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五十步笑百步

五十步笑百步

五十步笑百步

五十步笑百步:战国时候,孟子跟梁惠王谈话,打了一个比方,有两个兵在前线败下来,一个逃跑了五十步,另一个逃跑了一百步,逃跑了五十步的就讥笑逃跑了一百步的,说他不中用。其实两人都是在逃跑了,只是跑得远近不同罢了。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可是却讥笑别人。

语出《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五十步笑百步
  • 外文名:The pot calling the kettle black
  • 时间:战国时期
  •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
  • 来源:孟子跟梁惠王谈话

成语资料

要点导引

“五十步笑百步”既表达了孟子主张王道,提倡礼乐,反对霸道,反对战争的政治理念,也体现出了孟子巧妙的论辩技巧和高超的论辩水平。文中面对“好战”的梁惠王“请以战喻”,最终提出“好战”就"无望民之多于邻国",可谓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令听者哑然失笑之余,定会沉入深省之中。梁惠王在治国方面并没有採取什幺实质性的好政策,当然也就别指望达到天下归心的目标了。
【读 音】wǔ shí bù xiào bǎi bù
【释 义】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缺点或错误的程度不同,实质却一样。(步是指古代的长度单位)
【用 法】作宾语、分句;指自作聪明。
【结 构】複句式
【近义词】以五十步笑百步
【押韵词】陶镕鼓铸、三番四复、刀山剑树、抠心挖肚
【道理】看事物应当看到事物的本质与全局。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示例】比如老将军算是忠心,犹能建立宋朝旗号,然仅逍遥河上,逗留不进,坐视君父之难,只算得以~。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五回

英文翻译

The pot calls the kettle black. 不能只看表面和局部。

成语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
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一书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彙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着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就像今天的教科书一样。
《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这部书的理论,不但纯粹宏博,文章也极雄健优美。

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注解

梁惠王:即魏惠王,战国时魏国的国王。因魏国的首都是大梁,故魏国亦梁国。
之于:对于。
尽心焉耳矣:真是费尽心力了。尽心,费尽心思;焉耳矣 ,这三个字都是句末语气词,虚词。连用表示增强语气,相当于“啊”。
河内:魏国跨黄河两岸,“河内”指黄河的西边。
凶:歉收,饑荒。
亦然:也是这样。
察:看。
加:更。
好:喜欢。
请:请允许我。
以:用。
喻:打比方。
填然:拟声词,模拟鼓声。形容宏达震耳的鼓声。填,象声词。然,词尾。
然:...的样子。
鼓之:敲起鼓来。 鼓,敲鼓。之,句末语助词,无实义。
兵刃既接:双方已经交锋。兵:兵器,武器。刃:交锋。既,已经。接,接触。
曳:拖着。
走:跑。
或:有人。
止:停止。
直:通“只”,只不过。
无望:不要希望。无:通“毋”,不要。于:比。
违:违反,耽误。
胜(shēng)食:吃完。胜,尽。
数(cù):密
罟(gǔ):网
洿:深。
洿(wū)池:池塘
斤:锛子。
以时:按照一定的时候。
生:活人。丧死:安葬死者。丧:办丧事。死:死人。
始:开端。
五亩:合一亩二分
树:种植。
桑:桑树。
衣:穿。
豚:小猪。
畜:畜养。
时:繁殖的季节。
夺:强迫改变。
谨:谨慎。
庠、序:都指学校。
教:教化。
申:反覆陈述。
颁:通“斑”,斑白。
负:背负。
戴:顶东西。
黎民:百姓。
王:使天下百姓归顺。
检:制止。
涂:通“途”,路上。
饿莩:饿死的人。
发:赈济百姓。
罪岁:归罪于成年。岁:年成。罪:归咎。
斯:那幺。
凶:荒年。
亦然:也是这样。
加:更。
王道:孟子理想中的政治。
直:通“只”,仅仅,只是。
既:已经。
以:按照。
去:离开。

注解重点

通假字词

1.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鸡豚狗彘(zhì)之畜 【无】失其时 【无】通“毋” 不要。
2.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通“敛” 收敛 积蓄
3.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花白
4.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通“途” 道路

古今异义

1.【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义: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词。今义:指形单影只之人)
2.【河】内【凶】。【河】:(古义:专指黄河。今义:泛指河流。)【河内】:黄河北岸的魏地,今河南济源一带 【凶】:(古义:穀物收成不好,荒年。今义:①.指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②.不行的,不吉祥的。)
3.邻国之民不【加】少。 【加】:(古义:副词,更。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增加
4.弃甲曳兵而【走】。【走】:(古义:逃跑。今义:行走)
5.【或】百步而后止。【或】:(古义:有的人。今义:表选择的连词,或许、也许)
6.是亦【走】也。 【走】:(古义:跑,逃跑。今义:行走)
7.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谷】:(古义:粮食的统称。今义:穀子)
8.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胜shēng】:(古义:尽。今义:胜利)
9.斧【斤】以时入山林。【斤】:(古义:斧头。今义:重量单位。)
10.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
11.非我也,【兵】也。【兵】:(古义:兵器。今义:军队中最基层人员)
12.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岁】:(古义:年成。今义:年)
13.【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古义:那幺。今义:这;于是)
14.【填】然鼓之。【填】:(古意:拟声词。今译:填充,...)

一词多义

1.数
①数罟不入洿池 《寡人之于国也》cù 密、细密
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寡人之于国也》几、若干
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六国论》命运
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shuò 屡次
⑤愿得补黑衣之数 《触龙说赵太后》数目、数量
⑥蒙沖斗舰乃以千数 《赤壁之战》shǔ计算
2.直
①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寡人之于国也》仅、只
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爱莲说》与“曲”相对,不弯曲
③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价值
④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指南录〉后序》径直、直接
⑤理直气壮 成语正确
3.发  
①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寡人之于国也》指打开粮仓 救济百姓
②百发百中 成语发射
③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徵发、派遣
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醉翁亭记》开放
⑤主人忘归客不发 《琵琶行》出发
⑥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 《五人墓碑记》发出
⑦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五人墓碑记》发出、抒发
⑧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卖油翁》发射
⑨白髮三千丈《秋浦歌》头髮
4.兵
①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于国也》兵器
②穷兵黩武 成语战争
③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触龙说赵太后》军队
④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淝水之战》士兵
5.胜
①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寡人之于国也》
②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承受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胜利
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忆江南》超过
⑤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岳阳楼记》宏伟的
6.时
①不违农时 《寡人之于国也》名词,季节
②无失其时 《寡人之于国也》名词,时机,机会
7.王
①王无罪岁 《寡人之于国也》大王,名词,读wáng
②然而不王者 《寡人之于国也》称王,统一天下,读wàng
8.食
①谷不可胜食 《寡人之于国也》动词,吃
②狗彘而不知检 《寡人之于国也》动词,吃;名词,食物
9.于
①则无望民之多邻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介词,比
②寡人之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
③颁白者不负戴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在
④则移其民河东 《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到
10.之
①寡人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填然鼓《寡人之于国也》音节助词,无意义
③王道始也 《寡人之于国也》助词,的
④五亩宅 《寡人之于国也》助词,的
⑤申以孝悌义 《寡人之于国也》代词,代百姓;助词,的
⑥孤有孔明,如鱼有水也《隆中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11.以
①请以战喻 《寡人之于国也》
②以时入山林 《寡人之于国也》按照
③申之以孝悌之义 《寡人之于国也》
④以五十步笑百步 《寡人之于国也》凭藉
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12.凶
①河内《寡人之于国也》饑荒
②汉初匈奴黠 《》兇恶
③甫闻讯 《》不幸
④缉拿元《》杀人的人
多吉少 成语不吉利的事
13.加
①邻国之民不加少 《寡人之于国也》
②山不增 《愚公移山》增加
③欲之罪,何患无辞 《》施加
④樊哙负其盾于地,彘肩上 《鸿门宴》
⑤牺牲玉帛,弗敢也 《曹刿论战》夸大

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填然鼓之】 :
一般“鼓”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打鼓,击鼓进军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
一般“衣”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穿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一般“王”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为王、称王、统一天下,以仁德使天下百姓归顺
【树之以桑】:
一般“树”是名词,在此活用做动词:种植
【王无罪岁】:
“罪”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归罪、归咎。
动词作名词: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
一般“生”是活着(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活着的人
一般“死”是死去(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死去的人
丧,为动用法,为……办丧事
形容词作动词:
谨庠序之教
一般“谨”是谨慎(形容词),在此活用为动词:认真从事
动词的使动用法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
一般“移”是移动,在此是使动用法:使……迁移
【请以战喻】:喻,使动,使……明白

译文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那可真是够尽心的啦!黄河北岸魏地收成不好,遭饑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同时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内,河东遭了饑荒,也如此办。我考察邻国的政治,没有哪个国家像我这样用心的。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而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而加多,这是为什幺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让我用战争作比喻吧。咚咚地敲起战鼓,兵器刀锋相交撞击,有人扔掉盔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下,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下。凭着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他人跑了一百步,那怎幺样呢?”
惠王说:“不可以。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这也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尽(这句指在农忙季节不应让人民为公家服役)。密网不下水塘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尽(按,古时曾经规定)。斧子按一定的季节(指在草木凋落的时候,那时生长时节已过)入山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尽。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就使百姓供养老人孩子和为死者办丧事都没有什幺遗憾了,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遗憾,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五亩大的宅园,在里面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鸡、猪、狗等家禽、家畜的饲养(豚:小猪。彘:大猪),不要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老人可以吃肉了。百亩的耕地,不要耽误它的生产季节,数口人的家庭没有挨饿的情况了。认认真真地办好学校教育,反覆进行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教育(庠序:学校,殷代叫序,周代叫庠),鬚髮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头顶着或背负着重物走在路上了。七十岁的人穿衣吃肉,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能达到这样的地步,却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的,是不曾有过的事。
富贵人家让猪狗吃人吃的东西,而不知道加以约束,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打开粮仓赈救灾民,老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罪过,是年成不好造成的。”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刺人,把人杀死后,却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幺不同?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幺,天下的老百姓(指别的诸侯国的人)就会前来归顺了。”

特殊句式

【判断句】
1、是亦走也(句式:是……也)
2、非我也,岁也(句式:……也)
这不是我的过错,这是年成不好。(否定判断肯定判断)
3、非我也,兵也(句式:……也)
这不是我杀的,这是兵器杀的。(同上)
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句式:是……也)
这就是让百姓对生养死葬没什幺不满
5、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句式:……也)
生养死葬没什幺不满,就是王道的开端。
【倒装句】
1、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
(1)申之以孝悌之义
反覆进行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教育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鬚髮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头顶着或背负重物行走在路上
2、宾语前置句:
(1)未之有也(标誌:之)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未之有也。
(2)鸡豚狗彘之畜。
畜鸡豚狗彘
(3)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如何?
3、介词结构后置句:
(1)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4 、固定句式
(1)直不百步耳(“直……耳”相当于“只是……罢了”)
(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或……或……”相当于“有的人……有的人……”)
(3)是亦走也("是......也"相当于“这也是......啊”)
【省略句】
1、何也
省略主语“此”。
2、弃甲曳兵而走
省略主语“将士”。
3、可以无饥矣
省略主语“黎民”。

文学常识

中心

梁惠王自诩“尽心”,而在孟子看来,他所採用的措施,只是“爱民”的临时措施,与邻国之政实际上是五十步与百步之比。孟子认为治国的根本之道是实行“仁政”,提出不要用战争或劳役使人民耽误农时,不要乱捕鱼鳖,不要砍伐林木,让人民休养生息,有较安定的生活,这样才是“王道”的开端。孟子长于辩论,善用譬喻,文中“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梁惠王“尽心”的实质,说理形象而有说服力。

作者简介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着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着有《孟子》一书。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有作品《孟子》流传后世。
孟子像孟子像

成语示例

◎比如老将军算是忠心,犹能建立宋朝旗号,然仅逍遥河上,逗留不进,坐视君父之难,只算得以五十步笑百步。(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五回)
◎孔子的见地还是远点,但比起冉求,也不过是以五十步笑百步而已。(闻一多《什幺是儒家》)
◎杨二车娜姆说不知郑钧其人,更不知其歌,而自己是音乐科班出身。但是在殷谦看来,她也不过五十步笑百步而已,其实杨二在音乐方面没有任何造诣,只是隐约听说她出版过几本书,与郑钧比量齐观,未免一时贻笑大方。(殷谦《殷谦杂文全集》)
◎你不要总是嘲笑他,其实你俩是五十步笑百步,半斤八两。
◎你真是五十步笑百步,说他成绩差,你和他的成绩只不过相差一两分。
◎看见哥哥平时不听话的样子,我取笑他,妈妈便说:“你别五十步笑百步了!”
◎他的羽毛球打得很烂,可他还在那五十步笑百步地说我打球太臭。
◎小明你就不要五十步笑百步了,你考10分,我考0分,咱都没及格!
◎当回头看看自己时,我悲哀地发现自己也正做着类似的事情,好点也是五十步笑百步自取其辱。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五十步笑百步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