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慧专业
人工智慧专业是中国高校人计画设立的专业,旨在培养中国人工智慧产业的套用型人才,推动人工智慧一级学科建设。2018年4月,教育部在研究制定《高等学校引领人工智慧创新行动计画》,并研究设立人工智慧专业,进一步完善中国高校人工智慧学科体系。2019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公布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根据通知,全国共有35所高校获首批「人工智慧」新专业建设资格。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人工智慧专业
- 属性:专业名称
- 学科:人工智慧
- 目标:培养人工智慧产业套用型人才
- 专业代码:080717T
背景信息
中国人工智慧发展迅猛,中国政府也高度重视人工智慧领域的发展。预计到2020年,中国人工智慧产业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2017年全球新兴人工智慧项目中,中国占据51%,数量上已经超越美国。但全球人工智慧人才储备,中国却只有5%左右,人工智慧的人才缺口超过500万。

全球共有超过360所具有人工智慧研究方向的高校,其中美国拥有近170所,中国仅30多所。虽然一些中国高校开设了相关课程,但总体上缺乏人工智慧的基础教学能力,高校在独自培养具有动手能力的套用型人才上有所欠缺。
发展历史
2018年4月3日,中国高校人工智慧人才国际培养计画启动仪式在北京大学举行。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许涛透露,教育部将进一步完善中国高校人工智慧学科体系,在研究设立人工智慧专业,推动人工智慧一级学科建设。教育部在研究制定《高等学校引领人工智慧创新行动计画》,通过科教融合、学科交叉、进一步提升高校人工智慧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
2018年4月8日,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慧拔尖人才培养试验班宣告成立,将于2018年面向全国招生。每年计画招生40人左右,高考招生选拔15人左右,校内新生选拔15人左右,少年班再选拔10人左右。
2019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公布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经申报、公示、审核等程式,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专业设定与教学指导委员会评议结果,并徵求有关部门意见,确定新增审批专业名单。根据通知,全国共有35所高校获首批「人工智慧」新专业建设资格。
专业目标
探索实践适合中国高等人工智慧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中国人工智慧产业的套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
1.认知与神经科学课程群
具体课程:认知心理学、神经科学基础、人类的记忆与学习、语言与思维、计算神经工程
2.人工智慧伦理课程群
具体课程:《人工智慧、社会与人文》、《人工智慧哲学基础与伦理》
3.科学和工程课程群
新一代人工智慧的发展需要脑科学、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信息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实验科学家和理论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寻找人工智慧的突破点,同时必须要以严谨的态度进行科学研究,让人工智慧学科走在正确、健康的发展道路上。
4.先进机器人学课程群
具体课程:《先进机器人控制》、《认知机器人》、,《机器人规划与学习》、《仿生机器人》
5.人工智慧平台与工具课程群
具体课程:《群体智慧型与自主系统》《无人驾驶技术与系统实现》《游戏设计与开发》《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
6.人工智慧核心课程群
具体课程:《人工智慧的现代方法I》《问题表达与求解》、《人工智慧的现代方法II》《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
开设院校
北京: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
江苏: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天津:天津大学 南开大学
山西:中北大学
辽宁: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
吉林:吉林大学、长春师範大学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 同济大学
浙江:浙江大学
福建:厦门大学
山东:山东大学
湖北:武汉理工大学
四川: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
重庆:重庆大学
陕西: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甘肃:兰州大学
安徽:安徽工程大学
江西:江西理工大学
河南:中原工学院
湖南:湖南工程学院
广东:华南师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