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20世纪外国诗歌精选

20世纪外国诗歌精选

20世纪外国诗歌精选

《20世纪外国诗歌精选(名家导读版)》内容简介:在广阔而丰饶的诗歌田野中,《20世纪外国诗歌精选(名家导读版)》採撷了最能代表现当代中外诗歌创作主潮的精华之作,辑录成书,所选诗歌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代表了中外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 我们希望通过夺书,引领读者迈入诗歌的殿堂,领略中外诗歌的艺术魅力,进而启迪心智、陶冶性情,提高个人的文学素养、审美水準,为自己的人生营造一方纯净的圣土。

基本介绍

  • 书名:20世纪外国诗歌精选
  • 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
  • 页数:198页
  • 开本:32
  • 作者:姜智芹
  • 出版日期:2008年6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32928804

内容简介

《20世纪外国诗歌精选(名家导读版)》选收了20世纪外国的几十位诗人的80首诗。对于20世纪浩瀚无涯的外国诗歌大海来说,这里所选的诗家诗品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已,但由于编选者尽力精心拣择,这一粟就可能包客了来自大海不同时空中的点滴,因此,希望通过这十分有限的“一粟”,能够使读者收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效果,倘能如此,就不枉编选者的一片苦心了。

图书目录

导读
倦行人

落日
序曲
和声歌辞
栖息着的鹰
裂缝的瓶
天鹅
海滨墓园
石榴
莱茵之夜
在西班牙
在厄运里安息
不完美是一种突破
雾中
水轮之歌
相逢
屋子里不会再有人来了
凡是别人不要的
我辞别了我出生的屋子
你听——雪橇
喀秋莎
有谁知道他
野花
当你老了
夏日谣曲
玻璃窗
休憩的时刻
生活之恶
海涛
瞬息间是夜晚
冬天的乡村
长臂猿
我不再归去
十月
幽静的田野
海螺
风景
青春


预感
穷人们
暖房
窗旁
美好的一天
不,我不是!
爱情
你的眼睛是火焰
风景
这条路也许
回家
一种生活
一种希望
雪夜林边逗留
自由是一件衣服
罈子的轶事
春天及其他
红色手推车
诗的图画
在一个捷运车站
树林
正是
春天像一只或许的手
这是花园:色彩徘徊
未来的旧照片
幸福
松树的树冠
在风中吹响

大街

局限
远方的脚步
我爱你,我的爱人
黎明盛会
当生活凋零
醉歌
我们的错误
仙人掌

文摘

《倦行人》
[英国]哈代
我的面前是平原
平原上是路。
看,多辽阔的田野
多辽远的路!
经过了一个山头,
又一个,路
爬前去
也许再没有山头来拦路?
经过了第二个,啊!
又一个,路
还得要向前方爬——
细的白的路!
再爬青天该不準许!
拦不住!路
又从山背转下去
永远是路!
(卞之琳译)
作者
托马斯·哈代(1840-1928),英国着名小说家、诗人。最初写作诗歌,后来开始写作以威塞克斯为背景的一系列小说,如《绿荫下》、《远离尘嚣》、《还乡》、《卡斯特桥市长》等,其中最着名的是《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
这些小说深刻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和生产关係侵入农村、摧毁宗法社会基础并造成的人的悲剧命运。因为遭受激烈的攻击,哈代发誓不再写小说,而全力写诗,发表了《威塞克斯诗集》、《今昔诗篇》、《瞬间梦幻集》、《晚期抒情诗集》等8部诗集和1部恢宏的诗剧《列王》。
解读
诗人以“倦行人”在漫漫长路上跋涉的形象,隐喻坎坷的人生道路。第一节展望平原上的道路,儘管惊叹“多辽远的路”,但多少带着怡然自得的情绪。渐渐地出现一个又一个的山头,路有些艰难地“爬前去”,于是心申升起疑惑,盼望着前面不会再有山头来阻拦。结果呢?眼见山头接连不断,一声“啊!”包含了多少惊诧和感慨,而这时候路变得又“细”又“白”,“爬”得又是多幺的艰难。诗题中一个“倦”字,概括了行路人的心情,透出几许疲惫苍凉和无可奈何,但结尾仍然显示出坚韧的气概。路“拦不住!”它无穷地延伸着,“永远是路!”行路人实际上已与路本身融为了一体,路的精神就是行路人的精神:历经坎坷曲折,但永远向前。
诗的精神核心是积极的,但并非虚夸的乐观主义或英雄主义,而是深知命运的沉重但仍然义无反顾地去承担的坚韧意志。读过《倦行人》,我们在自己的人生路上会时时从中汲取到力量。
《秋》
[英国]休姆
秋夜一丝寒意——
我在田野中漫步,
遥望赤色的月亮俯身在藩(fan)篱(li)上
像一个红脸庞的农夫。
我没有停步招呼,只是点点头,
周遭儘是深深沉思的星星,
脸色苍白,像城市中的儿童。
《落日》
[英国]休姆
一位跳芭蕾舞的主角,醉心掌声,
真不愿意走下舞台
最后还要淘气一下,高高翘起她的脚趾,
露出擦着胭脂的云似的绛红内衣——
在正厅头等座位一片敌意的嘟哝中。
(裘小龙译)
作者
托马斯·厄内斯特·休姆(1886-1917),英国“意象派”诗人的早期代表。曾在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攻读数学,后又在伦敦大学学院试读生物和物理。但他真正感兴趣的乃是哲学,后到布鲁塞尔学习柏格森、左蒙和德·戈蒂埃的哲学着作。
休姆在上大学时因有“扰乱行为”而被校方开除过,后曾去加拿大游览全境,为广袤无垠的草原景色所感动,决心转向文学,开始了诗歌创作。1908年他在伦敦组织了一个文学小团体,自称“诗人俱乐部”。后来又同庞德和弗林特等人在索河的艾菲尔铁塔饭馆组成了一个俱乐部。休姆开始发表诗歌理论,并产生了第一批被后人称为“意象主义”的诗歌。
休姆的诗风简洁,用直观的意象来传达感情,反对诗人直接出面抒情说理。他的《秋》和《落日》被冠为最早的“意象派”诗歌代表,作。休姆的全部诗歌收于《T.E.休姆的生平和思想》(1960)中。休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亡。
解读
这两首诗发表于1909年,被视作“意象派”诗歌最早的代表作。也是休姆诗歌中写得最好的两首。
休姆在游历加拿大大草原时,曾为草原的迷人景色所陶醉,并激发了诗情。他说:“我第一次感到诗的必需性和不可避免性,那是出于一种欲望,想描绘出在加拿大西部的处女地草原中,辽阔的平原和一望无垠的地平线引起的特殊情感。”这两首诗虽然不是写的上述景象,但它无疑同样是受到了大自然景象的触发而产生的诗的灵感,都在大自然的美景里熔铸了自己的感情。
《秋》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田野秋月图,着重突出了月和星两个意象。它们同广阔的田野,凉爽的秋气,疏落的藩篱,组成一种清凉宁静、安谧的意境。更妙的是,诗人把“赤色的月亮”(而不是常见的银色)比作“红脸庞的农夫”,而这赤月又“俯身在藩篱上”。仿佛对农家小院分外亲热,表现出诗人对农村恬静生活的眷恋。而把“星星”说成“脸色苍白”,又在“深深沉思”,还比作“城市中的儿童”,流露出一种厌倦、惋惜之情。两相对比,更显示出诗人对农村大自然的欣赏和对城市生活的不满。这大约就是这首诗的底蕴。这首诗写得简练、亲切、明朗又含蓄,颇有中国古典诗歌意境之妙。
《落日》是另一种写法。诗人抛弃了对落日本体的一切描绘,完全假託于比喻的形象。如果抹去诗题,人们也许会以为这是在为一位芭蕾舞演员立像。加上诗题,会发现这二者的联想是多幺惊人地合拍。简直天衣无缝。首先,以女芭蕾舞演员来比落日,就有许多相似之处,她们都是那样的嫣红闪亮,光彩四射,又都是瞬息出现,转眼即逝,令人留恋。这是我们从静态上的联想。但诗人并不停留于此,他是以动态的视角去揭示落日的魅力。芭蕾演员醉心于掌声,不愿意下舞台,不正与人们依恋夕阳不愿它消失的心态全然吻合幺?芭蕾演员要淘气一下,高翘起脚趾,露出绛红内衣,不又与落日在消失前幻化出彩霞万种的绚丽景象十分相似幺?最后一句:“在正厅头等座位一片敌意的嘟哝中”,更道出了一层深意:“正厅头等座位”里那些“高雅人士”鄙视演员的“低级”动作(在诗里它并不下流,是荚的表现),不正暗示着那些达官贵人是欣赏不了大自然生动活泼的美景吗?其中的讽刺含意是不难察觉的。
如果这种分析不算牵强的话,我们可以看出《落日》与《秋》表现的主旨是一脉相通的,均在讚美大力然的同时,流露出对城市生活的反感。在古今中外无数歌咏落日的诗篇中,这首诗无疑是独闢蹊径,别具一格,艺术上的创新是成功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20世纪外国诗歌精选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