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轻工食品学院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轻工食品学院成立于1987年,现有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包装工程四个本科专业,其中食品科学与工程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学院目前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和农产品加工与贮藏、食品科学、粮油与蛋白质工程三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并拥有食品加工与安全的农业推广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轻工食品学院
- 创办时间:1987年
学院概况
“农产品加工与贮藏”是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拥有“广东省岭南特色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平台,拥有广州市重点实验室“广式传统食品加工与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
机构设定
现有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包装工程4个本科专业和农产品加工与贮藏硕士专业,拥有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领域的农业推广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在校本科生近千人,研究生近百人。
学院下设农产品加工及保鲜研究所、香精香料研究中心、果酒研究中心、食品添加剂研究中心、肉製品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学院下设农产品加工及保鲜研究所、香精香料研究中心、果酒研究中心、客家黄酒研究中心、食品添加剂研究中心、肉製品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实验室总面积 2450㎡,拥有气相-质谱联用仪、液相-质谱仪、质构仪、原子吸收仪等一批设备,总值达1700万元。。
科研成果
现有教学科研人员50名,其中教授9名、副教授及高级实验师30多名。近三年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5项、省部产学研合作及广东省科技攻关等各类科研项目80余项,特别是在果蔬贮藏保鲜、禽肉产品加工、热带水果综合加工、食品添加剂研究及套用等方面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近五年来获省级科学技术奖6项,广东农业技术推广奖2项,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项目9项,发表专业着作20多本,发表SCI,EI等高水平科研论文150多篇。并和广东省内外50多家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係,同时也为广东传统食品行业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
研究领域
(1)客家黄酒(娘酒)酿造技术。研究客家黄酒的功效成分、微生物菌群、降糖机理、发酵调控、食品安全等,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开发低糖度客家黄酒,支持了梅州、河源等地的一批客家黄酒企业的发展。
(2)广式传统肉製品加工技术。系统研究了腊肉、腊肠、盐焗鸡、酱滷肉等传统肉製品的风味形成机制、氧化机理与调製技术、以及工艺革新、质量控制等方面。较好地解决了腊肠的氧化酸败、盐焗鸡色泽和口感差等技术问题。与皇上皇食品集团、无尽食品公司等大型肉製品企业,以及新会礼乐镇、中山黄圃、东莞厚街等肉製品专业镇进行了广泛合作。
(3)岭南特色果酒酿造技术。研究荔枝、龙眼、青梅等岭南特色果酒的发酵技术,改进了岭南特色果酒的质量。
(4)传统调味品(酱油、豆豉、豆酱等)技术。研究传统豆豉、酱油的功能成分、风味形成机理、菌相变化、发酵特性等,革新了传统的生产工艺。
(5)香精香料(天然香料、鹹味香精)。研究岭南特色香料(肉桂、藿香、柑橘等)的精油提取技术,以及其风味成分、功效成分、抑菌物质的特性;研究生物发酵技术在天然香精中的套用;研究美拉德反应以及肉味香精生产技术。
(6)其他特色农产品加工技术:腐竹加工与安全生产技术、纯鸡油、鸡粉生产技术、广东特色梅菜、头菜加工技术等。
(2)广式传统肉製品加工技术。系统研究了腊肉、腊肠、盐焗鸡、酱滷肉等传统肉製品的风味形成机制、氧化机理与调製技术、以及工艺革新、质量控制等方面。较好地解决了腊肠的氧化酸败、盐焗鸡色泽和口感差等技术问题。与皇上皇食品集团、无尽食品公司等大型肉製品企业,以及新会礼乐镇、中山黄圃、东莞厚街等肉製品专业镇进行了广泛合作。
(3)岭南特色果酒酿造技术。研究荔枝、龙眼、青梅等岭南特色果酒的发酵技术,改进了岭南特色果酒的质量。
(4)传统调味品(酱油、豆豉、豆酱等)技术。研究传统豆豉、酱油的功能成分、风味形成机理、菌相变化、发酵特性等,革新了传统的生产工艺。
(5)香精香料(天然香料、鹹味香精)。研究岭南特色香料(肉桂、藿香、柑橘等)的精油提取技术,以及其风味成分、功效成分、抑菌物质的特性;研究生物发酵技术在天然香精中的套用;研究美拉德反应以及肉味香精生产技术。
(6)其他特色农产品加工技术:腐竹加工与安全生产技术、纯鸡油、鸡粉生产技术、广东特色梅菜、头菜加工技术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轻工食品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