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人的成长

人的成长

人的成长

《人的成长》是玛丽亚·蒙台梭利着,郭景皓 / 郑 艳翻译,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蒙台梭利教育着重的是人格。而非某种教育方法。它是一种帮助人类获得独立,也是一种使人格摆脱传统教育偏见和压制的方法。

基本介绍

  • 书名:人的成长
  • 作者:玛丽亚·蒙台梭利
  • 译者:郭景皓/郑 艳
  • ISBN:9787802343955
  • 页数:141
  • 定价:20.00元
  • 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2-5
  • 装帧:平装
  • 原作名:the formation of man
  • 丛书:  蒙台梭利教育原着全译本

内容介绍

从人格的层面,从人的发展整体考虑盘年期的教育原刚
义大利玛丽亚·蒙台梭利编着的《人的成长》何谓人格?从哪里开始?人何时成为人?毫无疑问,从本质上来说,人格只有一个,且贯穿不同的发展阶段。不管我们所认为的人类是什幺,不管处于哪个年龄阶段,不管是小学生、少年、青年还是成人。都是从孩子开始逐渐长大成人,其闻人格的协调一致从未改变过。既然人的个性在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都是完整的统一体,我们就应该构建一种涉及各年龄阶段的教育原则。

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
玛丽亚·蒙台梭利
1870年,出生于义大利安科纳省基亚拉瓦莱小镇。她是义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她是着名的科学家、女权主义者,现代教育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她是儿童的拥护者。她关于儿童成长与发展方面的发现,以及后来依据这些发现而发展起来的科学教育体系极具革命性。即 使到今天,距蒙台梭利博士所创建的第一个儿童之家的成立已经一百多年了,她有关教育方面的理念仍具有独特的价值,鼓励着很多人去关注儿童,积极地为社会改革提供意见、方向和机会。
1952年,玛丽亚·蒙台梭利于荷兰逝世,但是通过其一手创建的国际蒙台梭利协会(AMI),她的事业得以延续。无数孩子从蒙台梭利教育中受益,而蒙台梭利方法也成为世界上最普及的教学法。
译者简介
郭景皓
曾旅居海外,在澳大利亚接触蒙台梭利教育,之后辞职,投身教育事业。历经多年不懈努力,于2007年将AMI的事业引入中国,现任AMI在华机构——中国蒙台梭利国际教育培训中心(MTC)主任,组织AMI 0-3岁、3-6岁、6-12岁等年龄阶段的职业教师国际认证培训。2010年出版“蒙台梭利致家长”系列丛书之《让孩子享有家》(中国发展出版社),获得广泛关注及好评。

作品目录

人的成长
The Formation Of Man
Contents 目录
Part 1 偏见与星云
引言
什幺是蒙台梭利方法?我们可以将“方法”理解为“为使人的个性获得独立而给予的帮助”,或“把人的个性从传统教育偏见的压迫中解救出来的一种手段”。
矛盾
什幺是蒙台梭利方法?
我们未曾真正认识的“人”
人的研究
我们的社会现状
新教育的任务
Part 2 科学和教育中的偏见
儿童内在自然秩序的展现及其障碍
所有的这一切都十分清晰。在成长过程中,人的潜意识当中有一种内在的驱动力推动着人的成长,正是这种内在的驱动力促成每一个体的构建。
启示与障碍
前例
儿童的心智形式
牧内美
纪律
秩序与良善
健康与偏态
成长的基础
开阔心胸的教育
科学和教育中对儿童的偏见
世上所有家长的内心都有一种“潜意识的自卫机制”,整个社会也形成一种集体潜意识,一致远离并压抑儿童——这是为他好,是对他负责,甚至是为他牺牲。
文化的获得
儿童的社会问题
奥姆比斯
星云
我们可以假设存在某种语言的遗传特质,它就像一团星云,起初并没有坚实的形态,似乎悄然无息,但若没有它,任何语言都不可能有发展的机会。
人与动物
儿童的功能
心理胚胎
吸收性心智
适应
与世界接触
结论
Part 3 世界範围内的读写问题
最初的阅读是按成人的偏见,即成人按照想像中儿童应循序克服困难而设定的:从短词到长词,从简单音节到複合音节,等等。也就是说,在每一个阶段,儿童面前都被设定了一些他们必须克服的障碍。实际上那些困难并不存在。
专制与扫盲
奴隶与儿童
读写是文化的基础
书写爆发
活动字母
写前的预备
阅读的训练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人的成长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