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二(中国内地倖存“慰安妇”纪录电影《二十二》)
《二十二》是由四川光影深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推出的一部关于在日军侵华战争中中国倖存的“慰安妇”长篇纪录片,由郭柯执导,二十二位“慰安妇”参与拍摄,也是中国首部获得公映许可的“慰安妇纪录片”。
该片以2014年中国内地倖存的22位“慰安妇”的遭遇作为大背景,以个别老人和长期关爱她们的个体人员的口述,串联展现出她们的生活现状。全片无解说、无历史画面,音乐仅片尾响起,旨在儘量客观记录。
该片于2017年8月14日在中国内地公映。
基本介绍
- 导演:郭柯
- 製片人:郭柯
- 出品公司:四川光影深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对白语言:中国各地方言、国语、韩语、日语
- imdb编码:tt3843282
- 中文名:二十二
- 外文名:Twenty Two
- 其它译名:22
- 出品时间:2014年
- 製片地区:中国
- 拍摄地点:黑龙江、山西、湖北、广西、海南
- 拍摄日期:2014年
- 类型:纪录片
- 片长:99分钟(公映版)
- 上映时间:2017年8月14日(中国内地)
- 色彩:彩色
- 主要奖项:釜山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提名)
伦敦华语视像艺术节评审团杰出奖最受观众欢迎奖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主竞赛纪录单元评审会特别推荐
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提名)
雅尔达国际电影节评审会特别奖 - 特别鸣谢:张歆艺
- 历史顾问:苏智良
- 联合摄製: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
- 官方微博:纪录电影二十二
- 执行製片:梁巧
- 拍摄格式:4K REDCODE RAW
- 机身:RED EPIC 基本组
- 镜头:UP基本组(16、24、32、50、85)
- 镜头:UP12\ARRI18-80\45-250
- 声音(5.1):预混、终混在DOLBY认证棚完成
剧情简介
在日本侵华战争(1931-1945)的十四年间,中国大约曾有20万,甚至更多的女性被日军诱骗、强迫,沦为日军发泄性慾、任意摧残的性奴隶。她们在战争期间受尽各种难以想像、难以启齿的虐待,其中大部分当时就被折磨至死。少数倖存者即便侥倖逃生,也是落得伤痕累累,甚至终生残疾。在煎熬中,她们日盼夜盼终有一日能重返家园。然而当她们历经艰辛回到故乡,等待她们的却并非同情,而是无休止的歧视,侮辱和排斥,导致大部分倖存者对她们的遭遇选择了沉默。
大半个世纪过去了,曾经的倖存者如今已经寥寥无几。这些步入耄耋之年的老人,生命烛光已渐渐微弱。这分布在全国五省的二十多位老人在当年有着同样的遭遇,在漫长的剪片过程中,我们发现,其实她们的人生是有着必然的关联。
幕后製作
创作背景
2012年,导演郭柯拍摄了广西“慰安妇”倖存者韦绍兰老人和她的“日本儿子”的生活,当时中国公开身份的“慰安妇”倖存者,仅剩32位。而2014年,倖存的老人只剩下了22位,为了儘可能地留住这段历史,郭柯开始了纪录电影 《二十二》 的製作。
拍摄过程
该片从2014年1月拍到7月,摄製团队30多人,跨越五个省,拍全了22位倖存者。该片在拍摄的2个月以内,导演运用节制的拍摄手法,严格遵守老人作息时间,在不打扰老人日常生活的方式下完成了拍摄。除此之外,剧组成员及身边的亲朋好友也为老人送去了药物、轮椅等物资及善款。
拍摄这部纪录片时,郭柯在半个月的时间内,走访了22个“慰安妇”倖存者。最终,他根据身体健康状况、表达能力和个人经历,重点选取了4位倖存者,分别是湖北的毛银梅、海南的林爱兰、海南的李美金和山西的李爱连。
后期製作
2015年10月,该片就拿到了公映许可证,但由于发行费用不足,影片便在公益平台上众筹。结果,参与众筹总人数32099人,筹得100多万元,解决了影片上院线的问题。在电影片尾也将这32099个名字打在了字幕上。
《二十二》的製作成本和宣传费用只有400万元,一度陷入资金短缺。製作需要费用300万元,导演郭柯自己借了100万元、有人投资了100万元,还差的100万元是演员张歆艺知道后无偿借给他的。
主创团队
人物列表
姓名 | 备注 |
---|---|
毛银梅 | 1922年出生于韩国,原名朴车顺(2017年01月18日去世) |
何玉珍 | 1921年出生于中国(2014年11月21日去世) |
韦绍兰 | 1920年生于中国广西(2019年05月05日去世) |
李凤云 | 1922年出生于朝鲜平壤,原名李寿段(2016年05月17日去世) |
张先兔 | 1926年生于中国山西(2015年11月12日去世) |
李秀梅 | 1928年出生于中国(2014年04月10日去世) |
赵兰英 | 1923年出生于中国(2016年04月07日去世) |
刘改连 | 1925年出生于中国 |
任兰娥 | 1931年出生于中国(2016年07月01日去世) |
郝菊香 | 1922年出生于中国(2016年08月18日去世) |
骈焕英 | 1928年出生于中国 |
李爱连 | 1928年出生于中国 |
曹黑毛 | 1922年出生于中国 |
刘风孩 | 1924年出生于中国(2017年01月20日去世) |
符桂英 | 1919年出生于中国(2015年03月28日去世) |
林爱兰 | 1925年出生于中国海南(2015年12月23日去世) |
符美菊 | 1928年出生于中国海南(2017年03月08日去世) |
王志凤 | 1928年出生于中国 |
李美金 | 1926年出生于中国 |
陈连村 | 1926年出生于中国 |
陈亚扁 | 1927年中国海南(2017年05月11日去世) |
黄有良 | 1927年出生于中国(2017年08月12日去世) |
人物列表参考资料来源:
职员表
顾 问 | 苏智良 |
出品人 | 郭 柯 张香永 |
联合出品人 | 井水清 李艳洁 |
执行製片 | 梁 巧(美国) |
製片主任 | 柳边疆 |
联合製片 | 彭 旸 高 圆 金源东(韩国) |
副导演 | 梁 巧(美国) |
后期製片/场记 | 吴丹珍 |
摄 影 | 蔡 涛 |
摄影助理 | 何晓舟 白金玉 刘千里 刘进京 张 良 |
跟机员 | 魏 威 樊 涛 |
灯 光 | 邓世刚 |
灯光助理 | 唐 伟 马文兵 |
录 音 | 陈志富 康卫东 |
录音助理 | 潘海强 |
现场製片 | 葛 军 |
财 务 | 邓顺玲 |
剧 务 | 霍 伟 |
前期製片 | 鲜 科 金雪玉 庄 妮 |
志愿者代表 | 龙 庆 |
剧 照 | 徐白晓 杨轶然 |
剪辑指导 | 廖庆松(中国台湾) |
剪 辑 | 郭 柯 向 阳 邱 进 |
驾驶员 | 孙荣伟 江 兴 韩士江 宴文明 田晋元 |
后期製作 | 北京金太阳升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北京派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 |
迈思非墨(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
调 色 | 兰 京 |
混 音 | 丁 喆 戴燕燕 |
片中语言翻译 | 黄 菲(湖北)韦自运(广西)张晓东(山西) |
王必娥 李 青 王春英 林宝香(海南) | |
韩美花(韩语)何东群(日语) | |
英文字幕 | 王雅静 梁 巧 沈严妍 |
海报製作 | 向 阳 祁潇南 Aceworks Studio |
授权公司 | Universal Edition AG, Vienna |
ECM Records | |
With kind permission of Universal Edition AG, Vienna Used by arrangement with ECM Records | |
作 曲 | Arvo Pärt |
演 奏 | AlexanderMalter |
片尾歌曲 | 九重山(Granny’s Ballad)FÜR ALINA |
演 唱 | 燕 池 |
製作人/作曲/编曲/MIDI程式 | 燕 池 |
混音/母带 | 周天澈 |
录音工作室 | Tweak Tone Labs |
录 音 | 谢嘉宁 |
监製/统筹 | 楚 青 |
宣 传 | 北京朔果莲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发 行 | 北京润智影业有限公司/全影时代 |
联合发行 | 广州众悦影视传播有限公司/广州众悦影视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
海外发行 | 华狮电影 |
海外推广 | 香港画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协助推广 | 北京交差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导演特别鸣谢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
中国“慰安妇”历史博物馆 | |
灵山慈善基金会 | |
TEDx沣东 | |
毒舌电影/一席/二更/独立鱼电影/知乎/猫眼 | |
鸣 谢 | 阿霞(义大利) 韩 雪 尤立通 吴鸿宇 李 梦 马海宁 |
陈伟雄(马来西亚)陈妍希(马来西亚) | |
将能杰 龙 滨 罗 敏 彭 鹏 于志强 张 勇 | |
良友(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
成都语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
北京千郎传媒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
亚洲家庭娱乐股份有限公司 | |
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 | |
联合摄製 | 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凤凰视频 |
製片人/导 演 | 郭 柯 |
职员表参考资料来源:
获奖记录
获奖时间 | 名称 | 奖项 | 获奖/入围作品(者) | 结果 |
---|---|---|---|---|
2018年 | 第三届德国中国电影节 | 最佳影片奖 | 《二十二》 | 获奖 |
2017年 | 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 | 特别奖 | 《二十二》 | 获奖 |
2017年 | 武汉国际艺术电影展 | 特别推荐电影 | 《二十二》 | 获奖 |
2016年 | 伦敦华语视像艺术节 | 最受观众欢迎奖 | 《二十二》 | 获奖 |
评审团杰出奖 | 《二十二》 | 获奖 | ||
2016年 | 莫斯科国际电影节 | 最佳纪录片 | 《二十二》 | 提名 |
2015年 | 釜山国际电影节 | 最佳纪录片 | 《二十二》 | 提名 |
2015年 | 中国纪录片学院奖 | 最佳纪录片 | 《二十二》 | 提名 |
最佳摄影 | 《二十二》 | |||
2015年 | 第四届凤凰纪录片盛典 | 最佳纪录片 | 《二十二》 | 提名 |
发行信息
宣传活动
2016年8月14日晚,该片的原版拷贝赠送给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并在馆内循环播放,永久馆藏。
2017年8月10日,导演郭柯与电影明星资助人张歆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副馆长陈俊峰等共同出席《二十二》在北京的首映活动,分享交流了该片拍摄及上映背后的故事。8月13日,该片在成都举行点映活动。8月14日,导演郭柯到重庆进行电影宣传。8月20日,在北京举办感恩答谢会。
2018年10月8日,“慰安妇”题材纪录电影《二十二》发微博进行捐款公示,明确写出每个捐款人及出资情况。影片资助人张歆艺、导演郭柯等多方共同决定向上海师範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资10086003.95元。导演郭柯兑现此前承诺,捐出个人收益400万。
发行放映
上映日期
日期 | 国家 | 备注 |
---|---|---|
2017年8月14日 | 中国 | 中国内地公映 |
2016年6月25日 | 俄罗斯 | 莫斯科国际电影节 |
2015年10月5日 | 韩国 | 釜山国际电影节 |
製作发行
製作公司 | 发行公司 |
---|---|
1.四川光影深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北京金天地影视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3.北京派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4.五洲传播中心 5.北京鑫海吉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 1.北京润智影业有限公司 |
发行放映参考资料来源:
突出票房
2017年8月14日上映首日,在各界人士的支持下,排片从1%升至1.5%,单日票房破300万。上映次日,排片占比4.9%,上座率达30.8%,单日票房突破1200万,两日累计票房突破1500万。单日票房最高纪录破2600万。截至2017年8月18日8:30,《二十二》累计票房达到6664万,已经打破了国内院线纪录片票房纪录,超过此前的最高纪录获得者《我们诞生在中国》(6660万)4万,成为中国记录电影票房冠军。截至2017年8月19日,该片票房突破1亿元。最终票房超过1.5亿,成为首部票房过亿的纪录片。
作品评价
“在纪录片里,我能很真切地感受到导演的隐忍和克制,非常客观不带任何强烈情绪的记录。该片并不是用所谓的镜头语言、高超特技去讲故事,只是实实在在的记录一段历史,不该被遗忘的历史。”(演员张歆艺 评)
影片的拍摄技巧略显粗糙,但不刻意煽动仇怨,质朴平和的态度另有一种引人动容的力量。(新京报 评)
该片通过与老人的深入交流,用客观的镜头,将历史的碎片打捞起来。除了让观众了解慰安妇不幸的遭遇外,影片还通过诸多当事人以及身边人的叙述,让一个个形象更加丰满鲜活。虽说聚焦已经过去数十年的历史事件,影片却突破了用历史资料堆砌的表现手法。以现实的视角,单纯纪录这群倖存老人当下的生活状态。影片秉持着“拍摄为目标,关爱为目的”的初衷,没有刻意渲染这份磨难,没有通过卖惨来吸引大众目光。而只是客观纪录,让人在平淡中去体会、去感受这份历史记忆的重量。(中国电影报导 评)
用影像记录历史,走进影院拾起沉痛记忆,绝不是为了渲染悲情,更不是为了宣扬仇恨,而是因为唯有从残酷的战争中吸取教训,才能构筑起捍卫持久和平的精神大坝。(《人民日报 》 评)
每一帧都是无声的哭诉,每一秒都是那段历史的活证,每一分钟都燃烧着生命的烛光,儘管微弱,但激发起善良对善良者的同情,良知对“受侮辱和受损害的”道义支持。(《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评)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二十二(中国内地倖存“慰安妇”纪录电影《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