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于震(吉林大学经济学院老师)

于震(吉林大学经济学院老师)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于震
  • 性别: 男
  • 职称: 副教授
  • 最高学位: 博士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1997.9-2001.6 吉林大学商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管理学学士。
2002.9-2007.6 吉林大学商学院 数量经济学 经济学博士。
2007.12-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 世界经济。
工作经历: 2001.8-2002.6 甘肃省榆中县连搭中学 支教。
社会兼职:吉林省未来研究会 理事。

主讲课程

WTO规则与套用、计量经济学。

研究方向

巨观金融理论与政策、套用计量经济学、东亚经济一体化。

主要贡献

科研项目
[1] 2009年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中国经济周期波动中的金融加速器机制与货币政策选择”,批准号:09YJC790116,主持人;
[2] 2008年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通货膨胀效应研究:基于汇率传递视角”,批准号:20080441002,主持人;
[3] 200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金融领域信用评估指标体系与评估方法研究”,批准号:02JAZ790005,参加人;
[4] 200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巨观经济波动与证券市场波动关係研究”,批准号:70173043,参加人;
[5] 2004年“吉林大学‘985工程’项目”经济分析与预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项目“适应于中国经济成长的金融结构研究”,主要参加人;
[6] 200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人民币区域化问题研究”,批准号:05BGJ004,参加人;
[7] 200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金融市场的结构最佳化研究”,批准号:05BJY100,参加人;
[8] 2005年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金融市场波动与经济周期波动的联动效应、溢出效应与风险扩散研究”,批准号:05JJD790005,参加人;
[9] 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市场摩擦的广义有效市场假说”,批准号:70573040,参加人;
[10] 2006年长春市软科学项目“长春市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环境及成本研究”,主要参加人;
[11] 2008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大课题“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主要参加人;
[12] 2008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大课题“我国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影响因素及成果评价研究”,主要参加人。
学术论文
[1] 于震、刘淼、赵振全:金融发展与经济成长关联性研究分歧评析,《社会科学辑刊》2009年第5期;
[2] 于震、刘淼、赵振全:中国金融发展与资本配置效率关联性研究,《当代经济研究》2009年第6期;
[3] 于震、刘淼、赵振全: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成长——基于金融发展视角的实证研究,《学术交流》2009年第3期;
[4] 于震、杨苜、刘淼:中国金融发展与生产率增长,《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5期;
[5] 于震、刘淼:真实市场条件下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研究的新思路,《学习与探索》2009年第1期;
[6] 赵振全、于震、刘淼:金融加速器效应在中国存在吗?,《经济研究》,2007年第6期;
[7] 赵振全、于震、刘淼:中国金融发展、储蓄率与经济成长间的动态影响机制,《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九卷),2008年12月(第六届经济学年会论文);
[8] 赵振全、于震、杨东亮:金融发展与经济成长的非线性关联研究:基于门限模型的实证检验,《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第7期;
[9] 赵振全、于震、刘淼:中国金融结构和经济成长的关联性分析:理论与实证,《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6年第5期全文转载);
[10] 赵振全、于震、刘淼:中国金融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面板数据GMM估计的实证检验,《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八卷),2008年4月;
[11] 赵振全、刘淼、于震: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动态分析与动因检验,《财贸经济》,2007年第6期;
[12] 赵振全、于震:论中国经济成长的新阶段,《经济学动态》,2004年第3期;
[13] 赵振全、于震、袁锐:住宅和汽车消费需求与经济成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经济蓝皮书《200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04年12月;
[14] 赵振全、于震、刘淼:我国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适应性的实证检验,《管理科学与统计决策》,2006年第3卷,第1期(台湾正修科技大学国际交流组发行,ISSN:1814-9073);
[15] 于震、赵振全、苏治:人民币汇率的一篮子钉住模型及实证分析:1999-2002,《吉大数量经济研究2005卷》,2007年6月;
[16] 赵振全、刘淼、于震:小康社会独立指标评价体系及评价标準,《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1期(《人大报刊複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3期全文转载)。

获奖记录

[1] 2007年9月,获第三届长春市社会科学成果奖论文类三等奖,论文题目:《中国金融结构和经济成长的关联性分析:理论与实证》,排名第二。
[2] 2007年11月,获2007年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教材:《公司理财》,排名第四。
[3] 2007年12月,吉林省社科联第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题目:《中国金融结构和经济成长的关联性分析:理论与实证》,未分等级。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于震(吉林大学经济学院老师)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