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乾洗(洗涤方式)

乾洗(洗涤方式)

乾洗(洗涤方式)

乾洗就是用有机化学溶剂对衣物进行洗涤,包括去除油污或污渍的一种乾进乾出的洗涤方式。由于在衣物洗涤过程中水不直接接触衣物,所以称之为乾洗。

乾洗因起源于法国巴黎,所以人们也常称之为“法式乾洗”。 乾洗的主要特点就是避免水洗对衣物面料造成伤害,不缩水、不变形、色泽保护性好,不易造成衣物褪色、手感柔软,便于熨烫并能彻底清洗衣物上的油污或污渍。

乾洗适于那些不宜水洗和易褪色的织物。有极好的防止织物纤维变形和使纤维保持原有色泽的优点,同时还能延长衣服的穿着寿命。乾洗后的衣物还有消毒、灭菌、不易虫蛀、便于保存的特殊功效。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乾洗(职业暴露)在2B类致癌物清单中。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乾洗
  • 外文名:Dry cleaning
  • 拼音:gān xǐ
  • 词性:动词
  • 发明人:乔利·贝朗

步骤

第一步,预处理,也就是去渍处理。它是人工用助剂将污染严重的污垢和不溶于乾洗溶剂的污渍(如果汁、指甲油、油漆、墨水等)进行预先的处理,不用水,先用洗衣服的涂上,再在水里洗。
第二步,主洗涤。将预处理过的衣物放进乾洗机中,用乾洗溶剂进行全面地洗涤并甩(烘)乾。
第三步,后处理,主要目的是去除衣物中残留的乾洗溶剂和熨烫整形。

发展过程

发明

发明人乔利·贝朗出生于巴黎一个贫民家庭,在一个贵族家庭里当小杂工。一次乔利把煤油滴到贵妇人交给他熨烫的衣服上,贵妇人坚决要求乔利赔偿,给她白打一年工,而乔利得到了那件衣服,他发现那件衣服被煤油浸过的地方不但没髒,反而将原来的污渍清除了,经过反覆试验,乔利又在煤油里加了其他的一些化学原料,终于研製出了乾洗剂。乾洗由此诞生。
添加剂添加剂
乾洗起源于19 世纪初期的法国巴黎。传说,有一位名叫 Jean-Jolly 的法国人在巴黎拥有一间染织厂,有一天,厂里有一位工人不慎推翻了桌上一盏油灯,灯油把桌上的檯布弄湿了,当檯布乾后, Jolly 惊讶地发现髒檯布上曾被灯油弄湿过的地方明显比其它地方要乾净,再回头探究那灯油,原来是一种叫茨烯的东西。于是, Jolly 推断出茨烯这种物质具有清洁作用,并认为,套用某些溶剂在没有水参与的洗涤过程是可以去掉一些用水洗不掉的油垢污渍,然后加以发展在其工厂套用。这一洗涤的过程就是现在乾洗的原始阶段了。由于乾洗源于法国,直至今天也有人把乾洗这种洗涤方式称为“ 法式洗涤 ”。

发展

乾洗诞生后的最初50年间,使用的是苯、煤油、汽油、樟脑萜等溶剂。这些溶剂都具有可燃性,经常造成火灾。由于这一致命缺陷,使乾洗技术难以推广。1897年,德国莱比锡的吕德维格·安特林使乾洗技术向前跨进了一步。他发明了使用四氯化碳作乾洗剂。四氯化碳的洗涤效果好,不易燃,但有带有刺鼻的异味。而且对设备具有腐蚀性。到1918年,欧洲开始改用三氯乙烯来取代四氯化碳。从此,乾洗业渐渐发展起来。
21世纪洗衣业已实现机械化。常用的乾洗液是1928年发明的斯陶达溶剂和一种从石油中提炼而成的溶剂──全氯乙烯,它们既无害于人体健康,又没有起火危险。因为乾洗液的价格比较昂贵,因此在清洗完毕,往往还要将从衣物中排挤出的溶剂进行蒸馏后,再加以过滤,可反覆使用。

前景

欧美等已开发国家乾洗业已有数百年历史,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系统,不论是大城市,还是小乡镇,乾洗店到处可见,已经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而乾洗行业在中国经历了前几十年的空白期,在中国的真正发展也就十几年的历史,相对来说还不完善,,基本是大城市还远远未饱和,小城市还很缺乏,乡镇基本是空白,纵观整个世界的乾洗发展史,它作为人们的居家生活的一部分,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道路,乾洗行业欲在全球尤其在中国上演一把乾洗热。随着中国消费水平的大幅提高、民众服装档次的提高,各个年龄层次对乾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已经把乾洗看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乾洗行业将快速发展起来。

注意事项

乾洗衣物的利弊
随着化学工业和服装工业的发展,服装面料在不断更新,有很多都需乾洗,乾洗一般不会使衣服变形,也很方便快捷,颇受欢迎,但乾洗也存在健康隐患。
一般乾洗店在乾洗衣服时都会使用一种高氯化物的化学品作为活性溶剂。这种高氯化物对人类的神经系统有害。人体长期暴露在这种化学品之下,很可能患上肾癌。
在乾洗衣服的过程中,这种化学品可被衣物的纤维吸附,待衣物乾燥时又从衣物内释放到空气中,从而影响人类的健康。
许多人都不知道乾洗衣物会释放有害物质,因此衣服从乾洗店取回后,不是马上穿就是将其放入衣柜内。其实这样很不科学。取回衣物马上就穿的结果是衣物上带有害物质不能马上释放出来,所以直接危害到身体。
而放在衣柜中的衣物,虽然没有马上穿着,但衣柜中通风不畅,充满高浓度的有害化学物就会在衣柜中扩散开来,在衣柜中存放的衣物都可能或多或少的染上有害物质,在从衣柜中取出衣物穿着时同样有害身体健康。
鑒于此,应该把衣物从乾洗店取回后,放在通风处晾一晾,让衣物中释放出来的化学品随风飘去后,再穿着或放入衣柜中收藏。儿童对高氯化物尤为敏感。
所以,乾洗后的衣物要放在离孩子远些的地方。由于不同的乾洗店套用高氯化物的剂量和方法不同,对健康的损害亦有差异。在选择乾洗店时要做出适当考虑。

棉麻服装

棉麻是由纤维素大分子构成的,吸湿性很好,在储存时主要要防止其霉烂,也就是防止霉菌微生物的繁殖。主要方法是保持织品的洁净和乾燥,特别在夏季多雨的季节要注意检查和晾晒。

毛呢服装

毛料呢料衣服易潮湿生霉。因羊毛中含有油脂和蛋白质,还易被虫蛀、鼠咬。存放时宜悬挂不宜摺叠,以免起褶。存放的箱柜要保持清洁、乾燥,相对湿度在60%以下为宜,同时要放入樟脑球,以免受潮生霉或生虫。
乾洗(洗涤方式)

丝绸服装

丝绸的纤维很细,应避免与粗糙带刺的物质以防丝绸“跳丝”。硷对丝绸的破坏力较大,应避免与硷性物质接触。丝绸受盐的影响也较大,汗液中的盐分可使丝绸现黄赤色斑点,所以穿丝绸夏装应注意常洗。

化纤服装

粘胶纤维服装耐磨性差,易起毛变形,因此穿着或洗涤时都要少搓少拧。不要长时间悬挂,以免伸长变形,收藏时要洗净、晾乾,避免高湿、高温环境。

皮革制物

皮衣乾洗主要是用四氯乙烯,石油溶剂等。乾洗皮革主要掌握三要素。
乾洗剂用量皮衣洗涤时脱色,手感好坏,洗净程度都与乾洗加脂剂的用量有着密切关係。因此皮革乾洗加脂剂有着很强的渗透能力,它是洗涤剂又是加脂剂,并且能减少乾洗溶剂对染色牢度的影响,一般认定刚乾洗完后的皮衣,即软而不粘,油而不腻的感觉为最佳用量。光皮,绒面革用量基本相似,乾洗机在连续洗涤皮衣时,要不断补充由于被皮衣吸取后的皮革加脂剂。在乾洗皮衣时儘量少用或不用其他乾洗用的洗涤剂。
时间长短
乾洗时间是根据衣服清洁程度而定,乾净衣服3-5分钟,髒衣服8-15分钟,光皮只要把夹里洗净,所需乾洗时间较短,如果皮革被上光多次后发硬,可延长乾洗时间或用皮革脱膜剂先前处理后乾洗。
烘乾温度皮革烘乾温度是指机器内实际的温度,实际的温度往往和温度表上的温度有一定误差。在操作时必须重视,皮革烘乾温度不能超过25度。原皮服装乾洗机洗法原皮服装一般都比较厚实,因为它们有耐磨耐穿和保暖性能良好的特点。

常见问题分析

纽扣碎裂
配纽扣的夹克在经过两次乾洗后,纽扣出现碎裂。而乾洗是按保养标籤的说明进行的。原因是纽扣用的塑胶不能承受常规的乾洗循环过程中与转笼壁的重複冲击力。因从保养标籤上看不到任何警示的标记,因此责任应由製造商承担,如果保养标籤上有一下划横线则乾洗人员承担责任。
装饰被溶化
用料为闪光醋酸纤维的紫色衣物在按标籤说明进行了四次四氯乙烯乾洗之后,黑色的珠状饰物变软、融化,只留下难看的黑色污渍,整件衣服都有这样黑色的污渍。原因是这种饰物不能承受四氯乙烯洗涤,饰物只要浸入四氯乙烯2分钟就会溶解。保养标籤的说明是凭猜想标出的,并没有费力去验证它的準确性。因此责任应由製造商承担。
金属装饰物
织物绕脖子一圈的金属饰物在乾洗后出现缩水、起皱的现象。是因为如果装饰物是由不同的纤维组成,要考虑好每一层的缩水率,以便乾洗后装饰物仍很平坦、光洁。责任应由衣物製造商承担,因为製造商没有严格的操作规範和质控标準。
有涂层的衣领裂开了
夹克的衣领是加了聚氨脂涂层的。在乾洗之后,大部分的衣领涂层经受住了乾洗,但是沿着衣领摺叠处的涂层出现了裂缝、剥落现象。是因为带有涂层的纤维在正常穿着时会弯曲,在摺叠和弯曲较厉害的地方就会出现小裂纹,在洗涤之前,通常不易被看见,但经洗涤溶剂的渗透,涂层就从纤维上剥落下来,因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正常穿着后,按保养标籤的说明,衣服是能承受乾洗的,所以责任应由製造商承担。

空气污染

乾洗作业,其空气污染之来源,大致可分为:
  1. 衣物前处理:有机溶剂于喷洒过程中有机溶剂会逸散至空气中。
  2. 清洗、溶剂脱除程式及传递过程:清洗、溶剂脱除作业于不同机器进行时,有机溶剂易于衣物传递过程中逸散;若清洗、溶剂脱除作业于洗脱一体之密闭系统中进行,则有机溶剂逸散可能性小。此外乾洗衣物脱乾后,由洗衣槽取出,以人工或推车送至烘衣机途中,有机溶剂会逸散至空气中。
  3. 烘乾程式:烘乾程式为目前乾洗作业最大之污染来源。95%之业者使用自然方式晾乾衣物或水洗烘乾机烘乾衣物,因此脱乾后残留于衣物上的有机溶剂将直接于晾乾时逸散或随烘乾废气排放至大气中。只有少数规模之业者使用石油系烘乾机烘乾衣物,将乾洗油回收再利用。
四氯乙烯乾洗业者使用之乾洗机多属乾进乾出之洗衣、溶剂脱除、烘乾一体之机种,且附有冷凝系统回收乾洗溶剂,部分机种还加装环保碳槽,以活性碳吸脱附方式吸附未完全冷凝回收之溶剂,并将吸收在活性碳脱附冷凝,因此相较于石油系乾洗作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问题并不严重。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乾洗(洗涤方式)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