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曲巷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区的一处邻近海水的地区,因小巷多且曲折而得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九曲巷
- 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区
- 来源:因小巷多且曲折而得名
- 时间:清朝道光年以前
北海
清朝道光年以前,北海市区(指老街区)是一块正被开垦的处女地。北面是一片美丽的海滩,还有一个与海滩平行的狭长小半岛(即外沙),它与陆地一衣带水,形成了一个最宜于渔船避风的天然内港。由于北海温和的气候和优良的自然环境,吸引不少广东、广西、福建的渔民和合浦一带的土着居民,他们纷纷到这里谋生。当时外沙东端入口处的南岸(即今外沙桥南岸),成了渔民和岸上人们买卖鱼货和生活用品的贸易点,它位于与海滩相距约100米的一条“沙脊”的西端。最初,人们在这里建造一些极其简陋的毫无规则的低矮平房。那鳞次栉比、参差不齐的民房的延伸,形成了一些逶迤小巷。其中有一条巷很特别,只有1米左右宽,从寮棚和平房区通往外沙桥南岸的三婆庙每走三五步便要一拐弯,但谁也数不準它有多少个弯曲,于是人们便以一位数量最大的数值“九”,给它起了个形象的巷名——九曲巷。顾名思义,其貌可知。因其独特的弯曲而成为北海一条出名的小巷。
历史
由于到北海谋生的人越来越多,道光年间(1821——1850),九曲巷一带的民房不断增加,于是沿着长达1公里多的“沙脊”,建造了北海第一条具有规划色彩的街道——沙脊街,儘管此街是一条只有近2米宽的石条路,却是北海早期的经济、文化中心。着名的广州会馆就建在此街。以后北海商业不断发展,便兴建大西街、昇平街、东安街(均是今珠海西路的前身)和旧鱼街、旧米巷等一系列大街小巷。儘管增加了这幺多街道,但论起路“龄”,九曲巷还是位居榜首的。
在北海被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九曲巷渐渐成为下层市民吹、嫖、赌、饮的地方,又因妓女多在此处活动而成了妓寨的代名词,这是九曲巷出名的另一个原因。
笔者于1988年文物普查时,侨港镇一位周姓老归桥说他年轻时听他的乾爹说,在“广仁社”(广州会馆的附属慈善机构。旧址在九曲巷西面不远处的盐仓路)附近立有一块刻有“北海”二字的地界碑,印证九曲巷一带是北海最早的市区区域。
随着岁月的流逝,这条小巷已渐渐被人们遗忘。但今天我们踯躅其间,从她那衰老的面貌,还可想到她的沧桑变化和当年的景况。
遗留最后残垣
2003年4月上旬的一天下午,笔者路经正在拓建的旺盛路,一块黑色的残垣映入我的眼帘。当时西斜的太阳正好照射着它,于是笔者赶紧回家取相机,从不同的角度对这块几乎没有引起任何人注意的残垣,一连拍了好几幅照片。当时一位“老北海”好奇地问笔者:“老周,你拍这块烂墙乾什幺?”笔者回答说:“这块烂墙是百多年前九曲巷通往三婆庙、外沙竹排桥和外沙的最后一块残垣。”“老北海”听后有所醒悟说:“有意思,看来这一历史残迹只能在照片里保存了。”
后有沙脊街
笔者对这块残存的墙垣之所以感兴趣,是因为它对于北海市城区的历史来说,是最古老的历史遗蹟之一。沙脊街是北海历史上的第一街,是市区最古老的街道。而九曲巷的历史比沙脊街更为古老。对于500年前古里寨(北海的前称)的发展史来说,其发展的历程是先有南澫,后有高德,继而有北海和地角;而对于只有近200年历史的北海市区来说,则是先有九曲巷,后有沙脊街,继而有后街(中山路的前身)和大街(珠海路的前身)。九曲巷在其形成之初及后来的一段历史时期,没有得到北海官方的命名,它是当时此巷的居民不约而同叫出来的。在清末出版的《北海杂录》所附的北海市区有史以来的第一张地图中,也没有“九曲巷”这个巷名。只有于解放后在九曲巷原址建成新的楼群以后,才有官方正式命名的巷名:民建一巷和民建二巷。九曲巷虽然经历了百年的巨变,但老北海不会因此而忘却这一古老的巷名。
城市文脉追溯
在现代飞速发展的城市开发建设中,全世界的城市学家越来越注重对城市文脉的追溯和研究。如美国着名的城市学家陆易斯·芒得福在他的《城市发展史》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述:“……须知远在城市产生之前就已经有了小村落、圣祠和村镇;而在村庄之前,则早有了宿营地,贮物场……”他的论述印证了北海城市发展的脉络,比如说,在北海市区没有形成之前,就已经有了北海村、外沙这样的小村落和三婆庙(西方人称之为“圣祠”);而在此之前,则早有了像九曲巷这种原始的宿营地和贮物场。2010-07-20 01:23
山东潍坊东关
潍坊东关九曲巷,现已经拆毁,当时是名副其实的九曲十八弯,据说日本鬼子都进不去,我爷爷要翻盖房子,买了木料,也拉不进去,晚上,走在里面,总会觉得有人在后面跟着,有清晰的脚步声;走到前面拐弯处,白天也不知道有没有人,实在是非常有特点。
传说,有户人家,是开包子铺的,在巷子里住,每当晚上有人走过,就会有人拍你的肩膀,你千万不要回头,一但回头,就会看到一个没有脸的人站在你的身后,然后用手一抹脸,:“你看我是谁”。你会看到他的脸是一根擀麵杖,或是扁担。如今的九曲巷街区,已被搬迁重建。高楼大厦林立,历史不再。留下的只是回忆与怀旧。就连老照片也被历史的沧桑蕩涤已尽。
潍坊九曲巷西头的“老门洞”。
传说,有户人家,是开包子铺的,在巷子里住,每当晚上有人走过,就会有人拍你的肩膀,你千万不要回头,一但回头,就会看到一个没有脸的人站在你的身后,然后用手一抹脸,:“你看我是谁”。你会看到他的脸是一根擀麵杖,或是扁担。如今的九曲巷街区,已被搬迁重建。高楼大厦林立,历史不再。留下的只是回忆与怀旧。就连老照片也被历史的沧桑蕩涤已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