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丑
乙丑(日文:乙丑,训读:きのとうし,音读:いっちゅう)为乾支之一。
顺序为第2个。前一位是甲子,后一位是丙寅。论阴阳五行,天干之乙属阴之木,地支之-{丑}-属阴之土,是木克土相剋。纳音五行海中金。中国传统曆法的乾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2年称“乙丑年”。各个公曆年份,年份数除以60余5,或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2,除以12的余数是2,自当年立春起至次年立春前止的岁次内均为“乙丑年”。比较近的两年是1925年,1985年。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乙丑
- 日文名:乙丑
- 平假名:训读:きのとうし
- 平假名:音读:いっちゅう
- 本质:乾支之一
- 顺序:第2个
- 前一个:甲子
- 后一个:丙寅
- 天干之乙:阴之木
- 地支之丑:阴之土
乙丑年
乾支纪年起算自二十四节气之立春,只因乾支纪年是乾支历的纪年方法。历代官方曆书(即黄曆)皆如此。农曆从民国时起只是借用乾支来纪年,其一年的範围在正月初一至除夕内,此点并无争议。而农曆和乾支历是两种不同的曆法,两者在年份起点、月份划分规则、每年天数等皆不同。由于民国后使用了公曆,不少民众包括极个别所谓专家在曆法知识上的欠缺,所以两者常被混淆。
乾支历是以60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标记年、月、日、时的一种曆法,是中国所特有的阳曆。它以立春为一年之始,用二十四节气划分出十二个月,每个月含有两个节气,没有闰月。乾支历与地球环绕太阳的周期运动有关,它能反映出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自古以来,乾支历一直为官方和民间所普通认识,套用于天文、风水、命理、选择术和中医等学科上,并为历朝官方曆书(即黄曆)所记载。以清朝官修史书《清实录》为例,书中的乾支纪年均以立春为分割点:如中华书局影印《清实录》之第十七册,乾隆实录之第九册,第573页,乾隆二十七年十二月廿二日(庚戌)立春,《实录》的记载是:“庚戌。是日癸未年立春。”另见清代《红楼梦》第九十五回:“是年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元春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这里更是明确地指出乾支历在纪年纪月时的转换点。
第1千年 | 第2千年 | 第3千年 |
5年 | 1025年 | 2045年 |
65年 | 1085年 | 2105年 |
125年 | 1145年 | 2165年 |
185年 | 1205年 | 2225年 |
245年 | 1265年 | 2285年 |
305年 | 1325年 | 2345年 |
365年 | 1385年 | 2405年 |
425年 | 1445年 | 2465年 |
485年 | 1505年 | 2525年 |
545年 | 1565年 | 2585年 |
605年 | 1625年 | 2645年 |
665年 | 1685年 | 2705年 |
725年 | 1745年 | 2765年 |
785年 | 1805年 | 2825年 |
845年 | 1865年 | 2885年 |
905年 | 1925年 | 2945年 |
960年 | 1985年 |
乙丑月
乾支纪年的天干为戊、癸,当年乾支历的十二月为乙丑月。
2014年1月5日--2014年2月3日,癸巳年十二月
2019年1月5日--2019年2月3日,戊戌年十二月
2024年1月11日--2024年2月9日,癸卯年十二月
2029年1月15日-2029年2月12日,戊申年十二月
……
乾支历使用节气划分月份的方法,相应地是公曆年份尾数为4、9,小寒和立春之间的月份为乙丑月。
乾支纪月以节气月为基础,不是以朔望月为依据。只因农曆是一种阴阳合曆,月相的变化规律就是一个月的时间,没有“年”的时间。“年”是以地球环绕太阳的周期运动为根据订立的。农曆上的“年”是通过设定闰月才能与实际上的“年”在时间上相适应,所以农曆的“年”只具有曆法特徵,客观特徵却不明显。
乙丑日
日子也是六十花甲子循环的,具体那个日子属于乙丑详见万年曆,或者黄曆。算八字中乙丑日出生的为金神(六十甲子中金神日有三个,癸酉、己巳和乙丑)。
乙丑时
天干为甲和己的日字,台北时间早上1点到3点之间为乙丑时。这也是用于算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