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二十一世纪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战略研究

二十一世纪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战略研究

二十一世纪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战略研究

基本介绍

  • 书名:二十一世纪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战略研究
  •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页数:338页
  • 开本:16
  • 品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总社)
  • 作者:李建民
  • 出版日期:2013年10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09546185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二十一世纪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战略研究》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李建民,吉林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博士。1980年考入原吉林财贸学院国际贸易系,现吉林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1984年毕业留校任教。2001—2002年到澳大利亚查尔斯大学做访问学者。2006年获得东北师範大学城市环境科学管理学院博士学位。自1984年至今,在不同的学术刊物上先后发表50余篇论文,主编4本学术着作,着书1本,主持和参加省和市20余项科研项目,为研究生和本科生讲授发展经济学和国际商务谈判以及国际商务、市场行销、关係行销学等双语课程。

图书目录

第一章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大势所趋
第一节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动
一、国际经济关係变动中的美国
二、国际经济关係变动中的欧盟
三、国际经济关係变动中的东亚
第二节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影响
一、生产和资源配置的全球化
二、全球贸易自由化程度大幅度提高
三、投资和金融的全球化
第三节WTO多框线架下贸易形势和格局的複杂性
一、贸易保护和单边主义盛行
二、WTO规则制定的局限性
三、WTO谈判的複杂性
四、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贸易自由化进程受挫
第四节谋求国家利益最大化和金融危机的影响
一、提高东亚各国在国际谈判中的地位
二、提高东亚各国的福利水平
三、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
第二章东亚“新旧地区主义”之博弈
第一节东亚“新地区主义”思维辨析
一、地区主义和“新地区主义”的异同
二、东亚“新地区主义”兴起的背景
三、“新地区主义”对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
第二节国际经济相互依赖论
一、马恩列斯的相互依赖理论
二、国际经济相互依赖理论
三、国际经济相互依赖格局
四、东亚各国在相互依赖的经济格局中获益
第三节地缘政治经济理论
一、地缘政治经济理论的内涵
二、地缘政治与区域经济的关係
三、东亚的地缘政治与经济
第三章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经济效应分析
第一节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及一体化的静态效应分析
一、贸易创造效应
二、贸易转移效应
三、福利效应
第二节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及一体化的动态效应分析
一、规模经济效应
二、竞争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
三、投资效应
第三节东亚各国组成FTA的福利效应实证分析
一、中国—东协自贸区的福利效应分析
二、东协+中日韩“10+3”福利效应分析
三、中韩日FTA福利效应分析
第四章东亚区域金融货币合作的战略途径
第一节东亚区域金融货币合作的背景
一、国际区域金融货币合作的出现
二、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
三、日本的推动
第二节东亚区域金融货币合作的现状
一、东亚区域金融货币合作监督机制的出现
二、《清迈协定》的签订
三、亚洲债券基金的设立
第三节东亚区域金融货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障碍
一、政治因素的障碍
二、社会制度的差异
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第四节东亚区域金融货币合作的战略途径
一、构建东亚记账单位
二、构建东亚债券市场
三、构建东亚汇率联盟
第五节东亚区域货币一体化的现实路径分析
一、东亚货币一体化的现实路径
二、东亚金融货币合作之中国战略
第五章中国—东协FTA的未来发展战略
第一节东协自由贸易区的产生与发展
一、东协的决策机构和宗旨
二、东协历届首脑会议取得的成果
三、东协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第二节中国—东协自由贸易区的产生与发展
一、中国—东协自由贸易区构建的背景
二、中国—东协自由贸易区的产生与发展
三、中国—东协经济贸易的发展
第三节中国—东协自由贸易区构建的历史意义
一、有利于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二、体现了双方睦邻互信合作的强烈意愿
三、有利于促进中国和东协各自经济的发展
第六章中国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及一体化的战略导向
第一节积极参与和推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的建设
一、重新认识“地区主义”的现实意义
二、为中国经济发展拓展新的空间
三、推动政府职能和企业机制的改变
第二节继续开展中日韩FTA构建的可行性研究和探索
一、中日韩三国建立FTA的战略意义
二、中日韩三国建立FTA的可行性分析
第三节积极推动东亚共同体的建设
一、东亚“10+3”合作想法的提出
二、东亚“10+3”历次会议成果和进程
三、中国在“10+1”合作的领先和日韩的跟进
第四节积极发展深化“10+1”合作
第七章中国—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战略
第一节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历史回顾
一、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概念及由来
二、次区域国际经济合作开发机制
三、大湄公河次区域基本概况
四、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取得的成效
五、中国与大湄公河各国经济合作的成果
六、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特点
第二节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有利条件与面临的障碍
一、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有利条件
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面临的障碍
第三节中国—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战略
一、加强行业合作促进跨国基础设施建设
二、对次区域内国家採取差异化政策
三、开发人力资源,发挥大国优势
第四节加快中国与大湄公河次区域产业合作
一、能源产业合作开发
二、生物资源合作开发
三、矿产资源和机电製造业的合作与开发
第八章构建“大中华经济圈”的可行性探讨
第一节构建“大中华经济圈”的政治经济背景分析
一、世界政治外交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
二、中国崛起的影响
三、中国大陆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经贸合作的快速发展
第二节建立“大中华经济圈”的战略意义
一、促进绎济圈内各经济体之间的经贸成长和发展
二、“大中华经济圈”的建立可以消除两岸之间不稳定因素
三、“大中华经济圈”的建立能提升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在世界的影响力
第三节构建“大中华经济圈”的可能性探讨
一、中国大陆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资源等方面的互补
二、中国大陆与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经济贸易迅速发展
三、“大中华经济圈”的构建是现实因素的推动和历史的必然
第九章21世纪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谁主沉浮
第一节东亚“雁行模式”的解体
一、东亚经济格局的变迁
二、东亚“雁行模式”的解体
三、东亚经济格局的重塑
第二节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谁主沉浮
结语
参考文献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二十一世纪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战略研究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