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四史全译
《二十四史全译》,国家 “十五”出版规划重点图书,《二十四史》国家译本。《二十四史全译》从1991年立项,到2003年完成,历时十三年。前后投资五千万人民币。二百多名北京大学、北京师範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古籍研究所专家,二百多名资深古籍编辑、校对、製作人员,经十三年奋斗,始竟其功。全文五千万字的译稿反覆修改,每一部史书的译文都整体修改三次以上。出版前,古文、今文近一亿字的校对做了十二遍。可谓呕心沥血。
基本介绍
- 书名:二十四史全译
- 作者:许嘉璐主编、安平秋副主编
- ISBN:9787547706077
- 页数: (全套91册)(共6箱)
- 定价:28180元
- 出版社:同心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2年12月
- 开本:16开
书籍简述
修史、读史,以史为鉴,是中华民族的宝贵传统,但是,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差别,阻碍了人们阅读史书的努力。现在能够直接阅读文言文史书的,已经越来越少了。如再不抓紧翻译,《二十四史》将可能如同梵文一样,成为只有少数人能够读懂的古文字。
在世界所有的古代语言中,梵语文献的数量仅次于汉语,内容异常丰富,但因语文奥古,时至今日,有四大圣典之称的《梨俱吠陀》、《沙摩吠陀》、《夜柔吠陀》和《阿达婆吠陀》,以及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却只能束之高阁,仅供少数学者研究之用。为了避免《二十四史》重蹈四大圣典两大史诗的命运,最有效的办法是将其翻译成现代社会通用行的白话文。但《二十四史》翻译的难度之大,超出了常人想像,也大大出乎主编许嘉璐的预料。能担此任者,必须是既通晓中国历史,又精通古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专家学者。特别是对天文等专门学科的翻译,除文字功底外,还必须同时具备古代和现代的相关专业知识。兼具上述多种能力的学者屈指可数。用“抢救”一词来形容当时(1991年)的紧迫感恰是恰其分的。
《二十四史》是中华民族嬗递传写了近五千年的国史,向由“国家开局,宰臣董理”。对前史的修撰与定编,以及为着阅读与流传而对古史进行的注释、翻译、考评、辑迭,这两个命题是我国每一时代政治领袖维繫民族史延续不可推诿的责任。国家在一定时期组织对国史进行再整理,官刻颁布这一制度,彰显于雕版印刷技术成熟的宋代,责成教育机构主持,使之成为全国通用的版本。
有宋以来,已成宋国子监本十七史,明国子监本二十一史。清乾隆皇帝钦定典名《二十四史》,于1739年开始全面整理刊刻,史称武英殿本。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即指示在全国调集人才,对《二十四史》进行标点、校勘,历时二十年。这是顺应时代的要求,对国史进行的第一次现代化处理。
由于二十世纪以来,汉语的书面主体已全然变化为现代汉语,1991年由许嘉璐先生主持、全国高校古籍所担纲,对二十四史原文本着训诂的原则进行了现代汉语翻译,历时十三年。这是进一步对国史的现代化整理,也是秉承自治史以来的传统,体现了史为今用的精神,更是对用古汉语书写的国史所做的抢救性的全面译释,为后世国人留下一部方便阅读的国史。
最好的保存,莫过于最广泛的传播,一部文白对照的全译本将使《二十四史》这一辉煌的巨着的读者群呈几何级数扩大。百折不回读不懂的,现在能读懂了,原来读起来艰涩乏味的,现在读起来顺畅淋漓了;不仅这一代能读,下一代也能读。《二十四史》犹如一个硕大的坚果,饱含丰富的营养,因其包裹着古文的坚硬外壳,使人们望而生畏。现在果壳敲开,人们可以比较轻鬆地品鉴其美味,汲取其营养了。这是《二十四史全译》出版的最大意义。
六大特色
1、最高水平的译文质量
许嘉璐先生是我国着名训诂学家,由他主编本书,并亲自参加翻译、审读。各高校古籍所的专家执笔。严格按照古籍整理原则。译文具有準确性和权威性,全面体现了二十四史的史料价值。
翻译採取直译的方式,要求按照词序、每字每典都有落实,而又不随意添加成分进行解释,最能传达原文的原汁原味。
译文语言精练,白而不俗。文中的歌赋及乐词,乃至诏书奏章中的对语,译文儘量对仗、压韵,典而雅,形与神兼备。志书(制度史)部分的翻译,尤为注重专业用语的準确,由专家再三核准,特别艰深的志书由国宝级专家审读把关,是各种专门史绝好的参考研究资料。
2、唯一的全译本
近年来,先后出版了一些类似的译作,虽然有的号称全译;但其实是选译的。《二十四史全译》将纪、传、志、表全部翻译;纪传人物不加择选,内容不加删减。
编委会还组织目前硕果仅存的精通古代典章制度的专家,对二十四史中占百分之二十的志书(制度史)如:天文志、五行志、历律志、礼乐志、舆服志、刑罚志、食货志等全部作了整理和翻译。这些艰深的制度史的系统整理和翻译,基本上都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尤其具有文化价值,为时下各种名目二十四史白话文所不具备。
3、文、白双栏对照,方便阅读
《二十四史全译》採用双栏对照的排版方式,原文、译文互为参照,又互不影响,保证了阅读的顺畅。读原文才,能充分体味古汉语的古色古韵,遇到难点,对照译文,则迎刃而解,读译文者,读到精彩处,观照原文,更能感受到古汉语简健精微的魅力。阅读译文晓畅明白,引用原文练达準确。这种双栏对排的方式,为阅读、使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阅读《二十四史全译》,读史、欣赏、学习古汉语,一举而三得。
《二十四史》的主要传世版本
文白对照全译本出版后,《二十四史》共有四大版本通行于世,前三种版本均为文言文。
[武英殿本]武英殿,清代宫殿名,在今北京故宫博物院内。乾隆四年至四十九年(1739-1784),刊刻二十四部史书于此,称武英殿本,简称[殿本],由乾隆钦定典名《二十四史》。
[百纳本]中华民国时期,主持商务印书馆的张元济蒐集各史最佳善本,重新校勘辑印,前后历时十八年。因该版本由许多刻本相互参校,补缀而成,有如僧人的百纳衣,故名百纳本,简称[纳本],于1936年出版。
[标点本]上世纪五十年代,毛泽东指示点校《二十四史》,顾颉刚、白寿彝等组织一大批学者操觚,由中华书局分批出版,于1978年出齐。
[全译本,即《二十四史全译》]许嘉璐主编,北京古今出版策划有限公司策划、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出版。北京大学、北京师範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陕西师範大学等十余所名校的教授、高才(其中不乏学界名宿)殚精竭虑十余载,校勘原文四千余万,精译白话五千余万,总计近亿字。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题写书名。
《全译本》作为国家[十五]出版规划重点图书,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重点项目、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委员会重点项目,首次将《二十四史》全书译成白话文,这是迄今为止唯一完整的文白对照全译本。就翻译的权威性,精确性、完整性而言,其他任何版本难出其右。因为全译本的问世,使延续数千年的中华文明成果进入寻常百姓家变为现实,并为人类共享如此璀璨辉煌的文化遗产,架起了桥樑。
4、《二十四史》的传世价值
《二十四史》是由乾隆皇帝钦定的二十四部史书的结集,自成书以来,一直作为一部完整的史书出版、流传、研究。《二十四史》由《史记》开篇到《明史》压轴,计约三千二百五十余卷,四千七百二十万字,系统记述了从中华始祖皇帝(公元前二十六世纪)起始至清兵入关、明朝灭亡(1644)年,上下四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从公元前104年司马迁撰着《太史公书》(即《史记》),到1784年《二十四史》集典完成,历一千八百八十八年,其着期之长、涵盖之广、跨度之大、衔接之密、行笔之精、工程之巨、空前绝后。放眼世界列国,如此恢弘巨典,绝无仅有,堪称人类共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二十四史》以帝王纪传为纲,贯穿历史事件,辅以[表]连线时空、人物,用[志]补以典章制度与天文曆法等内容,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了中国历史的全貌。其中记载的人物,举凡帝王、贵族、官吏、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说客、策士、游侠、隐士、商贾、医者、卜者、俳优等,无所不有;记载的社会生活,则政治、军事、经济、法律、科技、外交、文学、艺术、农商、财税、天文、地理、曆法、乃至道德、宗教、民族、民俗等,无所不包。《二十四史》是诸多科学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历来为治政家、军事家、思想家鑒往知为、治国安邦,士族文人修身齐家,为人处世的镜鑒。
中国经济高速持续发展,不但改变着中国自身的面貌,而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世界的经济和政治格局,重新唤起世界对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对记载中华文明的《二十四史》产生深厚兴趣。
《二十四史》是中华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中华文化的基因深植其身体之中。读中国不可不读《二十四史》。
5、《二十四史》明式专用书橱
根据《二十四史全译》的高级装帧形式及规格,专门设计了具有中华民族文化,充满书香气息的专用明式书橱,其整体风格与《二十四史全译》融为一体。
在製造工艺上,运用名贵的卢氏黄檀(大叶紫檀)或缅甸花利木为基材,运用传统的榫卯结构组合,由江南名匠通过精细严谨的加工工艺製造而成。
6、超一流的书中“极品”
《二十四史全译》首版之际,为纪念这一出版盛事,特精製珍藏本八百套以供方家收藏。全套二百一十三册,五十二函。编号从零零一至八零零,每套均有唯一编号,并附有北京古今出版策划有限公司製作的收藏证书。
函套整体结构运用进口荷兰板,手工製作。纯天然亚麻布饰面。函套书脊和函面均嵌以精美金丝柚木,上雕二龙盘旋。此龙图同时函套的锁扣,设计精巧,浑然天成。函套封口、别签用名贵乌檀木製作。
函内书简以金丝柚木製成,精选上等羊皮皮条连线,刻有首版珍藏本的编号。图书为正度十六开本,内衬纸为进口皮文特种纸。内文为六十克蒙肯纸印刷。封面为二百三十克贵族蓝水秀纹特种纸,烫金书名、压凸腾龙。扉而为一百二十克雪花纸,二十五克云龙纸做前衬。整套书设计构思之巧妙,材质、工艺之考察,无人令人叹为观止,被业内人士誉为“超一流”的书中“极品”。
出版: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书号:ISBN 7-5432-0981-O/K·110
超豪华特装珍藏版
定价:380000元(全213卷含精美函套编号收藏证书仿古书柜)
豪华版
定价:60000元(全213卷)
翻译整理: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
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
出版: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二十四史全译》编辑委员会四大组成部分
1、顾问:
周林,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
邓广铭,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

阴法鲁,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北京大学教授
何兹全,北京师範大学教授
2、主编:许嘉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副委员长,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师範大学教授。主编后汉、三国、晋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北史等史。
3、副主编:安平秋,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教授。主编史记、汉书。
组织翻译的中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地是国内常设的最具规模、实力的古籍整理研究系统,集中了当代中国史学、文字学、古代文学、古籍整理等行业的泰山北斗、领军人物,专家云集,功底深厚,功夫扎实。
4、编委:章培恆、黄永年、曾枣庄、杨忠、倪其心、李修生。
丛书总目
参见:二十四史;清史稿
- 二十四史全译01.史记(汉·司马迁)
二十四史全译 史记 第一册
二十四史全译 史记 第二册
二十四史全译 史记 第二册
- 二十四史全译02.汉书(汉·班固)
二十四史全译 汉书 第一册
二十四史全译 汉书 第二册
二十四史全译 汉书 第三册
二十四史全译 汉书 第二册
二十四史全译 汉书 第三册
- 二十四史全译03.后汉书(范晔、司马彪)
二十四史全译 后汉书 第一册
二十四史全译 后汉书 第二册
二十四史全译 后汉书 第三册
二十四史全译 后汉书 第二册
二十四史全译 后汉书 第三册
- 二十四史全译04.三国志(晋·陈寿)
二十四史全译 三国志 第一册
二十四史全译 三国志 第二册
二十四史全译 三国志 第二册
- 二十四史全译05.晋书(唐·房玄龄等)
二十四史全译 晋书 第一册
二十四史全译 晋书 第二册
二十四史全译 晋书 第三册
二十四史全译 晋书 第四册
二十四史全译 晋书 第二册
二十四史全译 晋书 第三册
二十四史全译 晋书 第四册
- 二十四史全译06.宋书(南朝梁·沈约)
二十四史全译 宋书 第一册
二十四史全译 宋书 第二册
二十四史全译 宋书 第三册
二十四史全译 宋书 第二册
二十四史全译 宋书 第三册
- 二十四史全译07.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
二十四史全译 南齐书
- 二十四史全译08.梁书 (唐·姚思廉)
二十四史全译 梁书
- 二十四史全译09.陈书(唐·姚思廉)
二十四史全译 陈书
- 二十四史全译10.魏书(唐·魏徵等)
二十四史全译 魏书 第一册
二十四史全译 魏书 第二册
二十四史全译 魏书 第三册
二十四史全译 魏书 第四册
二十四史全译 魏书 第二册
二十四史全译 魏书 第三册
二十四史全译 魏书 第四册
二十四史全译11.北齐书(唐·李百药)
二十四史全译 北齐书
二十四史全译12.周书(唐·令狐德棻等)
二十四史全译 周书
二十四史全译13.南史(唐·李延寿)
- 二十四史全译 南史 第一册
- 二十四史全译 南史 第二册
二十四史全译14.北史(唐·李延寿)
- 二十四史全译 北史 第一册
- 二十四史全译 北史 第二册
- 二十四史全译 北史 第三册
- 二十四史全译 北史 第四册
二十四史全译15.隋书(唐·魏徵等)
- 二十四史全译 隋书 第一册
- 二十四史全译 隋书 第二册
二十四史全译16.旧唐书(后晋·刘昫等)
- 二十四史全译 旧唐书 第一册
- 二十四史全译 旧唐书 第二册
- 二十四史全译 旧唐书 第三册
- 二十四史全译 旧唐书 第四册
- 二十四史全译 旧唐书 第五册
- 二十四史全译 旧唐书 第六册
二十四史全译17.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
- 二十四史全译 新唐书 第一册
- 二十四史全译 新唐书 第二册
- 二十四史全译 新唐书 第三册
- 二十四史全译 新唐书 第四册
- 二十四史全译 新唐书 第五册
- 二十四史全译 新唐书 第六册
- 二十四史全译 新唐书 第七册
- 二十四史全译 新唐书 第八册
二十四史全译18.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
- 二十四史全译 旧五代史 第一册
- 二十四史全译 旧五代史 第二册
二十四史全译19.新五代史(宋·欧阳修)
二十四史全译 新五代史
二十四史全译20.宋史(元·脱脱等)
- 二十四史全译 宋史 第一册
- 二十四史全译 宋史 第二册
- 二十四史全译 宋史 第三册
- 二十四史全译 宋史 第四册
- 二十四史全译 宋史 第五册
- 二十四史全译 宋史 第六册
- 二十四史全译 宋史 第七册
- 二十四史全译 宋史 第八册
- 二十四史全译 宋史 第九册
- 二十四史全译 宋史 第十册
- 二十四史全译 宋史 第十一册
- 二十四史全译 宋史 第十二册
- 二十四史全译 宋史 第十三册
- 二十四史全译 宋史 第十四册
- 二十四史全译 宋史 第十五册
- 二十四史全译 宋史 第十六册
二十四史全译21.辽史(元·脱脱等)
- 二十四史全译 辽史 第一册
- 二十四史全译 辽史 第二册
二十四史全译22.金史(元·脱脱等)
- 二十四史全译 金史 第一册
- 二十四史全译 金史 第二册
- 二十四史全译 金史 第三册
二十四史全译23.元史(明·宋濂等)
- 二十四史全译 元史 第一册
- 二十四史全译 元史 第二册
- 二十四史全译 元史 第三册
- 二十四史全译 元史 第四册
- 二十四史全译 元史 第五册
- 二十四史全译 元史 第六册
二十四史全译24.明史(清·张廷玉等)
- 二十四史全译 明史 第一册
- 二十四史全译 明史 第二册
- 二十四史全译 明史 第三册
- 二十四史全译 明史 第四册
- 二十四史全译 明史 第五册
- 二十四史全译 明史 第六册
- 二十四史全译 明史 第七册
- 二十四史全译 明史 第八册
- 二十四史全译 明史 第九册
- 二十四史全译 明史 第十册
说明:以“二十四史全译 明史 第一册”为例。“二十四史全译”是丛书的总称。“二十四史全译 明史”是丛书中的《明史》一书,而“第一册”是《二十四史全译 明史》的一级标题,表明系该书的分册之一。
内容简介
《二十四史全译》是国家“ 十五”出版规划重点图书、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重点项目。全书近亿字,收自从《史记》至《明史》二十四部史书,共分88册,由着名语言学家许嘉璐任主 编,着名文史学家安平秋任副主编,参加整理、今译的作者200多人,都是全国各高校文史研究的专家、教授,他们中有着名学者章培恆、黄永年、曾枣庄、倪其 心、李修生、杨忠等,强大的编、译阵容为本书的高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这项工程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历经八年,完成了全书的整 理、今译。此后,全国 20多位专家、编辑又用五年的时间反覆斟酌、修改,统一体例、精心校对,终使这项“前无古人”的文化工程打上了圆满的句号。全书具有译文準确、校勘精到、 整理严谨、文白对照的特点,是迄今为止最全、质量最高、阅读最方便的史书译本。
《二十四史全译》的编撰出版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和肯定。有关专家认为,把二十四史全部翻译成现代汉语是古籍整理领域的一项可喜的成果,《二十四史全译》的出版有益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它的出版必将引起国内外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