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文明的呼唤
《人类文明的呼唤》是2009年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宁克强、魏茹芳。
基本介绍
- 书名:人类文明的呼唤
- 作者:宁克强、魏茹芳
- ISBN:9787202049884
- 页数:376
- 定价:46.00元
-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9-8
内容简介
《人类文明的呼唤: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当代审视》内容简介: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新的时代条件,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高度,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战略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有利于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有利于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加强党的理论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
目录
第一章 人的全面发展——人类恆久话题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以前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一 以拉伯雷为代表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的发现
二 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人性的张扬
三 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四 黑格尔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第二节 当代西方哲学中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一 以马克斯·舍勒为代表的哲学人类学
二 法兰克福学派的“人的革命”
第二章 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内涵
第一节 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最初探索
二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形成和初步发展
三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成熟与完善
四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补充深化——《哥达纲领批判》和《反杜林论》
第二节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科学内涵
一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界定
三 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内涵
第三节 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和途径
一 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前提
二 消灭私有制,消灭旧的社会分工,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条件
三 充足的自由时间是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基本保障
四 丰富的社会关係是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和衡量尺度
五 实践——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六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途径
第三章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一节 列宁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一 坚持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一致
二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徵
三 坚持人的发展和培养要适应国情发展的需要
四 进行文化建设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五 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六 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消除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对立
第二节 毛泽东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一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人
二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社会多面手”
三 培养道德高尚的“人
第三节 邓小平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一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基础
二 培养“四有”新人——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目标
三 发展生产力——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四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途径
五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文化条件
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闢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新境界
一 江泽民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时代背景
二 江泽民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主要内涵
三 江泽民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现实意义
第四章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
第一节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一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世界背景
二 我国新世纪新阶段发展的现实要求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直接背景
三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社会发展思想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一 第一要义是发展
二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三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三节 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终极目标
一 科学发展观的发展要求内含着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诉习之
二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三 人的全面发展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
四 科学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构成中国社会历史进程中双向互动的两条轨迹
第五章 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形成
一 中国古代的和谐思想
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依据
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现实背景
四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第二节 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目标
一 个人与社会的依存关係是构建和谐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内在统一的理论基础
二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三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经济、文化条件
第三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物质生活的全面发展
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
三 政治生活的全面发展
四 人与环境的和谐
第四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致性
二 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是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统一的基础
三 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以前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一 以拉伯雷为代表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的发现
二 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人性的张扬
三 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四 黑格尔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第二节 当代西方哲学中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一 以马克斯·舍勒为代表的哲学人类学
二 法兰克福学派的“人的革命”
第二章 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内涵
第一节 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最初探索
二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形成和初步发展
三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成熟与完善
四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补充深化——《哥达纲领批判》和《反杜林论》
第二节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科学内涵
一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界定
三 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内涵
第三节 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和途径
一 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前提
二 消灭私有制,消灭旧的社会分工,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条件
三 充足的自由时间是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基本保障
四 丰富的社会关係是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和衡量尺度
五 实践——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六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途径
第三章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一节 列宁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一 坚持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一致
二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徵
三 坚持人的发展和培养要适应国情发展的需要
四 进行文化建设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五 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六 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消除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对立
第二节 毛泽东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一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人
二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社会多面手”
三 培养道德高尚的“人
第三节 邓小平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一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基础
二 培养“四有”新人——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目标
三 发展生产力——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四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途径
五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文化条件
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闢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新境界
一 江泽民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时代背景
二 江泽民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主要内涵
三 江泽民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现实意义
第四章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
第一节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一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世界背景
二 我国新世纪新阶段发展的现实要求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直接背景
三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社会发展思想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一 第一要义是发展
二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三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三节 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终极目标
一 科学发展观的发展要求内含着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诉习之
二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三 人的全面发展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
四 科学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构成中国社会历史进程中双向互动的两条轨迹
第五章 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形成
一 中国古代的和谐思想
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依据
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现实背景
四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第二节 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目标
一 个人与社会的依存关係是构建和谐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内在统一的理论基础
二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三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经济、文化条件
第三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物质生活的全面发展
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
三 政治生活的全面发展
四 人与环境的和谐
第四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致性
二 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是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统一的基础
三 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