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警谑佛事件
2014年1月20日上午9点,广东惠州交警为宣传交通安全法规推出一则视频,标题为“交通安全版的《西游记外传》”,其原型取自我国四大名着《西游记》,在视频中,民族脊樑玄奘大师被丑化成了职业取经僧和好色之徒,观音菩萨被丑化成了油腔滑调的“公关”,其中各种怪异夸张的表情以及低俗的情节,不仅玷污了佛教的清净庄严、侵害了广大佛教信众的宗教感情、损害了网路文化的文明健康,并且以政府形象出现,造成了恶劣的示範效应。该视频发布后,其怪异低俗的宣传方式也被诸多媒体纷纷报导。
2014年1月22日上午,《东方日报》对此事的报导(见图)被香港佛教信众发现,此后在佛教信众中迅速传开,引发全国各地众多佛教信众的强烈反感,即刻在微博引发大量抗议,同时惠州交警接到各地电话投诉,要求删除相关内容并公开道歉。
上午11点,惠州交警取消了对该微博置顶,但是并未删除相关内容。佛教信众继续投诉与抗议。
下午17点,惠州交警删除了该微博以及优酷视频。
随后,电话投诉者陆续接到惠州交警来电,表示已删除相关内容。
从上午发现视频,到下午17点删除视频,在短短一天的时间内,佛教信众通过理性抗议及呼吁,维护了网路的文明健康以及佛门的清净尊严,也再次为“民意问责”树立典範。
然而视频已然在网路传播开来,影响仍在继续,广大佛教信众的护法行为也在继续进行中。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交警谑佛事件
- 时间:2014年1月20日
- 地点:广东惠州
- 类别:新闻事件
微视频恶搞佛教 遭佛子强烈抵制下线
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为维护一方治安,增强公民遵纪守法意识,大胆採用灵活多样、贴近民意的宣传方式,收到了良好效果。耳目一新之下,大众纷纷点讚。然而,当创新突破底线,以三俗博眼球乃至用利用宗教开涮时,良善的本意就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广东惠州交警发布戏谑佛教视频的微博

2014年1月20日,广东惠州交警拍摄的《西游记外传》微视频在网上渐红,恶搞佛教的桥段不仅让小伙伴们惊呆,更严重伤害了广大佛弟子的感情。
《西游记外传》以红灯怪色诱唐僧师徒,孙悟空降妖为情节,意在劝诫大众遵守交规,不要乱闯红灯。然而打开视频,扑面而来的皆是恶搞低俗之气。视频里,玄奘大师不仅成了向观音菩萨索要“工资”的“职业取经僧”,更是见了美女便不能自持的好色之徒,还成了报复心很重的小肚鸡肠之人。观音菩萨则成了运作释迦牟尼佛与取经僧人之间人际关係的“高手”。匪夷所思的情节令人跌破眼镜。
据惠州交警介绍,视频借鉴的是文学作品《西游记》和影片《大话西游》。言下之意是,只要创意的来源是得到公认的作品,创作便可以无限延伸,没有底线。但很明显,这部微视频所谓的“借鉴” 挂的是劝善的招牌,借的是《西游记》的壳,拉的佛教的垫脚石,装的是无尽的“俗”。
《西游记》里的唐僧形象已然与玄奘大师差之甚远,但小说多少不乏正面价值;而《外传》里的唐僧和观音菩萨完全成了佛教行头和俗语俗行双重包装下彻头彻尾的俗人。在经历了无数的“西游”式恶搞之后,佛教再一次“躺枪”!
该视频遭到了佛弟子的强烈抵制。1月22日,在广大四众的强烈呼声中,惠州警方删除了在网上发布的视频和微博,并在电话中向佛弟子道歉。但由于视频已经发布了两日,在这个信息“秒传”的时代,恶劣影响早已散布开去。
娱乐无底线,要戏谑佛教一把;商业无底线,要贱卖佛教一把;现在公益微电影也沦落到无底线的地步,急不可耐地要加入恶搞佛教的阵营。资本的利益可以让人铤而走险,而今,是什幺让本应美好的公益宣传也非要以丑陋无比的面孔横空出世?劝善为什幺非要踩着佛教,拉佛教做了垫脚石?
当代社会,信息发达,压力重重,较之严肃的说教,充满人性关怀、风趣幽默的宣传形式总能让人在会心一笑中自然接受善意的教化。然而幽默与恶俗往往只有一步之遥,失之毫釐,则谬以千里。真正的幽默契合人心之灵动,而非浮躁与喧譁中的狂歌乱舞,更不是充满嗜欲暗示的油腔滑调。
铺天盖地的三俗潮流中,人心在躁动,欲望在狂奔。规则与公德的存在本有收摄身心、调伏欲望的作用,然而打破严肃教化形式所放弃的应该是教条,而非教化本身。採用迎合欲望、博取眼球、刺激人心的方式宣传公共规则,即便真的人人都记住了规则,其代价却是对嗜欲之风的肆意扩大和对宗教信仰随意调侃戏谑之恶习的无限助长。
更何况,在“亮瞎眼”的视听效果转瞬即逝之后,人心之中留下的往往是恶趣味、无敬畏,而非珍爱生命、遵守交规和公共秩序的公民意识。正如新浪网友所说:看完视频,交规没记住几条,该闯红灯的照闯,可恶搞佛教全记住了!
欲望为众生生死痛苦之根本,佛教的教理和修行都是教人直面此生死根本,不在其中被动流转,从而获得生命的彻底解放。这样一个透彻欲望、追求生命大道的宗教,却屡屡被嗜欲之俗恶搞,最应受人崇敬的玄奘大师,却屡屡被声色之娱抹黑!殊不知,世人在嗜欲与佛教形象的冲突之中虽然获得一时之快,但增一分调笑,就少一分自知之明;增一分戏谑,便增一分生死之因,少一分解脱之缘。
更为严重的是,这一次对戏谑佛教和三俗之风推波助澜不是来自个人,不是来自无底线的娱乐,不是来自一切向钱看的挟佛敛财,而是来自国家机关单位。人民警察以保卫一方平安为职责,其形象直接代表了正义、正直与国家的威严。而交警部门又是公安机关里最面向大众的单位,其一言一行与民众的密切程度可想而知。
惠州交警此前推出的“最潮交通舞”视频获得民众的热议与好评,因为让人在轻鬆活泼中获得交规的指导,但此次《西游记外传》却直接走向反面,不仅品味低俗,更罔顾国家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的基本宗教政策,以国家单位的名义推助戏谑佛教之风,影响十分恶劣。
国家机关如此不自重,带头释放三俗信号,鼓动人心趋向浮躁贪婪,名为引导公众遵纪守法,实则引领不良风气,令本已负累重重的社会人心怎堪承受!
相比于“法海事件”中龚锣夫妇的死不悔改,惠州警方及时撤销视频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善举,说明在经历了一年的呼吁后,佛教界的自觉意识进一步提升,佛教界的维权开始显现成效。但让人依然忧心的是,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缺乏敬畏,戏谑佛教,肆意恶搞传统文化的风潮正在渗透进各个领域,乃至国家机关、公益广告都不能倖免。
一年前,佛教四众弟子向戏谑佛教大声说“不”,向社会发出“少一些怯懦柔弱的‘唐僧’,多一些民族脊樑的‘玄奘大师’;少一些佛教信众的‘有苦说不出’,多一些对于宗教情感的理解与尊重”真诚呼吁。
今天,这呼声依旧:少一些低俗油滑的‘唐僧’,多一些民族脊樑的‘玄奘大师’;少一些妩媚多事的‘观音姐姐’,多一些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少一些对理所当然的公然戏谑,多一些发自内心的敬畏与尊重!
佛教主体意识觉醒
2013年,被佛教信众称为汉传佛教的护法元年,历经“法海事件”、“兴教寺事件”、“瑞云寺事件”等各种欺佛、谑佛、挟佛、毁佛事件的发生,以及由此引发的全国性护法行动,昭示着佛教信众维权意识的全面觉醒,哪里有不尊重佛教信仰的行为出现,哪里就有抵制之声。在多年来近似雾霾笼罩的沉寂与自保中,汉传佛教几经沉浮,终于在2013年,让人看到了理性护法和重塑信仰尊严的可能。
以强悍作风与犀利文笔享誉佛教界的昭慧法师评价道:“法海事件标誌着大陆佛教开始由弱转强;大陆有这样的反映,一定是积累了相当的能量。”
2013年 中国汉传佛教不再沉默
2013年,中国汉传佛教在护法事业上有了转折性突破。当“法海事件”、“兴教寺事件”、“瑞云寺事件”、“夺寺驱僧”、“挟佛敛财”、“庙产兴商”等等辞彙,已经能被百度输入法基于大数据的云计算所识别时,2013年一系列声势浩大、民意汹涌的草根护法行动,便已然载入了公共舆情的史册。
2013年汉传佛教主体意识觉醒

一直以来,汉传佛教总以一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的刻板印象示人。而随着近年来国内娱乐经济、旅游经济、地产经济和城镇化运动的蓬勃蔓延,本来就在夹缝中生存的汉传佛教,在经济飞腾、人心蒸腾的大潮中愈发显得备受欺凌。各地频发的侮辱三宝声名、践踏佛教权益的事件,不仅在拷问国人的良心与品格,也在拷问四众弟子的忍耐极限。
正所谓触底反弹、否极泰来——2013年1月,佛教四众弟子率先以“法海事件”为端,公开抵制娱乐圈戏谑佛教三宝的行径,树起汉传佛教界主动护法的大旗。该事件立时掀起风起云涌的民意大讨论,引发当代中国佛教信众首次公开向戏谑佛教的低俗文化说“不”。
随即,西安“兴教寺事件”、洛阳“大背头佛像闹剧”、丽江“欢喜佛闹剧”、安徽芜湖“罗汉寺强拆”、北京嵩祝寺及智珠寺变身高档会所事件、福州“瑞云寺事件”等等,纷纷在公共舆论空间引发严肃讨论,演化为的民间自发护法、伸张道义的典型案例,并多以不当利益攫取者的收敛和败北而收场。
随着主动护法氛围的营造,少林寺开始勇于就方丈丑闻、利益攫取等污名进行闢谣,重庆温泉寺所遭遇的毁寺恶行引发公众对因果不虚的重新认知与重拾敬畏;中国移动、格力空调、维他奶等大企业为其戏谑佛教的不当行为正式道歉;全国4000多个寺院为撇清政商纠缠陆续宣布永免门票……
理性护法彰显佛教厚德宽容之风
2013年的佛教护法运动,走的是“亲民路线”,也更是“理性路线”。凤凰网华人佛教的特约评论员曾评价到:“这场扭转道义的草根运动,纵有风起云涌之势,也仅止于网上讨伐、笔头劝诫,断无线下行动、近身对峙,正为网路时代民意表达的典範,堪为佛教厚德宽容之风的彰显。”
理性护法彰显佛教厚德宽容之风

媒体监督 为“民意问责”树立典範
自2012年末起,在法海事件、兴教寺事件、瑞云寺事件等佛教护法事件的典範效应下,2013年在各地频发的践踏佛教权益的事件,纷纷开始在公共舆论空间引发严肃讨论,并有相当一部分迫于舆论和民意的压力,实现了实质性的翻转。2013年的一系列护法运动中,民意踊跃、思路宽阔,一道文化思辨的时代风景蔚然呈现。
媒体公私终端以自觉督查的效用,为“民意问责制”树立了典範。
惠州交警,卖萌不要跌破道义底线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惠州交警的自我形象的颠覆和越发低俗的行为取向也非一朝一夕完成。早在去年年末,南方都市报就对惠州交警各种耍酷卖萌、譁众取宠的作风进行过报导。
12月2日,惠州市交警部门组织文明交通千人行健步走活动,惠州交警在现场推出秘密武器———最潮交通指挥舞。在全国交通安全日的宣传活动中,惠州交警卖萌耍酷,大跳交通指挥舞,此前录製的舞蹈M V也同步上网,引发围观。2013年8月初,惠州交警部门协助组织过大学生跳“斑马舞”向市民宣传交规。
可以看出,为了拉近警民关係,卖萌成了广东惠州交警的不二武器。但是作为政府部门,真刀真枪地为公众提供服务、实事求是的解决问题是本有的职责所在。虽然自媒体时代,卖萌耍酷对于塑造政府亲和力会有暂时的效果,但到了公众腻烦的临界点,甚至于突破了最起码的道德底线,就不仅仅是无法回答公众对于这几年电动车政策反覆无常的质询, 更是在自毁形象。
政府部门,更应成为尊重信仰的表率
惠州交警,是中国交警的一个典型缩影,也是中国政府的一个典型代表。
它应以保卫一方平安为职责,并直接代表了正义、正直与国家的威严。作为一个面向大众的政府部门,一举一动都应是国家形象的表率。一个号称对全世界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想必不该是藏污纳垢的伪装。一个号称继承了几千年文化传统的民族,更不应该出现公众部门带头戏谑佛教的行为,尤其是发生在此新年佳节期间。
虽然惠州交警在谑佛事件后及时道歉并撤销视频,让人感到政府以身作则的态度和诚恳,但是屡见不鲜的谑佛事件的发生,以及某些政府部门对自身破坏佛教行为的纵容乃至推波助澜,表明的是腐败不仅仅发生在行动上,病变更严重的可能是灵魂。
十八大召开后,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反腐行动成了最惹人眼球的国家政务焦点,在种种贪污受贿、奢靡浪费外在表征不断揭露的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种种蚕食文化、破坏传统、挟佛敛财、借佛卖艺的信仰缺失所造成的问题。没有敬畏之心的时代,笑料变得比信仰值钱。灵魂中了毒,把神圣当成了玩物。
新的时代,政府部门更有责任成为尊重信仰的表率。
无代价时代,终结于今日
为过失付出代价,应当是一个理性成熟的社会所具有的气度。
在2013年发生的“法海事件”中,随着佛教界对格力空调、维他奶公司以“法海不懂爱”歌词进行戏谑宣传提出抗议后,三家企业分别撤除了相关广告,并公开向佛教四众郑重道歉。
企业正面回应之迅速,道歉态度之诚恳,正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一民族品德的充分体现,更树立了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典範,维护了社会正义与良知,引发了社会关于道德底线的反思。
对过错的道歉,目的并非追究肇事者的罪行责任,而是为了警醒大众莫犯以往的过错,为整个社会、国家与民族清除侵蚀文化信仰的毒素。如若不然,对文明的破坏以及对道德的颠覆,会因从未直面表达道歉,随时间推移而愈发负累深重。真诚自觉的反省,对推动社会进步的具有积极的意义。
60年前的庙产兴学运动中,有人以兴学之名亵渎信仰不付代价。而今天,有人以娱乐之名、以商业之名、以城镇化之名戏谑信仰、践踏信仰、毁灭信仰,都将付出相应的代价,承担一切的后果。在传统文化意识的觉醒,人文情怀的复甦的大势下,佛教信众理性的抗议和坚定的护法,将坚守佛门的清净尊严,使无代价的时代终结于今日!
不付代价的时代从现在开始,让它过去;理性宽容的自省时代从现在起步,已然到来!
相关谑佛事件
法海事件
2012年底湖南卫视跨年晚会上,龚琳娜的一曲《法海你不懂爱》引发了网友大规模的吐槽。同时,由于歌曲所指的“法海”,历史上是佛教禅宗祖师法海禅师,这种指向宗教领袖的娱乐风潮,引起了佛教四众弟子的强烈抗议(当代中国佛教信众首次公开向戏谑佛教的低俗文化说“不”),导致“法海事件”,同时激发文化界对“娱乐底线”的讨论、各界抵制风潮,以及网友对当前中国娱乐界的低俗、庸俗、媚俗之风气的强烈排斥心理。
法海事件引发“娱乐底线”讨论

洛阳“大背头佛像闹剧”
2013年4月,河南洛阳某游乐园把企业家的轮廓鲁莽地“嫁接”在了佛祖身上,缔造出一尊“四不像”,引发网友热议。这尊留着“大背头”的弥勒佛横空出世以后,公众在第一时间听到了佛门弟子“涂污栽赃佛头、恶行必遭恶果”的声讨,也看到了来自新华社的质疑:“大背头弥勒佛折射的是一种无知无畏的荒诞与扭曲,是对于中国深厚宗教文化的亵渎。”在网路上持续的争议声中,园方最终发表致歉声明,并将整个大背头弥勒佛进行彻底改造。用当时媒体的话讲,资本对信仰和审美的双重“绑架”终于得以被惩戒。
大背头弥勒佛:涂污栽赃佛头

丽江“欢喜佛闹剧”
2013年5月,丽江古城区某酒吧大厅内落成一尊价值不菲的“艳遇佛”,因其赤裸身体作交合状而引发社会争议。虽然酒吧负责人声称这属于藏传佛教密宗的本尊神“欢喜天”,但该酒吧借佛像引发游客低俗联想以求取卖点的初衷,仍被众多网友指责为“亵渎神圣”,相关新闻评论直指其背后的拜金意图和缺乏敬畏。因受到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酒吧后迅速将该佛像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