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仙游县(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

仙游县(仙游(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

仙游县(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

仙游(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一般指本词条

仙游县(古属兴化府仙游县)地处福建东南沿海中部,湄洲湾南北岸结合部,木兰溪中、上游,位于东经118°27'-118°56',北纬25°11'-25°43'之间,隶属于莆田市。县境东接莆田市区,西接永春、德化,南连泉州市泉港区、惠安县、南安市,北介永泰,东南濒临湄洲湾,挨天然良港秀屿港,接肖厝港。县域东西宽49公里,南北长63.4公里,海岸线长5公里(全县唯一靠海的镇为枫亭镇),区域总面积1835平方公里(折合272.2万亩),其中耕地42.6万亩,山地203.7万亩,林地177.7万亩。从县城至福州交通里程152公里,至莆田市区42公里,至泉州85公里,至厦门192公里。

2013年末,全县户籍人口11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3.59万人。

仙游县域整个地势顺趋木兰溪,西北高东南低,形成“马蹄状”,沿海、平原、山区层次分明。着名的东西乡平原是鱼米和蔗糖之乡,东北角的“兴泰里”和西北角的“仙游山”是着名的珍稀林区。全境分布着“七山一水二田”。

2017年,仙游县被列入国家园林县城。2019年1月9日,凭藉莆仙戏入选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2019年1月25日,入选2018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範县。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仙游县
  • 外文名称:Xian you county
  • 别名: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
  • 行政区类别:县
  • 所属地区:福建·莆田
  • 下辖地区:鲤城街道、枫亭镇、榜头镇等
  • 政府驻地:鲤城街道
  • 电话区号:0594
  • 邮政区码:351200
  • 地理位置:中国东南沿海
  • 面积:1815平方公里(272.2万亩)
  • 人口:116万(2013年)
  • 方言:莆田话
  •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 着名景点:菜溪岩,麦斜岩,九鲤湖,天马山等
  • 火车站:仙游站
  • 车牌代码:闽B
  • 高校: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
  • 高校:莆田学院(仙游校区)
  • 常住人口:88万(2013年)
  • 地区生产总值:239亿元(2013年)
  • 行政代码:350322
  • 县长:吴国顺 

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期属越国地;秦时属闽中郡;汉武帝至三国时属会稽郡、建安郡;晋时属晋安郡;南北朝时为梁所属,隶属南安郡;陈光大二年(568年)起,仙游地属莆田县;隋开皇九年(589年)改丰州为泉州,现仙游地隶属泉州的莆田县;隋大业三年(607年)起,属建安郡南安县,唐武德五年(622年)复属莆田县。
仙游县东门石坊仙游县东门石坊
唐圣历二年(699年),析莆田县西部,以俞潭(今盖尾仙潭)为界置清源县,属武荣州(今南安丰州)。景云二年(711年)改武荣州为泉州,清源县属泉州。
天宝元年(742年),泉州改称清源郡,因郡县同名,清源县更名为仙游县,仙游县属清源郡。
宋乾德二年(964年),清源郡改称平海军,仙游县属平海军。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四月,平海节度使陈洪进(今枫亭镇人),将漳泉两州及其所属14县(含仙游县)正式归入宋廷版图。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析仙游县的游洋镇(今仙游县的游洋、石苍、象溪一带),莆田县的百丈镇、永福县(今永泰县)的陈山头和福唐县(今福清市)的 头、百丈岭、下庐岭一带山区置兴化县,县治设在游洋(古邑)。同时,设太平军(后改称为兴化军)领莆田、仙游、兴化等三县,军治亦设在游洋。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改太平军为兴化军,仙游属兴化军。
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兴化军治从游洋迁入莆田城内。
景炎二年(1277年),改兴化军为兴安州,仙游县属兴安州。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十月,改兴安州为兴化路,仙游县属兴化路。
皇庆二年(1313年),兴化县治从游洋迁往莆田县广业里湘溪村(今新县)。
明洪武二年(1369年)兴化路改为兴化府,仙游县属兴化府。
清仍沿明制,仙游县属兴化府。
民国元年(1912年),民国政府宣布废府、州,福建省实行省、道、县三级地方政制。全省划为东路、西路、南路、北路等四道,仙游县隶南路道。民国3年,南路道改称厦门道,仙游县隶厦门道。
民国16年废道,仙游县直属福建省。
民国22年11月20日,发生“闽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史称“福建人民政府”)。12月11日,人民政府第一次中委会决议,将福建划为闽海、闽上、泉海、龙漳等四省和福州、厦门二特别市。同月13日,第十二次中委会改原划四省名称为闽海、延建、兴泉、龙汀等四省。仙游隶属兴泉省。次年1月,“闽变”失败,还属福建省。
民国23年7月,省以下实行行政督察专员制度,设定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为省政府的辅助机关。福建省划为10个行政督察区,仙游县属第四行政督察区(专署驻今仙游鲤城)。
民国24年10月,全省督察区缩编为7个,仙游县仍属第四行政督察区(专署驻同安县)。
民国29年8月,在德化、永春、仙游、永泰等四县边境设立凤顶特种区。同年10月裁撤,归还原县管辖。
民国35年至38年,仙游县仍属第四督察区(专署驻晋江)。
1949年8月25日,仙游县解放,隶属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署驻泉州)。
1950年4月1日,第五专署改称福建省泉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9月16日,改为福建省人民政府晋江专员公署,仙游县属其管辖。
1955年3月17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晋江专员公署改称为福建省晋江专员公署,仙游县仍属其管辖。
1967年6月30日,成立晋江专区军事管制委员会,取代专署行使对全区领导职权。1968年9月23日,成立福建省晋江专区革命委员会,仙游为其属县。
1970年7月,省革命委员会决定,闽侯专区革委会机关迁入莆田县。划出晋江专区的莆田、仙游两县,同原闽侯专区的福清、永泰、闽侯、闽清、长乐、平潭等六县,成立莆田地区革命委员会(驻莆田荔城),仙游县属其管辖。
1971年7月,改闽侯专区革命委员会为莆田地区革命委员会,仙游县属其管辖。
1979年1月,莆田地区革命委员会改称莆田地区行政公署,仙游县隶属之。
1983年5月,撤销莆田地区行政公署,析原莆田地区的福清、永泰、闽清、长乐、平潭等五县归福州市管辖;同年9月9日,划出莆田、仙游两县和城厢、涵江两区成立莆田市人民政府(驻莆田荔城)。
仙游县人民政府地图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49年8月25日,仙游县解放,旧行政区划废除。1949年9月初,鲤湖乡、古邑乡、浔阳乡、榜头镇、城厢镇、善化镇、枫亭镇、兴安乡、凤顶乡、仁德乡、孝仁乡、城南乡、慈孝乡、香南乡、香北乡、木兰乡、兰溪乡等相继成立乡镇人民政府。同月,全县整编为9个区,乡镇人民政府改称区公所。第一区(城关),第二区(赖店),第三区(枫亭),第四区(盖尾),第五区(榜头),第六区(大济),第七区(度尾),第八区(社硎),第九区(香山)。共辖202个乡(街)。
仙游县木兰溪景观仙游县木兰溪景观
1950年2月,九区驻地迁麦斜,并增设第十区古邑(游洋)。
1950年8月,增设第十一区(龙华),第十二区(园庄)。全县划为12个区,262个乡(街)。
1952年8月,增设第十三区(石马),第十四区(石苍),第十五区(西苑),全县共设十五个区,辖740个乡(街)。
1953年6月,第一区公所(城关区)成立区人民政府。枫亭街改称枫亭镇,隶属第三区公所。
1955年9月,撤销第一、第四、第十一区,全县编为1个镇(城关镇)12个区,辖236个乡(街),以驻地名称为区名。
1956年6月至1958年春,整编为城关、枫亭、郊尾、榜头、度尾、社硎、麦斜等7个区和城关镇,下辖89个乡(街)。
1958年4月,撤区并乡,全县编为25个乡(镇),下辖91个小乡(镇)。
1958年9月起,撤销乡(镇),成立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将小乡改为生产大队。全县先后成立13个人民公社,辖240个生产大队,并先后成立仙游县溪口林场、综合农场、古洋农场、钟山农场等为县直国营农场。
1961年12月,将原13个人民公社,改编为18个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辖318个生产大队,4197个生产队。
1964年6月,从城关人民公社划出6个街,成立城关镇,全县编为18个人民公社,1个镇,辖318个生产大队(街),4801个生产队(居民队)。
1983年1月,城关镇改为鲤城镇,城关公社改为城东公社。
1984年11月,改公社为乡(镇)人民政府,改生产大队为村(居)民委员会,改生产队为村(居)民小组。1985年,全县划为5个镇,14个乡,辖318个村(居)民委员会,4822个村(居)民小组。
1991年5月,社硎乡仙头村分为仙头、半岭两个村;赖店乡潘硎村分为潘硎、林田两个村。1992年底,枫亭镇辉煌村分为辉煌、沦溪两个村。
1992年11月,城东、大济、龙华、赖店、盖尾、游洋、钟山等7个乡改为镇。全县共有12个镇,辖17个居民委员会,233个村民委员会,3971个村(居)民小组;7个乡,辖71个村民委员会,851个村民小组。
2000年,仙游县辖13个镇、6个乡:鲤城镇、榜头镇、枫亭镇、郊尾镇、度尾镇、城东镇、大济镇、龙华镇、赖店镇、盖尾镇、钟山镇、游洋镇、园庄镇、西苑乡、凤山乡、石苍乡、社硎乡、书峰乡、象溪乡。
2002年9月,福建省人民政府(闽政文[2002]270号)批覆同意仙游县调整部分行政区划:
  1. 撤销凤山乡,併入西苑乡,调整后西苑乡辖西苑、岭峰、广桥、前洋、西土乾、半岭、仙山、仙东、仙西、凤顶、凤山、前县、前溪、柳园、白岩、顶东湖16个村委会,乡人民政府驻西苑村。
  2. 撤销鲤城镇,设立鲤城街道。辖原鲤城镇的木兰、十字、洪桥、城内、南桥、仙糖6个居委会,以及原城东镇的坝垄、龙泉、玉井、来洋、蜚山、东门、万福、北宝峰、富洋9个村委会(其中坝垄、垄泉、东门、北宝峰4个村委会改为居委会)和大济镇的金井、白塔2个村委会,办事处驻洪桥居委会(原鲤城镇政府驻地)。
  3. 城东镇人民政府驻地从东门村迁移到仙安村,更名为鲤南镇,同时调整行政区域。调整后,鲤南镇辖原鲤城镇的柳坑居委会,原城东镇的仙安、霞苑、下楼、涵井4个村委会,以及原龙华镇的大坂、平原、象运、象林、象坂5个村委会和赖店镇的西埔、温泉、圣泉、玉田、玉塔、横塘、东山7个村委会。
  4. 郊尾镇的芹林、盖南和新窑3个村委会划归盖尾镇管辖。
2003年,仙游县辖1个街道、12个镇、5个乡:鲤城街道、鲤南镇、榜头镇、枫亭镇、郊尾镇、度尾镇、大济镇、龙华镇、赖店镇、盖尾镇、钟山镇、游洋镇、园庄镇、西苑乡、石苍乡、社硎乡、书峰乡、象溪乡。
2008年12月31日,福建省政府《关于同意仙游县象溪乡更名为菜溪乡的批覆》(闽政文[2008]448号):经研究,同意仙游县象溪乡更名为仙游县菜溪乡。

现行区划

2014年,仙游县人民政府驻鲤城街道,全县辖1个街道、12个镇、5个乡:鲤城街道、枫亭镇、榜头镇、郊尾镇、度尾镇、鲤南镇、赖店镇、盖尾镇、园庄镇、大济镇、龙华镇、钟山镇、游洋镇、西苑乡、石苍乡、社硎乡、书峰乡、菜溪乡。
乡镇直辖
鲤城街道
木兰社区、城内社区、十字社区、洪桥社区、南桥社区、仙糖社区、坝垄社区、龙泉社区、东门社区、北宝峰社区、玉井村、来洋村、蜚山村、万福村、富洋村、金井村、白塔村
枫亭镇
学士社区、霞桥社区、兰友社区、霞街社区、铺头社区、湄洲湾工业学院社区、滨海社区、上浒村、沧溪村、荷珠村、耕丰村、下社村、锦湖村、秀峰村、麟山村、溪北村、溪南村、东宅村、辉煌村、海滨村、和平村、建国村、斗北村、山头村、海安村、九社村
榜头镇
赤荷社区、莲墘社区、上墘社区、东桥社区、下明社区、望厝村、光埔村、泉山村、龙腾村、灵山村、南溪村、梧店村、后坑村、桃源村、芹山村、后南溪村、坝下村、紫泽村、溪东村、下昆村、上昆村、紫洋村、溪尾村、崑仑村、云庄村、后庄村、象塘村、后堡村、官舍村、何麓村、岭下村、东宫村、新郑村、仙水村、后坂村、度顶村、象洋村、象山村、洋山村
郊尾镇
郊尾社区、西山村、后面村、宝坑村、伍狮村、古店村、湖宅村、梅塘村、东湖村、三埔村、埕边村、后沈村、长岭村、长安村、沙溪村、阳穀村、染厝村、后溪村、阮庄村、塘边村、新和村
度尾镇
度峰社区、潭边社区、下洲社区、东峰村、砺山村、圣山村、中峰村、后埔村、湘溪村、洋坂村、中岳村、帽山村、云水村、剑山村、霞溪村、埔尾村、屏山村、云居村、苦竹村
鲤南镇
柳坑社区、湘泉社区、霞苑村、涵井村、仙安村、下楼村、大坂村、平原村、象运村、象林村、象坂村、西埔村、温泉村、圣泉村、玉田村、玉塔村、横塘村、东山村
赖店镇
坂头村、张埔村、前埔村、象岭村、溪埔村、锦田村、新周村、赖店村、樟林村、岐山村、土山村、罗峰村、龙兴村、山尾村、玉山村、玉墩村、潘硎村、林田村、留仙村
盖尾镇
南宝峰村、瑞沟村、莲井村、琼峰村、仙华村、盖尾村、前连村、湖坂村、仙潭村、仙溪村、杉尾村、昌山村、仪店村、石马村、东井宫村、聚仙村、后山村、岭头村、星庄村、后井村、东许村、斜尾村、芹林村、盖南村、新窑村
龙华镇
建华村、东方村、龙西林村、灯塔村、爱和村、团结村、新峰村、貂峰村、红星村、红旗村、林内村、金溪村、金建村、金沙村、金山村、东岐村
钟山镇
钟山村、南兴村、西林村、新莲村、东溪村、卓泉村、湖亭村、鸣和村、天珠村、朗桥村、麦斜村、梅洋村、香山村、南湖村、临水村、汾山村
游洋镇
游洋村、梧椿村、金石村、天马村、双峰村、石里村、龙溪村、河星村、兴山村、霞峰村、石山村、鲁头村、龙山村、沽山村、里洋村、五星村、桥光村
园庄镇
后蔡村、土楼村、大埔村、塔兜村、园庄村、枫林村、霞山村、宫兜村、洋尾村、云峰村、东石村、高峰村、泗洋村、义路村、岭北村、六户村、东坪村、
大济镇
大济村、壠溪村、山岑村、蒲山村、蒲峰村、坑北村、汾阳村、尾坂村、乌石村、钟峰村、龙坂村、文殊村、溪口村、古濑村、北山村、溪车村、洋坑村、阮里村、东井村、后林村、三会村、西南村、虎壠村
西苑乡
仙山村、仙东村、仙西村、半岭村、西苑村、前洋村、岭峰村、西墘村、广桥村、凤顶村、凤山村、前县村、前溪村、柳园村、顶东湖村、白岩村
石苍乡
高阳村、霞湖村、老山村、田坑村、五湖村、石阳村、潭头村、隔壁村、济川村、石苍村
社硎乡
社硎村、塘西村、湖洋村、白硎村、田楼村、田利村、上垾村、白洋村、仙头村、沈楼村、修园村、卓林村、厝洋村、半岭村
书峰乡
鲤岭村、锦峰村、书峰村、四黄村、西坑村、兰石村
象溪乡
象星村、黄洋村、园宅村、北象山村、溪边村、菜溪村、石满村、石峰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仙游县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中部,位于东经118°27'—118°56',北纬25°11'—25°43'之间,县域东西宽49公里,南北长63.4公里,濒临湄洲湾、紧挨秀屿港,距省会福州130公里,距经济特区厦门153公里,距莆田市区44公里,与宝岛台湾隔海相望。县域总面积1835平方公里,占莆田市的44%。

地势地貌

仙游县地处戴云山脉东坡,地势总体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主体成向东南开口的马蹄形。境内以丘陵为主,盆地、河谷错杂其间。各地海拔差别很大,西北边境的石谷解海拔1803.3米,是全县最高峰,东南部枫亭海滨海拔仅5米,是全县最低点。境内分成四个不同的地貌地带。
  • 地貌类型
  1. 山地主要分布在县西北部、东北部及东、西、南部边境。西北部的凤山、西苑、社硎乡多为中山,海拔在800米以上。东北部的游洋、石苍、象溪、钟山乡镇多为低山,海拔在500--800米之间。东、西、南部边境,由低中山逐渐降低为丘陵。
  2. 丘陵主要分布于中部及南部盆地,谷地周围,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3. 山间盆地与河谷平原:主要分布于中部。多呈卵圆形。有度尾、大济、鲤城、赖店、榜头、盖尾、郊尾等盆地。县城以东的盆地统称东乡平原,县城以西的盆地统西乡平原。东西乡平原总面积352.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9.3%。
  4. 河谷平原主要分布于木兰溪干流上游及支流两岸,以及枫慈谿、粗溪、九鲁鲤湖溪、九溪沿岸等。

自然气候

仙游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0.6℃,年平均降雨量1300-2300mm,年平均相对湿度76.4%。年平均无霜期318.4天。年均日照时数1832.7小时,年平均风速1.7m/s,冬季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
仙游县气温1月份最低,7月份最高,上半年气温逐月上升,下半年气温逐月下降。各地年平均气温在15.0--21.0℃之间,木兰溪沿岸平原和东南部沿海略高于20.0℃,北部和西北部山区低于18℃,境内气温年自东南向西北随着地势、海拔的升高而递减,变化明显。气温日变化以日出前(5-6时)最低,午后(13-14时)最高。仙游县气温日较差平均8.9℃,12月最大为9.8℃,6月最小为7.6℃。全县各地无霜期在233-341天,长短差达108天。年平均霜期52.4天,最多90天,最少1天。历年平均太阳辐射量为4622.6兆焦耳/平方米。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 金属矿
仙游县有铬、铌、钽、铅锌、钨、铝、铁、锰、金沙、黄铁矿等,但储量较少,且多为品位低的小矿点,开採难度较大。其中铁和锰储量较多。
仙游石仙游石
  • 非金属矿
  1. 高岭土全县地质远景储量2000万吨,钟山镇远景储量1000~2000万吨,其探明储量387.87万吨,量多质优、粒度细小、化学成份稳定,很有开採价值。1985年,仙游县高岭土开发公司在土城埔办厂投产。
  2. 陶土分布于盆地及低平的水田底下,质优量多。榜头、龙华、盖尾、城东、大济、石苍等地储量最多,是烧制砖瓦和陶瓷器的原料。
  3. 钾长石与石英:有郊尾镇东湖矿点,钾长石储量2.29万吨,石英38.12万吨。
  4. 泥煤大济镇三会村储量1万吨,龙华镇红星村储量6万吨,灯塔村也有一定储量。
  5. 石英闪长岩(俗称“青头石”)是仙游县最重要的非金属矿产,分布地区很广。木兰溪沿岸、丘陵、平原等地区都有,其色青灰,中粒、颗粒均匀,坚硬美观易加工,是很好的建筑材料。
  6. 钾长石花岗岩(俗称“大麦石”)主要分布于后坂、何岭、钟山等地,其结晶粗大多晶洞,质较脆,质地比石英闪长岩差。以上两种建筑材料,全县储量有8亿立方米以上。易开採的有1.2亿立方米。
  7. 花岗斑岩多成脉状产出(也称大麦石),也是建筑材料。
  8. 叶蜡石(仙游石)游洋镇石级厝、顶张隆有质量较好的矿石。赖店新周、社硎卓林也有储量。

动物资源

仙游县野生动植物资源比较稳定。宋宝佑《仙溪志》记有植物71种,动物23种;明弘治《兴化府志》记有植物301种,动物234种;清乾隆《仙游县誌》记有植物284种,动物82种。
仙游县现存的陆栖野生动物有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脊椎和无脊动物总计1200多种,淡水鱼类有65种,海洋鱼类多数是沿海岸性次级经济鱼类。
  • 脊椎动物
  1. 两栖类:主要有黑眶蟾蜍、黑斑蛙、青蛙、豹蛙、沼蛙等2个目、30多种。
  2. 爬行类主要有乌龟、平胸龟、眼斑水龟、海龟、玳瑁、鳖、壁虎、金环蛇、银环蛇、蟒蛇(琴蛇)、中国水蛇、竹叶青蛇、五步蛇、烙铁头蛇、火赤练蛇等3目、70多种。
  3. 鸟类主要有鹰、猫头鹰、乌鸦、喜鹊、麻鹊、画眉、雁、斑鸠、八哥、鹧鸪、雉鸡、大山鹊、野鸡、野鸭、啄木鸟、鸽、燕鸳鸯、白胸苦恶鸟(田鸡)等22目、65科、计300多种。
  4. 哺乳类主要有虎、豹、野猪、山羊、狼、獐、狐狸、貂、貉、鹿、山猫、灵猫、野兔、穿山甲、水獭、刺猬、松鼠、蝙蝠、野鼠、黄鼬等11目、31种。
  • 无脊椎类
主要有软体、节肢及拟软体等无脊椎动物数百种。其中已鉴定的172种是:蟹、贝、藻等水生动物中,有软体动物88种,节肢动物33种,拟软体、环节动物13种。可供养殖且有经济价值的有青蟹、鲟、牡蛎、缢蛏、花蛤、泥蚶、扇贝等38种。
现属国家保护的珍贵野生动物有:属国家二级保护的有穿山甲、猕猴、水獭、鸳鸯等;属国家三级保护的有大灵猫、小灵猫、豹猫、青羊等。凤山的角怪属世界珍稀动物。

植物资源

  • 植被状况
仙游县南部属闽东南戴云山东湿暖亚热带雨林小区,北部属闽中东戴云山--鹫峰常绿槠类照叶林小区。由于仙游县地处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的交界处,境内地形複杂,北部为海拔500--1800米的中、低山区,南部大部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台地,气候、土壤、水流等自然条件明显差异,因而植物区和植被类型具有过渡性的特点,原生植被残存很少。而代之以次生阔叶林、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等。
仙游县(仙游(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
据仙游县自然资源调查,仙游县主要植被有6个类型:
  1. 常绿阔叶林:由常绿阔叶树组成的森林群落,主要分布在石苍、游洋、象溪、西苑、凤山等乡镇的地势较为荫蔽,林地土壤较为良好的地带,以天然更新混交次生林为主。植物种类以壳斗科树占优势,混交乔木次之,还有常见的草木植物。
  2. 常绿针叶林主要由裸子植物林木组成的森林群落。按乔木层的不同种,可分为杉木林、马尾松林、油杉林、柳杉林、福建柏林、黄山松林等。杉木林主要分布在北部山区,马尾松林分布最广,面积最大。油杉林主要分布在枫亭、园庄、社硎、榜头等乡镇。柳杉林主要分布在溪口林场及凤山、游洋等地。
  3. 针阔混交林多为马尾松与相思树混交林,主要分布在枫亭、园庄、郊尾、盖尾、榜头等地,一般呈小块状分布。
  4. 竹林多为毛竹林,主要分布在北部山区的游洋、石苍、象溪、社硎、凤山、西苑、度尾等地。中南部多为麻竹林、青皮竹林,生长在溪流两岸及房前屋后。
  5. 灌木丛林因森林长期过伐及火烧退化而成,主要分布在溪流两旁险峻陡坡上,常见有矮化的青冈林、石栎、石楠等灌木。
  6. 荒山草坡在1000米海拔以上的山顶部,风大气冷,土壤瘠薄,水湿条件差,只生长杜鹃花科、禾本科、沙草科等草木植物。还有低山丘陵的次生荒草坡,属于森林毁坏后的过渡类型。
  • 野生植物
宋宝佑《仙溪志》记有植物71种;明弘治《兴化府志》记有植物301种;清乾隆《仙游县誌》记有植物284种。
全县植物品种总计有171科,共2876种。其中,藻菌类11科,43属,计画性92种苔藓类4科,5属,计28种;蕨类15科,23属,125种;裸子植物类7科,8属,计81种;孢子植物134科,250属,计2350种。列为国际性国家级保护的珍贵植物有26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水杉;属国家二级保护的有银杏(分布社硎、菜溪等地)、水松(分布仙游山、麦斜、五湖等地)、福建柏、胡桃、格木、杜仲、金钱松、楠木、铁刀木、云南石梓、红豆杉、山腊梅、青梅、巴戟、荔枝、小勾儿茶、异形玉叶金花等17种;属国家三级保护的有油杉(分布梧椿、潭边等地)、天竺桂、木荚红豆树、黄杞、厚朴、闹阳花、龙眼等8种。

水电资源

  • 溪流
仙游县溪流蜿蜒曲折、短小、湍急,落差大,易涨易退,属山地性溪流。历史上,境内通航小木船,从会仙(鲤城)至俞潭(今盖尾仙潭),水程30公里。水力资源蕴藏量为26万千瓦,可供开发利用的有200多处,全部开发利用后,装机容量可达17.43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6.52亿千瓦时。绝大多数溪流发源于境内,合流或分流出境,分属木兰溪、大樟溪、枫慈谿、晋江东溪、沧溪等五条溪,其中,主要属木兰溪水系。
  • 地表水资源
仙游县地表水资源总量约18.55亿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公里集雨面积产水量101.85万立方米,人均水量2027.8立方米,亩均水量5260.9万立方米,低于中国、福建省平均水平。
地表水资源在空间分布上的总体情况由北部山区向东南部递减。每平方公里集雨面积产水量,以北部凤山、西苑、社硎、象溪、石苍、游洋、钟山等最多,南部盖尾、郊尾、枫亭、园庄等最少,中部大济、城关、龙华、赖店、榜头等略少。人均与亩均水资源,以凤山、西苑最多,榜头、郊尾最少。
  • 水力资源
仙游县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木兰溪、延寿溪、九溪、粗溪等溪流,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的1条,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5条,流域雨量充沛,溪床坡降较大,水流湍急,利于发电。据勘测,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为26万千瓦,其中木兰溪11.72万千瓦,延寿溪1.08千瓦,九溪7.1万千瓦,粗溪3.9万千瓦,枫慈谿0.8万千瓦。可供开发的水力发电站近200处,总装机容量17.43万千瓦,其中木兰溪7.81万千瓦,延寿溪0.65万千瓦,九溪5.61万千瓦,粗溪2.58万千 瓦,枫慈谿0.1万千瓦,其他溪流0.669万千瓦。

人口

总量

在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仙游土地上就有人类居住,园庄乡土楼村溪尾山留有先民活动的遗址、遗物。先民们以磨製的石器、上釉的陶器作为日常生活、生产用具,从事农耕渔猎以及手工纺织业、制陶业等。
据宋《仙溪志》载,唐圣历二年(公元699年)建县时,仙游人烟稀疏。五代十国时,北方人民避乱南迁,其时主客未满千户。北宋末年,北方人民再次避乱南迁,大批入境。明代,人口趋于下降,在其后的150余年间,徘徊在1--1.5万口之间。到清代,经历了“乾嘉盛世”之后,人口增加,同时人口统计由仅计成丁口数改为男女老少均计在内,故人口统计数骤增,至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全县人口达49320户总计306798人。
民国初期至民国31年(1942年),人口相对稳定在30~34万人之间。民国32~37年,因抗日战争和内战,农村经济衰落,居民外出谋生渐多,全县保持在29万人左右。
1949年,全县有79901户,333898人。1953年全县第一次人口普查,82317户,362961人;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94724户,489683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158584户,768790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196024户,875999人。至1992年底,全县计有218364户,914756人。1949年至1992年的43年间,全县人口增加580858人,年均增13508人。
据《莆田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仙游县人口数达824707,占莆田市的29.68%。
2013年末,仙游县常住总人口84.0万人,出生率12.0‰,死亡率6.3‰,自然增长率5.7‰,城镇化水平37.1%。

民族

仙游是个多民族的县份,民族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畲族、回族、蒙古族、藏族、苗族、彝族、壮族、侗族、瑶族、黎族、高山族、水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拉祜族、纳西族、仫佬族、毛南族、仡佬族、京族、朝鲜族、布依族、满族等共26个少数民族。

交通

仙游县地处福建东南沿海中部,濒临湄洲湾,北承省会城市福州(距离130公里),南接泉州、厦门(距离153公里)。福厦铁路、福厦高速公路、324国道、省道秀里线、省道201线贯穿境内,莆永高速仙游段2012年11月份通车,沈海複线高速仙游段2013年底通车,湄渝高速仙游段2014年内动工,设有7个高速公路互通口,交通、区位优势日益凸显。2014年,拥有海岸线8公里,已建立500吨级和300吨级的码头各一座,正在规划建设枫亭3000吨级乾散货码头1座。农村村道硬化率达100%。
仙游县木兰溪步行桥仙游县木兰溪步行桥

经济

综合

2015年,仙游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09.74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5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59.0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20.18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6461元。第一、二、三产业比例由2010年的15.1:42.8:42.1调整为2015年的9.9:51.3:38.8。

农业

仙游为福建糖蔗、柑橘、龙眼生产基地。农副产品有稻米、小麦、甘薯(枫亭薯着名),花生、黄麻、大豆、蔬菜、油菜籽,兴化桂圆、度尾无籽蜜柚(文旦柚),陈燮柿、云庄栗、蜜枣,宝坑番石榴、榜头梧店芒果、书峰青靛、龙华金沙薏米、古洋晒烟皆为特产,香蕉、枇杷、猕猴桃,油茶籽、油桐籽、山苍子、板栗、药材,蛏、牡蛎、蛤、马鲛、鲤鱼、鳗、蟹,家畜良种黑白奶牛、长莆猪。
仙游历来是农业县。据福建省考古队1987年在榜头、大济等地发掘的古遗物考证,早在3000多年前的新石器后期,先民们已从事耕耘、狩猎、养殖、捕捞等原始农事活动。唐代,得到初步开发。宋代,有了新的发展,全县有陂坝651座,初步解决农田用水。明代,甘薯、菸烟、玉蜀黍、花生等相继传入仙游。清代,县境内中、南部地带扩大稻穀多熟制,茶、烟、蔗、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民国时期,由于社会不安定,加之长期受封建制度的束缚,农业以小农经济为主,耕作技术落后,生产发展缓慢,粮食单产低,不敷自给。据1949年统计,全县农业总产值仅3087万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土地改革,生产不断发展。1957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7338万元。1958~1961年,农业生产受“大跃进”、共产风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农牧渔业产量降至1952年的水平。1962~1965年,执行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至1965年,全县农业上《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的有231个大队,成为全省农业生产的一面红旗。1966~1976年,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农业产量下降。1978年后,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商品经济,农业生产得到全面发展,1984年,农业总产值达20778万元。1992年,农业总产值达73240万元,人均收入825元。
2015年,仙游县农业总产值完成54.02亿元,比上年增长1.5%。粮食种植面积31.45万亩,比上年减少0.66万亩;油料种植面积7.08万亩,增加0.01亩;蔬菜种植面积19.99万亩,增加1.11万亩。

工业

仙游是福建製糖工业中心之一,誉称“福建糖仓”,工业门类还有 林产化工、食品、机械、製盐、造纸、皮革、日用品等,特产兴化米粉,工艺品有木漆碗、木雕、竹编、竹插、刺绣、抽纱。
2015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37.81亿元,比上年增长1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2%。

社会

基础设施

供水:全县水资源平均总量19.2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拥有量1810立方米。水能蕴藏量26万千瓦,已开发水电总装机容量13.6万千瓦。福建省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金钟水利枢纽工程,总库容1.06亿立方米,年平均供水量1.8亿吨;现有小(二)型以上水库126座(含发电水库),总库容量近3亿立方米。自来水厂12家,设计日供水能力9.5万吨,现日供水6.4万吨,其中县自来水公司日供水能力达2万吨;仙游经济开发区日供水能力达2.8万吨。在建的仙游第二水厂近期日供水5万吨,远期日供水10万吨。建立饮用水源地保护区10个,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
供电: 福建省第一座抽水蓄能电站——仙游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现有水电站106座,总装机容量13.6万千瓦;现有11万伏变电站4座、3.5万伏变电站6座,日最高负荷190.6兆瓦,可完全满足企业用电需求,确保不拉闸、不限电。
供气: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吉安一福州段)总投资134亿元,计画2014年6月全线投产。投产后,年输送天然气150亿立方米,全线2015年建成投产,途径仙游。

教育事业

仙游县素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美誉。历史上曾孕育了4名宰相、5名状元、13名尚书、28名侍郎、近700名进士,出现“科甲冠八闽”的盛况。
仙游县中学一览
仙游县第一中学
仙游现代中学
仙游县第二中学
仙游县第一道德中学
仙游县私立第一中学
仙游县友谊学校
仙游县第二华侨中学
仙游华侨中学
仙游县东屏中学
仙游县盖尾中学
仙游县第四道德中学
仙游县郊尾中学
仙游县城东中学
仙游县芹林中学
仙游县枫亭中学
仙游县园庄中学
仙游县榜头中学
仙游县榜头第二中学
仙游县第二道德中学
仙游县钟山中学
仙游县游洋第二中学
仙游县游洋中学
仙游石苍中学
仙游县书峰中学
仙游县社硎中学
仙游县承璜中学
仙游龙华第二中学
仙游县第三华侨中学
仙游金石中学
仙游县龙华中学
仙游县大济中学
仙游县度尾第二中学
仙游县度尾中学
仙游县西苑中学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校
仙游县华侨职业中专学校
仙游私立第一中学南方校区
仙游大学专科院校: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 莆田学院仙游校区 、仙游高峰中学

文化艺术

历史人文

仙游是中国“戏剧之乡”,莆仙戏是全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鲤声剧团六度晋京献演,其中:莆仙戏《团圆之后》是中国近代十大悲剧之一,参加国庆10周年演出,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春草闯堂》是中国近代十大喜剧之一,参加国庆30周年献礼演出,2010年被文化部列入“全国优秀保留剧目”;《白兔记》一举囊获福建省第24届戏剧会演五项大奖,并在2011年第五届巴黎中国戏曲节上,获得最佳传统剧目奖。
仙游是全国“工艺美术之乡”、“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红木集散地之一,古典家具高端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六成以上。全县现有工艺美术企业3350多家,2011年产值突破160亿元;拥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1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14人。仙游工艺产业园是福建省首批6个省级创意产业重点园区和十大文化产业重点园区之一。
仙游是全国“国画之乡”,由李霞、李耕、黄羲所开创的仙游画派,以古典人物画饮誉海内外,其中有“北齐南李”之称的李耕,曾为人民大会堂国宾厅绘製巨屏《松青鹤白东方红》,其作品《达摩》、《春夜宴桃李园》分别被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收藏。仙游是全国重要的油画基地,共有2万多名油画师、画家,在全国各大城市开办画廊700多个,其中油画出口企业10多家、大型画室150多个,年产值达20多亿元。

地区方言

仙游话属于闽方言莆仙方言区。早期的莆仙话应属于闽南方言区,该方言区是经过东晋和唐末两次中原人民南迁而逐步形成的。
北宋末年以后,从北方迁入莆仙地区人口增多,在木兰溪流域形成了具有显着特点的社会生活方式。随着福州成为闽中首府,莆仙方言又和福州话为代表的闽东方言连片,受到闽东方言的不少影响,逐渐形成了兼有闽东、闽南两个方言区特点的莆仙方言。就文白异读的对应说,它近于闽南;就声韵母的连音变化说,则近于闽东。莆仙方言也有和这两个区都不相同的一些特点。
仙游话属于莆仙方言区的仙游片。和莆田话相比,它更加接近闽南方言,这显然是因地理位置相近造成的。
仙游话以城关话为代表,城关话和附近的榜头、赖店、龙华、大济、度尾等地的口音比较接近。与城关口音有明显差异的有南北两片。南片的枫亭、园庄两乡镇因和惠安县连界,带有更多的闽南腔;其中园庄乡的义路、岭北、六户及龙华镇的金山、金溪的松柏洋的村民讲闽南话;北片的大漳溪上游的游洋、石苍、凤山等地,因与永泰县连界,带有闽东永泰腔,其中游洋五星、石苍的老山、凤山的白岩村民也会讲永泰话。南北的边界村落也有兼通仙游话和闽东话(或闽南话)的,城关口音在全县有较大的权威性。莆田话在县内亦可通行。

风味小吃

  1. 仙游蓼花和麻筒基本原料是糯米、蔗糖、纯硷、麦芽糖。製作方法是:先把糯米浸水24小时,然后淘净、凉乾、粉碎,再加热水製成一个个小软粿,小软粿用水炖过,加入少量纯硷,再放在金属桶中用木棍猛搅直到起泡不收缩为止,接着把小软粿切成长四公分、厚四公厘的冬瓜条样的白粿条,白粿条油炸之后就成为蓼花胚了。蓼花胚沾满蓼花米就是成品蓼花了。如让蓼花胚沾满炒芝麻,那就成为麻筒了。
  2. 坝下“馄饨”(俗称扁食)以精猪肉切碎为馅,拌以虾仁、葱米、味素、五香、胡椒、精盐等。馅皮多用精粉打成,因而薄而透明。汤多用肉骨汤,且拌以蒜、油芝麻、葱等香味佐料。
  3. 盖尾“蚮饼”(即“海蛎饼”)原料是地瓜粉、豆腐渣,拌以葱、芫葵、五香、胡椒、味素等。油炸时先放人凹瓢,中夹心生蚮。炸熟后,可以沾着蒜泥酱醋食用。
  4. 度尾“草粿”,又称“清明龟”每当清明季节麦田里盛长一种花黄、叶黄且叶面有绒毛的黄花曲草,採回洗净、晒乾、磨成粉,加上糯米粉,蒸成龟背形的草粿,是度尾、大济一带特有的曲粿。
  5. 龙泉“松糕”(即发糕):用纯白米磨成浆,让其发酵、再加糖、芝麻。蒸熟后,发糕鬆软,可以配花生汤吃发糕食用。
  6. 城内“赤饼”:用麵粉拌成浆团,再在平锅烫成麵皮,然后用几张麵皮裹卷花生粉、芝麻、白糖等,就做成一个“赤饼”。
  7. 二保“小唛”:馅为糯米,拌以糖、盐、花生、虾仁、香菇、笋服等,外包豆浆皮,蒸熟即食。
  8. 枫亭“蛏炝”:用无浸水的鲜蛏为料,拌以纯地瓜粉,放在热汤中做成“蛏炝”,以汤不糊为佳,加上醋、酒即食。
  9. 游洋“白粿”:用冬米蒸成饭,再放进石臼中舂打,然后放在案板上压平,切成块状(过年时做成圆糕状),食用时可以炒成甜白粿、鹹白粿、炸白粿等。
  10. 岭头坪“锅边”:用米磨成浆,加上硼砂等原料,放在平锅(一般用铁皮盘)中蒸熟,越薄越好,食用时切成条状,可以製成汤锅边和炒锅边,质优价廉。
  11. 西门兜“焖蒸糕”:用麵粉拌成浆,让其发酵,再用提壶浇在架上炭火的平锅上,焖熟时,加上糖、芝麻等,对摺让其夹心即食。
  12. 度壠“芜糕”:把一些薄荷草(俗名溪芜菇)放在铺糯米粉的蒸笼底部,蒸煮后即食,是仙游独特的糕点。
  13. 鲤城“仙草”:用游洋、度尾等地出产的仙草,清水蒸之,加上曲粉,冷却后就凝冻成黑色的仙草,性清凉能败火,切成小豆腐大小,加些糖,再放些冷开水,是夏令解暑冷食。
  14. 灵陂“桌球冻”:採用薛苈树上结的“鸭腰”果。掏出仔肉,用纱布裹住,然后用力在清水中搓洗,其汁溶于水,加上硼砂、明矾,经过四至五小时的凝冻后即成,性清凉能败火,是夏令消暑佳品。
  15. 枫亭糕:用纯糯米粉为料,拌上白砂糖粉末,再加上花生仁、芝麻等,乾蒸熟后,切成四方块食用。
  16. 下徐“仁丹糕”:以糯米粉为原料,拌以白糖、精盐、酸汁,蒸熟后压平切成方形小粒,趁热撒上白砂糖让其附着即食。
  17. 半路街“碟蒸粿”,俗称“塌头粿”以糯米浆为原料,拌上糖油、硼砂,装在碟子里,放到竹笼里蒸熟。冷却后即食,吃时用竹籤挑起。
仙草仙草

节庆活动

仙游民间的端午节,从五月初一至初五皆为节日。民间有“初一糕、初二桃(或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扒(赛龙舟)”的民谣。意味着“五日节”生活丰富多彩,活动形式多样,具有淳朴的地方风情。
仙游县端午龙舟赛仙游县端午龙舟赛
仙游端午节有“送节”和“送粽子”的习俗。初五之前,出嫁的女儿生育后,须给娘家“送节”。由女儿亲送一些米粉、麵条和肉类。娘家以小儿服装、红肚兜、纸扇和鸡蛋十二粒回赠;鲤城及山区人们,用上等白米,添加蛏乾、虾肉、香菇等佐料,製作粽子,作为礼物,馈赠亲朋戚友,以示情谊。
民间初一食糕点,初二食桃子或粽子,初三食海螺,初四在窗户上插艾叶。这个节日,农家均要蒸果糕,供祀神灵,初五日天未亮,庶民用麦秆点燃把屋里的蚊子引送田野,寓为夏天免受蚊虫骚扰。与此同时,家家户户清扫室内外环境卫生或点燃蚊香,喷洒雄黄酒水,清毒驱邪,以示消灾,祈保家人平安。
初五中午庶民以炒米粉或麵条当午饭。饭后大人小孩均要洗澡,换除冬服,穿上新夏装。洗澡水须用午时正的井水,加上金银花、铁芒箕、番石榴叶、兰草、豆秆等的“午时草”烧开水(俗称午时水),烧水时亦把鸡(鸭)蛋放入共煮。全家老幼均食一双蛋,把画上虎图案的蛋,装在香囊袋里挂在孩童的脖子上,并在孩子的鼻子上和耳朵抹上雄黄,寓为迎祥纳福,消灾避祸,来日好经风雨,少生病。初五下午在鲤城的虎啸潭、会仙、大坂口、榜头的溪东、龙腾、紫泽、大济、杉尾等木兰溪溪流及枫亭的霞桥太平港,举行“扒龙船”竞赛活动,场面非常。
还有枫亭的兰友、学士两个社区组织龙鼓队,敲锣打鼓走街串巷进行游唱《十二月景》的龙船诗,以慰屈原游魂,祈求福寿安康。
而仙游端午时最与众不同的习俗就是把鸭蛋用午时草煮得黄黄的。盛在一起后,有兴趣时孩子或有童趣的大人便会把起两个鸭蛋对碰,先碰碎者为输。

旅游

城南虎啸山有烈士纪念碑,城区古蹟有文庙、天地坛、雁塔、东门“乐善好施”坊,明代抗倭战场虎啸潭、九战尾、十八战。
仙游县仙游县
枫亭有宋端明殿学士、书法家蔡襄墓,宋代荔枝树、会元寺,明末所立戚继光纪念碑。钟山九鲤湖景区素以水胜名天下,飞瀑九祭,佳景各异。凤冠山危岩突兀,八峰环拱,有九座寺(太平院)、龙潭、无尘塔诸景。
仙游名胜古蹟还有游洋龙穿城,大济广化堂,榜头闽越王鸡子城遗蹟、圆通寺(后坂寺)灵山寺、度尾南潮宫、杨泗宫,龙华狮子岩、仙门寺、龙化寺,鲤城金石山、九龙巖。

所获荣誉

2019年2月2日,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仙游县(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