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人有病,天知否:1949年后中国文坛纪实

人有病,天知否:1949年后中国文坛纪实

人有病,天知否:1949年后中国文坛纪实

《人有病,天知否:1949年后中国文坛纪实》根据当事人的口述.以及大量档案、会议纪录和口述史料,真实地再现了俞平伯、沈从文、丁玲、老舍、赵树理、郭小川、汪曾祺、浩然等作家在一九四九年后的遭际和故事,以及他们的心路历程,让读者了解到那些尘封的如烟往事。

基本介绍

  • 书名:人有病,天知否:1949年后中国文坛纪实
  • 又名:人与岁月丛书
  • ISBN:7020080847, 9787020080847
  • 页数:428页
  •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1年1月1日
  • 装帧:平装
  • 开本:16
  • 版次:2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作者多年积累和访谈而得的13篇文章,及11篇追忆当年採访和幕后花絮的“题记”,所写都是读者较为熟悉的现当代文坛“名角”:俞平伯、沈从文、老舍、丁玲、赵树理、郭小川、汪曾祺、浩然、严文井等。
根据当事人的口述,以及大量档案、会议纪录和口述史料,真实地再现了1949年后中国文坛的真实面目,以及众多作家在大环境发生转变时痛苦的心路历程。这些强大而可畏的真实纪录,使那些尘封的如烟往事得以鲜活呈现,从而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阴晴圆缺和风云变幻。

推荐理由

《人有病,天知否:1949年后中国文坛纪实》根据当事人的口述.以及大量档案、会议纪录和口述史料,真实地再现了俞平伯、沈从文、丁玲、老舍,赵树理、郭小川、汪曾祺、浩然等作家在一九四九年后的遭际和故事,以及他们的心路历程,让读者了解到那些尘封的如烟往事。
作者以一种极大的善意敬意写这些离我们不远的作家们,不溢美也不隐恶,不粉饰也不歪曲。于是,读者就可以从《人有病,天知否:1949年后中国文坛纪实》中发现许多生动鲜活的、却也是强大而可畏的真实,进而可以揣想,有哪些真实可能是被有意无意地删略了?

精彩评论

历史是不可摧毁的,也不能抹杀,不能瞒,不能骗。还有历史会再现。以理性或感性再现在史书上,在艺术里,在真里或美里,不论戏剧或悲剧。果然再现了,就有震撼的力量,倒会是摧毁的手段。
在这面上辛苦工作的人,查档案,找资料,访人物。为真也为美,青灯黄卷,善哉善哉。
——林斤澜
作家的戏剧性经历后面隐藏着的是中国的社会变迁史,也是人性的证明。陈君的文章就是现当代中国的重要的“人证”。而且他的文章写得细,生动,材料挖得深而且常有独得之秘至少是独得之深与细,他的文章十分好读。
——王蒙
《人有病,天知否》以大量原始材料独家报导了沈从文、老舍、丁玲、俞平伯等作家1949年后鲜为人知的故事。作者所採用的大量原始档案和往来书信均为第一次面世,属于绝对的独家报导,向人们展示了许多长期以来一直为人们所渴望了解的关于个人和中国文坛的“故事”。
——孙郁

作者简介

陈徒手,本名陈国华,福建福州人。1961年12月出生。1982年2月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先后在中国致公党中央机关、中国作家协会工作。《北京青年报》副刊编辑。
主要从事知识分子专题资料的收集,着作《人有病,天知否——1949年中国文坛纪学》推动了国内口述史研究。

目录

善哉林斤澜 2
人证与史证王蒙 4
旧时月色下的俞平伯 10
午门城下的沈从文 28
老舍:花开花落有几回 66
丁玲的北大荒日子 148
1959年冬天的赵树理 200
郭小川:党组里的一个和八个 218
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的思索 284
汪曾祺的文革十年 404
浩然:艳阳天中的阴影 440
浩然的历史场 466
严文井口述中的中宣部、作协琐事 480
林希翎女士 489
果戈理到中国也要有苦闷 496
初版后记 508
再版后记 513
三联版后记 515

内容试图

旧时月色下的俞平伯
在略为发黄的文管会《工作人员登记表》上,笔者见到俞平伯当年在“对工作意见及希望”一栏中填下的这几句话:“继续学习、努力,为新中国的建设,在政治、文化各方面服务。”此时是北平和平解放后的l949 6月16日,四十九岁的俞平伯身份为北大中文系教授。在1951年1月北大《教师及职员登记表》中,俞平伯如实地在“现在从事之研究工作”一栏中写了五个大字:整理《红楼梦》。
1952年俞平伯出版了《红楼梦研究》,引发了1954年一场来势兇猛的大批判运动。该书编辑、九十岁的文怀沙谈起当年,依然唏嘘而叹:
大约是1951年,有一天俞平伯因父亲去世等原因找我借钱,我答应帮助他从上海棠棣书店预支稿费旧币二百万元(新币二百元)。开棠棣书店的徐氏兄弟是鲁迅的同乡,书店的名字还是鲁迅改的。他们请我主编一套古典文学丛刊,我就同俞平伯商量:把二十七年前出的《红楼梦辨》再加新作,再出一次怎幺样?俞平伯在旧作的黄纸上用红墨水删改,用浆糊、剪刀贴贴剪剪,弄成一本十三万字的书稿。徐氏兄弟是自负盈可,担心《红楼梦辨》当年只印五百本,现在能否畅销。没想到销路很好,印了六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人有病,天知否:1949年后中国文坛纪实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