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吓鬼
《人吓鬼》是宝禾电影製作有限公司出品的殭尸灵幻片,由洪金宝製作并监製,钱月笙执导,林正英、董玮、钱月笙、陈龙、午马、刘秋生等人主演,影片于1984年1月12日在香港上映。
影片讲述了镇上戏台下面埋葬了两副人骨,其中一个因为受不了恶鬼的欺负被迫在人间徘徊从而引发一系列故事。
基本介绍
- 导演:钱月笙
- 编剧:欧炳南
- 主演:林正英,董玮,陈龙,罗浩楷,午马,刘雅丽,刘秋生,钱月笙
- 製片人:洪金宝、陈会毅
- 出品公司:宝禾电影製作有限公司
- 中文名:人吓鬼
- 外文名:Hocus Pocus
- 其它译名:person sare ghost
- 出品时间:1984年
- 发行公司:博纳影业
- 製片地区:中国香港
- 製片成本:800万
- 拍摄地点:香港
- 类型:恐怖、喜剧、动作、剧情
- 片长:89 分钟
- 上映时间:1984年1月12日
- 票房:HK$ 3,401,771.00
- 分级:Ⅰ级
- 对白语言:国语、粤语
- 色彩:彩色
- imdb编码:彩色
- 主要奖项:香港金像奖最佳动作指导(提名)
- 线上播放平台:爱奇艺、腾讯
剧情简介
这是一个发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香港戏班里的故事。戏班里顽皮捣蛋的武生阿贵(董玮饰)经常扮鬼吓人,连戏班的台柱新少佳都经常被他捉弄,大家对他既气愤,亦无可奈何。
这次,当阿贵又扮鬼吓人时,岂料碰上了真鬼——潮州鬼。阿贵吓得屁滚尿流,幸好戏班里的老衣箱声叔(林正英饰)这方面经验丰富,他得知潮州鬼生前被人分尸,死后才冤魂不散。为了让潮州鬼安息,声叔和阿贵决定找全潮州鬼的尸骸。不料却错挖了另一个恶鬼的尸骸,一时间,戏班被恶鬼弄得乌烟瘴气,声叔决定和阿贵一起扮天师吓走恶鬼。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 | 演员 | 配音 | 备注 |
---|---|---|---|
声 叔 | 林正英 | ---- | ---- |
阿 贵 | 董 玮 | ---- | ---- |
阿 标 | 陈 龙 | ---- | ---- |
老 人 | 午 马 | ---- | 吃麵的怪老头 |
阿 光 | 刘秋生 | ---- | ---- |
潮州鬼 | 钱月笙 | ---- | ---- |
女 厨 | 刘雅丽 | ---- | ---- |
阿 佳 | 罗浩楷 | ---- | ---- |
恶鬼 | 张力全 | ---- | 被华光仙师消灭的恶鬼 |
职员表
製作人 | 导演 | 副导演(助理) | 编剧 | 摄影 | 剪辑 | 动作指导 | 灯光 |
---|---|---|---|---|---|---|---|
洪金宝 陈会毅 | 钱月笙 | 张景坡、区炳南 | 区炳南 | 李有棠 刘观伟 | 张耀宗 | 洪家班 | 曲作霖 |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
角色演员介绍
- 声叔演员:林正英声叔是整个戏班的一个师傅,带领着队伍到处出台,因为经常出演一些死人戏,所以经常遇到怪异事情、他觉得肯定是有这幺一回事,相信世上有鬼怪一说,所以做事都很心细。
- 阿贵演员:董玮阿贵为人喜欢占便宜,还经常糊弄朋友,他看阿彪老实,经常捉弄阿彪,戏弄阿彪,还喊弟兄们一起去扮鬼吓佳大牌,后来被阿佳发现,结果阿贵被暴打一顿。阿贵不服,找机会报复,把阿佳弄得整的有够好笑的了。
- 老人演员:午马老人在一个麵馆吃麵,恰巧阿贵们也在这个麵馆吃饭,老人吃饭的样子很奇怪,阿贵们就笑这个老人,其中一个还学老人走路的样子,老人说,年轻人你迟早也要像我这样的。
- 潮州鬼演员:钱月笙潮州鬼三百年前就被分尸七段,尸骨就埋在阿贵们戏台下面的,由于无人帮他立坟墓所以成为孤魂野鬼,在下面也被另外一个恶鬼欺负,所以到阳间避灾,并找戏班的人帮他找到了安身之处。
- 阿佳演员:罗浩楷阿佳是班主的顶樑柱,经常在戏里面挑大樑,前面他很的性格很高傲,因为他自己觉得自己在戏班里面是最得意的一个,所以很多人都对他有意见,后来与阿贵发生冲突,又被鬼上了身,上身后被声叔救了。性格大变,对人友好。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
获奖记录
获奖时间 | 届次 | 获奖奖项 | 类型 | 获奖者 | 结果 |
---|---|---|---|---|---|
1985年 | 第四届 | 香港电影金像奖 | 最佳动作指导 | 《人吓鬼》 | 提名 |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
製作发行
上映信息
地区 | 上映时间 | 语言 |
---|---|---|
中国香港 | 1984年1月12日 | 粤语 |
製作公司
公司名称 | 国家/地区 |
---|---|
宝禾电影製作有限公司 | 中国香港 |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
影片评价
该片将中国民间迷信传统,通过戏剧化手法表演出来,过程中又加入了武打场面和谐趣笑料。不过,有时喜剧风格太强烈,又会不知不觉地掩盖了惊吓元素的发挥,这亦造成了该片总是搞笑有余恐怖不足的毛病。(羊城晚报评)
影片延续着八十年代初鬼片的热力,将传统的功夫喜剧巧妙结合进来,作为新的商业卖点。故事笑料多多,令人捧腹不已,虽说成本不高,但其独到的戏剧火候与喜剧功力,倒是让人不得不为之痴迷。影片在当年获得的票房并不算高,但却是录影带市场的排头兵,随后多年以来一直都经久不衰,延续着商业魅力。(电影文学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