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亚热带林业研究所一般指本词条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简称亚林所)是国家林业局所属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下设的独立研究机构,是面向中国亚热带地区,融科学研究、科技推广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综合性林业科研机构。1964年国家经济委员会批准成立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科学研究站,1978年改为现名。

亚林所针对亚热带区域林业建设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和综合性科学技术问题,开展林学基础理论、基础套用技术等公益性研究,为区域林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据2017年1月亚林所官网显示,亚林所设定6个研究室,在职人员171人,其中科研一线95人、高级职称62人、中级职称78人,在读研究生近百人;拥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专业、1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专业。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 外文名:Research Institute of Subtropical Forestry,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 简称:亚林所
  • 属性:综合性林业科研机构
  • 主管部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现任所长:王浩杰
  • 成立时间:1964年
  • 博士后流动站:2个
  • 博士点:7个
  • 硕士点:13个
  •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大桥路73号

历史沿革

1964年,国家经济委员会批准成立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科学研究站。
1978年,改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1985年3月林业部部长杨钟(第一排左二)部长视察亚林所1985年3月林业部部长杨钟(第一排左二)部长视察亚林所
1994年,浙江省林业厅批准依託试验林场成立浙江省黄公望森林公园,以亚热带林木种质资源及天然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要景观,并开展生态定位观测研究。
2002年,经浙江省编制委员会批准,依託亚林所成立浙江省现代林业研究发展中心。
2002-2004年,亚林所进行改革,根据科技发展的需求,将主要学科归纳成6个学科群。
2006年1月,浙江省科技厅召开2005年度综合科技统计年报与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调查会,亚林所被评为科技统计先进单位。
2007年8月,经中国林科院研究生院和亚林所党委同意,亚林所成立了院研究生会亚林所分会。9月,获“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单位”、“学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08年1月,研究所党委获评浙江省林业厅直属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
2011年5月,富阳市庙山坞生态公益林建设保护管理站在研究所庙山坞实验林场授牌成立。
2013年9月,获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先进单位。
2014年8月,依託亚林所的中国林科院沿海防护林中心获批成立,挂靠亚林所的浙江省林学会湿地专业委员会获批成立。10月,完成新实验大楼布局及各项装修;同月,国家林业局批覆,依託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和亚林所等单位成立国家林业局山核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据2017年1月亚林所官网显示,亚林所全所在职人员171人,其中科研一线95人。在职人员中高级职称62人、中级职称78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61人、硕士学位44人,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20人、专业硕士生导师6人,拥有21个研究组。
1987年林业部副部长刘琨(左一)视察亚林所1987年林业部副部长刘琨(左一)视察亚林所
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级):傅懋毅
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部级):马乃训、王浩杰、陈益泰、周志春、姚小华、傅懋毅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马乃训、王劲风、王浩杰、方嘉兴、石全太、刘昭息、朱德俊、庄瑞林、苏梦云、李玉萍、陈孝英、陈连庆、陈建仁、陈益泰、周志春、姚小华、徐天森、秦国峰、赵锦年、萧江华、韩宁林、傅懋毅
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周志春
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周本智、周志春、龚榜初、陈光才
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王开良、王树凤、田敏、乔桂荣、刘军、李生、陈光才、吴明、杜孟浩、汪阳东、张一、张金萍、张蕊、卓仁英、杨志玲、周本智、袁志林、袁金玲、舒金平
研究组:经济林产品加工利用研究组、竹林生物多样性研究组、竹林生态研究组、生物质利用工程研究组、竹类资源与利用研究组、竹林培育研究组、生态树种研究组、林业资源管理研究组、木本粮食树种研究组、木本油料树种研究组、人居环境工程研究组、湿地生态研究组、沿海生态工程研究组、森林生态研究组、森林健康与保护研究组、林木遗传工程研究组、用材树种研究组、林木种质资源研究组、药用植物资源研究组、竹林培育研究组、植物细胞工程研究组

研究部门

据2017年1月亚林所官网显示,亚林所拥有5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4个省部级观测研究站、6个内设研究室,全国经济林产品标準化技术委员会、全国油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中国林学会林业情报专业委员会华东区科技信息委员会、全国油茶技术协作组、全国马尾松良种基地技术协作组等挂靠研究所管理。
亚林所领导慰问生产一线职工亚林所领导慰问生产一线职工
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国家林业局亚热带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局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局马尾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局油茶科学中心、国家林业局经济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杭州)
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林木育种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省部级观测研究站:浙江杭州湾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浙江钱江源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贵州普定荒漠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华东沿海防护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亚林所研究室:林木育种与培育研究室、竹类研究室、经济林研究室、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室、林业生态工程研究室、生物技术研究室

设施资源

据2017年1月亚林所官网显示,亚林所拥有国家林业局庙山坞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2000亩,收集保存林木种质资源6000余份。庙山坞试验林场建有木兰园、茶花品种园、竹种园及毛竹丰产林、实生毛竹林试验林、国外松引种林、杉木基因库、马尾松种源林、油茶良种园、珍稀优良树种资源收集圃等种质资源基因库1437亩,树木园469亩,试验、示範林1638亩。

科研成就

成果综述

据2017年1月亚林所官网显示,亚林所建所以来,累计完成国家、省部、国际合作及其他各类研究项目1000多项,获得科研成果460余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2100余篇,出版专着100余部。65%以上的科研成果在20多个省(区)得到推广套用。
截至2014年11月,亚林所累计完成国家、省部、国际合作及其他各类研究项目近千项,累计取得主要鑒(认、审)定科技成果465项,获得各类奖励300余项,其中省部级及以上奖励175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发明奖和四等奖各1项,部(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8项、三等奖49项;审(认)定林木良种98个(含茶花及林木新品种11个);制定国际、国家、行业和地方标準34项,授权发明专利19项。

获奖项目

部分科技成果获奖项目
科技成果项目获奖类别与等级获奖时间
毛竹低产林改造技术推广示範
浙江省龙游县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9年
浙、湘、赣毛竹低产林改造技术推广
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1年
TDS调节素提高板栗结果率试验
浙江省林业厅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1年
攸县油茶矮化早丰栽培技术
浙江省林业厅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1年
甜柿良种繁育的砧穗组合选择研究
浙江省林业厅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1-1992年
毛竹林大小年改制技术和施肥制度研究
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3年
硝酸还原酶活力与杉木速生性的相关研究
浙江省林业厅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3年
薄壳香茶油的油脂油质及其保健效用
浙江省科技进步优秀奖
1993年
马尾松造林区优良种源选择
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4年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6年
国内外茶花品种收集及其利用技术
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5年
黑荆树良种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的研究
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5年
南方19个油茶高产新品种的选育
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4年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8年
中国竹子主要害虫的研究
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4年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5年
竹笋保鲜及再精加工产品研製
全国适用技术展览交易会金奖
1992年
全国林业名特优新产品博览会银奖
1994年
第三届中国专利技术博览会金奖
1995年
竹林丰产及综合利用技术开发
林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5年
第二届亿利达科技奖
1998年
毛竹林养分循环规律及其套用的研究
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5年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6年
梁希学术奖
1997年
马尾松和火炬松高效低成本栽培模式研究
浙江省林业厅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6年
湿地松种子园种子丰产技术研究
浙江省林业厅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6年
火炬松纸浆材良种选育的研究
浙江省林业厅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6年
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6年
火炬松、湿地松建筑、纸浆材多性状综合选择的研究
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7年
毛竹笋竹两用林丰产栽培技术推广
福建省南平市林业科技一等奖
1997年
马尾松造纸材定向选育及种子园丰产技术研究
浙江省林业厅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7年
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7年
长瓣短柱茶种质异地保存、优选和早实丰产研究
浙江省林业厅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7年
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7年
马尾松扦插繁殖机理和套用研究
浙江省林业厅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3-1994年
纸浆竹林集约栽培模式研究
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7年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8年
细菌(Bt)杀虫剂的研製及套用技术研究
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7年
一字竹笋象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国家林业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8年
马尾松大田优质苗培育技术
浙江省林业厅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6年
套用舒根型容器与半轻型基质培育马尾松苗研究
浙江省林业厅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8年
马尾松不同类型苗木培育技术的系列研究
浙江省林业厅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8年
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8年
庆元杉木种子园投资结构、丰产技术及经济效益研究
浙江省林业厅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8年
浙江省科技进步优秀奖
1998年
杉木种子园丰产技术、投资结构及经济效益研究
国家林业局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8年
组培苗商品化开发和利用研究
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8年
浙江省林业厅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8年
TDS植物生长调节剂提高板栗结果率技术
国家林业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9年
高产高效叶用银杏促成栽培研究
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0年
国外松多世代育种体系构建与良种创製利用
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15年
笋用林钻蛀性害虫监测及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示範
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15年
浙江红花油茶主要性状变异规律研究及良种选育
浙江科技兴林奖一等奖
2015年
南方特色乾果良种选育与高效培育关键技术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15年
柿种质资源收集、鉴定及优质高产高效产业化开发
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15年
毛竹材用林下多花黄精複合经营技术
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2015年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截至2014年,亚林所有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专业、1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专业,拥有7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
博士后流动站:林学、生物学
二级学科博士点:森林生态学、生态工程与技术、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森林保护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经济林学
二级学科硕士点:植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森林生态学、湿地生态学、生态工程与技术、套用化学、环境科学、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森林保护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经济林学、林业经济管理
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植物学、生态学、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森林保护学、林业经济管理、环境科学

教学建设

  • 培养概况
截至2014年4月,亚林所共招收生物学、林学博士后7人,出站5人,退站1人,在站1人。
2007届农业推广硕士毕业典礼2007届农业推广硕士毕业典礼
据2017年1月亚林所官网显示,亚林所自1988年招收硕士生和1997年招收博士生以来,至2013年共授予硕士学位112人,博士学位35人,农业推广专业学位59人,总计达206人。从授予学位的类型分析,理学硕士51人,农学硕士58人,管理学硕士3人;理学博士15人,农学博士20人。从1992年至2006年,授予学位每年不超过5人,其余主要集中在2007一2013年:2007年授予硕士7人,博士3人;2008年授予硕士7人,博士3人;2009年授予硕士9人,博士3人;2010年授予硕士13人,3博士人;2011年授予硕士14人,博士5人;2012年授予硕士16人,博士5人;2013年授予硕士14人,博士6人。至2013年,共授予59人农业推广专业学位。
  • 学生成绩
2008年至2013年的6年间,研究生以第一作者或者导师一作、学生二作发表的论文合计360余篇,占到全所发表论文的约40%。35名博士毕业生中有24位高级职称专业人员。自2006年中国林科院开展优秀研究生评选以来,亚林所研究生约有一百多人次获得各类奖励。

文化传统

亚林精神

献身林业,严谨务实,自强不息,勇攀高峰
亚林所等交流学习亚林所等交流学习
2006年,时任浙江省林业厅厅长陈铁雄在感谢亚林所对浙江林业建设所作的重大贡献时,首次提出了“亚林精神”的概念。2010年12月,亚林精神被浙江省机关工委评为“十佳企事业单位精神“。
这十六个字是50年来亚林人意志品格与治学理念的凝聚精炼,是亚林人精神价值与科学追求的集中统一,是一代代亚林人凝练、践行、传承的结晶,也是代代亚林人的支柱、旗帜与标桿。

文化活动

  • 研究生会
2007年亚林所研究生分会成立,设学术部、文体部、宣传部、生活部、外联部,本着“全心全意为研究生同学服务”的宗旨,贯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方针,在组织机构与队伍建设、思想教育、学术创新、文体活动、社会实践各方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2017年迎新联欢会2017年迎新联欢会
研究生分会和研究生党支部每年组织研究生的春游、篮球赛、研究生运动会、主题党日活动、登山健康月、公开学术报告、优秀论文评选、入所教育培训、迎新晚会等,并积极组织研究生参加义务献血、救灾扶贫捐助、清洁城区等社会公益活动。

科学普及

据2016年1月亚林所官网显示,亚林所利用庙山坞自然与人文资源,自20世纪90年代起组织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先后接待中小学生及社会民众十余万人次。

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
所长
王浩杰
党委书记、副所长
马力林
副所长
汪阳东
副所长、纪委书记
盛能荣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