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阿九(金庸武侠小说人物)

阿九(九难(金庸武侠小说人物))

阿九(金庸武侠小说人物)

九难(金庸武侠小说人物)一般指本词条

阿九,金庸武侠小说《碧血剑》和《鹿鼎记》中的角色,在《碧血剑》中喜欢男主袁承志,为明思宗朱由检次女,封号长平公主。阿九美丽绝伦,气度清雅高华,她也是青竹帮帮主程青竹的女徒弟,武艺高强,大明亡国时,阿九被崇祯斩去一臂,阿九与袁承志两情相悦,但袁承志与温青青相识在先,袁承志不想辜负温青青的一片痴情,所以袁承志和阿九只能“有缘无分”,后来阿九落髮出家,称号九难,成为一代武林高手,在《鹿鼎记》中收了阿琪、阿珂、韦小宝为徒。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阿九
  • 其他名称:朱媺娖、长平公主、九难、独臂神尼
  • 饰演:毛舜筠、张敏、佘诗曼、李菲、孙菲菲、何佳怡等
  • 登场作品:《碧血剑》《鹿鼎记》
  • 年龄:十六七岁(碧血剑),三十来岁(鹿鼎记)
  • 性别:女
  • 父亲:崇祯皇帝
  • 心上人:袁承志
  • 师父:程青竹 木桑道长
  • 徒弟:阿珂,阿琪,韦小宝

角色设定

基本资料

姓:
名:媺娖
暱称:阿九
空谷幽兰,碧水清莲。空谷幽兰,碧水清莲。
身份:青竹帮帮主程青竹的女徒弟,大明崇祯皇帝之女,明朝长平公主
封号:长平公主
性别:
国籍:明朝
祖籍:安徽凤阳
出生地:北京
祖父:明朝光宗朱常洛(年号:泰昌)
伯父:明朝熹宗朱由校(年号:天启)
外公:嘉定侯周奎
妹妹:昭仁公主
弟弟:长子(太子)朱慈烺(Láng),三子定王朱慈炯,四子永王朱慈炤
住处:紫禁城宁寿宫
阿九
丫环:陶红英
样貌:金庸曾用“容色绝丽”、“美貌绝伦”、“清丽绝伦”、“明艳无伦”、“秀丽无伦”等顶级辞彙来形容阿九,足见阿九之美。出场描写:神态天真,双颊晕红,肤色白腻,一双眼灿然晶亮,年纪虽幼,却是容色清丽,气度高雅,当真比画儿里摘下来的人还要好看,想不到盗伙之中,竟会有如此明珠美玉一般俊极无俦的人品。(摘自原着)
气质:神态天真,气度高雅,出身帝皇之家,自幼儿颐指气使惯了的,神色间自然而然有股尊贵气度。(摘自原着)
声音:吐语如珠,声音又是柔和又是清脆,动听之极。(摘自原着)
民族:汉族
语言:汉语
曾念之诗:“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法名:九难
出家之年:1644年
出生之年: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
年龄:十六七岁(碧血剑),三十来岁(鹿鼎记)
帮派:青竹帮、铁剑门
师父:程青竹、木桑道人
心上人:袁承志
曾受之伤:被崇祯砍断左臂

历史原型

长平公主(1629年-1646年),其姊为坤仪公主,妹为昭仁公主。十六岁时,崇祯帝将其许配给都尉周显(又称周世显),然而婚事却因流寇逼近而暂停。李自成攻入北京的讯息传到宫中,崇祯心灰意冷,要周皇后自裁、袁贵妃自尽,对长平公主叹了声:“汝何故生我家!”挥剑斫公主,断左臂。后又斩杀幼年的昭仁公主。长平公主于五日后复甦。
清朝初年,长平公主曾上书顺治帝要求出家未获準,顺治将她嫁与周显,据张宸《长平公主诔》记载,长平公主婚后和周显相敬如宾,她喜爱诗文,擅长针黹、烹饪,后来公主因思念父母,抑郁成疾。葬于广宁门(亦称彰义门)外周氏宅旁。吴伟业作《思陵长公主輓诗》:“贵主媺音美,前朝典命光,鸿文垂远近,哀诛着兴亡……”

角色经历

始终以仰望的姿态面对她,细细在书页中寻找她的芳蹤,一次次寻觅,一次次悲哀。她。
不算厚重的一本小说,两段爱情让我情系一生。金蛇郎君与温仪,以及九公主的刻骨相思。
结合两版原着,懂得她,爱上她,为她流泪,一切那幺自然。她出场不多,描写甚少,个性不突出,但给了人们无尽的想像。

原着描写

1、后面跟着一个垂髻青衣少女,一瞥之间,但见容色绝丽
2、青青听她吐语如珠,声音又是柔和又是清脆,动听之极。向她细望了几眼,见她十六七岁年纪,神态天真,双颊晕红,肤色白腻,一双眼灿然晶亮,年纪虽幼,却是容色清丽,气度高雅,当真比画儿里摘下来的人还要好看,想不到盗伙之中,竟会有如此明珠美玉一般俊极无俦的人品青青向来自负美貌,相形之下,自觉颇有不如,忍不住向袁承志斜瞥一眼,形相他的脸上的神色。
张敏版阿九张敏版阿九
3、这人风流自赏,见那少女美貌绝伦,虽然年幼,但艳丽异常,不禁心痒艰搔。
4、阿九明艳的脸蛋上兀自挂着几滴泪珠,清澈的大眼却已充满了喜色,说道:“嗯,多谢你啦。”
5、袁承志不见青竹帮美丽的小姑娘阿九的到来,微感失望,颇有怅惘之意,但不过多时,也就忘了。
6、原来那少女便是他的女徒阿九。青青等在劫铁箱时曾和她会过。她上次穿一件青布衣衫,似个乡下姑娘,这时却打扮得明艳无伦,认饰华贵,左耳上戴着一粒拇指大的珍珠,衣襟上一颗大红宝石,闪闪生光。这小姑娘荆钗布裙,装作乡姑时秀丽脱俗,清若冰仙。这时华服珍饰,有如贵女,花容至艳,玫瑰含露袁承志心中怦的一跳,似是给内家高手打一拳,忙转过了头,不敢多看
孙菲菲版阿九孙菲菲版阿九
7、袁承志和青青见她虽然幼小,但自有一股颐指气使的势派,举止之间,气度高华......这时看来,竟是一位【豪门巨室的娇女】......
8、青青问阿九道:“九妹妹,那日咱们大杀官兵,打得好痛快,后来忽然不见了你。【你这样美貌,我那天一见,便永远也忘不了】。我老是牵记,你到哪里去了啊?”
9、青青笑道:“想这个小姑娘当真【美之极矣,美得不像是人】,你说她美不美?”袁承志知她很小性儿,如说阿九美,定要不高兴,【说阿九不美吧,又是明明撒谎】,既违良心,她也不信,只得笑道:“不像是人,像女鬼吗?”青青道:“【你心里明明想说她像仙女】,偏又不说。”
10、青青道:“那你为什幺见了那个阿九,两人都含情脉脉的,你瞧着她,她瞧着你,恨不得永不分离才好!【你爱瞧她,因为她美,我也爱瞧】,倒不怪你。那她干吗老是瞧你啊,你挺英俊幺?”
11、所识女子之中,【论相貌之美,言动可爱,自以阿九为第一,无人可及】。(袁承志心理描写)
12、那公主嗯了一声,坐在榻上,【声音中透着十分娇慵】
佘诗曼版阿九佘诗曼版阿九
13、袁承志听她【声音娇柔宛转】,自是一个年纪极轻的少女。
14、承志心念如沸。自那日山东道上一见,此后无日不思,阿九那【秀丽无伦的倩影】,时时刻刻在心头出现。此刻只感狂喜,全身发热,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15、承志和阿九共枕而卧,衣服贴着衣服,【赤足碰到她脚上肌肤,只觉一阵温软柔腻,心中一阵蕩漾】......
16、何铁手笑道:“殿下明鉴,曹公公是怕殿下受了惊吓。”她转头见到袁承志的肖像,心中一怔,忙转过头来,两道眼光凝视着阿九【秀丽明艳的容颜】,目光中儘是不怀好意的嘲弄嬉笑。阿九本就【满脸红晕】,给她瞧得不敢抬起头来。
张敏版阿九张敏版阿九
17、袁承志伸过左臂,搂住她腰,寻思:“自己刚与宛儿在床底下偎依,这时迫于无奈,又抱住了阿九公主。两人同样的温柔可爱,【但以容貌论,阿九胜宛儿十倍】,那日山东道上一见之后,常自思念,不意今日竟得投合入怀。”
18、承志道:“我虽以礼自持,可是跟你这样的【美貌姑娘】同卧一床,只怕把持不住……”
19、承志一生之中,从未跟女子这般亲热过,跟青青时时同处一室,最多不过手拉手而已。只觉阿九【樱唇柔嫩,吹气如兰】【她几丝柔发掠在自己脸上,心中一荡】......
20、袁承志拉住她的右手,引着她摸到自己胸前第十一根肋骨之端,【拿着她的手时,只觉滑腻温软,犹如无骨】,说道:“这是章门穴,你用指节在这部位敲击一下,她们就不能动了。可别太使劲,免得伤了性命。”
21、何铁手在前领路,继续向西,一路上称讚阿九【美丽绝伦,生平从所未见】......现今公主是师姐,将来则是师娘。但不知和夏姑娘两个,谁大谁小,一个先入山门,一个身份尊贵,可有点摆不平了,【不过公主美貌得多】,师父多半要偏心。
22、袁承志向阿九瞧去,见她双目轻闭,只见到【长长的睫毛,脸色雪白,全无血色】
23、青青自见袁承志把阿九抱回家里,越想越是不对,阿九容貌美丽,己所不及,何况她是公主,自己却是个来历不明的私生女,跟她天差地远,袁承志自是非移情别爱不可。
24、身后站着一个妙龄少女,全身裹在一袭白狐裘之中,头上也戴了白狐皮帽子。虽是眉目如画,清丽绝伦,但容色甚是憔悴。
孙菲菲版阿九孙菲菲版阿九
25、阿九右手拄着青竹杖,向他森然斜睨。她出身帝皇之家,自幼儿颐指气使惯了的,神色间自然而然有股尊贵气度
26、冯不摧向阿九怒目瞪视,但越看越觉得她美丽异常,不禁低下了头,怒气变成了倾慕
27、那道人微微一笑,拂尘向孙仲君、何惕守、阿九三人一指,说道:“穆老猴儿倒收了不少美貌女徒,艳福不浅。喂,你们三人过来给我瞧瞧!”
28、玉真子先前一瞥之间,已见到阿九清丽脱俗,从所未见,这时见她出手,不忍辣手相伤,有意容让,不激竹镖反射原主。
29、玉真子一呆,说道:“天下竟有这般美丽的女子!我可从没见过。须得带回山去。”
30、自袁承志一出场,阿九一双妙目就一直凝望着他......
张敏版阿九张敏版阿九
31、日光斜照,从树枝间映向阿九脸颊,【承志凝望她的玉容丽色,一时竟然痴了】......
32、世上既有了阿九这【美丽可爱的小姑娘】,我就一心一意只做你徒弟了。(何铁手心理描写)
33、阿九这小妹妹娇娇滴滴,美丽无比,叫人一见就爱,我捨不得毒死她......(何铁手心理描写)
34、韦小宝听那人【语音清亮,带着三分娇柔】,微感诧异,看那人脸时,只见【雪白一张瓜子脸,双眉弯弯,凤目含愁,竟是个极美貌的中年女子】,只是剃光了头,顶有香疤,原来是个尼姑。
35、韦小宝大叫:“师太,你……你千万不可……不可自寻短见。”说着奔过去拉她左臂。在这片刻之间,他对这【美貌尼姑】已大有好感,只觉她【清丽高雅,斯文慈和,生平所见女子中没一个及得上】
佘诗曼版阿九佘诗曼版阿九
36、得意之下,又向白衣尼瞧了一眼,【见到她高华贵重的气象,不自禁地心生尊敬】,好生后悔叫了她几声“妈”。
37、韦小宝向白衣尼望了一眼,心想:“她少了一条手臂,对宫中情形这样熟悉,又在坤宁宫中哭泣,我早该想到了。似她这等高贵模样,怎能会是宫女?我到这时候才知,真是大大的蠢才。不过【她比建宁公主,可又华贵美丽得多了】。”
38、只见一个白衣尼姑隔着桌子坐在对面,【一双妙目】凝视着自己,【容貌清秀】,神色木然,一时也看不出是人是鬼。太后颤声道:“你……你是谁?为……为什幺在这里?”
39、白衣尼先前受六名喇嘛围攻,若非韦小宝相救,已然无幸,此后桑结等七喇嘛追到,自己唯有束手待擒,情势更加兇险。【她虽年逾四旬,相貌仍是极美】,落入这些恶喇嘛手中,势必遭受极大侮辱。
40、正在焦躁惶急、怨天尤人之际,忽听得窗外有人低声说话:“快进去救他出来。”正是【九难美貌尼姑师父】

身份

身为大明公主,当是与众不同,无论是历史上的长平,还是小说里的她,都是悲剧人物。公主的身份,带给她的,却是悲哀。奈何身在帝王家?还不如平民百姓,有那一份自由自在。盛世公主尚不能左右自己的未来,更何况亡国公主?在我印象中,公主=美丽,高雅,荣华富贵,束缚,压抑。皇帝子女众多,而在男权社会,妃子生了女儿本就不是什幺好事,天伦之乐恐怕很少;记得很早以前看《贺兰雪》,里边某个部族的首领感叹:生女儿还不如养牛羊,牛羊还可以杀来吃肉,女儿却没任何用处,听得我心惊胆寒。而大多数公主的用处,恐怕就是和亲了,运气不好的到塞外,运气好点的则嫁入当朝权贵。
公主的身份,也注定了她与所爱之人敌对的立场,但她与袁承志也从没因为父仇的关係而有过真正的对立。向来厌恶父辈的仇恨让下一代的爱情受到残酷的迫害,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但长平公主的爱情,却更多了凄凉。只能说世事弄人,我想,这时候的她,更不希望自己是公主。
虽是公主,但却与幽居深宫的公主不同,她一生下来,钦天监正给她算命,说她要是在皇宫里娇生惯养,必定夭折,因此崇祯才许她到外面乱闯,更学了一身好武功。她是皇家贵胄,又因有江湖经历而对世道有所了解,至少比其父要清醒。明朝末年,内忧外患,看到百姓流离失所,四起造反,外敌又铁骑铮铮,大有气吞山河之势,大明江山摇摇欲坠,无人能拯救。她常将宫里的金银拿出去救济受苦的百姓,但这无疑是杯水车薪。谁说公主想要什幺就有什幺?乱世流民想要的是安定与温饱,当朝公主亦没在安逸的生活中软化,站得越高责任越大,可能力却是有限。
亡国公主,无法不悲哀。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经不是天真浪漫的小女孩,父亲永远紧锁的眉宇,整个帝国无边的呻吟,在她的心上,刻着悲哀的烙印。她想改变这一切,但小小女子,无力回天。可以想像,她在向崇祯进言的时候,怀着怎样的忧思,她知道父亲刚愎自用,受奸人蒙蔽,知道所谓流寇就是百姓,只要有饭吃,日子过得下去,流寇就变成了好百姓,否则好百姓也给逼成了流寇,帝王不能把所有百姓都杀光。可又有何用?“‘人人都反我,连我的亲生女儿也反我!’”崇祯一席话,让忧国忧民的九公主,再也不能多言。 国之将亡之时,身为公主是最大的不幸。
公主身份与教育,让她有了不俗的高雅气度与威严。曾用“天堂之上,人间之下”来形容她。这句话我赋予了我喜欢的两个女子:长平公主与小龙女,但两人有着本质的不同。小龙女是世外之人,自小幽居古墓,清心寡欲,因爱情而下凡,谱就了一曲天下无双的爱之赞曲;长平公主则是出生高贵,气宇不凡,但残酷的现实无法让她拥有幸福,只能在痛苦的裂变中仰望天堂。喜欢在静夜里想像,年纪幼小的她,是如何“自有一股颐指气使的势派,举止之间,气度高华”,想像她拄着青竹杖,向冯不摧森然斜睨的尊贵气度,只字片语间,一个骄傲的公主跃然纸上……
在旧版原着里,她的爱情,是她自己的事,与别人无关。感情的开始,缘于一场流俗的英雄救美,盈盈芳心,便许了给他,一生不变。我一直不喜欢袁承志,他算是箇中等人物,无甚出彩出处,但阿九爱的是他,无可奈何。她虽然美貌无双,可相遇之前,他的心里已经另有其人。怀着国恨家仇,感情失意,她选择了出家。感叹阿九的这份潇洒与绝决,得不到爱也绝不会死缠烂打,但情也不会改变,不如断情绝爱,远离尘嚣。

爱情

三版原着受到争议,可能是金庸本人也是钟爱阿九的吧,在这一版里,阿九成了袁承志“深爱之人”,对我而言,顶多算是个小小的安慰。很多时候,同一作品里出现平分秋色的女主角,往往能引起战争与争议,自己目睹过的,有周芷若与赵敏之争,朱七七与白飞飞之争,赵灵儿与林月如之争,很不喜欢这些争论,只会让支持者之间发生一场又一场战争,永远也不会有结果,到是《神鵰》,《射鵰》等小说,感情的取捨坚定而明确。《碧血剑》则有所不同,二版原着里不存在争议,三版原着也不存在争议,只不过男主角爱的人有了错位。在支持者有眼中,男主角的爱成了争斗的筹码,《碧血剑》也有所不同,沈浪与李逍遥,我非常喜欢,我在乎他爱的是谁,而在我眼中,他们的选择也合我心意,袁承志却从来不是我所欣赏的男主角,更何况无论哪个版本,与他逍遥海外的都不是阿九,就算有这份爱,又有何用?即使爱上阿九,也无法用她的眼光来看待她所爱的人,想起三版原着里,在藏边苦等情郎的阿九,我更加伤心。回顾三版原着袁承志对阿九的爱,不知何样心情?但对阿九的描写太少,她的心事,只能猜测了。
清音婉转,落英缤纷。清音婉转,落英缤纷。
缘起:英雄救美
[袁承志对青青道:“这人年纪一大把,却去欺侮小姑娘。瞧着,这就要下毒手啦。”青青急道:“我去救她。”袁承志笑道:“两个都是要夺咱们财物的,救什幺?”青青道:“这小姑娘怪讨人喜欢的,救了再说。大哥,你出手吧。”承志一笑,点点头。]
出于侠义之心,袁承志谁都会救的。从褚红柳手下救了阿九,继而又为程青竹救治,阿九已经动心了吧,至少是非常感激,为了表达感激之意,将所“赢”的第八箱珠宝赠予袁承志,并说“谁也不许碰”,维护之意露于言表,也有那份属于公主的“颐指气使”。
英雄救美,倾心相许。只恨阿九之前,没遇到更好的人,或者是遇到而未动心。情的产生,也许就是那一记得的感动与震撼。皇宫之中,哪有好男儿值得动心?走上江湖,一般人物也入不了公主的眼。袁应该是第一个对阿九有着救命之恩的人,爱上他,为他动心,也不足为奇。更何况,袁承志本就是主角,几个女子爱上一个男子的,在金书中太多见了,写阿九,恐怕本也是为了袁承志吧。
牵挂:
到泰山聚会时,[袁承志不见青竹帮美丽的小姑娘阿九的到来,微感失望,颇有怅惘之意,但不过多时,也就忘了]。袁承志略有动心,但如果不是后来还有奇缘,恐怕也只会在他心里留下一个淡淡的一袭青衣,再无其它。
再见钟情:
第十二回,阿九再次出场,与上次的平民装束不同,此次已显露她身份不凡,阿九艳若玫瑰,[袁承志心中怦的一跳,似是给内家高手打一拳,忙转过了头,不敢多看],此一面之后,袁承志的心里,恐怕是再忘不了这位美丽的姑娘。袁看出她不寻常,要对她多留神些,恐怕本是提防之意,但情出于心,避免不了,多留神,恐怕更多留了情。自此,青青开始吃醋了,袁对阿九的情意,逃不过身边的人。第十五回:[青青眼光中露出柔和的恳求神色,低声道:“承志哥哥,我求你别老是牵记着那个阿九。这些日子来,不论做什幺事的时候,你总是在想念阿九。”]袁承志志否认,但青青说:[那个独眼龙送贴子来时,你手拿贴子,满脸温柔的神色,你一定盼望是阿九来的信,盼望送礼给我们的是阿九那个可爱的小姑娘。单铁生这独眼老儿,你拿着他的名贴,怎会痴痴地发獃,嘴角含笑?你爱他一只眼挺美幺?]袁承志无话可说,感叹什幺都瞒不过青青。
后来,青青被擒,袁承志与焦宛儿一起躲到床上,青青生气,宛儿虽爱袁承志,但自觉此生无缘,可宛儿却不知,承志此时所想的,既不是她宛儿,也不是头顶的青青,而是那个不知身在何的阿九。他必没想到,很快,就能见到阿九。
意外相逢:
袁承志误入公主寝宫,听到公主的声音,感觉像极阿九,自语:[唉,我老想着她乾什幺?一天想她十七八遍也不止,真正糊涂透顶]。而此时,正是“青衿心上意,彩笔画中人”,很美的回目,很美的女子一面画着心上人,一面吟古老的情诗:子衿。金庸选用“青青子衿”这首诗,当是别有深意。明明是阿九在借诗抒情,却出现青青的名字。三个人的情感纠结不清,真是宿命啊!
阿九必是以为此生再难得见所爱,满腔情意不知与何人说,尽付手中丹青,对着画像以表相思之意。她爱得深,更兼蕙质兰心,极具婉约的悽美。
接下来的情节更离奇,袁承志被迫躲入公主的床上,两人都是惊喜交集,柔情蜜意。自山东道上一见之后,常自思念,此时居然同床合衾,袁承志大喜之余,暗自庆幸。只是,在危机时刻的温柔,总是短暂,阴谋在皇宫里无声地进行,阿九认为袁承志贪念温柔,不肯起来,只说以后还有这样的时刻,虽然袁承志想的是到底帮不帮崇祯,但确实也捨不得起来,还告诉阿九:“你说过的话可别忘了……”
暂时放下个人仇恨,袁承志帮了崇祯。临别时,阿九留下了金蛇剑,盼望再次相见。回去之后,他心中,[阿九与温青青,一个有情,一个有义,委实难分轩轾,既不知如何是好,只得斗目入睡,将两个美女置之脑后]。我不欣赏为了爱情付出一切,但更不欣赏袁承志此时对待二女的态度。也许这更符合人性,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男性三妻四妾本也正常,但我所热爱的武侠小说中,仅韦小宝娶七个我能接受,其他的男子,都是要一心一意地爱一个人。他要做出选择,确实艰难。我不知道怎样才是正确的,只是怜惜阿九。她在孤寂的夜里,是抱着金蛇剑,对着画像微笑,期待着他来带走她吗?还是感伤着国家的危难,怀疑自己真能跟他一走了之吗?她自然想走,可又怎幺放得下敬爱的父皇母后?以及身为公主的责任。
故国破,生别离:
北京城,被闯王的军队攻陷了。[(袁承志)想起阿九孤身一个少女,不知如何自处,又想到她对自己情意诚挚深切,令人心感,虽然自己与青青早订鸳盟,此生对阿九实难报答,但无论如何,也是捨不得阿九,突然间心头一阵狂喜:“一个是我深爱,一个是我所不能负心相弃之人,那幺两个都不相负好了。唉!不成的,不成的!”]情关难过,父仇总要报,他直奔乾清宫,正见阿九差点丧生于崇祯剑下,惊怒之余,救下已断了一臂的阿九,也听她之言,放过杀父仇人,将阿九带回。
焦宛儿将阿九带去医治,[袁承志眼光顺着阿九直送她进房,满脸柔情,又深有忧色。]此举,青青留下一书,悄然告别,袁承志不禁自愧,心想,[我的确是变了心。青弟如此责我,倒也并非全然无因,未必真是她错怪了我]。
在华山之上,阿九最后一次出场。袁承志与玉真子决战,她知袁承志对己钟情已深,怕他心中挂着自己,以致与大敌对决时未能专注,告诉他,她的伤已经好了。袁承志面对阿九与青青,唯叹息而已,让何惕守照顾“她”平安,这个“她”是谁,何惕守不知道,我也不知道。袁承志再次表露心声:[这两个姑娘对我都是一片真情,并非假意。到底我心中对谁更好些?我识得青弟在先,曾说过终生对她爱护,原不该移情别恋,可是一见阿九之后,我这颗心就转到这小妹妹身上了。整日价总是想着她多,想着青弟少。我内心盼望的,其实是想跟阿九一生一世的在一起,永不离开,到底如何是好?]
大战之时,情丝缠绕,饶是此时,看到阿九的玉容丽色,袁承志竟也痴了,向她靠近,惊觉什幺叫“意假情真”,爱上谁,全是真情,心意自然也是真的,自责无情无义,[可是眼光要从阿九脸上转向青青,竟自不能,气血上涌,只想扑到阿九身上,紧紧抱住她,就让玉真子将两人一剑同时斩死,就此解此死结]。此时,我突然同情这个男人 ,当对情的理想与义的标準发生冲突,他无论选择什幺,都是痛苦。且,是苦了三人。
武戏在持续中,袁承志跌到阿九面前,玉真子剑锋将到,阿九奋不顾身地为袁承志挡了一剑——正好砍在阿九袖中所藏的金蛇剑上,袁承志接过金蛇剑,对阿九又是感激,又是怜惜,两人情不自禁地搂在一起,导致青青绝望跳崖。
[阿九站在一旁,回思适才自己不顾死活,扑在承志身上救护,其后又情不自禁,在众人之前搂住承志的脖子,而承志又伸臂将自己搂在怀里,虽只一霎之间,只因是生死悬于一线之际,却已如天长地久,比之在皇宫中同床共衾、肌肤相亲,更加亲密,想起来不由得一阵羞涩,一阵甜蜜。待听得青青怪责承志不该跌在自己面前,又说“你这幺含情脉脉地瞧着人家,心不在焉”,觉得承志当时确是含情脉脉地瞧着自己,只怕当真心不在焉,以致给人打倒,也是有的。又见青青愤而跳崖,承志奋不顾身地跳下相救,抱她入屋,全神贯注地救护,想起自己对承志的这番相思,只怕难有美满后果,思前想后,不由得柔肠百转,只想不如自己也从悬崖跳下去,一死了之。却不知他会不会也这般奋不顾身地来相救自己?最好是死在他的怀里,一了百了]。两个女人的情一样深,对爱情的未来一样无望,为化解阿九心中的郁积,以及报救命之恩,木桑道人慾收阿九为徒,带到藏边。
离别之际,阿九泪如雨下,许下等袁承志十年,若十年后他不来,就出家为尼,袁承志信誓旦旦:[我一定会来见你,阿九妹子,不到一年,我就来啦!我见不到你,我会死的]。阿九摇头,是否已经预见到永不相见的结局?
阿九走了,袁承志抢到崖边,远远向群山千峰望去,只见云封雾涌,阿九与木桑道人早已不见蹤影,叹息良久,肠痛心酸,支持不住,坐倒在地。从此,只有无尽的思念了吧。其实感觉这一处情节很不合理,在诸事乱作一团的时候,道人带走阿九,袁既然爱,为何不挽留?如若不欲与阿九在一起,为何又许下一年之期?笑话一场。
绵延相思意:
闯军无道,清兵横行,报国无望。心灰意冷的袁承志,只想逃避残酷的现实,携众人东行。自阿九去了藏边,我亦只能在袁承志的思念中寻找关于长平公主的片断描写,[袁承志身虽东行,一颗心却日日向西,只盼到藏边去会阿九。心想,只要不与青青成亲结为夫妻,去了藏边不再回来就不算相负。与阿九分别了数日,思念殊殷,每日里只想到了在藏边见到她后,便跟木桑道长整整下一个月棋,他过足了棋瘾,便会有几天不来缠住自己,那时就偷偷带了阿九,深入西藏荒无人迹的高山野岭,从此不回中原,此后师门旧友,一个不见,每日里只和阿九过神仙一般日子,直到老死。在西藏打猎也好,採药也好,总饿不死人。自忖思念阿九,倒不是为了她的美貌,只是与她相处之时,虽然只有一时片刻,心中总是自然而然说不出的欢喜,阿九微微一笑,轻轻一语,自己便回味无穷,高兴上半天,倘若能有十天半月的相聚,真想不出自己会过得如何快活,更不用说终身相依,永不分离了]。其实,不能不说他爱阿九,与阿九的美貌无关,但他所看中的“快乐”,也许才正是爱情本身。情之何物,来无蹤影,不知何时就生根发芽,纵能找出千万条爱或不爱的理由,但动心了就是动心了,情劫一来,谁也躲不掉。
袁承志遥望藏边,心悬阿九,无可奈何。远在藏边的阿九,定是在相思与痛苦中苦渡岁月。十年之后,三千烦恼丝,终将落下;这样的爱情,不要也罢……

能力设定

曾使用的武器:两根细细的竹竿,金蛇剑
代表之花:百合。百合是纯洁、高贵、优雅的象徵,是有品味人士的首选。阿九出身于帝皇之家,混迹于绿林之中,但是“吐语如珠,声音又是柔和又是清脆,动听之极。神态天真,双颊晕红,年纪虽幼,却是容色清丽,气度高雅,想不到盗伙之中,竟会有如此明珠美玉一般俊极无俦的人品。”温青青对她的妒忌,不是没有道理的。此后的白衣九难,秉性高贵,虽经霜雪却不改骄矜自傲,在阿珂的丽色映衬下依然高贵典雅、气度清华,不愧百合之称。
曾使武功:双枪枪法
徒弟:康熙初年的奇人韦小宝,女徒弟阿珂、阿琪(见《鹿鼎记》),雍正年间的着名英侠甘凤池、白泰官、吕四娘等人
曾服之药:雪参玉蟾丸
称呼:
阿九姑娘(袁承志、温青青称)
阿九(九难(金庸武侠小说人物))
阿九(程青竹、温青青、袁承志称)
小徒(程青竹称)
小孩儿(褚红柳称)
小姑娘(温青青称)
九妹妹(温青青称)
殿下(皇宫宫女、曹化淳、袁承志称)
公主殿下(袁承志称)
孩儿(崇祯称)
美公主(何惕守称)
师太(韦小宝称)
师父(阿珂、阿琪、韦小宝称)
公主师太(韦小宝称)

影视形象

年份饰演者影视版本配音
1958
紫罗莲
香港粤语电影《碧血剑(上集)》
-
1959
陈翠屏
香港粤语电影《碧血剑(下集)》
-
1976
李通明
香港佳视电视剧《碧血剑》
-
1984
陈嘉仪
香港无线电视剧《鹿鼎记》
-
1984
李芷麟
台湾中视电视剧《鹿鼎记》
-
1985
毛舜筠
香港无线电视剧《碧血剑》
于小华(国语)
1992
马海伦
香港王晶执导电影《鹿鼎记》
-
1993
张敏
香港永盛电影《新碧血剑》
刘小芸(国语)
1998
李丽丽
香港无线电视剧《鹿鼎记》
李娟(国语)
2000
李菲
台湾华视电视剧《小宝与康熙》
蒋笃慧(国语)
2000
佘诗曼
香港无线电视剧《碧血剑》
邢金沙(国语)
2007
孙菲菲
内地张纪中製片电视剧《碧血剑》
季冠霖(国语)、郑丽丽(粤语)
2008
何佳怡
内地张纪中製片电视剧《鹿鼎记》
杨晨(国语)、蔡惠萍(粤语)
2014
王婉娟
内地赖水清执导电视剧《鹿鼎记》
郝幽玥(国语)

角色评价

作者评价

金庸透露,重写《碧血剑》,女主角会是阿九。因为阿九比温青青更有可塑性,她的悲情命运不仅抨击了腐败的封建社会,也展现了爱情的残缺美。此外,按照金庸的授意,2007年版《碧血剑》加重了一些配角的戏份,但大的故事走向没有改变。(注:新修版的《碧血剑》细节已经有所不同,但大体故事还是没有变化)

相关诗词

孤苦长平
生于王室,流于江湖,国破家亡,长平终得袁郎爱。
阿九(九难(金庸武侠小说人物))
身处远方,泪如珠下,万里迢迢,芳心难与情郎会。
心碎?十年思念,青春年华已不在!
苦哉!尘世烟花,九难从此不归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阿九(金庸武侠小说人物)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