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产业结构影响的研究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产业结构影响的研究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产业结构影响的研究》是左军英着的博士论文,由武少俊指导。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人民币升值对我国产业结构影响的研究
  • 论文作者:左军英着
  • 导师:武少俊指导
  • 学科专业:国民经济学

基本信息

副题名
外文题名
Research of the effect of the RMB increasing in value to our industrial structure
学位级别
博士论文
学位授予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
学位授予时间
2008
关键字
人民币 货币升值 产业结构 汇率
馆藏号
F121.3
馆藏目录
2009\F121.3\2

中文摘要

自2005年 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不断攀升,至2008年2月20日,已升值至7.14元/美元,实际升值11.96%。由于我国经济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2007年达到了63.46%),人民币升值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比较优势的发挥,也直接作用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 第一章,从汇率体系的形成着手,分析了目前国际汇率体系的特点和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汇率变动虽然是由经济和政治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根本因素是经济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是货币本身所内含的价值量发生变化的结果。货币作为商品的一般等价物,无论在金本位时代还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或牙买加体系的货币符号(纸币)时代,都内含着本身所代表的价值量。两种货币汇率的形成和波动,其实质是两种货币之间内含价值量的比值变化,汇率的浮动也围绕着其所代表的价值量而上下波动。 人民币的升值,虽然有较强的政治背景,美国、日本、欧共体等分别从本身的利益出发,给人民币升值施加了不同的压力,但人民币升值的内因才是根本原因,即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这集中体现在我国在国际收支中的不平衡和巨额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 第二章,研究了人民币的汇率及其发展趋势。关于人民币的实际汇率问题,国内外进行研究的机构和专家较多,结论差距也很大,但得出的结论都是人民币被低估,分歧只是低估的程度而已。为较好地分析人民币未来的升值趋势,本文基于经典的购买力平价理论和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分别分析了人民币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的差异及人民币升值的趋势。本文以1978年的汇率为基数,经过对中美有关汇率数据的对比计算,得出人民币名义汇率低估约49%。基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和中国的实际数据的分析,得出随着中国的经济成长,人民币将持续升值的结论。并基于此结论,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预测了人民币升值的时间和幅度:在未来3-5年内,人民币升值和波动的幅度将会较小,预计为每年5%--7%左右的升值;5年后,随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完成和中国市场经济的更加成熟,人民币市场化程度将会逐渐加大,至2015年,基本达到人民币实际汇率。 第三章,从理论上分析了汇率变动对不同外向型经济产业结构的影响程度。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使汇率对任何国家和地区比较优势的发挥产生着较大的影响。对外开放程度越深,比较优势发挥越充分,对其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影响就越大。因为汇率代表着两种货币之间的价格比,汇率变动直接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比较优势发生变化。国内外价格比小于汇率的所有产品均具有国际竞争优势,国内外价格比大于汇率的所有产品均处于国际竞争劣势。本章以不同汇率的四个国家为例,从具体数值上分析了汇率的变动对产业利润形成和比较优势发挥的影响。 第四章,建立了人民币升值不同幅度对国民经济各行业利润影响的计算模型,并基于我国国民经济2005年投入产出表的数据计算了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净出口率、人民币升值不同幅度各行业总体利润的波动情况、人民币升值不同幅度各行业的平均利润率的变化情况等。通过计算结果可知,随着人民币升值幅度的增加,行业利润的变动幅度也迅速变大。对于自然垄断行业,由于缺乏充分的竞争,汇率升值后的行业利润率高于平均利润率,因此,人民币升值对这些行业影响不大,而纺织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製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製造业等,由于这些行业的利润率本就处于国民经济平均利润率以下,而且作为出口依存度较高的行业,随着人民币的升值,这些行业将难以为继。 行业的变化最终会体现在产业结构方面,从资源配置来看,随着人民币的升值,资源出口型产业成本大幅度增加,这将有利于我国资源型企业的儘快转型;从就业方面来,由于低层次产业将随着人民币升值不断退出市场,大量的就业人群,将转向更高的产业结构层次,从而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从供求方面看,由于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上升(2007年已达到55.65%,而世界平均水平只有20%-30%),已形成严重的消费不足,造成了中国严重的出口依赖症。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在出口受限的情况下同,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必须由内需来完成,即产业结构的调整要以促进内需为方向。 另外,随着人民币的升值,中国产业对外投资逐步加快,也造成2007年、 2008年外资企业撤离东南沿海的数量不断增多。基于此,本文认为中国出现了产业空洞化初期现象,为避免产业空洞化对经济的影响,本文提出了我国的应对措施。 第五章,根据第四章的数据,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影响。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我国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但对第二产业负面影响较大,按目前的生产模式,第二产业将随着人民币的升值而逐渐萎缩。要转变这种现象,国家和企业除大力开发国内市场外,应更多地加快技术的改进,增加产业的技术含量,成功地将人民币升值造成的成本上升向国外转嫁。为使我国三次产业结构更好地向合理化和高度化过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及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走农、林、牧、副、渔集约化的发展道路;加速发展信息产业,大力推进信息化,用信息化带动产业化,加快第二次产业的转型;以人民币升值为契机,大力发展金融、保险、旅游、法律和居民服务等第三产业。 从数据分析可知,按照生产要素密集型产业划分的产业结构也将受到很大影响。随着人民币的升值,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金密集型产品利润率变化幅度较大,人民币的升值对他们有负效应,主要原因是这些产品多集中在低端,竞争方式也主要通过价格手段来进行,竞争优势较弱;而技术密集型产业,由于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人民币升值将促进本产业的发展。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可藉助人民币升值效用,淘汰那些粗放型、资源耗费型行业,使国民经济成长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化。 第六章,为更好地应对人民币升值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以纺织业、家电业、房地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为例进行了具体分析,并针对不同行业的发展提出了策略性建议。 第七章,通过对日德两国货币升值的经验和教训总结,依据“三元悖论”的基本原理,为我国完善汇率制度提出了政策性建议:保持人民币币值与亚洲其他币值的联动,将风险降低;保持人民币币值的基本稳定,不可大幅度升降;要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不可听从某些国家的指手画脚;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缓解国际压力。 降低人民币升值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使我国产业逐步合理化和高度化,我国的产业政策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针对人民币升值,依据未来的比较优势,提前做好产业规划和部署,防止产业的盲目发展;加快国内市场挖掘,减小人民币升值对产业发展的冲击;加大国民生产总值中最终消费的比例,尤其是提高广大农民的购买水平和消费能力;加大技术人才培训,保证产业结构升级对人才的需求。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产业结构影响的研究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