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津城际高速铁路
京津城际高速铁路于2008年正式投入运营,从北京到天津需要29分钟。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京津城际高速铁路
- 建造开始时间:2005年6月
- 运营时间:2008年8月1日
- 连线城市:北京、天津
基本信息
- 名称:京津城际高速铁路
- 沿线车站:北京南站、亦庄站、永乐站(预留)、武清站、天津站
- 全程时间:29分钟
- 列车最快时速:350公里/小时
- 全程里程:120公里
- 列车最小行车间隔:3分钟
线路简介
京津城际铁路是我国高速铁路的开端,採用世界最先进的无砟轨道技术铺设,列车为国产时速350千米CRH3\CRH2C型动车组。其中CRH3在试验中跑出了394.3千米/时的世界运营列车最高时速记录。
京津城际铁路下设北京南站、亦庄、永乐、武清、天津站五大站,天津站是一座有着120年历史的老站。改造之后,外观将展现出蝶状造型;在功能上将要实现普通快速铁路、高速铁路、城市捷运间的零距离换乘。京津高铁直接提升了城市间的交通能力,让往返两地变得更加容易。
14年来,京津城市铁路不断发展:14年前,北京到天津只有一列绿皮直达车,一天两个往返,单程120分钟;6年后,被称为‘子弹头 ’的‘神州号’开行,运行时速140公里,单程74分钟;去年4月,全国铁路第六次提速,京津城际列车增开12对动车组,全程69分钟;去年8月,京津城际列车客流高峰时发车密度调整为每5分钟一班,实现‘公交化’运营。今年,京津城际交通将再次升级。作为中国第一条开工建设的高等级城际快速铁路,350公里的运行时速,30分钟走完全程,京津高铁将拉开中国高速铁路建设的崭新一幕。
线路走向
京津高速铁路工程于2005年7月4日开工建设,总投资133.24亿元。2008年8月1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前一周)投入运营。轨道採用无砟轨道施工技术,採用500米的无缝钢轨焊接。
京津高速铁路自北京南站东端引出,沿京山铁路往东,下穿玉蜓桥沿南护城河至左安门后折向东南,由北京环线特大桥(全长16千米)连续跨越二环、三环、四环、五环和通黄路,由凉水河特大桥(全长22千米)跨越凉水河和六环。经崇文区、丰台区、朝阳区、通州区,由亦庄开发区及永乐新城东侧的京津第二高速通道出京,直抵天津站。
车站简介
京津城际高速铁路设北京南、亦庄、永乐(预留)、武清、天津等五座车站。该线第一阶段会使用时速350公里的CRH3型及CRH2C型电动车组。全程运行时间约为29分钟。城际高速铁路设计最小发车间隔为3.5分钟。
北京南站、天津站在功能上将要实现普通快速铁路、高速铁路、城市捷运间的零距离换乘。京津城际高速铁路在北京南站位于北京捷运4号线、14号线站台上方,与捷运实现零换乘。城际高速铁路亦庄站将与规划中的轻轨线路实现换乘。城际高速铁路在天津站可以与在建的天津捷运2号线、3号线和9号线(津滨轻轨西段)实现换乘。
京津城际高速铁路由“京津城际铁路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经营,公司由铁道部、北京市及天津市政府共同组建。京津城际列车使用一套全新的电子车票系统,有别于一般路线使用的纸质车票。
交通改善
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高等级城际高速铁路——京津高速铁路开通运行。京津高速铁路一端是北京,一端是天津,120公里长的铁路线将北京和天津两个举足轻重的城市连在了一起。京津高铁直接提升了城市间的交通能力。
京津城际铁路是中国铺设的第一条採用先进的无砟轨道技术铺设,轨道运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长钢轨焊接工艺,经过多次焊接后铺设的钢轨,没有连线缝隙。信号系统使用ETCS-1级和CTCS-2级信号系统。 列车为国产设计时速350千米CRH3\CRH2C型动车组。其中CRH3在试验中最高时速达394.3公里/时,CRH2C在试验中跑出了383千米/时的最高车速。正式运营时速为350公里/时。为保证安全、控制车速,工作人员制定了一套完善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全部採用计算机控制,事先设定好速度,固化在地面设备里面,司机只能以设定的速度运行。
1994年前,北京到天津只有一列绿皮直达车,一天两个往返,单程120分钟;2000年后,被称为‘子弹头’的‘神州号’开行,运行时速140公里,单程74分钟;2007年4月,全国铁路第六次提速,京津城际列车增开12对动车组,全程69分钟;2007年8月,京津城际列车客流高峰时发车密度调整为每5分钟一班,实现‘公交化’运营。2008年,京津城际交通将再次升级。作为中国第一条开工建设的高等级城际高速铁路,运行时速350公里,29分钟走完全程,京津高速铁路拉开中国高速铁路建设的崭新一幕。
交通的改善也带动了城市相关领域的升级。作为京津城际铁路和京沪高速铁路的交会点,新北京南站备受瞩目,“北京南站经济圈”的概念已经被写进了丰台区政府的工作报告。与北京南站类似,天津东站也将被天津河东区着力打造为商务商贸聚集区。通过京津城际高铁通道,京津密集的人才、信息、技术资源和城市功能都可以更加便捷地向包括滨海新区在内的环渤海区域扩散疏解,进一步释放中心城市优势资源的辐射效应,带动周边地区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