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仁和(中国县名)

仁和(中国县名)

仁和是四川省攀枝花市所辖的一个市辖区。总面积1727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20万人。区政府驻地仁和镇,距市政府13千米。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仁和
  • 地点:四川省西南角
  • 人口概况:全区总户数62949户
  • 总面积:1727平方公里

旧县名

五代时,吴越建都杭州,于922年(梁龙德二年)析钱塘县、盐官县各半,以及富春县的长寿、安吉2乡,设定钱江县,与钱塘县同城而治。979年(北宋太平兴国四年),钱江县改称仁和县,与钱塘县同为杭州首县。仁和县设临平、汤村(今乔司)、范浦(体育场路东段及环城北路艮山门一带)、江涨桥4镇9乡(《元丰九域志》)。
南宋时,再次建都杭州,仁和县,与钱塘县同为临安府首县。仁和县城内城内隶6厢(左三厢、右二厢、右三厢、右四厢、城南左厢、城东厢)、37坊(钦善、甘泉、清风、等)。郭外分11乡(芳林乡、太平乡、临江乡等)、44里(南城、北城、芳林等)(《淳祐临安志》、《鹹淳临安志》)。
元、明、清,仁和县仍与钱塘县同为杭州路、杭州府治所。1912年,仁和县与钱塘县合併为杭县。
射洪县射洪县
杭州市仁和镇杭州市仁和镇

四川地名

攀枝花市仁和区
基本概况
仁和区是四川省攀枝花市所辖的一个市辖区。总面积1727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20万人。区政府驻地仁和镇,距市政府13千米。
行政区划
仁和区辖1个街道、8个镇、4个乡、2个民族乡,共设81个行政村,610个村民小组,17个居民委员会,226个居民小组。
·街道:大河中路
·镇:仁和、同德、大田、平地、福田、金江、前进、布德
·乡:总发、太平、务本、中坝
·民族乡:啊喇彝族乡、大龙潭彝族乡
地理位置
仁和区位于四川省西南角,地处北纬26°06′~26°47′,东经101°24′~101°56′之间。东临会理县,南接云南省永仁县,西靠云南省华坪县,北连盐边县,全区幅员面积1 727.07平方千米。
攀枝花市仁和区
人口概况
全区总户数62949户,总人口208120人,其中男106067人,女102053人;非农业人口75246人,农业人口132874人。2007年出生人口2094人,出生率10.19‰,人口自然增长率6.1‰。
历史沿革
1965年2月攀枝花设市时:将云南省永仁县的仁和、大田两区的27个乡划入,设立大田区、大河区;将云南省华坪县大兴区的10个乡划入,设立玉泉区;由永仁县仁和、大田两区四个乡和会理县红格区两个乡划入,设立金江区。以上共43个乡,后并为19个乡。1972年10月将大田、大河、玉泉、金江四区合併为郊区,另设立东区、西区两个城区。东区所辖的炳草岗是攀枝花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共攀枝花市委和市人民政府设在这里。以后,郊区又改为仁和区。2008年8月30日16点30分,仁和区大龙潭彝族乡与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交界初发生6.1级地震,给本区造成了重大损失。9月1日16点32分与9月5日16点25分相继发生了5.6与4.0级余震。
绵阳市梓潼县仁和镇
基本概括
绵阳市梓潼县仁和镇,是属于绵阳梓潼县下去,距离梓潼县40公里左右,1950年置仁和乡、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金宝公社,1989年复置仁和乡,1992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23公里。面积56平方公里,人口1.2万。梓(潼)盐(亭)公路过境。辖新松、白果、新民、太平、烈火、天乐、爱国、上游、观龙、战斗、檬垭、新建12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印刷、农药器械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薯、棉花。特产脐橙、菸叶、药材、黄麻。
人口概括
总人口10682 人,男5525 人,女5157 ,家庭户户数3130 户。
特色产品
脐橙,菸叶,药材,白果,农药,水稻,小麦,玉米,红薯,棉花

杭州地名

余杭区仁和镇
在孕育中华民族千年文明的京杭大运河最南端,美丽的杭城北部,有一座新兴的城镇,正以日新月异的变化展示出超凡的风采,备受人们瞩目,她就是杭州市余杭区仁和镇。
2001年8月杭州市余杭区规划调整,仁和镇由原东塘镇、獐山镇、云会乡合併而成。全镇现有区域面积75平方公里,辖18个村,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6万余人。
仁和镇位于杭州市中心的北翼,距市中心仅17公里,水陆交通便利,杭宁高速公路、良塘公路、宣杭铁路贯穿全境,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沪杭铁路、沪杭甬高速公路、320国道近在咫尺,水路东连大运河,西接东苕溪,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方便快捷的交通条件,为仁和镇的经济腾飞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仁和镇自古以来就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素有丝绸之府、花果之地、鱼米之乡的美誉,这里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农民书画蔚然成风;这里有不少颇具江南水乡特色的古桥遗蹟,有余杭区最大的淡水湖泊——三白潭,总面积达1800多亩,风光旖旎、景色迷人;有500年前民族英雄于谦亲手种植的普宁牡丹,国色天香,每年吸引着众多的文人游客。
自建镇以来,短短三年时间,仁和镇的工业经济各项指标翻了一番多,2004年工业经济增幅更是位列全区榜首,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乡面貌变化显着,一座靓丽的新城镇已初展风姿。
改革开放的浪潮激励着富有创业精神的仁和人民,他们以聪慧的头脑,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描绘着最美的发展蓝图,牢牢把握经济发展主题,走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科学道路,明确推进“三大跨越”、着力实施“再造工程”,确立了将仁和镇建成以工业为主,集物流、都市农业、旅游为一体,生活富裕、社会稳定、精神政治高度文明的经济强镇、水乡名镇、文明城镇。
建设和谐农村、阔步迈向现代化是6万多仁和人民共同的心愿,在仁和这块秀美的土地上,仁和人民正励精图治、以超人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不断创造着一页页发展的新篇章,今天的努力就有明天的丰厚回报,团结奋进的仁和人民,正以赞新的精神风貌,朝着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目标大步迈进。
彩虹铺就创业路、新星托起艳阳天,仁和镇这块新的发展热土,正展开奋发进取的风帆,乘风破浪驶向更辉煌的明天!

湖南地名

宁远县仁和镇
基本概况
仁和镇位于宁远县境中部,离县城10公里。东靠禾亭镇、保全乡,南连舜陵镇,西接中和镇、棉花坪瑶族乡,北邻柏家坪镇。镇政府驻仁和村,辖仁和、牛尾塘、岩口洞、黄家洞、社福山、华石盘、周王家、陈普全、伞里洞、谷木洞、陈家、刘安仲、孙家铺、尹家洞、陈安、鹅婆井、草子塘、铜岗脚、上徐家、下徐家、鲤鱼塘、唐家、李家铺、十甲、大元湖、古坪、堂皇、白马、社旺、枫木铺、冯石、大石洞、神背山、高家、环仪塘、冯谷均、大塘边37个村。
镇沿用驻地仁和自然地名。1995年撤区并乡建镇时,由原禾亭区的仁和乡和李家铺乡合併组建仁和镇。
地理位置
全镇总面积84平方公里,耕地1245.5公顷,8442户,32196人。境内地形如反“7”字形。湘江支流舂陵河从镇西部山岭中穿山出谷,倾注仁和坝(中型水利工程),从坝两侧开渠引水,灌溉面积达540公顷,又可引永佳水库水灌溉农田。
城镇发展
交通
境内交通便捷,永连公路贯穿全镇,仁和至棉花坪、禾亭至仁和两条公路在此汇聚,形成“十”字形交通网,各村均有公路相连。
农业
主要农作物有水稻、薯类、蔬菜、烤菸等,尤其是烤菸生产,已成为该镇的支柱产业,每年优质烟种植面积稳定在1万亩左右,产量约占全县五分之一,烤菸年产值达1000余万元。镇年国内生产总值14000万元,年财政收入435.9万元。
工业
境内有红砖厂、採石场、彩灯加工厂、塑胶厂、轧钢厂等数十家企业。
教育医疗
设有中学1所,国小18所,医疗机构39个,大部分村建有医疗点。

江苏地名

洪泽县仁和镇
基本概况
仁和镇位于两市(淮安、扬州)三县(洪泽、金湖、宝应)交界处,总面积110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29000人,GDP2.2亿元,同比增长18%;财政收入370万元,同比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4727元,比上年净增340元。
工业经济
实现工业销售2.8亿元、利税1400万元,同比增长70%和113%;新增私营企业20家、从业人员708人、注册资金6100万元;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47家、从业人员152人、注册资金896万元;引进“凤还巢” 企业6家;新增注册商标4枚。
农业经济
种植优质小麦3.9万亩、优质水稻4.2万亩;水产养殖面积1.4万亩,其中大蟹养殖5000亩、回鱼鱼养殖1500亩,该镇被批准为省级回鱼鱼养殖基地,“茶鱼”、“异育银鲫”、“中华绒鳌蟹”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产品;新植树木29万株,改造成片林520亩,新建林网2600亩。劳务输出总量9120人,其中成建制输出416人,为县经济开发区提供劳动用工223人,向县内其他企业转移用工2275人,县外劳务输出6622人。
社会事业
疏浚河道18条,加固圩堤20公里,开挖土方60万立方;拆改建泵站2座、圩口闸2座,拆建危桥3座,建造防渗娶3万米,新建小沟级建筑物260座,新架设电力线路2000米,改造中低产田2万亩;新铺设四支水泥路7.3公里,合作医疗参保率93%,自来水人口受益率达95%;新建沼气池300个,完成改厕400座;新增低保户46户,累计达142户;通过省、市“高普九”乡镇验收。在第二届中国洪泽湖水运会上,荣获团体总分第三名和组织工作二等奖。

云南地名

丽江市永胜县仁和镇
基本概况
仁和镇位于永胜县城东南部,距县城58公里,镇域面积455.3平方公里,辖12个村委会8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3680人。 2003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424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49元,财政收入100.36万元,人均有粮276公斤。
资源优势
仁和地处金沙江乾热河谷区,光热充足,土地肥沃,水利条件好,亚热带生物资源丰富,林果、药材等种类多样,品质优良。仁和生态植被较好,森林覆盖率达57%,林区树木茂盛,草场宽广,野生食用菌种类繁多,是全县美味牛肝菌的主产区,广大山区水肥草美,是理想的生态养殖场地,马过河、母鸡河是全县流量较大的河流,落差大、流量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镇内还蕴藏着丰富的煤炭、磷矿、花岗岩等自然资源,尤其是煤炭资源居全县之首。
经济发展
依託丰富的农产资源,在保证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加大对林业、牧业、渔业的开发力度,以地方农副产品和商品为特色,以专业市场为龙头,对内背靠永胜、丽江,对外向滇西地区及四川攀枝花等,建立开放的外向型经济,走抓农稳镇,抓商治镇之路,促进全镇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北京地名

顺义区仁和地区
地理位置
仁和镇位于北京市东北部30公里处,是顺义区委区政府所在地。全镇总面积60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全镇户籍人口总数为5.3万。
辖区村庄
辖23个行政村:胡各庄、石各庄、陶家坟、米各庄、平各庄、杨家营、杜各庄、窑坡、吴家营、河南村、望泉寺、梅沟营、石门、太平、沙井、北兴、临河、庄头、前进、军营、沙坨、复兴、塔河
经济建设
2008年,仁和镇生产总值实现33.3亿元,同比增长48.9%;属地财税收入10.9亿元,同比增长23%;地方财政收入2.46亿元,同比增长4%。
产业发展
仁和镇大力发展生产型服务业、消费型服务业、知识型服务业,打造顺义现代服务业核心区。斥资2.2亿元实现了仁和工业园3600亩土地的八通一平和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正敞开怀抱迎接国内外企业共谱发展新乐章。
社会民生
仁和镇切实做好合作医疗、新农保、“一老一小”保险等统筹工作,社会保障日益健全。多途径着力提升劳动力就业质量,大大提高了全镇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竞争力,农民就业正向高端产业、高效企业、高薪岗位转变。
民众文化
仁和镇有着深厚文化底蕴,民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地方特色文化开展得有声有色。全镇的民众文化队伍共有52支,独具特色的文化社团组织包括望泉寺文学社、元祥舞狮团、太平评剧团、顺义区摄影协会,临河艺术团、东方太阳城合唱团、仁和潮白书画社、临河桌球羽毛球协会、平各庄读书爱好者协会、河南村夕阳红演出队等多支队伍。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仁和(中国县名)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