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连民族学院图书馆
大连民族大学是一所以工科和其他套用学科为主的民族院校,它担负着为我国少数民族事业的发展培养现代化人才的任务。图书馆作为学院的文献信息交流中心,根据教学和科研的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有计画,有重点地收藏、补充国内外文献信息,形成了具有该校专业特色的科学的藏书体系。目前,图书馆现有文献总量达到了200余万册,其中印刷本文献达到90余万册,主要包括中文、少数民族文字、外文图书和期刊合订本;电子资源主要包括CNKI系列资料库、万方数字资源系统、Apabi数字资源平台、EBSCO、Springer link、ACS、ACM、ASCE等28箇中外文全文资料库及其他资料库(见附表),其计量和统计方法依据《高等学校图书馆数字资源计量指南(2007)》有关标準。图书馆的馆藏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利用效果好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大连民族大学图书馆
- 类别:图书馆
- 地点:大连民族大学
- 竣工时间:1993年
- 成就:文献总量达到了200余万册
- 涉及领域:科学、民族等
馆藏特色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藏书重点放在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民族问题的论述上,注意收集有关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等内容的文献,形成民族院校图书馆的藏书特点。
3.注重对该校出版物和该校教员撰写的学术论文的收藏,构成该校出版物的完整性。
4.保持重要书刊资料的完整性,保持边疆出版物的系统性。购入大部头丛书时考虑到能否与本地区其他图书馆资源共享。
5.大连民院位于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藏书建设还考虑开发区经济、文化建设的需要,注意对有关文献的收藏。
6. 网路设施日臻完备,注重电子信息资源和虚拟馆藏建设,强化网上信息开发与服务能力,最佳化馆藏资源结构,从单纯的物理馆藏转变为物理馆藏、虚拟馆藏并举。
7. 注重馆藏特色文献的数位化建设,结合社会经济与文化建设、学院学科建设以及读者信息需求,创建馆藏特色资料库。
8. 注重馆藏布局的合理设计,在馆藏的组织和分布上,充分考虑到学科分配、读者流量、空间布局、使用便捷等诸多因素,使馆藏文献得以充分、有效的利用。
附表:
数 据 库 名 称 | 出版商/资料库商 | 数量(库) | 数量(刊/册) | |
【电子图书】 | ||||
书生之家 | 书生公司 | 1 | 232850种/册 | |
方正Apabi电子书 | 北大方正电子公司 | 1 | 20499种/册 | |
超星中文电子图书 | 北京世纪超星公司 | 1 | 165354种/册 | |
中国工具书网路出版总库 | 清华同方 | 1 | 2000种/册 | |
电子图书合计:42,0703册 | ||||
【学位论文】 | ||||
中国学位论文全文资料库 | 万方 | 1 | 1424456篇 | |
【电子期刊】 | ||||
中文科技期刊资料库 | 维普资讯公司 | 1 | 8000种/78975册 | |
中国期刊全文资料库(CJFD) | 中国学术光碟出版社(清华同方) | 1 | 7496种/78396册 | |
人大複印报刊资料 全文资料库 | 浙江天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1 | 515种 | |
数位化期刊全文资料库 | 万方 | 1 | 6147种 | |
中文刊合计7496种7,8396册 | ||||
Academic Search Premier | EBSCO | 1 | 4506种/81532册 | |
Business Source Premier | EBSCO | 1 | 2324种/52021册 | |
SpringerLink | SpringerLink | 1 | 1321种/13764册 | |
WorldSciNet |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 1 | 84种/852册 | |
Emerald | 1 | 195种/4288册 | ||
LexisNexis Academic | LexisNexis | 1 | 6100种/48800册 | |
ACM | 1 | 41种/4920册 | ||
ACS | 1 | 37种/9694册 | ||
ASCE | 1 | 30种/1020册 | ||
外文刊合计21,6891册 | ||||
【二次文献资料库】以下资料库不计馆藏 | ||||
外文期刊论文资料库 | 万方 | 1 | 13000种 | |
外文会议论文资料库 | 万方 | 1 | 7000个 | |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资料库 | 中国学术光碟出版社(清华同方) | 1 | 700种 |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 全文资料库 | 中国学术光碟出版社(清华同方) | 1 | 952554 篇 | |
会议论文全文资料库 | 万方 | 1 | 701605篇 | |
会议论文全文西文资料库 | 万方 | 1 | 153063篇 | |
国家标準全文资料库 | 万方 | 1 | 86943篇 | |
法律法规全文资料库 | 万方 | 1 | 265860篇 | |
科技信息系统资料库 | 万方 | 68 | 1300多万条 | |
商务信息系统资料库 | 万方 | 50 | 427万条 | |
【自建资料库】 | ||||
西部大开发 | 本馆自建 | 1 | 1869条 | |
大学生素质教育必读书目 | 本馆自建 | 1 | 225条 | |
中国共产党八十一件大事 | 本馆自建 | 1 | 81条 | |
中国图书世界之最 | 本馆自建 | 1 | 326条 | |
中国传统文化名着导读 | 本馆自建 | 1 | 88条 | |
中国少数民族辞书研究 | 本馆自建 | 1 | 268条 | |
红山文化 | 本馆自建 | 1 | 230条 | |
馆藏少数民族文献书目提要资料库 | 本馆自建 | 1 | 995条 |
图书馆建筑与布局
大连民族学院图书馆自1993年开始正式筹建,并于年底开始接待读者。图书馆新馆于1999年10月向读者开放。新馆位于大连民族学院校园中心轴线上,依山势而建,气势宏伟,颇具民族特色,与周围建筑相映生辉。新馆正门正对校门,右前方为综合楼和教学楼,左前方为报告厅,后面为田径场。新馆大楼共五层,总建筑面积1.68万平方米。图书馆实际使用面积1.2万平方米。
一楼:打字複印室、报纸库等。
二楼:第一借阅处、第二借阅处、第三借阅处、总还书处、报纸阅览室和采编部办公室等。
三楼:第四借阅处、工具书阅览室、外文图书阅览室、民族文献阅览室、文献检索室、期刊阅览室(含科技期刊、社科期刊及过期期刊)、馆办公室、馆长室等。
四楼:电子阅览室、技术部、参考谘询部、学生自习室等。
人员状况
(一)人员编制
图书馆现有在编人员45人。
1.从职称上看:
中、高级职称人员24人,占53%
初级职称9人,占20%。
2.从学历上看:
专科以上学历44人,占97.7%;硕士学位5人。
3.从专业上看:
图书馆专业毕业10人占22%;
非图书馆专业毕业已参加专业培训7人,占16%。
图书馆由馆长负责全面工作。下设业务办公室、采编部、参考谘询部、流通部、阅览部和技术部等六个部门。
部门介绍
主校区图书馆由六个部室组成:
(一)流通部
流通部由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借阅处、还书处组成。
流通部:主要负责外借服务、图书宣传、借阅指导、教育。现藏书近100万册。
(二)阅览部
阅览室下设八个阅览室和一个装订室。
(三)采编部
分编室(房间号223),文献分类、主题标引、图书着录、图书目录组织。
採访室:(房间号223),图书採购、报刊订购、文献登录。
(四)参考谘询部
向读者提供参考谘询和信息服务,开展信息检索教学等信息素质教育与培训活动。
(五)技术部
1.负责管理维护本馆计算机和套用软体系统,保证其正常工作。
2.负责组织、指导资料库建设以及相关的学术交流活动。
3.电子阅览室:房间号430,採用光碟镜像伺服器,拥有200台电脑,可提供一系列数据检索服务。
4.声像资料室(筹建)。
(六)办公室
业务办公室:房间号317,档案收发、档案管理、办公用品及设备管理、财务管理、图书馆简报编辑及日常管理工作。
研究方向
图书馆在密切配合学院教学与科研活动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同时,十分重视科学研究工作,视大力发展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图书馆学和信息素质教育为己任,以《中国少数民族文献信息研究所》为研究集体和核心,积极开展和深入进行有关课题的研究工作。几年来,成果显着,完成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课题《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概论》,其中专着一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教材《信息检索教程》;完成多项学院教学改革项目,其中出版《信息检索系列教程》10部等;发表学术论文二百余篇。
图书馆的主要研究方向是:
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学
中国少数民族文献目录学
中国少数民族文献数位化建设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学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数字图书馆建设
高校信息素质教育
图书馆学
图书馆科研情况
着作类
着作名称 | 完成人 | 出版单位、时间 | 获奖情况 | |
2009 | 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研究 | 包和平 | 国家图书信函出版社,2009.5 | |
2008 | 学海掬浪—大连民族学院图书馆同仁文集 | 大连民族学院图书馆 | 辽宁民族出版社,2008.10 | |
2008 | 书海导航—大连民族学院图书馆《书评季刊》选编 | 大连民族学院图书馆 | 辽宁民族出版社,2008.10 | |
2008 | 图苑奇葩—大连民族学院图书馆馆藏民族文献提要 | 大连民族学院图书馆 | 辽宁民族出版社,2008.10 | |
2008 | 《民族院校信息素质教育研究》 | 宛文红 包和平等 | 辽宁民族出版社,2008.7 | |
2006 | 《中国传统文化名着展评》 | 包和平 王学艳 |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12 | |
2006 |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管理学概论》 | 包和平 何丽 王学艳 | 民族出版社,2006.12 | |
2005 | 《网路信息检索原理与套用》 | 张英福 包和平 宛文红 |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5.7 | |
2005 | 《民族文献信息检索》 | 王学艳 包和平 陈新颜 |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5.7 | |
2005 | 《文史信息检索》 | 陈新颜 |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5.7 | |
2005 | 《经济信息检索》 | 郭军 闫海新 |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5.7 | |
2005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检索》 | 金玲 郭军 |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5.7 | |
2005 |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检索》 | 勾学海 |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5.7 | |
2005 | 《化学化工信息检索》 | 包和平 蒋本国 宛文红 |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5.7 | |
2004 | 《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概论》 | 包和平 李晓菲 李杰 何丽 王学艳 宛文红 王兰 | 民族出版社,2004.9 | 2003-2004年度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 |
2002 | 《实践与辉煌——中国共产党81件大事》 | 鄂义太 江远 包和平 |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12 | |
2001 | 《信息检索教程》 | 包和平 宛文红 | 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 | 大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着作类优秀奖;辽宁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着作三等奖 |
2001 | 《中国图书世界之最》 | 包和平 王学艳 | 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 | 大连市图书馆学会第17次学术年会优秀专着奖 |
2001 | 《中国民族文献管理学》 | 包和平 | 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 | 大连市图书馆学会第十七次学术年会专着一等奖 |
2001 |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必读书手册》 | 蔡明德 包和平 赵铸 | 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 | |
1999 | 中国民族文献导读 | 李晓菲 包和平 | 辽宁民族出版社,1999.5 | 辽宁省第七届社会科学着作二等奖,大连市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着作类三等奖 |
1998 | 民族图书馆学概论 | 包和平 | 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7 | 辽宁省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着作三等奖 |
1998 | 古今中外读书治学珍言录 | 包和平 | 东方出版社,1998.8 | |
1997 | 图书馆学研究 | 张文琴 包和平 | 远方出版社,1997.4 | 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优秀奖;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学会优秀成果一等奖 |
1997 | 农村实用科技手册 | 白秀峰 包和平 | 中国华侨出版社,1997.12 | |
1997 | 中国民族文献检索 | 李晓菲 | 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2 | 辽宁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着作一等奖 |
1996 | 中国民族文献学研究 | 包和平 许斌 | 中国华侨出版社,1996.1 | 内蒙古自治区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青年奖 |
1996 | 中国民族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 包和平 许斌 | 中国华侨出版社,1996.8 |
论文类
2009年
[1]寇清华,郑巧红,. 浅谈信息分析与预测从业人员必备的素质和技能[J]. 科技促进发展,2009,(10). |
[2]包和平,. 民族古籍的特点及其开发利用研究[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5). |
[3]王盾,兰天,. 一切在远方——对《致约翰·邓恩的大哀歌》的意象分析[J]. 科技信息,2009,(26). |
[4]兰天,. 基于SPCE061A处理器的播放引擎演示系统[J]. 科技信息,2009,(26). |
[5]包和平,. 古代少数民族辞书的种类及其编纂使用特点[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8). |
[6]张敬荣,. 充分利用高校图书资源,为大学生就业搭建坚实平台[J]. 科技信息,2009,(24). |
[7]包和平,. 我国少数民族辞书编纂出版概况及其未来展望[J]. 中国出版,2009,(8). |
[8]王波,王艳,. 古籍编目规範化若干问题探讨[J]. 图书馆建设,2009,(7). |
[9]赵建伟,王波,. 图书编目工作发展趋势展望[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9,(4). |
[10]宛文红,金英玉,. 第二代学科馆员网路化信息服务的拓展[J]. 情报资料工作,2009,(3). |
[11]张敬荣,. 重视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 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J]. 科技信息,2009,(14). |
[12]李华子,王艳,. 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之我见[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8). |
[13]刘小溪,. 试论高校图书馆的读者礼仪教育[J]. 科技信息,2009,(12). |
[14]金玲,.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新结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程》读后感[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2). |
[15]刘英男,. 民族院校图书馆读者群细分及针对性细微服务[J]. 科技信息,2009,(10). |
[16]包和平,. 中国古文献中年、月、日的表示方法研究[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9,(2). |
[17]王波,赵建伟,王艳,. CNMARC中繁体字版图书着录方法探讨[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9,(2). |
[18]李晓凌,兰天,. 民族类高校馆藏宣传指导思想探索[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9,(2). |
[19]寇清华,郑巧红,. 基于本体的自然语言检索研究[J]. 科技信息,2009,(6). |
[20]徐金华,. 中国民族自治州民族关係的首部论着——《中国民族自治区的民族关係》[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1). |
[21]徐金华,刘英男,许慧,. 数字图书馆要求图书馆员应具备的能力[J]. 科技信息,2009,(4). |
[22]金玲,李华子,许慧,. 浅谈文献的形成及其发展特点[J]. 科技信息,2009,(4). |
[23]郑巧红,寇清华,. 民族院校外借服务读者满意度调查表统计分析[J]. 科技信息,2009,(2). |
[24]兰天,. 电子图书发展趋势及三大主流电子图书馆比较分析[J]. 科技信息,2009,(2). |
2008年
[1]宛文红,金英玉,. 论用户信息需求与数字图书馆服务的个性化趋势[J]. 理论观察,2008,(6). |
[2]王波,李华子,梁艳红,. 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J]. 中国科技信息,2008,(24). |
[3]李晓凌,. 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与大学生素质教育[J]. 消费导刊,2008,(22). |
[4]李晓凌,. 民族高校图书馆如何开展勤工助学工作[J]. 消费导刊,2008,(22). |
[5]李华子,金英玉,张柄华,. 高校图书馆中文图书採访质量探究[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21). |
[6]郑巧红,寇清华,. 民族高校图书馆如何做好读者服务工作[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21). |
[7]王波,王艳,. 高校图书馆细分细排条件下书库乱架对策探讨[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6). |
[8]梁艳红,李华子,张晓丹,. 信息资源整合概述[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6). |
[9]李晓凌,. 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之我见[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32). |
[10]王波,吕健,李华子,. 高校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建设之我见[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32). |
[11]梁艳红,李华子,张晓丹,. 国外信息资源整合案例介绍[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32). |
[12]张敬荣,吉福华,. 体现人文关怀 创造和谐校园——谈高校图书馆的人文建设[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31). |
[13]刘江龙,姜云玲,. 浅谈基于校园网的信息素质教育[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29). |
[14]张敬荣,. 充分利用大学图书资源,更好地为全民终身教育服务[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9). |
[15]刘江龙,姜云玲,. 21世纪高校图书馆素质教育若干问题[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8). |
[16]梁艳红,张晓丹,. 基于系统思想的信息资源整合[J]. 科技信息,2008,(28). |
[17]刘英男,. 浅谈图书馆图书借阅服务中的细节管理[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27). |
[18]王波,王艳,. 浅析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素质教育[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7). |
[19]梁艳红,李华子,张晓丹,. 国内信息资源整合案例介绍[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7). |
[20]陈新颜,刘敏,. 数字鸿沟与民族高校信息素质教育[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8,(5). |
[21]张敬荣,. 正确处理读者投诉,完善图书馆服务制度[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6). |
[22]金英玉,. 新媒体信息传播技术在图书馆的套用与发展[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24). |
[23]郭军,. 先进文化与高等民族教育创新[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3). |
[24]宛文红,梁艳红,. 人大《複印报刊资料》全文资料库特色功能分析[J]. 图书馆学研究,2008,(8). |
[25]张炳华,. 论析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培养选拔机制[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1). |
[26]金英玉,李华子,. 浅论高校图书馆人性化服务[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0). |
[27]郭军,. 信息服务的新视角——职业资格认证[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20). |
[28]王艳,李华子,. 论高等学校的信息素质教育[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8). |
[29]张敬荣,郭军,. 了解读者需要 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谈《读者满意度调查表》在服务工作中的作用[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8). |
[30]金玲,李燕,李华子,. 网上採访——报刊调研订购新模式[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 |
[31]朴刚,丁振宾,李华子,. 现代教育技术与体育教学[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8). |
[32]寇清华,郑巧红,. 挖掘管理信息 提高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质量[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7). |
[33]郭军,. 试论高校图书馆建筑文化[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6). |
[34]李华子,金英玉,王艳,. 21世纪我国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6). |
[35]金玲,许慧,王艳,. 浅谈报刊订购网的套用[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5). |
[36]张炳华,. 美国科罗拉多州州立大学图书馆见闻[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5). |
[37]阎海新,. 高校图书馆中文图书採购招标与书商选择控制[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5). |
[38]宋洪丽,阎海新,. 国际标準书号(ISBN)升位对图书馆採购工作的影响[J]. 图书馆学刊,2008,(2). |
[39]徐金华,张炳华,. 现代化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双赢策略[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8). |
[40]金玲,刘英男,. 新形势下CNMARC在图书馆资源中的延伸与拓展[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5). |
[41]金英玉,周丽华,. 民族院校图书馆中的人文精神教育[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7). |
[42]王学艳,梁艳红,. 我国民族文献研究论文的引文分析[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1). |
[43]李华子,许琦,. 国内外IC研究现状与实践进展[J]. 情报科学,2008,(2). |
[44]刘晓伟,包和平,. 谈民族高等院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J]. 吉林师範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 |
[45]郑巧红,寇清华,. 图书外借时的漏借漏还及错借现象分析[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8,(2). |
[46]徐金华,李华子,. 创新教育中民族高校图书馆读者工作深化探讨[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4). |
2007年
[1]陈新颜,张晓丹,. 中文社会科学网路信息资源的分布与检索[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36). |
[2]李晓凌,. 关于高校图书馆过刊建设的几点思考[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36). |
[3]陈新颜,梁艳红,. 网路信息检索工具——民族古籍研究的利器[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33). |
[4]张敬荣,. 浅谈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者的素质培养[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33). |
[5]李晓凌,. 高校图书馆如何开展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32). |
[6]包和平,黄士吉,. 中国女始祖神——牛河梁女神头像研究[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7,(6). |
[7]陈新颜,. 网路信息浩如海,检索得法风助帆——评严大香主编《社会科学信息检索》[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2). |
[8]李晓凌,. 论新世纪高校图书馆员的素质[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31). |
[9]宛文红,梁艳红,李华子,. 论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1). |
[10]沈鹏远,. 发挥高校图书馆优势 加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30). |
[11]张敬荣,. 合理利用高校图书资源,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30). |
[12]金玲,李燕,. 市场环境下优选期刊採购渠道的策略[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9). |
[13]徐金华,. 图书馆职能和价值观的思考[J]. 图书馆,2007,(5). |
[14]阎海新,. 虚拟图书馆读者流量分析[J].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7,(5). |
[15]郭军,徐金华,. 一部全新的教材——学《民族教育学通论》[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5). |
[16]刘敏,沈鹏远,梁艳红,. 电子阅览室光碟的存放与利用[J]. 图书馆建设,2007,(5). |
[17]金玲,刘英男,. 论我国少数民族文献信息资源建设[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28). |
[18]金玲,许慧,. 影响中文期刊订购的主要因素及对策[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7). |
[19]金玲,胡爱华,. 中文期刊出版发行变化对图书馆期刊採购的影响[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26). |
[20]王波,梁艳红,李华子,. 对种次号功能的改进与套用[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7,(5). |
[21]宛文红,梁艳红,张晓丹,. 论数字图书馆及其发展模式[J]. 理论观察,2007,(4). |
[22]梁艳红,. 细节打造高校图书馆良好的服务质量[J]. 中国科技信息,2007,(16). |
[23]梁艳红,. 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碟的管理和服务[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15). |
[24]王波,. 民族院校图书馆民族观教育职能初探[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
[25]梁艳红,宛文红,张晓丹,. 2004—2006年大连民族学院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读者满意度调查比较分析[J]. 图书馆学研究,2007,(8). |
[26]梁艳红,. 从细节入手构建和谐的高校图书馆[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21). |
[27]梁艳红,. 大连民族学院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情况读者调查报告[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1). |
[28]王学艳,李华子,. 我国民族文献研究的统计分析[J]. 情报资料工作,2007,(4). |
[29]郑巧红,寇清华,. 论资讯时代信息分析与预测工作从业人员的素质[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0). |
[30]梁艳红,宛文红,兰天,. Internet信息检索的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J]. 冶金信息导刊,2007,(3). |
[31]王波,李华子,梁艳红,. 开架书库乱架问题之我见[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16). |
[32]梁艳红,宛文红,. 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新论[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6). |
[33]宛文红,李华子,梁艳红,. 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研究[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7,(3). |
[34]梁艳红,王波,. 种次号功能延伸之我见[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4). |
[35]梁艳红,. 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与智慧财产权保护[J]. 前沿,2007,(5). |
[36]李华子,王波,. 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7,(2). |
[37]梁艳红,. 浅析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倦怠[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7,(2). |
[38]梁艳红,. 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图书馆[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7). |
[39]包和平,林红宣,. 当前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新思考[J]. 图书馆学刊,2007,(1). |
2006年
[1]梁艳红,沈鹏远,. 谈网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6). |
[2]梁艳红,. 校园网与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6,(4). |
[3]黄士吉,包和平,. 红山文化碧玉龙[J]. 大连大学学报,2006,(5). |
[4]包和平,黄士吉,. 礼——中华文明起源的首要标誌[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
[5]包和平,. 西部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 图书馆学研究,2006,(9). |
[6]包和平,黄士吉,. 原始陶文——汉字的起源[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6,(4). |
[7]包和平,王学艳,.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书目数位化及其国际合作化前景[J]. 情报资料工作,2006,(4). |
[8]张晓丹,王守宁,. 企业竞争情报活动中的人际网路构建和利用[J]. 情报科学,2006,(7). |
[9]朱新生,李华子,. 我国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发展研究[J]. 情报科学,2006,(7). |
[10]梁艳红,. 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信息服务与管理[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11). |
[11]梁艳红,. 浅析网路时代的高校图书馆馆藏工作[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6,(2). |
[12]陈新颜,. 计算机检索实习质量控制初探[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6,(3). |
[13]李华子,许真玉,陈凌,. 数字图书馆中的数字存储技术[J]. 情报科学,2006,(5). |
[14]金玲,. 论馆员的心理素质及自我调适法[J]. 图书馆,2006,(2). |
[15]李燕,. 高校图书馆随书附属档案的标引加工与管理[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6,(2). |
[16]郭军,. 提高图书馆员科研能力的基本途径和方法[J]. 图书馆学刊,2006,(2). |
[17]陈新颜,. 解读高校信息素质教育[J]. 河南图书馆学刊,2006,(1). |
2005年
包和平,何丽. 民族古籍保护及其策略研究[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6). |
包和平. 民族古籍工作的特点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2005,(8). |
包和平,王学艳. 论民族古籍整理中的翻译问题[J]. 图书馆学刊,2005,(4). |
包和平,包爱梅. 民族高校民族文献资料库建设探讨[J]. 情报资料工作,2005,(4). |
包和平. 民族古籍计算机检索网路建设研究[J]. 现代情报,2005,(6). |
包和平. 图书馆学传统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及其发展观[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5,(2). |
包和平. 图书馆学定性研究方法的演变及其未来走向[J]. 情报杂誌,2005,(1). |
陈新颜,王丽华. 谈信息意识及其强化[J]. 石河子科技,2005,(1). |
陈新颜. 高校信息检索网路教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 情报资料工作,2005,(2). |
陈新颜,金华. 民族院校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思考[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 |
崔亚虹,刘江龙. 数字图书馆的智慧财产权保护[J]. 图书馆学刊,2005,(1). |
李华子. 论网路电子期刊的导航系统[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5,(12). |
李华子. 关于DL多媒体信息检索技术的思考[J]. 图书馆学研究,2005,(10). |
金玲. 民族院校图书馆民族文献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5,(7). |
周丽华. 也谈图书馆信息资源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作用[J]. 图书馆学刊,2005,(5). |
郭军. 构建信息素质教育下文献检索课教学新体系[J]. 图书馆学刊,2005,(5). |
郭军.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隐形信息载体及其作用[J]. 图书馆学刊,2005,(2). |
徐金华. 文献载体演变与中国图书馆发展[J]. 图书馆,2005,(1). |
2004年
包和平,李晓菲. 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宗教文献及其书目控制[J]. 图书馆学刊,2004,(4). |
包和平. 关于少数民族文字文献的数位化思考[J]. 图书馆论坛,2004,(6). |
包和平,包爱梅.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的收藏与研究现状[J].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4,(6). |
包和平. 民族古籍检索的原理和方法[J]. 现代情报,2004,(9). |
包和平,包爱梅. 中国少数民族文献目录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情报资料工作,2004,(4). |
包和平,张英福,王秀文. 红山文化区域历史与民俗研究论纲[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4,(4). |
包和平,包爱梅. 中国少数民族文献目录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J]. 图书馆学研究,2004,(9). |
包和平,王学艳.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书目控制的走向和任务[J].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5). |
包和平. 少数民族文字文献数位化的规範控制[J].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4,(5). |
包和平,鲍成学.中国古代民族图书馆的产生与发展[J].中国图书情报科学,2004,(2). |
陈新颜. 垂直搜寻引擎辨析[J]. 现代情报,2004,(9). |
陈新颜. 民族图书馆的职业培训模式及其效益分析[J]. 情报资料工作,2004,(2). |
陈新颜. 高校图书馆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的有效途径[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9). |
陈新颜. 论参考馆员制度与图书馆组织结构变革[J].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4,(3). |
王学艳. 我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数位化建设探讨[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4,(6). |
刘江龙,姜云玲.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建设[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4,(6). |
姜云玲,刘江龙. Web平台下财务管理的新模式[J]. 中国会计电算化,2004,(11). |
姜云玲,刘江龙. Web平台下的财务管理的新模式[J]. 财会研究,2004,(7). |
姜云玲,刘江龙. 关于网路财务若干问题的探讨[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8). |
宛文红. 数字图书馆多媒体信息检索技术[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4,(1). |
兰天,李路云,杨军. 医用点滴智慧型监控装置的设计[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4,(5). |
李华子. 网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期刊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4,(1). |
闫海新,郭军. 我国民族文字图书的出版状况及其收藏分析[J]. 图书馆学刊,2004,(2). |
金玲,徐金华. 四大管理在图书馆中的运作[J]. 图书馆,2004,(4). |
金玲. 三线典藏制在数位化进程中的更新与拓展[J]. 长春大学学报,2004,(3). |
金玲. 民族院校信息素质教育特徵分析与实践[J]. 图书馆学研究,2004,(5). |
郭军. 试论网路环境下的在线上合作编目[J]. 图书馆学研究,2004,(11). |
郭军. 基于分散式人工智慧的知识组织[J]. 情报杂誌,2004,(10). |
徐金华. 论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内涵和特徵[J]. 图书馆,2004,(3). |
2003年
包和平. 馆员的心理素质与馆长的管理理念——论管理心理学在馆长管理中的套用[J]. 现代情报,2003,(7). |
包和平. 图书馆员劳动特点探析[J]. 图书馆学研究,2003,(3). |
包和平. 我国民族文献工作特点分析[J]. 图书馆学刊,2003,(3). |
包和平. 论民族文献的性质和价值[J]. 津图学刊,2003,(4). |
包和平,陈新颜. “红山文化”多媒体资料库的开发研究[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3,(2). |
包和平,刘斌. 中国民族数字图书馆建设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2003,(12). |
包和平,宛文红. 西部图书馆的特色数位化资源[J]. 图书情报工作,2003,(7). |
包和平,宛文红. 西部图书馆特色资料库现状调查分析[J]. 图书馆论坛,2003,(5). |
包和平. 关于我国少数民族古籍资源数位化建设探讨[J]. 图书馆建设,2003,(4). |
包和平. 民族古籍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J]. 情报资料工作,2003,(4). |
包和平,包爱梅. 民族古籍书目资料库建设探讨[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3,(6). |
陈新颜. 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对馆员的要求[J]. 图书馆学刊,2003,(1). |
王学艳. 我国早期少数民族文字报纸[J]. 图书馆杂誌,2003,(1). |
王学艳. 我国少数民族文字期刊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图书情报工作,2003,(6). |
王学艳. 我国少数民族期刊的源流与发展[J]. 情报资料工作,2003,(4). |
梁艳红. 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浅析[J]. 前沿,2003,(11). |
王波. 民族高校图书馆民族文献馆藏特色建设浅析[J]. 民族教育研究,2003,(5). |
王波. 图书馆为考研用书设立专架的思考[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3,(2). |
闫海新,毛丽萍. WTO图书的解读与收藏分析[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3,(2). |
闫海新. 《新华书目报》与《中国图书在版编目快报》比较分析[J]. 情报资料工作,2003,(2). |
金玲,郭军. 论网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导读服务[J]. 现代情报,2003,(4). |
金玲. 期刊双重效益与期刊知识重组[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3,(4). |
郭军. 适应学科建设 改革信息素质教育模式[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5). |
郭军. 虚拟环境下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特点和方法[J]. 情报资料工作,2003,(1). |
徐金华. 21世纪图书信息员与图书馆的创新[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4). |
徐金华. 高校图书馆馆员的创新教育[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10). |
徐金华. 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的期刊工作[J]. 图书馆,2003,(5). |
徐金华. 网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思考[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03,(1). |
徐金华.创新教育中民族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J].云南图书馆.2003,(2) |
2002年
包和平. 国外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文献目录概况[J]. 图书馆杂誌,2002,(6). |
包和平,王学艳. 我国民族古籍的书目控制[J]. 图书馆杂誌,2002,(3). |
包和平. 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师资队伍的群体结构[J]. 现代情报,2002,(1). |
包和平,王学艳. 论民族文献的开发利用[J]. 图书馆学研究,2002,(2). |
包和平. 图书馆中层以上管理人才群体结构探讨[J]. 图书馆学刊,2002,(1). |
包和平. 民族文献学研究浅议[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1). |
包和平,刘维英. 民族文献整序研究[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2,(2). |
包和平,王学艳. 我国少数民族文字文献的书目控制[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3). |
包和平,王学艳. 现代汉文民族文献的书目控制[J]. 图书情报工作,2002,(8). |
包和平,王学艳. 国外对中国少数民族文献的收藏与研究概述[J]. 情报杂誌,2002,(6). |
包和平,王学艳. 中国少数民族文献数位化建设研究[J]. 情报杂誌,2002,(2). |
包和平. 民族文献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J]. 情报资料工作,2002,(2). |
包和平. 我国古代汉文民族文献书目概述[J]. 图书与情报,2002,(3). |
陈新颜,刘敏. 以人为本与图书馆服务及管理创新[J]. 图书馆学研究,2002,(2). |
陈新颜.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及其实施[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2,(1). |
陈新颜,包和平. 高校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为[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4). |
王学艳. 达特茅斯学院的在线上信息查询系统[J]. 现代情报,2002,(5). |
王学艳. 教育转型与图书馆员角色转换[J]. 情报资料工作,2002,(3). |
王学艳. 西部开发 信息先行——兼论民族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2,(5). |
刘江龙. 大力推进西部地区信息化建设[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2,(4). |
刘江龙. 校园网与图书馆自动化[J].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2,(S1). |
宛文红. 21世纪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新观念[J]. 情报资料工作,2002,(S1). |
宛文红. WWW信息检索工具的类型分析与有效利用[J]. 现代情报,2002,(6). |
宛文红. 网路电子期刊的导航系统[J]. 现代情报,2002,(2). |
宛文红. 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探讨[J]. 情报资料工作,2002,(4). |
王波. 题名与责任者的着录对读者检索效率的影响[J]. 图书馆学研究,2002,(6). |
李华子. 21世纪高校图书馆网路化建设与信息资源共享[J]. 现代情报,2002,(7). |
李华子. 新时期高校图书馆藏书建设[J]. 现代情报,2002,(4). |
李华子. 新世纪图书馆发展的若干问题[J]. 情报科学,2002,(4). |
闫海新,包和平. 网上书店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J]. 情报资料工作,2002,(S1). |
闫海新. 国产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图书馆学刊,2002,(3). |
闫海新. 网上标準信息检索[J]. 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2,(1). |
闫海新. 试论电子图书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2,(3). |
闫海新. 中日两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之比较研究[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2,(1). |
金玲. 再论网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J]. 图书馆学研究,2002,(9). |
母 轶,郭 军. 论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策略[J]. 丹东师专学报,2002,(1). |
郭军. 信息素质教育与图书馆建设[J]. 现代情报,2002,(10). |
郭军,母轶. 人工智慧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套用[J]. 现代情报,2002,(8). |
郭军,阎海新. MARC基础数据栏位的着录[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2,(4). |
郭军.民族类文献类目的设定与分类工作实践[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02,(1) |
郭军.普通图书套录数据选取的探讨[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02,(3) |
徐金华. 出版信息化与高校图书馆的创新[J]. 出版经济,2002,(11). |
徐金华. 对外文文献利用率低的现状分析[J]. 现代情报,2002,(9). |
徐金华. 西部大开发带给图书馆事业的机遇和挑战[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2,(4). |
徐金华. 中国民族文献理论研究的开篇力作——《中国民族文献导读》读后[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02,(3). |
李燕,董邦国,张明. 对我国股市资源配置作用的探讨[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2,(S1). |
董邦国,李燕. 试析企业集团投资战略[J]. 经济师,2002,(6). |
2001年
包和平. 论民族文献导读[J]. 图书馆学研究,2001,(6). |
Pict 包和平. 论图书馆学基本理论的理论特徵[J]. 图书馆学研究,2001,(2). |
包和平,蔡明德. 我国民族高校图书馆发展战略探索[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1,(4). |
包和平. 新世纪 新打算──大连民族学院图书馆2001-2005年建设目标与发展思路[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1,(3). |
包和平. 关于图书馆学方法论的哲学思考[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01,(4). |
包和平. 我国民族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战略探讨[J]. 图书情报知识,2001,(1). |
包和平,闫海新. 21世纪中国图书馆学理论与方法的创新[J]. 图书情报工作,2001,(7). |
包和平. 确立中国现代图书馆学的关键:体系更新[J]. 图书情报工作,2001,(2). |
包和平. 对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再思考[J]. 图书馆建设,2001,(2). |
包和平,闫海新. 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人才的群体结构[J]. 情报杂誌,2001,(7). |
包和平. 西部开发与民族文献情报资源开发利用[J]. 情报杂誌,2001,(3). |
包和平. 中国古代民族文献目录概述[J]. 情报资料工作,2001,(1). |
包和平.少数民族古籍的科学管理和开发利用[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1,(1). |
包和平.21世纪民族文献开发利用趋势[J].贵图学刊,2001,(2). |
陈新颜,包和平. 谈大学阶段学生创新能力及其形成的条件[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1,(S1). |
王学艳. 新型文献载体的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J]. 图书馆学研究,2001,(1). |
王学艳. 民族图书馆理论研究的开篇力作——《民族图书馆学概论》评介[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1,(2). |
刘江龙. 论高校图书馆网路化建设[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1,(4). |
宛文红. 高校信息检索课教学改革探讨[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1,(2). |
宛文红. 高校信息检索课教学内容的调整与更新[J]. 图书馆建设,2001,(S1). |
王波. 高校内部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思考[J].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5). |
王波. 谈大学生义工的作用[J]. 图书馆建设,2001,(1). |
闫海新,包和平. 图书馆网上购书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 现代情报,2001,(3). |
闫海新. 国内外大型商情资料库检索[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1,(5). |
金玲,仇滨. 网路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特色服务[J]. 情报科学,2001,(8). |
2000年
包和平. 图书馆学发展缓慢的社会根源分析[J]. 图书馆杂誌,2000,(9). |
包和平. 论理论图书馆学的学科体系[J]. 现代情报,2000,(6). |
包和平. 论图书馆员的劳动属性[J]. 图书馆学研究,2000,(4). |
包和平. 论图书馆学系统的开放性[J]. 河南图书馆学刊,2000,(3). |
包和平. 我国民族文献资源建设概况及其开发利用的未来展望[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0,(4). |
包和平. 中国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及其书目概况[J]. 图书情报工作,2000,(10). |
包和平. 书名定量分析的几个统计量[J]. 情报杂誌,2000,(6). |
包和平,王学艳. 潜心研究结硕果 民族图苑创新篇──《中国少数民族图书馆学丛书》评介[J]. 情报资料工作,2000,(3). |
包和平. 我国民族文献特点刍议[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0,(4). |
包和平. 我国民族文字文献工作的现代化[J]. 图书与情报,2000,(3). |
包和平. 我国民族文献资源科学布局探讨[J].贵图学刊,2000,(3). |
陈新颜. 对《複印报刊资料》在我馆利用的思考[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0,(1). |
王学艳. 着录信息源的理论与套用[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0,(1). |
王学艳. 面向21世纪的图书馆用人机制[J]. 图书与情报,2000,(3). |
王波,刘立伟. 新建院校图书馆的文献收集工作[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0,(4). |
崔亚虹,周丽华. 图书馆自动化管理为读者工作提出新课题[J]. 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0,(3). |
易宇震,秦绍军. 百年时装话模特儿[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0,(4). |
1999年
郭京福,魏金良,刘江龙. 具有约束条件的生产有效性分析[J]. 决策借鉴,1999,(5). |
宛文红. 图书馆基础业务工作从手工向自动化过渡经验谈[J]. 图书馆学刊,1998,(6). |
金英玉.谈高校图书馆流通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中国大地出版社《中国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图书电教卷,1999,(1). |
包和平.论图书馆学基本问题.图书馆学研究,1999,(6). |
王学艳.电子出版物对图书馆的影响.1998年辽年省高校图书馆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1998. |
陈新颜.浅谈民族高校图书馆读者的借阅特点.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科研教育管理探微》.1997. |
刘江龙.关于图书馆利用率的几点思考.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科研教育管理探微》.1997. |
宛文红,徐金华,王波,闫海新.中国标準书号在图书馆基础业务工作中的套用.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科研教育管理探微》.1997. |
入馆须知
1.读者凭本人证件(校园一卡通、借书证)入馆,校外人员凭介绍信、本人证件入馆,各种证件不得转借。
2.保持图书馆安静,禁止在馆内大声喧譁,进入书库、阅览室、自习室请将手机调至震动档。
3.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品入馆,严禁在馆内任何地方吸菸、用火。
4.保持馆内清洁卫生,禁止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
5.爱护书刊资料,严禁随意涂抹刻画。
6.爱护馆内设施,严禁随意挪动防火器材和防火设施。
7.维护馆内秩序,出入图书馆不拥挤,不猛跑,不随意挪动阅览桌椅,不用物品抢占阅览座位。
8.注意言谈举止,衣冠整齐。
9.禁止在馆内阅览区就餐、吃零食,禁止隔夜占用存包柜存放各种物品。
10.自觉遵守阅览室及借书处的各项规章制度,尊重工作人员,按章办事。
11.对违反上述规定者,根据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情节严重者学院保卫处会同有关部门予以处理。
12.欢迎广大读者和各方人士对本馆的各项工作提出意见、建议或批评
图书借阅处文献分布
第一借阅处:
Q 生物科学
T 工业技术
U 交通运输
V 航空、航天
X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第二借阅处: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B 哲学、宗教
C 社会科学总论
D 政治、法律
E 军 事
H 语言、文字
第三借阅处:
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J 艺 术
I 文 学
第四借阅处:
F 经 济
K 历史、地理
N 自然科学总论
O 数理科学和化学
P 天文学、地球科学
R 医学、卫生
S 农业科学
Z 综合性图书
图书馆平面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