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岁(古代冬至别称)
亚岁,意思是仅亚于过年,古代指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冬至(亚岁)
- 节日类型:传统节日
- 流行地区:中华文化圈
- 节日起源:天文
读音
拼音:yà suì
注音:ㄧㄚˋ ㄙㄨㄟˋ
释义
亚岁,指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
引证:
三国 魏 曹植 《冬至献袜颂表》:“亚岁迎祥,履长纳庆。”
唐皎然 《冬至日陪裴端公使君清水堂集》诗:“亚岁崇佳宴,华轩照渌波。”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余·熙朝盛事》:“冬至谓之亚岁,官府民间,各相庆贺,一如元日之仪。 吴中 最盛,故有肥冬瘦年之说。”
清 钱谦益 《冬至日感述示孙爱》诗:“乡人重亚岁,羔黍荐履长。”
习俗
快到年底了,各种节日也多起来了。小伙伴们可能都在关注圣诞节和元旦,但是不知道注意到没有,这个周日是24节气中的冬至,这在古代可是个大日子。
冬至,是中国农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殷周时期,规定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冬至节相当于春节。后来实施夏曆。但冬至一直排在24个节气的首位,称之为“亚岁”。
从汉代以来,都要举行庆贺仪式,高峰时期朝廷休假三天,君不听政;民间歇市三天。热闹程度不亚于过年。冬至有一年中最长的一夜,许多人家会用糯米粉做“冬至圆”,为了区别于后来的春节前夕的“辞岁”,冬节的前一日叫做“添岁”或“亚岁”,表示“年”还没过完,但已经长了一岁。
中国北方冬至要吃饺子,在我老家山东,传说冬至不吃饺子会冻耳朵。杭州人在冬至,要吃年糕,而且一日三餐地吃。可以用年糕蘸着芝麻粉白糖吃,也可以吃肉丝炒年糕。杭州人冬至这天吃年糕,图个好口采。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亚岁(古代冬至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