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九大语系

九大语系

九大语系

19世纪,欧洲的比较学派研究了世界上近一百种语言,发现有些语言的某些语音、辞彙、语法规则之间有对应关係,有些相似之处,他们便把这些语言归为一类,称为同族语言;由于有的族与族之间又有些对应关係,又归在一起,称为同系语言,这就是所谓语言间的谱系关係。现在,世界上主要的语系有九大语系。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九大语系
  • 外文名:Nine language families
  • 提出者:欧洲的比较学派
  • 提出时间:19世纪
  • 套用学科:语言学
  • 适用领域範围:语言方面

分类

目前人们一般把世界的语言划分为九大语系:
1)汉藏语系
2)印欧语系
3)阿尔泰语系
4)闪-含语系
5)乌拉尔语系
6)高加索语系(伊比利亚-高加索语系)
7)南岛语系(马来-玻里尼西亚语系)
8)南亚语系
9)达罗毗荼语系
此外,还有非洲和美洲的一些语言和一些系属不明的语言。

主要的七大语系

其他的语系还有达罗毗图语系(印度半岛南部)、南亚语系(中南半岛南部)、芬兰-乌戈尔语系(主要在芬兰和匈牙利)、伊比利亚-高加索语系(高加索山脉一带),分布地区较狭小,对世界交往的影响力有限。

汉藏语系

以汉语和藏语为代表的一个有亲属关係的语言群。中国为该语系使用人数最多的国家,中国南方民族多为汉藏语系民族。
这个语系以中国为中心,略向西南辐射,讲话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但是地理分布上较为集中。下分四个语族,即汉语族、藏缅语族、壮侗语族、苗瑶语族,包括汉语、藏语、缅甸语、克伦语、壮语、苗语、瑶语、土家语(毕基语)等。
分类
汉藏语系的语种及分类比较通行的分类法以美国学者白保罗为代表。他在《汉藏语概要》一书中,把汉藏语系分为汉语和藏-克伦语两大类,又在藏-克伦语下面分藏缅语和克伦语两类。但他认为苗瑶、壮侗语言均不属于汉藏语系。
语言特徵
通过语言比较可以看出,不同语言间不仅在现状上有许多共同的特点,而且还存在着许多共同的发展规律。
语音
每个音节有固定的声调。声调能区别辞彙意义。在有些语言里,声调还能区别语法意义。如彝语凉山话的单数人称代词用声调錶示格的区别:a33(我,主格)a55(我 ,属格)a31(我,宾格)。声调同声母、韵母的关係很密切。各语言的声调发展不平衡。从调值来看,数量上最少的只有2个(如普米语)。汉藏语系许多语言的元音分长短,以壮侗语族为最普遍。就多数语言情况而言,主要元音是长的,韵尾则短;主要元音是短的,韵尾则相对地略长。所以,就整个音节来说,长元音韵母和短元音韵母的音节长短大致相等。许多语言的声母有清浊对立,并存在共同的发展趋势 。在多数语言里,清浊对立主要出现在塞音、塞擦音、擦音上,塞音、塞擦音的清浊对立大多出现在不送气音上。清浊由对立到不对立,是汉藏语系语言共同的发展趋势。汉藏语系语言的辅音韵尾常见的有-m、-n、-ng、-p、-t、-k、-ʔ等7个。有个别的语言还有-r、-l、-s等延续音韵尾。汉藏语系一部分语言还保留有複辅音声母。複辅音以二合的为多,还有少量三合的。
语法
汉藏语系各语言以词序和虚词为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词序比较固定。虚词种类较多,在句中表示各种不同的语法意义。汉藏语系语言词类上的一个特点是有量词。量词的作用主要表示事物的单位和动作行为的量。此外,许多语言的量词还兼表事物的类别、形状、性别、级别等特徵。汉藏语系语言有词的重叠形式,在许多语言里具有共同的特点,表现在重叠的範围、作用、形式等方面。汉藏语系语言广泛运用各种助词来表达複杂的语法意义。
语彙
除藏缅语族有些语言(如嘉戎语、景颇语等)有较多的多音节单纯词外,汉藏语系大多数语言的词主要由单音节的单纯词和多音节的複合词组成。中国境内由于使用汉语的人口多,分布广,所以汉语以外的汉藏语系语言都普遍借用汉语词。
语群
语言学家按照谱系分类法划分的一组语群。在中国,汉藏语系一般分为四个语族,即汉语族、壮侗语族(或称侗台语族、侗泰语族、台语族)、苗瑶语族和藏缅语族,总计约250种语言,主要分布在中国、越南、寮国、高棉、缅甸、泰国、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等亚洲各地。最早提出汉语、藏语、缅甸语之间有同源关係而和其他亚洲语言不同的是德国学者Julius Klaproth。他在1823年发表的书中首先提出这个假设,但后来他的着作被淡忘了,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学者们才重新重视他的研究。 汉藏语系中各语言的一些类型学的特点:
——很多是孤立语;
——有声调;
——单音节词根占多数;
——有量词;
——以虚词和语序作为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印欧语系

最大的语系,下分印度、伊朗、日耳曼、拉丁、斯拉夫、波罗的海等语族。印度语族包括梵语、印地语、巴利语等。伊朗语族包括波斯语、阿富汗语等。日耳曼语族包括英语、德语、荷兰语、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各主要语言。拉丁语族包括法语、义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罗马尼亚语。斯拉夫语族有俄语、保加利亚语、波兰语。波罗的海语族包括拉脱维亚语和立陶宛语。
“印欧语系”这个语言学术语出现于19世纪初叶,因该语系分布于印度和欧洲而得名。后来德国学者又参照同一模式,将其易名为“印度-日耳曼语系”。理由是,印欧语言中,最东部的阿萨姆语是一种印度语言,而最西部的冰岛语是一种日耳曼语言。这个术语在欧洲学者、特别是德国学者中比较通行。此外还有少数学者用“雅(利安)-欧语系”,但现代语言学最通行的术语仍然是印欧语系。
印欧诸语言传统上分作两大类:K类语言和S类语言。K类语言包括拉丁语、希腊语、义大利克诸语言、凯尔特诸语言、日耳曼诸语言,以及西台语和吐火罗语。S类语言包括波罗的诸语言、斯拉夫诸语言、阿尔巴尼亚语、亚美尼亚语和印度-伊朗诸语言
语种
印欧语系西部语群和东部语群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如下语族。
日耳曼语族
约公元前500年前,产生了所谓原始日耳曼语(也称“条顿”语),日耳曼诸语言就是从这个新阶段发展起来的。日耳曼诸语言分西支、北支和东支:西支包括英语、德语(在德语基础上衍生了依地语和卢森堡语)、荷兰语、弗拉芒语(也有学者认为弗拉芒语只是荷兰语的一种方言)、南非的阿非利堪斯语、以及弗里西亚语;北支包括斯堪的纳维亚诸语言——瑞典语、丹麦语、挪威语和冰岛语;东支的代表是哥特语。
罗曼语族(又称拉丁语族)
罗曼语族通常分东支、西支和南支。
东罗曼语支
罗马尼亚语
伊斯特拉-罗马尼亚语(Romanian, Istro)
阿罗马尼亚语、马其顿-罗马尼亚语(Romanian, Macedo)
梅戈来诺-罗马尼亚语(Romanian, Megleno)
义大利-西罗曼语支
莫札拉布语(Mozarabic)
阿拉贡语
法拉语(Fala)
加利西亚语
葡萄牙语
埃斯特雷马杜拉语(Extremaduran)
拉迪诺语、犹太-西班牙语
西班牙语
洛雷托-乌卡亚利西班牙语、森林西班牙语(Spanish, Loreto-Ucayali,在秘鲁)
阿斯图里亚斯语
米兰德斯语(Miranda do Douro)
Asturo-Leonese
卡斯提语 Castilian
葡萄牙-加利西亚 Portuguese-Galician
西伊比利亚语支West Iberian
庇里牛斯-莫札拉布语支Pyrenean-Mozarabic
奥克语(OC)
古普罗旺斯语(Old Provençal)
苏阿迪特语(Shuadit)
加泰罗尼亚语、瓦伦西亚语(一说属于伊比利亚-罗曼语支下的东伊比利亚语支)
弗留利语
拉登语
罗曼什语
法兰克-普罗旺斯语(Franco-Provençal)
查法蒂语、犹太-法语(Zarphatic)
古法语
盎格鲁-诺曼语
法语
卡真法语、路易斯安那州法语(Cajun French)
庇卡底语(Picard)
瓦龙语、瓦隆语、华隆语(Wallon)
奥依语 (OI)
东南奥依语
雷蒂亚-罗曼语(Rheato-Romance)
奥克-罗曼语
艾米利亚-罗马涅语(Emiliano-Romagnolo)
利古里亚语(Ligurian)
伦巴底语
皮埃蒙特语
威尼斯语
高卢-义大利语支Gallo-Italian
高卢-罗曼语支Gallo-Romance
伊比利亚-罗曼语支Ibero-Romance
达尔马提亚语(Dalmatian)(已灭绝)
伊斯特拉语(Istriot)
义大利语
犹太-义大利语(Judeo-Italian)
拿坡里语
西西里语
科西嘉语Corsican(一说属于南罗曼语支)
义大利-达尔马提亚语支
西罗曼语支
南罗曼语支(海岛语支)
萨萨里方言(Sardinian, Sassarese)
加卢拉方言(Sardinian, Gallurese)
劳古多罗方言(Sardinian, Logudorese)
坎皮达诺方言(Sardinian, Campidanese)
古科西嘉语
萨丁尼亚语Sardinian
义大利语族
属于咝音类语言。现今该语族所属各语言都是已灭绝的死语言,其中影响最大的拉丁语在宗教和人文上仍有少量使用。
其下目前已知的分类有2个:
奥斯坎-翁布里亚语支(Osco-Umbrian)
奥斯坎语:亚平宁半岛中南部曾经使用。
翁布里亚语(和义大利语的翁布里亚方言不同),曾经在中北部使用。
拉丁-法利希语支(Latin-Faliscan)
法利希语:曾在罗马城北方Falerii Veteres(现在的Civita Castellana)地区附近使用
拉丁语:曾在义大利中西部使用,罗马帝国的扩张最终将此语遍布整个帝国,也散发至欧亚非其它地方(SIL Code, LTN; ISO 639-1 code, la; ISO 639-2 code, lat)。
    凯尔特语族
    凯尔特诸语言在不同时期曾分布于从安纳托利亚(又称阿纳多卢)到大西洋沿岸的广阔地带。后来,处于上升地位的拉丁语逐渐取代了某些凯尔特语言,使后者的使用範围大为缩小。凯尔特诸语言习惯分为两大类:大陆凯尔特语和海岛凯尔特语。
    波罗的语族
    仅存立陶宛语和拉脱维亚语(又称莱蒂语)。波罗的诸语言,特别是拉脱维亚语的某些方言保留了较多的原始印欧语特点。鑒于波罗的语族和斯拉夫语族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斯拉夫语族
    5~10世纪,斯拉夫人从最初的居住地向各方迁移,最后到达巴尔干半岛的大部和整个东欧,形成3个斯拉夫人集团;东部、西部和南部斯拉夫人。他们的语言也逐步分为3个相应的分支:东支包括俄语、乌克兰语、白俄罗斯语;西支包括波兰语、捷克语、斯洛伐克语、卡舒比亚语和卢萨提亚语(又称文德语或索布语);南支包括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斯洛维尼亚语、马其顿语、保加利亚语,以及古教堂斯拉夫语。
    印度-伊朗语族
    印欧语系最东部的一个语族,所包括的语言比印欧语系任何别的语族都多,约有60种。分为印度语支(又称印度-雅利安语支)和伊朗语支。印度语支中,使用人数超过1000万的语言至少有9种:印地语、乌尔都语、孟加拉语、旁遮普语、马拉提语、古吉拉特语、比哈尔语、奥里亚语和拉贾斯坦语。
    希腊语、阿尔巴尼亚语和亚美尼亚语各构成印欧语系中单独的一个语族。此外,安纳托利亚语和吐火罗语代表了印欧语系两个已消亡的然而却占有一定地位的语族。

    阿尔泰语系

    包括60多种语言,说该语系语言的人口约为2.5亿,该语系主要集中于中亚及其临近地区,语系主要由各个时期的入侵者带来的语言和当地语言互相融合形成。阿尔泰语系包括突厥、蒙古、满-通古斯3个语族。主要分布在中国、土耳其、蒙古国、中亚、俄罗斯、伊朗、阿富汗以及东欧的一些国家。
    以现在中、俄、哈、蒙交界的阿尔泰山为中心,广泛分布于亚洲腹部的荒漠和草原地区。下分三个语族,即突厥语族、蒙古语族、通古斯满语族。一些语言学家认为,朝鲜语、日本语的主要成份,属于这个语系。
    或者下分西阿尔泰语族、东阿尔泰语族。前者包括突阙诸语言以及前苏联境内的楚瓦什语,后者包括蒙古语以及前苏联境内的埃文基语。
    闪含语系 又称亚非语系。下分闪语族和含语族。前者包括希伯来语、阿拉伯语等,后者包括古埃及语、豪萨语等。
    德拉维达语系 又称达罗毗荼语系。印度南部的语言都属于这一语系,包括比哈尔语、泰卢固语、泰米尔语、马拉亚兰语等。
    高加索语系 这一语系的语言分布在高加索一带,主要的语言有乔治亚语、车臣语等。
    乌拉尔语系 下分芬兰语族和乌戈尔语族。前者包括芬兰语、爱沙尼亚语等,后者包括匈牙利语、曼西语等。
    此外还有一些语系,如非洲的尼日—刚果语系沙里—尼罗语系科伊桑语系,美洲的爱斯基摩—阿留申语系以及一些印第安语系,大洋洲的马来—玻里尼西亚语系密克罗尼西亚语系。需要指出的是,世界上有些语言,从谱繫上看,不属于任何语系,如日语、苏美尔语、巴斯克语、阿伊努语、琉球语、布鲁夏斯基语等,就是独立的语言。
    在近两个世纪里,各国学者把全世界形形色色的语言分成各种语系:如印欧语系、乌拉尔语系、阿非罗一亚细亚语系、阿尔泰语系、汉藏语系、南亚语系,南岛语系等,但还有一些语言至今系属不明,如分布于西班牙北部和法国西南部与西班牙接壤地区的巴斯克语、古代两河流域使用的苏美尔语等。那幺,这些不同的语言和语系是怎样起源的呢?说同一语系语言的居民共同体又是怎样形成的呢?不同语系及其居民之间是否在远古彼此就有联繫呢?全世界数十亿人所说的成千上万种语言是否有一个共同起源呢?这些问题在过去是无法準确回答的,也曾被视为科学的“禁区”。但是近20多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人类群体遗传学和考古学、语言学的进展,我们终于看到了解开这些“世纪之谜”的希望的曙光。这是各门科学相互渗透,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不断进步的结果。
    语音结构
    突厥、蒙古、满-通古斯3个语族的语言都有元音和谐律,构拟的各语族共同语和原始阿尔泰语也
    有元音和谐律。
    阿尔泰语系各语言在辅音上的共同特点表现在大多数语言都有16个辅音:b、 p、 m、d、t、s、n、l、r、□、□、□、j、g/□、k/q、□。其中塞音3对,塞擦音一对,每一对都是古代以清浊相对立,现代或以清浊对立,或以清音不送气与送气相对立;擦音3个,鼻音、边音、颤音共5个。每一种现代语言在这16个辅音之外又增加了少数几个辅音。就维吾尔、乌孜别克、蒙古、达斡尔、满、鄂温克6种语言增加的辅音而论,共有13个。
    阿尔泰语系各语言都是粘着语,在构词法和形态学上有很大的共同性。以在词根之后加构词附加成分为派生新词的主要手段,以在词干之后加语法粘附成分为形态变化的主要手段。构词成分和语法成分都既可以是单层的,又可以是多层的。总之,从语音结构上、语词派生上和语法构造上看,阿尔泰语系 3个语族各语言之间都表现出类型上的高度一致性。
    语法成分
    突厥、蒙古、满-通古斯3个语族有同源关係的有力证据是名词(体词)后面所接的格粘附成分彼此很相似。各种语言的动词都至少可以接3套粘附成分,以表达 3种不同的句法功能。一套出现在作句子的主要谓语的动词词干之后,称为述谓形式或终止形式;一套出现在作句子状语的动词词干之后,称为动副词或动副形式;一套出现在能仿照名词作句子的几种不同成分的动词词干之后,称为动名词或动名形式。带后两套粘附成分的动词同时也可再带宾语、补语、状语、主语、定语。
    辞彙
    突厥、蒙古、满-通古斯3个语族之间辞彙的共同性最引人注意的是第一、二人称单、複数的人称代词。3个语族各有一套数词,这种辞彙的差异性也是最引人注意的。

    闪-含语系

    分布于西亚北非地区,分为两个语族,即西亚的闪语族、北非的含语族。
    也称为亚非语系,主要分布在亚洲的阿拉伯半岛和非洲北部,是从《圣经》的传说中,诺亚的两个儿子的名字来源的,《圣经》说他的儿子闪是希伯来人的祖先,另一个儿子含是亚述人和非洲人的祖先。 共同特徵
    是一种屈折语,辅音除了有清辅音和浊辅音外,还有一种重辅音,是在口腔后部和喉腔形成的。动词有人称前缀,有格和性的区别,但比印欧语系简单,词根基本由辅音组成。
    其分支为:
    闪语族
    南部语支
    阿拉伯语
    马尔他语
    西北语支
    亚述语
    希伯来语
    东部语支
    阿卡德语
    西南语支
    阿姆哈拉语
    查德语族
    豪萨语
    柏柏尔语族
    塔马舍克语
    卡比勒语
    希尔哈语
    库施特语族
    贝扎语支
    贝扎语
    阿高语支
    东库施特语支
    索马里语
    加拉语
    西库施特语支
    克法语
    南库施特语支
    姆布古语
    姆布隆格语
    埃及语族(已灭绝)
    古埃及语
    科普特语

    乌拉尔语系

    分布于从斯堪的纳维亚往东,越过乌拉尔山脉,直到亚洲西北部广大地区的一组语言 。分为芬兰-乌戈尔语族和萨莫耶德语族。
    语音结构。元音有长短之分,有些语言有元音和谐现象,一般出现在一个词中。大多数芬兰-乌戈尔语词的重音落在第一个音节上 。芬兰语、匈牙利语和拉普语的句子词序是主语—动词—宾语,萨莫耶德诸语言的句子词序是(主语)—(宾语)—主要动词—(助动词),括弧代表不是非有不可的成分。在变化了的主要动词上添加词尾,以跟主语的人称和数一致。句子中词的功能用格的词尾和后置词表示。
    构词法属于粘着型,芬兰语、爱沙尼亚语则更多採用融合法来构词。大多数乌拉尔语言的名词都有数和格之分,格的平均数目为12个,一般包括主格、受格、所有格和3种表示空间位置的格,这是各个语言系统的基础。

    南岛语系

    南岛语系又称马来-玻里尼西亚语系,主要分布在太平洋群岛、东南亚地区和我国的台湾等地。使用人口约一亿七千余万。包括四个语族:
    印度尼西亚语族 印尼语、马来语、爪哇语、塔加洛语、马达加斯加语、高山语等。
    美拉尼西亚语族 斐济语、莫图语、雅比姆语等。
    密克罗尼西亚语族 马绍尔语、吉尔伯特语、诺鲁语等。
    玻里尼西亚语族 毛利语、萨摩亚语、汤加语、塔希提语、夏威夷语等。
    广泛分布于东南亚的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群岛、大洋洲各国。中国台湾岛的高山族语言,即属于南岛语系。

    南亚语系

    南亚语系主要分布在缅甸、高棉、印度的东北部和我国的云南一带。使用人口约一千二百余万。又称澳斯特罗-亚细亚语系。约包括150种语言。
    语音
    南亚语系诸语言的主要特点是辅音系统比较整齐。塞音清浊的对立比较普遍,有独立的清音送气系列。元音系统比较丰富,元音常区分为高、前、中、后4级。除越南语等少数语言有声调外,南亚语系诸语言通常都不是声调语言。
    语法
    句子的一般语序为主语—动词—宾语;形容词通常跟在它所修饰的名词后面。
    辞彙
    词的结构通常是一个主要音节,有时前面可再加上一个次要音节。大多数词根都是单音节的。南亚语系诸语言常常从邻近的或有影响的大语种借词。动物名称往往是禁忌词语,因而多使用别称。文字方面,孟语和高棉语的文字传统最古老,字母形状和书写原则都来自印度文字。但该语系大多数语言只是近百年来才有文字。包括两个语族:
    孟-高棉语族 孟语、高棉语、佤语(佧佤语)、布朗语、崩龙语等。
    蒙达语族 主要分布在印度境内,有桑塔利语、蒙达里语、霍语、萨瓦拉语、科尔摩语等。

    达罗毗荼语系

    达罗毗荼语系又称南印度语系,主要分布在印度的东南部和斯里兰卡的北部地区,使用人口约一亿三千余万。主要有泰米尔语、马拉亚兰语、卡纳雷语、泰卢固语等二十种语言。
    语系
    通常分为南部、中部和北部3个语族。达罗毗荼语系的语言主要是南印度的语言,其包括泰米尔语、泰卢固语、马拉雅兰语和坚那勒语等。
    达罗毗荼语言元音有长短之分。元音和谐比较弱。辅音按发音部位排列,由内及外,和印度其他语言相似。论类型,该系语言基本上属于粘着型。名词性的词类分两种:名词和形容词。名词,包括代名名词,分为两类:人类名词(有理性的)和非人类名词(无理性的)。人类名词常有特殊的词缀,与动词相适应。名词变化有两个基本的格:①直接格(主语);②间接格,一般具有所有格的含义。加上人称词缀形成的派生名词是达罗毗荼语言的特徵。代名词第三人称和指示代名词有阳性、阴性、中性之分。没有关係代名词。动词有3个基本形式:①现在不定时;②过去时;③将来时。构成方法是词根加特殊词缀。句子语序是主语一宾语一谓语。谓语总是放在最后面。定语放在被定者前面。

    高加索语系

    主要分布在前苏联的高加索地区,使用人口约五百万,其中操乔治亚语的就有三百多万。下分四个语族:
    卡尔特维里(伊比利亚)语族 有乔治亚语、赞语、斯万语等。
    达格斯坦语族 有阿瓦尔语、达尔金语、拉克语、列兹金语、塔巴萨兰语等。
    巴茨比-启斯梯语族 有巴茨比语、车臣语、印古什语等。
    阿布哈兹-阿第盖语族 有阿布哈兹语、阿第盖语、卡巴尔达语等。

    其他

    班图语系
    分布于撒哈拉以南的整个黑非洲地区,拥有数千种语言,大部分是部族语言。代表性语言是斯瓦希利语。
    达罗毗图语系(印度半岛南部)、南亚语系(中南半岛南部)、芬兰-乌戈尔语系(主要在芬兰和匈牙利)、伊比利亚-高加索语系(高加索山脉一带)等分布地区较狭小,对世界交往的影响力有限。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九大语系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