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人间复活夜

人间复活夜

人间复活夜

《人间复活夜》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蔡骏所编着,2009年8月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一部悬疑小说。

基本介绍

  • 书名:人间复活夜
  • 作者:蔡骏
  • ISBN:9787807651444
  • 类别:畅销书/长篇小说/悬疑小说
  • 页数:307
  • 定价:¥25.00
  • 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9年8月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蔡骏最新作品 人性与命运的传奇体验
超越极限震撼世界的当代悬疑史诗
我发现我不是我,我质问谁才是我?
携带密令,远赴美国,却遭致命阴谋,被判终身监禁。
肖申克州立监狱,我已死为幽灵,又复活为英雄。
人间的传奇正在继续。

编辑推荐

我是我命运的主人
我是我灵魂的船长
蔡骏 里程碑式悬疑史诗巨作
同品销量第一名!媒体关注第一名!网路点击第一名!读者好评第一名!
[上卷谁是我]上市60天,20万册告罄。
[中卷复活夜]首印30万册,再塑传奇。
且不管旅途是否顺畅平稳
不管承受多幺沉重的创伤
我是我命运的主人
我是我灵魂的船长
——威廉·埃内斯特·亨利
蔡骏的作品涵盖了历史、宗教、科学等众多领域的知识,技法纯熟,充满才情。为中国文学的类型化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宝贵经验。因此,我们决定在中国文学的最高殿堂,召开蔡骏作品研讨会。
——中国作家协会 创作研究中心

作者简介

蔡骏,1978年12月生于上海,摩羯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00年起发表作品,同年获“贝塔斯曼·人民文学”新人奖。至今已出版《地狱的第19层》(获2005新浪年度图书奖)《荒村公寓》《旋转门》《蝴蝶公墓》等长篇小说十三部。“蔡骏心理悬疑小说”已申请注册商标保护。截至2007年8月,蔡骏作品在中国大陆累计发行达200万册,连续三年保持中国原创悬疑类小说畅销纪录。2007年6月,蔡骏领衔打造中国悬疑杂誌第一品牌《悬疑志》。
蔡骏主要作品一览: 长篇小说:《病毒》《诅咒》《猫眼》《神在看着你》《夜半笛声》《幽灵客栈》《荒村公寓》《地狱的第19层》《荒村归来》《玛格丽特的秘密》《旋转门》《蝴蝶公墓》《天机》《人间》。
影视改编:《诅咒》被改编拍摄为电视连续剧《魂断楼兰》;《荒村》被改编拍摄为电影《荒村客栈》;《地狱的第19层》被改编拍摄为电影《第十九层空间》;(港名《地狱第19层》),2007年8月28日在全国院线公映。

作品目录

第一章 为自己而战斗→007
第二章 美国→032
第三章 审判→044
第四章 一级谋杀→065
第五章 肖申克州立监狱→086
第六章 被Gnosis选定之人→104
第七章 阿帕奇→129
第八章 复活夜→161
第九章 真兇→182
第十章 高思国→206
第十一章 莫妮卡→227
第十二章 我的天空→244
第十三章 王者归来→269

媒体评价

每个人心中都住着魔鬼
《江门日报》
与西方悬疑派大腕相比,中国新兴的悬疑小说只能说还处在婴儿期,或者说模仿秀时期。宏大的主题,庞大的架构,超凡的想像力,精美的语言等等西方人玩熟了的悬疑小说的几大要素,在国内当下的同类小说里,还只能略微看到一点影子。但蔡骏的新着《人间》(上卷谁是我),似乎让读者看到了中国悬疑小说的一线希望。
“读心术”是这部书的核心词,也是打开关于“兰陵王”这一惊人秘密的钥匙。我想“读心术”的潜台词,应当是“每个人心中都住着魔鬼”。
这是一个关于拯救的故事。车祸失忆昏迷1年才甦醒的高能,突然获得了“读心术”的特异功能,能够通过人的眼睛看穿人的心灵。这个现实世界中长相、能力、工作业绩、人生经历均十分平庸的年轻男人,给别人带来灾难也给自己造成无尽麻烦的倒霉蛋,却被赋予了拯救世界、拯救人类的重大使命。蔡骏把故事的发生背景放在金融危机发生的当下,现实性语境使得此书有了强烈的影射色彩。同时,蔡骏也一改过去撇下有灵有肉的人专写神鬼的旧套路,并努力洗去其作品隐藏在华美之下的空洞和浮浅。
在拯救世界和人类之外,这个故事还有另一层拯救,那就是拯救灵魂、拯救人性。高能找回记忆、寻觅自己的基因和发现自己的过程,同时也是拯救自我,改写既定命运的过程。他不断地追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哲学三大终极命题的提出和贯穿,让本书有了思辩的色彩,有了哲学的意味,有了一定的深度。
有人说,从《天机》到《人间》,代表着蔡骏从天到地的“人性回归”。还有人说,《人间》是一部“超越极限震撼世界的当代悬疑史诗”。我们的评论家,从来都不吝于把大把的溢美之辞砸向当红者。在《人间》的中卷和下卷还未写出之前,我们不应该如此草率地评价它。
蔡骏曾一再地申述他对悬疑的理解:“现实是最精彩的小说。人心是最大的悬疑。”这两句话卓有识见,因而我们有理由期待蔡骏把《人间》写成中国悬疑小说真正的代表作。
《人间》是一部“社会风俗画”
《齐鲁晚报》
蔡骏,2000年起发表作品,同年获“贝塔斯曼·人民文学”新人奖。2001年长篇小说《病毒》横空出世,至今已出版《地狱的第19层》、《荒村公寓》、《旋转门》等长篇小说15部。而他的小说《天机》一度创造了中国本土悬疑小说的销售神话,他也因此成为了中国悬疑小说的领军人物。26日,蔡骏带着自己的新作《人间》来到了正在举行的第19届书博会,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拍婚纱照时有了灵感
记者:请介绍一下你创作《人间》的背景和出发点。
蔡骏:2008年夏天一个傍晚,我去一家摄影工作室谈拍婚纱照的事宜,闲坐无聊时头脑中突然爆发灵感,立刻拿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写下几句话:“第一人称,我是谁,我从哪里来,从失忆者开始,我在寻找过去,有人来告诉我,我是某某公司的职员,因为一场意外,而昏迷了整整一年,刚醒来。公司欢迎我回来上班,我仍然是一个销售部小职员,整天看着领导脸色,并与难缠的客户打交道。其实,我一直戴着面具生活!”当时我整整记录了七八页文字,就是这个故事的开头。接着,我又想到了小说中最重要的那个秘密,大约在四五年前就想好了,但那是另一个故事的构思。而小说中至关重要的“兰陵王秘密”,则是在三年多前就构思好的。我将这两个构思合而为一,又结合金融风暴的背景,再加上全新的主题与风格,就构成了三卷本的《人间》。
记者:这部作品和你此前的作品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什幺地方?
蔡骏:其实,从书名《人间》就可以看出一个最大的不同。我的上一本书叫《天机》,而这本书就是从“天机”回到了“人间”,不写鬼不写天只写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如果说以往我的作品着重点在于悬疑本身,那这本书的着重点就在于悬疑中的人,以及人类是如何面对悬疑的世界,如何把握并创造自己的命运。虽然小说中的主人公命运很特别,他丢失了全部记忆,他的人生都是别人告诉他的,以至于他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谁?但现实中你能够完全清楚地回答这个问题吗?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假设我们能够完全地了解他人,但谁也不能说你能够完全地了解自己。所以,《人间》是一个发现自己的故事,发现自己内心的秘密,发现自己基因的秘密,发现自己人生的使命。
《人间》是一部“社会风俗画”
记者:有媒体说这是你的首部批判现实题材的作品,你如何理解?
蔡骏:从题材的角度来说没错,我们的现实从来都不会完美,总有许多让人遗憾的地方,总还埋藏着许多难解的秘密。因为这个世界不完美,因为我们渴望完美,所以才会有批判的精神,希望让这个不完美的世界逐渐地完美起来。小时候读经典名着,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红与黑》,那是一个真正意义上批判现实的作品,也是一部“社会风俗画”,更是通过社会表现出了人的欲望与希望。我们都是社会中的人,没有人能够超凡脱俗。在社会中我们会遇到好人也会遇到坏人,会遇到尔虞我诈与勾心斗角,人的本质究竟是善还是恶?
记者:你的儿子在这部小说出版前一个月诞生,在你眼中,他们是否有某种关联?
蔡骏:《人间》上卷的创作过程,恰好是儿子在他的母亲腹中孕育的过程,所以说我同时创作了两部作品:一是是用自己的基因创作了儿子,二是用自己的智慧创作了《人间》。儿子来到了人间,那幺自然《人间》的问世也不会远了。接下来是我创作《人间》中卷和下卷的过程,也是儿子在哺乳期逐渐长大的过程,中卷与下卷中的主人公将面临命运的挑战,儿子的人生也刚刚开始,希望他日后长大为一个勇敢的男人。
记者:据说你要把悬疑小说进行到底?
蔡骏:不,我也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个时间,改写其他类型的小说。当然悬疑小说对我来说永远有特殊的意义,因为当我开始写这个类型的时候,国内几乎还是空白。我也看到通过这几年的努力(也包括其他很多作者),使得这一类型逐渐地从无到有,成为许多读者非常喜爱的类型。我希望把这个类型继续发扬光大,使中国的悬疑小说能跻身文坛的主流地位。
记者:因盗墓类小说而红的几个作者学历有限,但作品依然火爆,你觉得学历对于悬疑类小说有影响吗?
蔡骏:首先,盗墓类小说与悬疑小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类型,盗墓类小说可以被归入探险小说的範畴,不应该与悬疑小说放到一起来评价;其次,我本人的学历也不高,事实上绝大多数作家的创作,与其是什幺学历、什幺专业并没有关係。学历是一个很没用的东西,尤其在写作方面。
蔡骏“作而论道”,“天机”可以泄露
《北京晨报》
悬疑小说领军人物、畅销书作家蔡骏近日在京亮相“感恩十年——蔡骏《人间》巡迴签售会”现场。《人间》将现实、历史、悬疑进行了糅合,这是蔡骏创作十年,首次将他的这种认知用小说的形式去体现。有评论称蔡骏的个人文学成长史也就是中国悬疑小说的发展史,对此,蔡骏本人没有加以否认。蔡骏开始写悬疑小说时,中国的悬疑小说市场还未成雏形。当时悬疑作者并不多,而其他悬疑作者李西闽、周德东等人都是面对较成年的读者,而蔡骏小说的出现正好迎合了爱看悬疑小说的年轻人的口味。
记者:写畅销书让你一下子成为作家新贵。拥有多处房产、开起了宝马,迅速跻身富翁行列,是否很享受这种新贵生活?
蔡骏:远远谈不上“富翁”和“新贵”。当今中国作家如果仅凭写作收入,没有一个人能称得上“富翁”,顶多也就是小康,更不能与欧美日本的畅销书作家相提并论。在这点上我与韩寒的观点相同,现在中国畅销书作家的收入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如果中国可以消除盗版,出版商也能够诚信守约,每一个中国畅销书作家的收入都应该在千万以上。
这几年我的写作和图书的畅销,当然也使我的物质生活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房子与车子。但这些都没有改变我的心态与原本的生活习惯。对我而言住大房子或小房子都不重要。妻子是德语专业的,所以买了BMW,其实我并不喜欢开车,汽车对我来说仅是代步工具,有时候一个人出门宁愿坐计程车。房子和车子更多的是为了我的家人,而不是为我自己。我至今从不吸菸喝酒,更不知名牌为何物,除了与朋友去钱柜唱唱卡拉OK之外,从来不去外面的娱乐场所。
记者:写作对你而言,最大的改变是什幺?你认为,写作是不是一条名利双收的捷径?
蔡骏:一开始写作的时候,纯粹只是少年人的激情与冲动,从来没有想过要将此变成为职业,也从来未想过能从中赚钱。当时我所知道的作家生活状态普遍都很清贫,但我仍然羡慕那些在文学期刊上发表作品的人们,如果能在当代或收穫上发一两部小说,对我来说已经是几乎遥不可及的梦想了。但后来写作确实改变了我,一方面是写作的过程,让我充满创造的快乐,尤其是构思到兴奋的时候,简直觉得这就是人生最幸福的时刻。另一方面是写作的结果,让我重新对自己产生自信心——我确实有上天赋予我的才华,我也确实是灵感的宠儿,我在某些方面能够比绝大多数的人都优秀。以前我是一个不太自信甚至有些胆怯的人,但现在我充满着自信,我确信自己确实如儿时所想像的那样与众不同,并且能够创造更大的惊喜。至于所谓的“名利双收”,那仅仅是写作带给我的一种报偿,而绝不是我的写作目的。我的写作目的从未改变过,那就是创造一个自己的世界。
记者:麦家批评中国类型小说太粗糙野蛮,说男盗墓女穿越全是垃圾。你写的是悬疑小说,也是类型小说的一种。你怎幺看待这种批评?你认为中国有好的类型小说吗?
蔡骏:我与麦家有过一面之缘,但没有深入沟通过,我不知道麦家是否认真阅读过所有的类型小说,或者是从来对类型小说不屑一顾?如果是前者,那幺任何人都不可能阅读全部的类型小说,如果是后者既然未曾读过,那幺又何从评价?何况麦家自己的作品也是可以被归入类型小说,无论他自己是不是承认,因为类型小说的定义非常广泛,严格来说不是类型小说,而是小说类型——这就可以涵盖所有人的作品了。至于他说的男盗墓女穿越也仅仅是类型小说中的一小部分而已,我承认他们的写作方式是有问题,但未必全部都是垃圾。我读过的中国类型小说并不多,虽然大部分都不忍卒读,但也确实读到过少数让我拍案叫好的作品。
记者:写悬疑小说,到底有没有秘诀?你最欣赏的国外悬疑作家是谁?你模仿最多的人是谁?
蔡骏:写悬疑小说需要一些特定的条件,通常写小说都是感性与形象思维,但写悬疑除了形象思维以外,同时还要具备理性与逻辑思维,要把这两种思维方式很好的结合起来,这可能是悬疑小说相比其他类型难度更高之处。就我自己的经验而言,还要具备一定的想像力与知识背景。我平时的阅读喜好就在于历史,这样积累的大量的素材可以信手拈来。我最欣赏的国外悬疑作家当然是史蒂芬金,儘管我认为他的作品并不太适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但他在作品中表现的世界观与精神力量,却深刻地影响了我。我受到许多作家的影响,比如卡夫卡、博尔赫斯、史蒂芬·金,日本的井上靖与铃木光司。但开始写长篇小说之后不久,我就有了自己的风格,而且每次都力求改变风格并突破自己。
记者:你觉得国内悬疑小说,谁是头牌?
蔡骏:我不喜欢这种“头牌”的说法,从来都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没有什幺标準能评判。即便是我的读者,也不会喜欢我的所有的作品,也会对我的书做出批评。
记者:听说你是标準“宅男”?
蔡骏:对,“宅”着是我的生活常态。我是说得少想得多做得更少的人。我最痴迷的事应该是阅读历史类书籍,以相对生僻、学术性很强的着作为主。其实我很希望自己生活在古代。历史对丰富我的内心世界益处很大。
记者:以后会不会尝试其他类型的写作?
蔡骏:暂时不会。我攒了一肚子的故事大纲,再写个几十多部不成问题。况且悬疑类作品的写作我还没到随心所欲的地步。不过我不是很喜欢被贴上悬疑作家的标籤。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人间复活夜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