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体经筋病治疗与扳机点图解
《人体经筋病治疗与扳机点图解》在受到本领域同行的认同后又不断地学习研究,结合国内外同行的经验及自己的实践,对脊柱相关病的病因与病理进行了探索研究认为,脊柱的损伤与肌肉、肌筋膜的劳损有关。经多年的临床研究,对肌筋膜的压痛点(即扳机点)影响脊柱相关疾病有密切的关係,为软损伤。并研究创造了多种治疗方法,如抖针、易罐(并获得了国家专利)等,这些治疗的方法在临床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引起了国内外医学界的关注。现在治疗方法基本系统,故作者汇集出版。
基本介绍
- 书名:人体经筋病治疗与扳机点图解
- 出版社:广东科技出版社
- 页数:200页
- 开本:32
- 品牌:广东科技出版社
- 作者:钟士元
- 出版日期:2013年3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7535958087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人体经筋病治疗与扳机点图解》是按照由浅人深的治疗顺序,对从皮下肌筋膜的扳机点(经筋病灶)、肌肉链的检查,到运用牵拉、肌筋膜鬆弛术、易罐、针刺等治疗,以及用弹力带锻鍊核心肌群、脊柱养生操等进行介绍,祈望能使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国内外肌筋膜的扳机点(经筋病灶)、肌肉链的理论、诊断、治疗和预防有初步的了解。《人体经筋病治疗与扳机点图解》在经筋疗法、扳机点、肌筋膜、肌肉链学说(理论)指导下,运用牵拉、鬆弛术、针刺、滚压、易罐等技术来治疗脊椎周围的软组织损伤,是一种专治软伤、简便廉验的方法。
作者简介
钟士元,广州市市政医院康复科主任,中医骨科副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兼职副教授。从事中医骨伤科工作34年,1985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现任全国脊诊整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推拿学会委员、广州医学会康复分会常委、澳洲《健康与家庭》杂誌编委。从1984年起师从在国内首先提出“脊椎病因”理论、主编《脊椎病因治疗学》的魏徵、龙层花教授,从事脊柱相关疾病及中医伤科治疗。19g5年到美国参加“第二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发表论文《治疗足副舟骨损伤153例》并获“超人杯”奖,成为美国加州中医师联合总会奠基会员,同年到美国中医药学研究院学习整脊等技术。2006年12月在香港中文大学讲学时,被美国中医跌打伤科协会聘任为名誉顾问,香港骨伤学会附设中医学院聘请为名誉教授,香港推拿理疗专业人员总会聘请为名誉顾问。曾先后发表医学论文43篇。其中《骨盆旋移综合徵》一文除国内刊物引用外,还被日本《MANIPULATION》杂誌翻译后全文刊登(2005年5月20日)。为广东省和广州市科普作家协会的科普作家,在《健康报》、《中国人口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及《家庭医生》、《大众医学》杂誌等发表医学科普文章1200余篇,曾被《广州日报》喻为“广州的科普界较多产的作家”。主编《脊柱相关疾病治疗学》,副主编《龙层花颈椎病防治》(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现代家庭保健技巧与禁忌》、《指压腧穴瘦身法》3本书。担任继续教育项目负责人,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广州医学院、广东药学院、海南省推拿学会等举办的学习班任教,仅在2006年就主办了6个“脊柱相关疾病治疗学习班”,另外参加了8个全国、省、市的脊柱学习班讲课。是一位同时能讲、写、做的医师。
图书目录
第一章总论
第二章扳机点(经筋病灶)和肌筋膜链
第一节扳机点
一、扳机点症状
二、扳机点体徵
第二节经筋病灶
第三节筋膜
第三章扳机点和经筋病灶的检查
第一节检查
一、触诊
二、检查方法
第二节触诊练习
第四章治疗
第一节牵拉治疗
一、颈椎牵拉治疗
二、胸椎牵拉治疗
三、腰椎牵拉治疗
四、骨盆牵拉治疗
第二节肌筋膜鬆弛术
一、手法特性
二、与其他牵拉组织手法最大的差异处
三、不同于被动性关节手法或拉筋
四、适应对象
五、颅底部鬆弛法
第三节易罐治疗
一、易罐在颈椎部位的套用
二,易罐在胸椎部位的套用
三、易罐在腰椎部位的套用
四、易罐在骨盆部位的套用
五、易罐在脊柱侧弯的套用
第四节滚压治疗
一、注意事项
二、滚压治疗的方法
第五节针刺治疗
一、肩部、臀部运动针
二、臀部运动针加拉筋
三、腹部刃针治疗
四、腹部抖针治疗
五、肌筋膜链挑法治疗
六、肌筋膜链针刺减压治疗
第五章预防锻鍊物理操
第一节用弹力带锻鍊核心肌群
一、弹力带使用方法
二、弹力带收腹抬腿
三、弹力带坐位腿外展
四、弹力带卧位膝关节外展
五、弹力带跪拉弯腰运动
六、弹力带夹膝抬臀
七、弹力带单膝跪撑
第二节脊柱养生操
一、侧卧捏颈
二、仰卧转头
三、仰卧转身
四、仰卧挺胸
第三节易罐健身操
一、颈椎操
二、颈腰腿膝操(原地踏步操)
三、脊柱保健操
四、扩胸操
五、伸腰操
六、腰肌劳损操
七、旋腰操
八、扭转体操
九、侧屈弯腰操
十、易罐蹲墙操
十一、靠墙操
十二、膝关节操
第四节脊柱侧弯的治疗
一、易罐颈胸操
二、易罐旋髋关节操
第六章脊椎保健理筋床
第一节脊椎保健理筋床的工作原理
第二节脊椎保健理筋床的构造
第三节脊椎保健理筋床的套用
一、颈胸腰椎的顶推松解和颈椎牵引
二、腰骶部肌筋膜松解
三、下肢神经牵拉松解
四、大腿后部肌筋膜松解
五、小腿后部肌筋膜松解
六、腹部肌筋膜松解
七、胸腹部肌筋膜松解(配合易罐松解)一
八、肩胛部肌筋膜松解
九、腹部外侧肌筋膜牵拉松解
十、腹部外侧肌筋膜松解(配合易罐松解)
十一、臀部外侧肌筋膜松解
第七章脊椎经筋病的体徵及治疗选择
第一节颈和上肢部体徵及治疗选择
一、颈部活动
二、上肢活动
三、颈部和上肢活动异常的治疗选择
四、注意事项
第二节腰部和髋关节体徵及治疗选择
一、腰部运动
二、髋关节运动
三、骨盆和下肢体徵
四、腰部和髋关节活动异常的治疗选择
五、注意事项
第八章扳机点的位置及其牵涉痛
一、斜方肌
一、胸锁乳突肌
三、咬肌
四、颞肌
五、翼外肌
六、翼内肌
七、二腹肌
八、眼轮匝肌
九、颧大肌
十、颈阔肌
十一、枕额肌
十二、头夹肌
十三、颈夹肌
十四、头颈部半棘肌、多裂肌
十五、头后大直肌、小直肌,头下斜肌和头上斜肌
十六、肩胛提肌
十七、斜角肌
十八、冈上肌
十九、冈下肌
二十、小圆肌
二十一、大圆肌
二十二、背阔肌
二十三、肩胛下肌
二十四、菱形肌
二十五、三角肌
二十六、喙肱肌
二十七、肱二头肌
二十八、肱肌
二十九、肱三头肌
三十、胸大肌
三十一、胸小肌
三十二、锁骨下肌
三十三、胸骨肌
三十四、上后锯肌
三十五、下后锯肌
三十六、前锯肌
三十七、竖脊肌、髂肋肌
三十八、最长肌
三十九、棘肌
四十、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腹横肌,锥状肌
四十一、腰方肌
四十二、髂腰肌
四十三、盆底肌
四十四、臀大肌
四十五、臀中肌
四十六、臀小肌
四十七、梨状肌
四十八、阔筋膜张肌
四十九、缝匠肌
五十、耻骨肌
五十一、股四头肌
五十二、股薄肌
五十三、长收肌
五十四、短收肌
五十五、大收肌
五十六、股二头肌
五十七、半腱肌
五十八、半膜肌
五十九、比目鱼肌
参考文献
第二章扳机点(经筋病灶)和肌筋膜链
第一节扳机点
一、扳机点症状
二、扳机点体徵
第二节经筋病灶
第三节筋膜
第三章扳机点和经筋病灶的检查
第一节检查
一、触诊
二、检查方法
第二节触诊练习
第四章治疗
第一节牵拉治疗
一、颈椎牵拉治疗
二、胸椎牵拉治疗
三、腰椎牵拉治疗
四、骨盆牵拉治疗
第二节肌筋膜鬆弛术
一、手法特性
二、与其他牵拉组织手法最大的差异处
三、不同于被动性关节手法或拉筋
四、适应对象
五、颅底部鬆弛法
第三节易罐治疗
一、易罐在颈椎部位的套用
二,易罐在胸椎部位的套用
三、易罐在腰椎部位的套用
四、易罐在骨盆部位的套用
五、易罐在脊柱侧弯的套用
第四节滚压治疗
一、注意事项
二、滚压治疗的方法
第五节针刺治疗
一、肩部、臀部运动针
二、臀部运动针加拉筋
三、腹部刃针治疗
四、腹部抖针治疗
五、肌筋膜链挑法治疗
六、肌筋膜链针刺减压治疗
第五章预防锻鍊物理操
第一节用弹力带锻鍊核心肌群
一、弹力带使用方法
二、弹力带收腹抬腿
三、弹力带坐位腿外展
四、弹力带卧位膝关节外展
五、弹力带跪拉弯腰运动
六、弹力带夹膝抬臀
七、弹力带单膝跪撑
第二节脊柱养生操
一、侧卧捏颈
二、仰卧转头
三、仰卧转身
四、仰卧挺胸
第三节易罐健身操
一、颈椎操
二、颈腰腿膝操(原地踏步操)
三、脊柱保健操
四、扩胸操
五、伸腰操
六、腰肌劳损操
七、旋腰操
八、扭转体操
九、侧屈弯腰操
十、易罐蹲墙操
十一、靠墙操
十二、膝关节操
第四节脊柱侧弯的治疗
一、易罐颈胸操
二、易罐旋髋关节操
第六章脊椎保健理筋床
第一节脊椎保健理筋床的工作原理
第二节脊椎保健理筋床的构造
第三节脊椎保健理筋床的套用
一、颈胸腰椎的顶推松解和颈椎牵引
二、腰骶部肌筋膜松解
三、下肢神经牵拉松解
四、大腿后部肌筋膜松解
五、小腿后部肌筋膜松解
六、腹部肌筋膜松解
七、胸腹部肌筋膜松解(配合易罐松解)一
八、肩胛部肌筋膜松解
九、腹部外侧肌筋膜牵拉松解
十、腹部外侧肌筋膜松解(配合易罐松解)
十一、臀部外侧肌筋膜松解
第七章脊椎经筋病的体徵及治疗选择
第一节颈和上肢部体徵及治疗选择
一、颈部活动
二、上肢活动
三、颈部和上肢活动异常的治疗选择
四、注意事项
第二节腰部和髋关节体徵及治疗选择
一、腰部运动
二、髋关节运动
三、骨盆和下肢体徵
四、腰部和髋关节活动异常的治疗选择
五、注意事项
第八章扳机点的位置及其牵涉痛
一、斜方肌
一、胸锁乳突肌
三、咬肌
四、颞肌
五、翼外肌
六、翼内肌
七、二腹肌
八、眼轮匝肌
九、颧大肌
十、颈阔肌
十一、枕额肌
十二、头夹肌
十三、颈夹肌
十四、头颈部半棘肌、多裂肌
十五、头后大直肌、小直肌,头下斜肌和头上斜肌
十六、肩胛提肌
十七、斜角肌
十八、冈上肌
十九、冈下肌
二十、小圆肌
二十一、大圆肌
二十二、背阔肌
二十三、肩胛下肌
二十四、菱形肌
二十五、三角肌
二十六、喙肱肌
二十七、肱二头肌
二十八、肱肌
二十九、肱三头肌
三十、胸大肌
三十一、胸小肌
三十二、锁骨下肌
三十三、胸骨肌
三十四、上后锯肌
三十五、下后锯肌
三十六、前锯肌
三十七、竖脊肌、髂肋肌
三十八、最长肌
三十九、棘肌
四十、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腹横肌,锥状肌
四十一、腰方肌
四十二、髂腰肌
四十三、盆底肌
四十四、臀大肌
四十五、臀中肌
四十六、臀小肌
四十七、梨状肌
四十八、阔筋膜张肌
四十九、缝匠肌
五十、耻骨肌
五十一、股四头肌
五十二、股薄肌
五十三、长收肌
五十四、短收肌
五十五、大收肌
五十六、股二头肌
五十七、半腱肌
五十八、半膜肌
五十九、比目鱼肌
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图文并茂。
◆该书为《脊柱相关疾病治疗学》姐妹篇,《脊柱》从2003年畅销至今,两书互为补充,互为借鉴。
◆大量典型病例,生动直观。
◆介绍方式生动形象,易学易懂。
◆作者为国内名家,门生芸芸。
◆配以独创康复保健操,便于患者自行锻鍊。
◆该书为《脊柱相关疾病治疗学》姐妹篇,《脊柱》从2003年畅销至今,两书互为补充,互为借鉴。
◆大量典型病例,生动直观。
◆介绍方式生动形象,易学易懂。
◆作者为国内名家,门生芸芸。
◆配以独创康复保健操,便于患者自行锻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第二章扳机点(经筋病灶)和肌筋膜链
第一节扳机点
一、扳机点症状
二、扳机点体徵
第二节经筋病灶
第三节筋膜
第三章扳机点和经筋病灶的检查
第一节检查
一、触诊
二、检查方法
第二节触诊练习
第四章治疗
第一节牵拉治疗
一、颈椎牵拉治疗
二、胸椎牵拉治疗
三、腰椎牵拉治疗
四、骨盆牵拉治疗
第二节肌筋膜鬆弛术
一、手法特性
二、与其他牵拉组织手法最大的差异处
三、不同于被动性关节手法或拉筋
四、适应对象
五、颅底部鬆弛法
第三节易罐治疗
一、易罐在颈椎部位的套用
二易罐在胸椎部位的套用
三、易罐在腰椎部位的套用
四、易罐在骨盆部位的套用
五、易罐在脊柱侧弯的套用
第四节滚压治疗
一、注意事项
二、滚压治疗的方法
第五节针刺治疗
一、肩部、臀部运动针
二、臀部运动针加拉筋
三、腹部刃针治疗
四、腹部抖针治疗
五、肌筋膜链挑法治疗
六、肌筋膜链针刺减压治疗
第五章预防锻鍊物理操
第一节用弹力带锻鍊核心肌群
一、弹力带使用方法
二、弹力带收腹抬腿
三、弹力带坐位腿外展
四、弹力带卧位膝关节外展
五、弹力带跪拉弯腰运动
六、弹力带夹膝抬臀
七、弹力带单膝跪撑
第二节脊柱养生操
一、侧卧捏颈
二、仰卧转头
三、仰卧转身
四、仰卧挺胸
第三节易罐健身操
一、颈椎操
二、颈腰腿膝操(原地踏步操)
三、脊柱保健操
四、扩胸操
五、伸腰操
六、腰肌劳损操
七、旋腰操
八、扭转体操
九、侧屈弯腰操
十、易罐蹲墙操
十一、靠墙操
十二、膝关节操
第四节脊柱侧弯的治疗
一、易罐颈胸操
二、易罐旋髋关节操
第六章脊椎保健理筋床
第一节脊椎保健理筋床的工作原理
第二节脊椎保健理筋床的构造
第三节脊椎保健理筋床的套用
一、颈胸腰椎的顶推松解和颈椎牵引
二、腰骶部肌筋膜松解
三、下肢神经牵拉松解
四、大腿后部肌筋膜松解
五、小腿后部肌筋膜松解
六、腹部肌筋膜松解
七、胸腹部肌筋膜松解(配合易罐松解)
八、肩胛部肌筋膜松解
九、腹部外侧肌筋膜牵拉松解
十、腹部外侧肌筋膜松解(配合易罐松解)
十一、臀部外侧肌筋膜松解
第七章脊椎经筋病的体徵及治疗选择
第一节颈和上肢部体徵及治疗选择
一、颈部活动
二、上肢活动
三、颈部和上肢活动异常的治疗选择
四、注意事项
第二节腰部和髋关节体徵及治疗选择
一、腰部运动
二、髋关节运动
三、骨盆和下肢体徵
四、腰部和髋关节活动异常的治疗选择
五、注意事项
第八章扳机点的位置及其牵涉痛
一、斜方肌
二、胸锁乳突肌
三、咬肌
四、颞肌
五、翼外肌
六、翼内肌
七、二腹肌
八、眼轮匝肌
九、颧大肌
十、颈阔肌
十一、枕额肌
十二、头夹肌
十三、颈夹肌
十四、头颈部半棘肌、多裂肌
十五、头后大直肌、小直肌,头下斜肌和头上斜肌
十六、肩胛提肌
十七、斜角肌
十八、冈上肌
十九、冈下肌
二十、小圆肌
二十一、大圆肌
二十二、背阔肌
二十三、肩胛下肌
二十四、菱形肌
二十五、三角肌
二十六、喙肱肌
二十七、肱二头肌
二十八、肱肌
二十九、肱三头肌
三十、胸大肌
三十一、胸小肌
三十二、锁骨下肌
三十三、胸骨肌
三十四、上后锯肌
三十五、下后锯肌
三十六、前锯肌
三十七、竖脊肌、髂肋肌
三十八、最长肌
三十九、棘肌
四十、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腹横肌,锥状肌
四十一、腰方肌
四十二、髂腰肌
四十三、盆底肌
四十四、臀大肌
四十五、臀中肌
四十六、臀小肌
四十七、梨状肌
四十八、阔筋膜张肌
四十九、缝匠肌
五十、耻骨肌
五十一、股四头肌
五十二、股薄肌
五十三、长收肌
五十四、短收肌
五十五、大收肌
五十六、股二头肌
五十七、半腱肌
五十八、半膜肌
五十九、比目鱼肌
参考文献
第二章扳机点(经筋病灶)和肌筋膜链
第一节扳机点
一、扳机点症状
二、扳机点体徵
第二节经筋病灶
第三节筋膜
第三章扳机点和经筋病灶的检查
第一节检查
一、触诊
二、检查方法
第二节触诊练习
第四章治疗
第一节牵拉治疗
一、颈椎牵拉治疗
二、胸椎牵拉治疗
三、腰椎牵拉治疗
四、骨盆牵拉治疗
第二节肌筋膜鬆弛术
一、手法特性
二、与其他牵拉组织手法最大的差异处
三、不同于被动性关节手法或拉筋
四、适应对象
五、颅底部鬆弛法
第三节易罐治疗
一、易罐在颈椎部位的套用
二易罐在胸椎部位的套用
三、易罐在腰椎部位的套用
四、易罐在骨盆部位的套用
五、易罐在脊柱侧弯的套用
第四节滚压治疗
一、注意事项
二、滚压治疗的方法
第五节针刺治疗
一、肩部、臀部运动针
二、臀部运动针加拉筋
三、腹部刃针治疗
四、腹部抖针治疗
五、肌筋膜链挑法治疗
六、肌筋膜链针刺减压治疗
第五章预防锻鍊物理操
第一节用弹力带锻鍊核心肌群
一、弹力带使用方法
二、弹力带收腹抬腿
三、弹力带坐位腿外展
四、弹力带卧位膝关节外展
五、弹力带跪拉弯腰运动
六、弹力带夹膝抬臀
七、弹力带单膝跪撑
第二节脊柱养生操
一、侧卧捏颈
二、仰卧转头
三、仰卧转身
四、仰卧挺胸
第三节易罐健身操
一、颈椎操
二、颈腰腿膝操(原地踏步操)
三、脊柱保健操
四、扩胸操
五、伸腰操
六、腰肌劳损操
七、旋腰操
八、扭转体操
九、侧屈弯腰操
十、易罐蹲墙操
十一、靠墙操
十二、膝关节操
第四节脊柱侧弯的治疗
一、易罐颈胸操
二、易罐旋髋关节操
第六章脊椎保健理筋床
第一节脊椎保健理筋床的工作原理
第二节脊椎保健理筋床的构造
第三节脊椎保健理筋床的套用
一、颈胸腰椎的顶推松解和颈椎牵引
二、腰骶部肌筋膜松解
三、下肢神经牵拉松解
四、大腿后部肌筋膜松解
五、小腿后部肌筋膜松解
六、腹部肌筋膜松解
七、胸腹部肌筋膜松解(配合易罐松解)
八、肩胛部肌筋膜松解
九、腹部外侧肌筋膜牵拉松解
十、腹部外侧肌筋膜松解(配合易罐松解)
十一、臀部外侧肌筋膜松解
第七章脊椎经筋病的体徵及治疗选择
第一节颈和上肢部体徵及治疗选择
一、颈部活动
二、上肢活动
三、颈部和上肢活动异常的治疗选择
四、注意事项
第二节腰部和髋关节体徵及治疗选择
一、腰部运动
二、髋关节运动
三、骨盆和下肢体徵
四、腰部和髋关节活动异常的治疗选择
五、注意事项
第八章扳机点的位置及其牵涉痛
一、斜方肌
二、胸锁乳突肌
三、咬肌
四、颞肌
五、翼外肌
六、翼内肌
七、二腹肌
八、眼轮匝肌
九、颧大肌
十、颈阔肌
十一、枕额肌
十二、头夹肌
十三、颈夹肌
十四、头颈部半棘肌、多裂肌
十五、头后大直肌、小直肌,头下斜肌和头上斜肌
十六、肩胛提肌
十七、斜角肌
十八、冈上肌
十九、冈下肌
二十、小圆肌
二十一、大圆肌
二十二、背阔肌
二十三、肩胛下肌
二十四、菱形肌
二十五、三角肌
二十六、喙肱肌
二十七、肱二头肌
二十八、肱肌
二十九、肱三头肌
三十、胸大肌
三十一、胸小肌
三十二、锁骨下肌
三十三、胸骨肌
三十四、上后锯肌
三十五、下后锯肌
三十六、前锯肌
三十七、竖脊肌、髂肋肌
三十八、最长肌
三十九、棘肌
四十、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腹横肌,锥状肌
四十一、腰方肌
四十二、髂腰肌
四十三、盆底肌
四十四、臀大肌
四十五、臀中肌
四十六、臀小肌
四十七、梨状肌
四十八、阔筋膜张肌
四十九、缝匠肌
五十、耻骨肌
五十一、股四头肌
五十二、股薄肌
五十三、长收肌
五十四、短收肌
五十五、大收肌
五十六、股二头肌
五十七、半腱肌
五十八、半膜肌
五十九、比目鱼肌
参考文献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人体经筋病治疗与扳机点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