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亚洲与东方学研究:东亚文明的进化

亚洲与东方学研究:东亚文明的进化

亚洲与东方学研究:东亚文明的进化

《亚洲与东方学研究:东亚文明的进化》是2011年8月1日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盛邦和。

基本介绍

  • 书名:亚洲与东方学研究:东亚文明的进化
  • 作者:盛邦和
  • ISBN:9787564209100
  • 页数:220 
  • 定价:32.00元
  • 出版社: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1年8月1日
  •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世界是多元的,世界文明的存在也是多元的,那幺“多元”形成的原因是什幺呢?盛邦和编着的人的生命存在离不开生物的生态自然,人的社会存在离不开社会的生态自然。生物的生态自然说的是水、空气与养料等;社会的生态自然说的是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前者是人的第一生态自然系统,后者是人的第二生态自然系统。
前者规定与制约人的生物属性,后者则规定与制约人的社会属性,而“文明”是人的生物属性与社会属性的总和。可将文明的自然系统称为“风土”,“风土”决定“文明”。为什幺说亚洲村社与村社主义是亚洲现代阻滞主义的社会基础与精神表征?
《亚洲与东方学研究:东亚文明的进化》“準亚洲俄国的村社社会主义”部分按学术界定说将俄罗斯定义为“準亚洲”。“不得不把公社看作是对过去的一种梦幻”是什幺意思?中国也有那种现代阻滞主义吗?《亚洲与东方学研究:东亚文明的进化》“井田精神的历史留痕”部分回答了这个问题。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篇 原生态亚洲及其“生产方式特徵
第一章 生态自然与原生态亚洲
第二章 原生态亚洲与“亚细亚生产方式”
第三章 亚洲观的逻辑演进
第四章 东方社会经济史论的研究
第二篇 中国“生产方式”与原生态亚洲的比较
第五章 历史的运行:“人口-土地”
第六章 中国地权演化与租佃自耕模式的形成
第七章 中国庄园的特点与命运
第八章 世界地权进化的一般途径
第九章 中国“生产方式”决定的“礼文化”
第十章 “民本论”的现代诠释
第三篇 亚洲文明进化中的原生态停滞
第十一章 亚洲文明进化的阻力构造
第十二章 井田精神的历史留痕
第十三章 古典空想主义与现代中国
第十四章 中国“儒家社会主义”论析
第十五章 “準亚洲”俄国的“村社社会主义”
第十六章 “乡村建设”思想的探讨
第十七章 拉美:不在亚洲的“亚洲”
第四篇 从原生态亚洲走向太平洋亚洲
第十八章 欧亚大陆与太平洋亚洲
第十九章 近代中国“海国”思想的发轫——海运、海商、海军、海权
第二十章 “海派”文化的“外缘”特徵
第二十一章 “文明论”与“脱亚论”解读
第二十二章 日本战后改革及其局限
第二十三章 中国与日本的现代化比较
第二十四章 亚洲文明进化的系统性适配
第二十五章 市场社会与市民社会
后记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亚洲与东方学研究:东亚文明的进化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