残破
为谁
难得
最后的那一天
草上的露珠儿
朝雾里的小草花
秋月
黄鹂
雁儿们
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
“这年头活着不易”
呻吟语
生活
火车擒住轨
月下雷峰影片
再不见雷峰
五老峰
石虎胡同七号
沪杭车中
灰色的人生
又一次实验
盖上几张油纸
残诗
翡冷翠的一夜
哀曼殊斐尔
半夜深巷琵琶
在哀克剎脱(Excter)教堂前
常州天宁寺闻礼忏声
西伯利亚
夏日田间即景(近沙士顿)
海韵
苏苏
运命的逻辑
爱的灵感
北方的冬天是冬天
天国的讯息

一封信
白话词十二首
康桥再会吧

文摘

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
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
容不得恋爱,容不得恋爱!
披散你的满头髮,
赤露你的一双脚;
跟着我来,我的恋爱,
抛弃这个世界
殉我们的恋爱!
我拉着你的手,
爱,你跟着我走;
听凭荆棘把我们的脚心刺透,
听凭冰雹劈破我们的头,
你跟着我走,
我拉着你的手,
逃出了牢笼,恢复我们的自由!
跟着我来,
我的恋爱!
人间已经掉落在我们的后背,
看呀,这不是白茫茫的大海?
白茫茫的大海,
白茫茫的大海,
无边的自由,我与你与恋爱!
顺着我的指头看,
那天边一小星的蓝,
那是一座岛,岛上有青草,
鲜花,美丽的走兽与飞鸟;
快上这轻快的小艇,
去到那理想的天庭,
恋爱,欢欣,自由,
辞别了人间,永远!
在中国,自由恋爱是20世纪西风东渐之后才产生的一个新鲜事物,或者上溯几千年,在《诗经》时代也能找到自由恋爱的蹤迹。然而在20世纪初,自由恋爱被一些卫道之士视为洪水猛兽,所以,想要坚持自由恋爱,必须要有绝大的勇气。徐志摩就是这方面的典範。他为了爱情,勇敢地和整个世界战斗,这一首诗从表面上看是要从卑污、懦怯的人间逃到自由恋爱的理想天国,可是从另一个角度看,不也是一篇抨击卫道士们的檄文吗?

序言

再别康桥
——徐志摩的诗
前言
徐志摩,1897年1月5日出生于浙江海宁县硖石镇的一个富商家庭,原名章垿,字槱森,小名又申,志摩是诗人赴美留学前另取的名字。儘管徐志摩本人认为“徐氏固商贾之家,没有读书人”(1926年10月8日家书),但是据陈从周先生考证,徐氏家族从周朝到现在,代有名人,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更是一位着名的实业家和开明绅士,曾长期担任硖石镇商会的会长,在当地颇具影响力。徐父十分重视对志摩的教育,曾聘请郑孝胥教习志摩书法,徐志摩在北大读书期间,徐父又以一千大洋的贽礼,让其拜在梁啓超门下,这些无疑对徐志摩日后的成长有重要影响。
1918年8月徐志摩开始了为期五年的赴欧美留学的历程,先是在美国克拉克大学获得历史学学士,紧接着又攻读哥伦比亚大学的政治学硕士学位,1920年10月入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伦敦期间结识林长民林徽因父女,并陷入对林徽因的恋爱中,次年在狄更生的推荐下以特别生的资格入剑桥大学皇家学院。这段留学经历对于徐志摩人生道路的选择有着重要意义,特别是伦敦剑桥的时光尤其让诗人有一种割捨不断的情结,他在给父母的信中写道:“儿自到伦敦以来,顿觉性灵益发开展,求学兴味益浓,庶几有成,其在此乎?儿尤喜与英国名士交接,得益倍蓰,真所谓学不完的聪明。”这些“名士”包括?>威尔斯、罗素、哈代、曼斯斐尔德、狄更生等人,正是受到他们的影响,加上康桥给予诗人的灵感以及对林徽因的恋情诸种因素的刺激下,诗人的创作欲望喷薄而出,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
1922年8月徐志摩在博士未毕业的情况下突然决定回国,箇中原因众说纷纭,可知的是诗人归国后主要做了两件事情:一是参与梁啓超“文艺复兴”事宜,二是去看望林徽因。可惜的是林徽因此时已与梁思成确定恋爱关係,徐志摩却无所顾忌去梁林约会的地方找林徽因,去的次数多了,不免引起梁思成的反感,梁于是在门上贴一纸条:“Lovers want to be left alone.(情人不愿受干扰)”,一时传为笑谈。
归国初期的徐志摩不了解国内文坛状况,加上秉性率直,因此写文章得罪了不少文人,但也正是这些争议或非议,令他声名鹊起。1924年泰戈尔访华,徐志摩担任翻译官,并藉此机缘成立“新月社”,从而翻开中国诗歌发展史新的一页,极大地促进了新诗的发展。一直到1926年10月徐志摩与陆小曼成婚离京南下,这段时间是新月社的鼎盛时期。婚后的徐志摩迫于经济压力等原因,先后担任北京大学、光华大学、东吴大学、南京中央大学外文系教授。
1931年11月19日上午八时徐志摩乘济南号飞机从南京起飞,北行飞抵济南附属档案党家庄上空触山,机毁遇难。诗人的一生极其短暂却绚烂传奇,他用生命实践着他的诗,而后人却只能由他的诗来实现他未完成的生命。
不到十年的创作生涯,志摩留给后人四本诗集:《志摩的诗》(1925年出版),《翡冷翠的一夜》(1927年出版),《猛虎集》(1931年出版),《云游》(陈梦家编,1932年出版)。诗人曾说他的一生大抵都有一个情感的线索可以找寻,其实他的诗也同样循着这条情感的轨迹前行。胡适在《追忆志摩》中指出:“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新月》四卷一期《志摩纪念号》)对这三种精神的嚮往和追求构成了徐志摩诗歌的主要内容。天性浪漫的诗人在爱情面前神魂颠倒,在诗歌中更是写出了他对真挚爱情的渴望和执着,《雪花的快乐》用欢快的调子唱出了对爱情的神往,《翡冷翠的一夜》则用拟人手法表现了对“容不得恋爱”的世界的控诉。对于自由的追求贯穿在诗人所有的诗歌中,他渴望得到爱情的自由、理想的自由、社会的自由。《我要寻找一颗明星》,“明星”也就是诗人心目中的理想,抒情主人公虽则骑的是一匹瞎马,虽然自己面对的是黑夜、荒野,但他仍义无反顾冲过去,直到“荒野里倒着一只牲口”,“黑夜里躺着一具尸首”,直到“这回天上透出了水晶似的光明”,他仍坚持着他的理想。
对美的追求更多地体现在诗歌的形式上,作为新格律诗的倡导者与实践者,徐志摩的诗歌表现出了鲜明的形式美感特徵,具体表现在:第一,结构的完美统一。《再别康桥》是一个代表,全诗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严守二四押韵的韵式,节奏优美而又契合诗人的情感起伏,从而产生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第二,意象的复叠美。诗人往往会重複使用同一意象,如《康桥西野色》第四节中六次出现的“晚霞”意象,但它们并非单纯的重複,而是从不同角度来衬托突出晚霞的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效果。第三,语言的优美。他的语言新颖自然,平易优美,既无半文半白的语句,也少有食欧不化的痕迹,还能运用一些浅显的口语摹拟声态,为现代汉诗的语言探索注入了新的活力,《残诗》有意识地大量使用北京话里的口语词,在徐志摩的提炼下显得“珠圆玉润”、意味深长。
当然,徐志摩的诗也有一些缺点,比如过于注重诗歌的形式、情感的过度宣洩等,但对于这样一位激情而浪漫的诗人而言,“什幺半成熟的成熟的意念都在指顾间散作缤纷的花雨”,纵然不够完美,却也淳朴而真实。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再别康桥:徐志摩诗选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