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信用评价
企业信用评价,以企业或单位为被评对象开展的信用评价活动。在进行企业信用评价的过程中,企业信用评价主体应遵照下列原则。
a) 客观性:应对採集到的被评对象信用信息进行尽职调查,并採取相应方法核实比对,务求真实客观反映其信用状况。b) 独立性:应不带有任何偏见、不受任何外来因素影响,独立、公正地反映被评对象的信用状况。c) 审慎性:在对被评对象进行信用分析、评价的过程中,尤其在被评对象提供的信用信息不完备或不能核实的情况下,应持审慎态度。d) 前瞻性:在客观反映被评对象过去与当前信用状况的基础上,应侧重对被评对象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履约能力与意愿进行分析与判断。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企业信用评价
- 外文名:enterprise credit assessment
- 别称:企业信用评价标準服务
- 适合地区:中国
基本信息
企业信用评价是指:由独立的、中立的专业机构,受评价对象的委託、按照“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以标準化的评价事项和内容为依据,用规範的程式和科学的方法,对受评对象履行相应经济承诺的行为、能力和可信任程度进行调查、审核和综合评价,并以直观的符号表示其评价结果的行为。
组成部分
信用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前提与基础。市场经济主要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配置,而作为市场机制核心内容的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等价交换。随着交换关係的複杂化,整个经济活动被彼此相连、互为制约的信用关係所联结。这种信用关係作为一种独立的经济关係维繫、支持、形成市场秩序。没有信用,就没有交换与市场,就没有经济活动存在与扩大的基础,就没有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秩序。信用的发展,是根植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中的。市场经济愈发达就愈要求诚实守信,愈要求有序的信用交易。西方已开发国家正是顺应了这种趋势,建立了信用管理体系,形成了信用环境与信用秩序,发挥了信用活动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新兴的工业化国家也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广大的开发中国家也普遍出现了信用活动快速发展的倾向和趋势。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步推进,美国2008年所爆发的“次贷危机”引发了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全球範围内最大的经济危机。究其根本原因,正是因为在市场经济体系中自上而下的丧失了信用,管理层缺乏有效的信用监管手段所造成的。也正因为如此,全球经济面临着“信用危机”,信用问题已成为市场经济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