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词宾语前置句
介词宾语前置句,所谓宾语前置句,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如:“何以战?”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该是“以何战”,典型的宾语前置句。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介词宾语前置句
- 结构:主,宾,谓
- 标誌词:以,之
- 类型:词语
意思是凭什幺作战?
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
还有许多不同形式的宾语前置句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3)藉助“之”“是”将宾语提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 (有时也会出现省略'之'的情况,注意在分析句子的时候要补充进来,例如:捆屦(指做鞋子)织席以为食。(《孟子 许行》(晋文公上))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举例:
用介词“以”的:
《老子》:“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论语·季氏》:“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史记·项羽本纪》:“不然,籍何以至此?”
《叶公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余是以记之.”
《论语》:“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勾践灭吴》:“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老子》:“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论语·季氏》:“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史记·项羽本纪》:“不然,籍何以至此?”
《叶公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余是以记之.”
《论语》:“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勾践灭吴》:“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用介词“为”的: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孟子》:“许子奚为不自织?”
用介词“与”的:
范仲淹《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
用介词“从”的:
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然经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从便得之也?”
金王若虚《论语辨惑四》:“不知仕之所以见理明白,灼知千古治乱者,何从而得之?
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然经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从便得之也?”
金王若虚《论语辨惑四》:“不知仕之所以见理明白,灼知千古治乱者,何从而得之?
用介词“自”的:
明文徵明《叙陈氏家乘》:“不知姓之所自,而昧昭穆之叙.”
清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快雪堂》肥瘦两刻皆佳,而瘦本神理,绝似伯衡相公.虽为至戚,询其后人,莫知所自.”
明文徵明《叙陈氏家乘》:“不知姓之所自,而昧昭穆之叙.”
清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快雪堂》肥瘦两刻皆佳,而瘦本神理,绝似伯衡相公.虽为至戚,询其后人,莫知所自.”
用介词“向”的: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