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坛奖
“天坛奖”是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首次增设的主竞赛单元奖项。“天坛奖”的评奖每年一届,包括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女主角奖等10个奖项。天坛奖奖盃整体高度为45厘米,其中基座高9厘米,杯身高36厘米,都是“9”的倍数,喻指天坛奖的至高荣誉。“9”谐音“天长地久”也是人们崇尚吉祥之涵义。首届“天坛奖”影帝由英国演员特伦斯·斯坦普凭藉《献给爱妻的歌》摘得,中国演员颜丙燕则凭藉《万箭穿心》成功封后。而另一部同时入围主竞赛单元的中国电影《一九四二》则获得了最佳影片奖和最佳视觉效果奖。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天坛奖
- 外文名:Tiantan Award
- 归属电影节:北京国际电影节
- 设立时间:2013年
奖项介绍
由国家广电总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承办的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于2013年4月16日至23日举行。“天坛奖”是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首次增设的主竞赛单元奖项。
“天坛奖”的核心价值为“天人合一 美美与共”,这8个字,是组委会在广泛徵求天坛、历史、文化、电影等方面专家意见,经过多轮提炼论证后确定的。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哲学家提出了“天人合一”思想,这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人与自然和谐关係的理想与追求,体现了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最高境界,反映了和谐发展、合作共赢这一全世界共同的理想;“美美与共”,源自着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关于处理不同文化关係所提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十六字箴言,阐述的是尊重文化多样性,既尊重和发展自己民族的文化,同时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促进文化相互借鉴,兼容并蓄,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北京国际电影节标誌

“天人合一,美美与共”,集中体现了北京国际电影节“共享资源 共赢未来”的主旨,集中体现了“天坛奖”评奖的定位和目标,充分表达了北京电影和中国电影与全球电影交流对话、互利共赢、共同促进世界电影和谐发展的美好理想。
奖项设定
“天坛奖”的评奖每年一届,包括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女主角奖、最佳男配角奖、最佳女配角奖、最佳编剧奖、最佳摄影奖、最佳音乐奖和最佳视觉效果奖等10个奖项。
奖盃介绍
奖盃在设计上突出三大特点,一是源自传统,奖盃吸收了中国汉代侍女拂袖彩陶人物的造型特点与石雕的雕刻手法,将中国传统舞蹈水袖舞与天坛剪影相结合,甩出的水袖在空中轻扬婉约的呈现出天坛的剪影轮廓,直接而明确地表达出奖盃的名称-“天坛奖”。二是造型现代,奖盃造型淡化了人物的具体相貌特徵,通过抽象艺术手法处理,将手臂造型轮廓的硬朗与飘带的柔美相结合,同时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刚与柔中形成整体造型的美感。三是传递祝福,奖盃的人物造型舞动的水袖在空中相汇,似双手合十,传递美好祝福之寓意;奖盃整体高度为45厘米,其中基座高9厘米,杯身高36厘米,都是“9”的倍数,喻指天坛奖的至高荣誉。“9”谐音“天长地久”也是人们崇尚吉祥之涵义。
历届回顾
历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回顾 | |||
---|---|---|---|
第1届北京国际电影季 | 第2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 第3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 第4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
第5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 第6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 第7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 第8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
第9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 第10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 第11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 第12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
获奖名单
第一届(2013年)
奖项名称 | 获奖 |
---|---|
评审会主席 |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俄罗斯) |
评审会委员 | 卡梅隆·贝利(加拿大)、艾维尔·班杰明(英国)、杰夫·布朗(澳大利亚) 顾长卫(中国)、姜帝圭(韩国)、张一白(中国) |
最佳影片奖 | 冯小刚《一九四二》(中国) |
最佳导演奖 | 凯特·休特兰《少女洛荷》(澳大利亚) |
最佳编剧奖 | 保罗·安德鲁·威廉士《献给爱妻的歌》(英国) |
最佳男主角奖 | 特伦斯·斯坦普《献给爱妻的歌》(英国) |
最佳女主角奖 | 颜丙燕《万箭穿心》 (中国) |
最佳男配角奖 | 瓦哈格·西蒙恩《父辈足迹》(亚美尼亚) |
最佳女配角奖 | 海伦娜·伯翰·卡特《远大前程》(英国) |
最佳摄影奖 | 亚当·阿卡波《少女洛荷》(澳大利亚) |
最佳音乐奖 | 瓦哈格·海拉佩恩《父辈足迹》(亚美尼亚) |
最佳视觉效果奖 | 常洪松《一九四二》(中国) |
评审会特别奖 | 阿娜伊斯·巴贝-拉瓦莱特《求主垂怜》(加拿大/法国) |
第二届(2014年)
奖项名称 | 获奖 |
---|---|
评审会主席 | 吴宇森(中国香港) |
评审会委员 | 吉姆·谢里丹(爱尔兰)、安德鲁斯·文森特·戈麦斯(西班牙)、费利普·弥勒:(法国) 陆川(中国)、玛莉亚·嘉西亚·古欣娜塔(义大利)、拉库马·希拉尼(印度) |
最佳影片奖 | 《寻子记》导演:瑞奇·梅塔(加拿大、印度) |
最佳导演奖 | 王家卫《一代宗师》(中国/中国香港) |
最佳编剧奖 | 周智勇、张冀、林爱华《中国合伙人》(中国) |
最佳男主角奖 | 纪尧姆·古依《声梦奇遇》(法国) |
最佳女主角奖 | 章子怡《一代宗师》 (中国) |
最佳男配角奖 | 艾伦·里克曼《爱的承诺》(法国) |
最佳女配角奖 | 李甄《素媛》(韩国) |
最佳摄影奖 | 菲利浦·勒素《中国合伙人》(中国香港) |
最佳音乐奖 | 《声梦奇遇》(法国) |
最佳视觉效果奖 | 《火箭》(澳大利亚) |
第三届(2015年)
奖项名称 | 获奖名单 |
---|---|
评审会主席 | 吕克·贝松(法国) |
评审会委员 | 费多尔·邦达尔丘克(俄罗斯)、陈可辛(中国香港)、周迅(中国) 罗伯特·马克·卡门(美国)、金基德(韩国)、费尔南多·梅里尔斯(巴西) |
最佳电影奖 | 伯纳多·阿雷利亚诺《暮年困境》(墨西哥) |
最佳编剧奖 | 马雷克·雷斯卡克《孩子》(斯洛伐克/捷克) |
最佳导演奖 | 让-雅克·阿诺《狼图腾》(中国/法国) |
最佳男主角奖 | 阿尔杰米·齐平《白夜》(俄罗斯) |
最佳女主角奖 | 尤利娅·别列希尔德《女狙击手》(俄/乌克兰) |
最佳男配角奖 | 梁家辉《智取威虎山》(中国) |
最佳女配角奖 | 爱娃·班德尔《孩子》 (斯洛伐克/捷克) |
最佳摄影奖 | 托马斯·斯诺内克·阿斯科《孩子》(斯洛伐克/捷克) |
最佳音乐奖 | 《格鲁伯·特蒙特》 (奥地利) |
最佳视觉效果奖 | 郭建全、克里斯蒂安·拉鲁《狼图腾》(中国/法国) |
第四届(2016年)
奖项名称 | 获奖名单 |
---|---|
评审会主席 | 布莱特·拉特纳(美国) |
评审会成员 | 陈德森(中国香港)、弗洛里安·亨克尔·冯·多纳斯马(德国)、许晴(中国)柯内流·波蓝波宇(罗马尼亚)、泷田洋二郎(日本)、丹尼斯·塔诺维奇(波赫) |
最佳影片奖 | 桑迪亚哥·米特雷《帮派》(阿根廷) |
最佳编剧奖 | 桑迪亚哥·米特雷、马利亚诺·林纳斯《帮派》(阿根廷) |
最佳导演奖 | 克里斯蒂娜·罗森达尔《理想主义者》(丹麦) |
最佳男主角奖 | 路易斯·霍夫曼《地雷区》(丹麦) |
最佳女主角奖 | 多洛莉丝·房兹《帮派》(阿根廷) |
最佳男配角奖 | 金士杰《师父》(中国) |
最佳女配角奖 | 克婕万·特斯克哈卡娅《命运女神》(乔治亚) |
最佳摄影奖 | 马里乌斯·潘度卢《喝彩》(罗马尼亚) |
最佳音乐奖 | 苏内·马丁《地雷区》(丹麦) |
最佳视觉效果奖 | 王程程《滚蛋吧!肿瘤君》(中国) |
第五届(2017年)
奖项名称 | 获奖名单 |
---|---|
评审会主席 | 比利·奥古斯特(丹麦) |
评审会成员 | 张婉婷(中国香港)、保罗·德尔·布洛科(义大利)、蒋雯丽(中国) 拉杜·裘德(罗马尼亚)、罗伯·明可夫(美国)、让·雷诺(法国) |
最佳影片奖 | 吉奥吉·巴拉巴德兹《卢卡》(乔治亚) |
最佳编剧奖 | 梅峰、黄石《不成问题的问题》(中国) |
最佳导演奖 | 卢苏丹·格鲁吉泽《他人之屋》(乔治亚/ 西班牙/ 俄罗斯/ 克罗地亚) |
最佳男主角奖 | 范伟《不成问题的问题》(中国) |
最佳女主角奖 | 戈拉布·阿迪娜《姐姐》(伊朗) |
最佳男配角奖 | 加布里埃尔·阿坎德《约翰之子》(法国/加拿大) |
最佳女配角奖 | 丽娅·卡帕纳德泽《卢卡》(乔治亚) |
最佳摄影奖 | 戈尔卡·戈麦斯·安德鲁《他人之屋》(乔治亚/ 西班牙/ 俄罗斯/ 克罗地亚) |
最佳音乐奖 | 马蒂·厄戈内、西尔万·戈尔德贝格《施毒天使》(法国) |
最佳视觉效果奖 | 雷诺·佩特格《奥托·布鲁姆的一生》(澳大利亚) |
第六届(2018年)
奖项名称 | 获奖名单 |
---|---|
评审会主席 | 王家卫(中国) |
评审会成员 | 罗伯·科恩(美国)、段奕宏(中国)、詹恩·凯兹梅利克(波兰) 卡林·皮特·内策尔(罗马尼亚)、鲁本·奥斯特伦德(瑞典)、舒淇(中国) |
最佳影片奖 | 《惊慌妈妈》导演:安娜·乌鲁沙泽(乔治亚/爱沙尼亚) |
最佳编剧奖 | 阿米查伊·格林伯格《证言》(以色列/奥地利) |
最佳导演奖 | 玛丽安·卡琪瓦尼《妈妈》(乔治亚/卡达/爱尔兰/荷兰/克罗地亚) |
最佳男主角奖 | 乔·科尔《目视朱丽叶》(加拿大) |
最佳女主角奖 | 娜塔·墨文耐兹《惊慌妈妈》(乔治亚/爱沙尼亚) |
最佳男配角奖 | 保罗·贝坦尼《旅程尽头》(英国) |
最佳女配角奖 | 米娜·萨达缇《灼热之夏》(伊朗) |
最佳摄影奖 | 康斯坦廷·艾萨泽《妈妈》(乔治亚/卡达/爱尔兰/荷兰/克罗地亚) |
最佳音乐奖 | 希尔都·古拿托蒂尔、娜塔莉·霍尔特《旅程尽头》(英国) |
最佳视觉效果奖 | 李仁浩、姜泰均、余国亮、林骏宇、马肇富、托马斯·洛唐巴克、加雷思·弗雷德里克·莱普顿《红海行动》(中国) |
第七届(2019年)
奖项名称 | 获奖 |
---|---|
评审会主席 | 罗伯·明可夫(美国导演) |
评审会委员 | 西尔维奥·盖约齐(智利导演、製片人)、曹保平(中国内地知名导演、编剧、监製及製片人) 谢尔盖·德瓦茨沃伊(俄罗斯着名导演)、刘嘉玲(中国香港着名演员) 马基德·马基迪(伊朗电影人)、西蒙·韦斯特(生于英国,好莱坞电影导演、製片人) |
最佳影片奖 | 比利·奥古斯特《幸运儿彼尔》(丹麦) |
最佳导演奖 | 拉斯洛·奈迈施《日暮》 (匈牙利/法国) |
最佳编剧奖 | 牛建荣、牛牛、陈建斌、雷志龙《第十一回》(中国) |
最佳男主角奖 | 阿里斯·瑟夫塔利斯《侍者》(希腊) |
最佳女主角奖 | 弗鲁格·凯哲贝格里《德黑兰:爱之城》(英国/伊朗/荷兰) |
最佳男配角奖 | 约翰·亨肖《战火球星》(德国/英国) |
最佳女配角奖 | 窦靖童《第十一回》(中国) |
最佳摄影奖 | 尼克·S·普利文《恐惧》(印度) |
最佳音乐奖 | 科蒂·K《侍者》(希腊) |
最佳视觉效果奖 | 丁燕来、徐建、赵浩强、Samir Ansari、Thomas Lautenbach、陈钟铉、卢克泰《流浪地球》(中国) |
华人获奖
年份/届次 | 获奖 |
---|---|
2013年第一届 | 最佳影片奖:冯小刚《一九四二》、最佳女主角奖:颜丙燕《万箭穿心》、最佳视觉效果奖:常洪松《一九四二》。 |
2014年第二届 | 最佳导演奖:王家卫《一代宗师》、最佳编剧奖:周智勇、张冀、林爱华《中国合伙人》、最佳女主角奖:章子怡《一代宗师》。 |
2015年第三届 | 最佳男配角:梁家辉《智取威虎山》、最佳视觉效果奖:郭建全(与克里斯蒂安·拉鲁)《狼图腾》。 |
2016年第四届 | 最佳男配角:金士杰《师父》、最佳视觉效果奖:王程程《滚蛋吧!肿瘤君》。 |
2017年第五届 | 最佳男主角:范伟《不成问题的问题》、最佳编剧:梅峰、黄石《不成问题的问题》 |
2018年第六届 | 最佳视觉效果奖:《红海行动》 |
2019年第七届 | 最佳编剧奖:牛建荣、牛牛、陈建斌、雷志龙《第十一回》、窦靖童《第十一回》、最佳视觉效果:丁燕来、徐建、赵浩强、Samir Ansari、Thomas Lautenbach、陈钟铉、卢克泰 《流浪地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