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码
代码就是程式设计师用开发工具所支持的语言写出来的源档案,是一组由字元、符号或信号码元以离散形式表示信息的明确的规则体系。代码设计的原则包括唯一确定性、标準化和通用性、可扩充性与稳定性、便于识别与记忆、力求短小与格式统一以及容易修改等。 原始码是代码的分支,某种意义上来说,原始码相当于代码。现代程式语言中,原始码可以书籍或磁带形式出现,但最为常用格式是文本档案,这种典型格式的目的是为了编译出电脑程式。计算机原始码最终目的是将人类可读文本翻译成为计算机可执行的二进制指令,这种过程叫编译,它由通过编译器完成。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代码
- 外文名:code
- 操作者:程式设计师
- 定义:开发工具支持的语言写的源档案
- 拼音:dài mǎ
词语解释
供把资料和指示输入自动计算机或制表机的任何符号系统;亦指这种符号的记录(如靠打孔资料卡片或磁带上的受磁点)
计算机代码
原始码(也称源程式),是指一系列人类可读的计算机语言指令。

原始码是相对目标代码和可执行代码而言的。 原始码就是用彙编语言和高级语言写出来的地代码。目标代码是指原始码经过编译程式产生的能被cpu直接识别二进制代码。可执行代码就是将目标代码连线后形成的执行档,当然也是二进制的。
在现代程式语言中,原始码可以是以书籍或者磁带的形式出现,但最为常用的格式是文本档案,这种典型格式的目的是为了编译出电脑程式。计算机原始码的最终目的是将人类可读的文本翻译成为计算机可以执行的二进制指令,这种过程叫做编译,通过编译器完成。
作用
原始码主要功用有如下2种作用:
生成目标代码,即计算机可以识别的代码。
对软体进行说明,即对软体的编写进行说明。为数不少的初学者,甚至少数有经验的程式设计师都忽视软体说明的编写,因为这部分虽然不会在生成的程式中直接显示,也不参与编译。但是说明对软体的学习、分享、维护和软体复用都有巨大的好处。因此,书写软体说明在业界被认为是能创造优秀程式的良好习惯,一些公司也硬性规定必须书写。
需要指出的是,原始码的修改不能改变已经生成的目标代码。如果需要目标代码做出相应的修改,必须重新编译。
代码组合
原始码作为软体的特殊部分,可能被包含在一个或多个档案中。一个程式不必用同一种格式的原始码书写。例如,一个程式如果有C语言库的支持,那幺就可以用C语言;而另一部分为了达到比较高的运行效率,则可以用彙编语言编写。
较为複杂的软体,一 般需要数十种甚至上百种的原始码的参与。为了降低种複杂度,必须引入一种可以描述各个原始码之间联繫,并且如 何正确编译的系统。在这样的背景下,修订控制系统(RCS)诞生了,并成为研发者对代码修订的必备工具之一。
还有另外一种组合:原始码的编写和编译分 别在 不同的平台上实现,专业术语叫做软体移植。
着作权
如果按照原始码类型区分软 件,通常被分为两类:自由软体和非自由软体。自由软体一般是不仅可以免费得到,而且公开源代 码;相对应地,非自由软体则是不公开原始码。所有一切通过非正常手段获得非自由软体原始码的行为都将被视为非法。
质量
对于计算机而言,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好”的原始码;然而作为一个人,书写习惯的好坏将决定原始码的好坏。原始码是否具有可读性,是判断其好坏的重要标準。软体文档则是表明可读性的关键。
效率
虽然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语言来实现计算机的同一功能,但在执行效率上则存在不同。普遍规律是:越高级的语言,其执行效率越低。这也是为什幺彙编语言生成的档案比用VB语言生成档案普遍要小的原因。
开放原始码
您购买或下载的大多数软体只提供已编译的可运行版本。“已编译”意味着开发人员创建的实际程式代码(称为原始码)已经由一个称为编译器的特殊程式进行过处理,该程式将原始码转换为计算机可以理解的格式(有关编译器的详细信息,请参见C语言入门教程)。修改大多数应用程式的已编译版本都是极其困难的,人们几乎不可能知道开发人员究竟是如何创建程式的各个部分的。大多数商业软体製造商都将这一点视为有利条件,以防止其他公司複製自己的代码并将其用在竞争产品中,同时可以控制其特定产品具有的质量和功能。
开放原始码软体恰恰相反。原始码随已编译的版本一起提供,而且事实上鼓励人们修改或定製。支持开放原始码概念的软体开发人员相信,通过允许感兴趣的人修改原始码,应用程式将会更加完善,并且在很长时间内不会出现错误。
软体开发行业所定义的开放原始码软体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
- 程式必须免费发布(但可以是出售的软体包中的一部分,例如在下面的例子中,Red Hat对Linux就是这样做的)。
- 必须提供原始码。
- 必须允许任何人修改原始码。
- 可以重新发布修改后的版本。
- 许可证不得要求排除其他软体或干预其他软体的运行。
下面让我们看一个开放原始码软体的真实例子。1991年,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学生李纳斯·托沃兹(Linus Torvalds)基于Unix的衍生版本Minix开发了一个新的作业系统,并称之为Linux。托沃兹使用GNU通用公共许可证(它为开放原始码软体提供了很好的法律定义)发布了0.02版本的Linux。全球各地的人下载并开始使用Linux。其中,许多用户是独立的程式设计师,他们对托沃兹提供的原始码进行了修改。在接下来的3年中,托沃兹从其他程式设计师那里收到了这些修改后的版本,并将许多改动结合到基础版本中,于1994年发布了Linux的1.0版。
那些想要使用开放原始码软体的最终用户的一个共同顾虑,是这些软体缺乏质量担保和技术支持。因为该软体的许可证鼓励修改和定製,所以几乎无法提供支持。这正是1994年成立的Red Hat Software创建“Official Red Hat Linux”并销售这一通常是“免费”的软体的原因。Red Hat向软体包添加的主要价值是质量担保和技术支持。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技术支持承诺成为促使其购买Linux而不是免费下载它的一个关键因素。除了Red Hat以外,还有其他几家公司将Linux打包(通常带有其他软体)以进行转售。
除了Linux以外,Mozilla(Netscape浏览器核心)、Apache(Web服务器)、PERL(Web脚本语言)和 PNG(图形档案格式)都是非常受欢迎的基于开放原始码的软体。
WEB标準
WEB标準化CSS+DIV代码
CSS+DIV是网站标準(或称“WEB标準”)中常用的术语之一,通常为了说明与HTML(标準通用标记语言的一个套用)网页设计语言中的表格(table)定位方式的区别,因为XHTML网站设计标準中,不再使用表格定位技术,而是採用css+div的方式实现各种定位。
层叠样式表单(外语缩写CSS)的,它是一种用来表现HTML(标準通用标记语言的一个套用)或XML(标準通用标记语言的一个子集)等档案式样的计算机语言。
DIV元素是用来为HTML文档内大块(外语block-level)的内容提供结构和背景的元素。DIV的起始标籤和结束标籤之间的所有内容都是用来构成这个块的,其中所包含元素的特性由DIV标籤的属性来控制,或者是通过使用样式表格式化这个块来进行控制。
CSS+DIV网站设计的优势和问题
XHTM是目前国际上倡导的网站标準设计语言,因为XHTML网站设计语言具有的基本特点,这种CSS+DIV模式的网站设计具有一定的优势,不过目前在网站建设套用中CSS+DIV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综合网站技术和设计人员的体会,并从网路行销套用的角度,将CSS+DIV网站设计的优势和问题归纳如下:
CSS+DIV网站设计的优势
首先,CSS的极大优势表现在简洁的代码,对于一个大型网站来说,可以节省大量频宽,而且众所周知,搜寻引擎喜欢清洁的代码(其真正意义在于,增加了有效关键字占网页总代码的比重),因此使用CSS+DIV的web标準製作的网站具有搜寻引擎友好的一定优势。
其次,CSS+DIV製作的网站使得网站改版相对简单,很多问题只需要改变CSS而不需要改动程式,从而降低了网站改版的成本。
CSS+DIV网站设计的问题
儘管CSS+DIV具有一定的优势,不过现阶段CSS+DIV网站建设存在的问题也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
第一,对于CSS的高度依赖使得网页设计变得比较複杂。相对于HTML4.0中的表格布局(table),CSS+DIV儘管不是高不可及,但至少要比表格定位複杂的多,即使对于网站设计高手也很容易出现问题,更不要说初学者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XHTML网站设计语言的普及套用。
第二,CSS档案异常将影响整个网站的正常浏览。CSS网站製作的设计元素通常放在几个l外部档案中,这一个或几个档案有可能相当複杂,甚至比较庞大,如果CSS档案调用出现异常,那幺整个网站将变得惨不忍睹。
第三,对于CSS网站设计的浏览器兼容性问题比较突出。基于HTML4.0的网页设计在IE4.0之后的版本中几乎不存在浏览器兼容性问题,但CSS+DIV设计的网站在IE浏览器里面正常显示的页面,到火狐浏览器(FireFox )中却可能面目全非(这也是为什幺建议网路行销人员使用火狐浏览器的原因所在 )。CSS+DIV还有待于各个浏览器厂商的进一步支持。
第四,CSS+DIV对搜寻引擎最佳化与否取决于网页设计的专业水平而不是CSS+DIV本身。CSS+DIV网页设计并不能保证网页对搜寻引擎的最佳化,甚至不能保证一定比HTML网站有更简洁的代码设计,何况搜寻引擎对于网页的收录和排序显然不是以是否採用表格和CSS定位来衡量,这就是为什幺很多传统表格布局製作的网站在搜寻结果中的排序靠前,而很多使用CSS及web标準製作的网页排名依然靠后的原因。因为对于搜寻引擎而言,网站结构、内容、相关网站连结等因素始终是网站最佳化最重要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