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乾旱区地理

乾旱区地理

乾旱区地理

《乾旱区地理》创刊于1978年,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地理学会主办的地理科技类学术期刊。

据2018年9月《乾旱区地理》编辑部官网显示,《乾旱区地理》编辑委员会编委有65人,顾问12人,编辑3人。

据2018年9月中国知网显示,《乾旱区地理》共出版文献3936篇、总被下载1008549次、总被引53270次、(2017版)複合影响因子为2.139、(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1.672。据2018年9月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乾旱区地理》载文量为2511篇,被引量为36789次,下载量为43045次;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乾旱区地理》影响因子为1.86。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乾旱区地理
  • 外文名称:Arid Land Geography 
  • 语言:中文
  • 类别:地理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地理学会 
  • 编辑单位:《乾旱区地理》
  • 创刊时间:1978年
  • 出版周期:双月
  • 国内刊号:65-1103/X 
  • 国际刊号:1000-6060 
  • 属性:中文核心期刊、JST、CSCD 
  • 现任主编:陈曦
  • 编辑部地址:乌鲁木齐市北京南路818号

办刊历史

1978年,《新疆地理》创刊,为半年刊。
1983年,由半年刊改为季刊。
1985年,更名为《乾旱区地理》。
2006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
2007年,经中国地理学会专业委员会审核同意,中国地理学会正式接纳《乾旱区地理》为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成为中国地理学会旗下少数几个由京外研究所主办的科技期刊之一。
2014年12月,该刊成为原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办刊条件

栏目方向

报导内容
《乾旱区地理》主要刊登乾旱区地理学及其分支学科、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具体包括自然地理、区域地理、乾旱区生态与及其生态系统建设及植被恢复、水文与水资源,资源开发与利用、环境变化、全球变化、气候、气象、灾害与防治、乾旱区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乾旱区资源环境研究重大科学问题:即绿洲生态系统与演化机制、绿洲生态建设与环境治理、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发展,还刊载研究报导、学术活动、讯息和书刊评价等,为促进中国国内外学术交流、繁荣和发展乾旱区地理学提供论坛。
主要栏目
《乾旱区地理》主要栏目有院士特稿、专家约稿、自然地理、水文与水资源、气候变化、生态系统研究、土壤学研究、地球信息科学。

人员编制

据2018年9月《乾旱区地理》编辑部官网显示,《乾旱区地理》编辑委员会编委有65人,顾问12人,编辑3人。
顾问
王浩
刘昌明
刘嘉麒
刘燕华
安芷生
黄文房
陈宜瑜
郑度
康玉柱
李吉均
陆大道
秦大河
编委
丁建丽
马鸣
尹光华
方创琳
王苏民
王权
王旭
王秀君
王涛
冯起
左其亭
田均良
刘素红
刘文江
闫顺
何隆华
宋献方
张元明
张光辉
张百平
张捷斌
张强
李志忠
杨小平
杨兆萍
杨振京
杨维康
杨新军
杨德刚
沈仁芳
沈永平
陈发虎
屈建军
罗格平
罗毅
姜小光
赵成义
赵景峰
倪健
夏军
徐宗学
徐建华
徐曼
柴彦威
贾宝全
钱亦兵
顾朝林
高志刚
章光新
董治宝
谢平
韩晓增
蔡运龙
潘响亮
樊胜岳
吉力力·阿不都外力
丁培毅(Australia)
山上正男(Japan)
李兰海(Canada)
高存海(Canada)
George Schaller(USA)
Kasimov N S(Russia)
Kumar S(India)
Tomas Mccarthy(USA)
Williams A(Australia)

资源保障

《乾旱区地理》以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为依託,据2018年9月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官网显示,该院挂靠有新疆植物学会、土壤肥料学会、地理学会、遥感专业委员会、治沙暨沙产业学会等5个省区级学会,主办了《乾旱区研究》、《乾旱区地理》汉、维文版4种学术季刊,新办《J.Arid Land》英文期刊。拥有新疆科学数字图书馆,馆藏图书49万册、期刊36万册、资料2万余册、图件73万余份。研究所标本馆馆藏各类标本10万号以上。

办刊成果

出版发行

据2018年9月中国知网显示,《乾旱区地理》共出版文献3936篇。
据2018年9月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乾旱区地理》载文量为2511篇。

收录情况

《乾旱区地理》被《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学引文资料库》、《中国科学技期刊文摘资料库》(英文版)、《中国地理文摘(英文版)》、《Chinese Geographical Abstracts》、《中国国土与自然资源文摘》、《中国科学引文资料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碟版)》、清华大学光碟版、 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位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资料库》、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2、1996、2000、2004、2008、2011、2014)、CAB、AGRIS、AGECONCO、PLANTGENE(CD)等收录。

影响因子

据2018年9月中国知网显示,《乾旱区地理》总被下载1008549次、总被引53270次、(2017版)複合影响因子为2.139、(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1.672。
据2018年9月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乾旱区地理》被引量为36789次,下载量为43045次;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乾旱区地理》影响因子为1.86,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174种)中排第176名,在天文学、地球科学(215种)中排第37名。
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2007年度《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 《乾旱区地理》汉文版2007年度的影响因子为1.447,总被引频次1397次。

荣誉表彰

2000~2001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期刊质量评比中,《乾旱区地理》获优秀期刊二等奖。
2002~2003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期刊质量评比中,《乾旱区地理》获“新疆科技期刊奖”,也被评为新疆科技期刊“一级期刊”。
2004年,在全国地理期刊评比中,《乾旱区地理》获得了“全国优秀地理期刊”的荣誉称号。
2005年,《乾旱区地理》获得新疆人民政府设立的期刊奖—“新疆期刊奖”,并获得相应数额的奖励基金。
2004~2005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期刊质量评比中,《乾旱区地理》获“新疆科技期刊一等奖”。
2006~2007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期刊质量评比中,《乾旱区地理》获“新疆科技期刊一等奖”。
2008年2月,《乾旱区地理》获得新疆人民政府设立的期刊奖—“新疆期刊奖”,并获得相应数额的奖励基金。
2007年年初,中国科学出版基金委员会在全国筛选出118种科技期刊,其中有10个期刊获得了科学出版基金的资助15万,《乾旱区地理》名列其中,资助年度从2007至2009年。
2008年,《乾旱区地理》获得新疆科技期刊出版基金连续三年资助(资助额2万元/年)。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乾旱区地理
《乾旱区地理》的刊名为书法字型。

办刊宗旨

办刊宗旨是反映乾旱区地理学的研究成果,为促进中国国内外学术交流、繁荣和发展乾旱区地理学提供平台。

现任领导

职称姓名
主编
陈曦
副主编
冯仁国、田长彦、叶民权、宋长青、张小雷、李彦、陈亚宁、周政一、雷加强、穆桂金
注:表中为2018年9月《乾旱区地理》编辑部官网显示的信息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乾旱区地理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