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疱疹病毒感染
治 疗
鉴别诊断 

病理
原发性单纯疱疹(在儿童中的典型感染)可导致急性疱疹性龈口炎.常由Ⅰ型单纯疱疹病毒引起,但通过口腔-生殖器接触,也可由Ⅱ型单纯疱疹病毒引起.初起时为小水泡,很快破碎形成溃疡.当初起为局限性时,可与阿弗他口炎相似,但原发性疱疹常侵及附着龈和其他组织,而阿弗他口炎永远不会侵及附着龈.发热和疼痛常随疱疹出现.进食和饮水困难可导致脱水.一般感染持续10~14天.然后病毒移至半月神经节并且可由应激反应,免疫系统中的变化或创伤再活化.
继发性单纯疱疹,发作时在唇红缘上出现冷溃疡,或更少见的是在硬齶的黏膜上出现溃疡.患者常有前躯症状,唇部典型的麻刺感和灼热感.当前驱期,口服阿昔洛韦200mg,每天5次,能减缓持续时期和发作的严重性.局部涂布阿昔洛韦对治疗无助.用1%喷西洛韦(penciclovir)软膏每2小时1次,可减少病损的持续期.应在前驱期间或马上就要出现病损时开始套用此剂.
继发性带状疱疹可出现在口腔内.这不是常见的,但当疱疹样病损在口腔内明显地单侧分布时,应怀疑为带状疱疹.无原发的口腔内前驱病损出现.
疱疹性口炎也称为单纯性疱疹(herpes simplex),是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皮肤和黏膜疾病。
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 Virus, HSV)分为I型和II型。口腔单纯疱疹病毒感染>90%为I型,少数为II型。 临床特点:
1.原髮型:多见于6个月至5岁儿童,以6个月至2岁最易发生。病毒侵入体内,有10天左右的潜伏期,然后突然高热、咽喉疼痛、烦躁、拒食等。高烧2~3天后,体温下降,口腔黏膜出现多个红斑点、小水疱,疱破形成溃疡,疼痛剧烈,淋巴结肿大,约7~10天癒合。
2.继髮型:原发性疱疹性口炎癒合后,在成人约有30%~50%可复发。常伴有感冒、流感,绝大部分以唇疱疹的形式发病。表现为唇红部和皮肤交界处,灼热疼痛,肿胀发痒,继之红斑,发生多个成簇小疱,发疱,
水疱隆起扩大、融合。破裂后结痂,逐渐癒合,可伴随感冒,经常反覆发作,并多在原发位置上复发。
鉴别诊断
1)手-足-口病
由感染柯萨奇病毒A16所引起的皮肤黏膜病。前驱症状有发热、睏倦与局部淋巴结肿大;然后在口腔黏膜、手掌、足底出现散在水疱、丘疹与斑疹,数量不等。斑疹周围有红晕,无明显压痛,其中央为小水疱,迅速成为溃疡,5~10日后癒合。
2)疱疹性咽峡炎
由感染柯萨奇病毒A4所引起的口腔疱疹损害,临床表现与急性疱疹性龈口炎相似,但前驱期及全身反应都较轻。病损只分布于口腔后面,如软齶、悬雍垂、扁桃体处,为成簇的小水疱,并溃破成溃疡。
3)三叉神经带状疱疹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颜麵皮肤和口腔黏膜的病损。水疱较大,疱疹聚集成簇,沿三叉神经的分支排列成带状,但不超过中线。
病理特点:上皮内形成疱,疱是由于上皮细胞发生气球样变性和网状液化所引起。气球变性的上皮细胞显着肿胀,呈圆形,胞核多为一个或多个,或无细胞核。
1.在上皮的棘层内有液体聚集成疱,为疱疹性水疱或病毒性水疱。
2.疱底上皮细胞核发生多形性变化,呈气球样变。细胞核含有病毒包涵体。
3.脱落细胞学检查病毒水疱可见大量毛玻璃样核。核大、染色混浊,均匀一致。核膜因染色质的边集而浓染。
治 疗
治疗为对症治疗.包括全身止痛(如对乙醯氨基酚)和直接用棉拭涂布局部麻醉剂(如0.5%达可洛宁液或2%~20%苯佐卡因软膏).当病损範围较大时,可用5%利多卡因粘性溶液作为漱口水,在进食前含漱5分钟(注意:切勿吞咽利多卡因,因此药可麻醉口咽,喉咽部,甚至可能会厌部.必须监视儿童吸气的徵象).
本病尚无特效疗法,主要是保持口腔清洁,充分卧床休息,病儿发热时,可酌情给予退热镇静药物,还可适当给以抗生素以防止继发感染。给予高热量易消化食物及大剂量维生素C及複合维生素B,以促进癒合。疼痛剧烈者可用1%的卡因局部涂布或1%普鲁卡因溶液含漱。
抗病毒药物治疗:抗病毒沖剂,每次1包,日服3次;病毒灵,成人每次0.2g,每日3-4次,儿童酌减。
免疫抑制剂:适用于多次复发的病人及成年患者,常用药物为左旋咪唑50mg,每日3次,每两周连用3天,停11天,2个月为一疗程,用药期应注意血象变化.
局部用药:可用冰硼散、金霉素甘油糊剂等涂布或撒敷。唇周皮肤疱疹如巳破溃,可用3%过氧化氢液拭擦后涂以2%龙胆紫液或用0.1%“疱疹净”眼药水局部涂布。已结痂应保持清洁乾燥,待痂皮自行脱落。红斑初期,可用碘酊涂擦。无论局部或全身均禁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预 防:加强体育锻鍊,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早晚刷牙,注意口腔卫生。体弱儿童应避免接触此类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