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企业生产与物流管理(第2版)

企业生产与物流管理(第2版)

企业生产与物流管理(第2版)

《企业生产与物流管理(第2版)》是一本于2015年6月4日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基本介绍

  • 书名:企业生产与物流管理(第2版)
  • 作者:马士华、林勇
  • ISBN:9787302399032
  • 定价:35元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6-4

内容简介

本书详细介绍了生产运作和生产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系统地阐述了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和内容、运作战略、生产物流战略、运作系统设计方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阐述了生产物流在运作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对运作系统运行设计和选址布局决策、生产计画的制定、物料需求计画(MRP)的处理逻辑、生产作业计画与生产控制等进行了系统介绍,对製造资源计画(MRPⅡ)和企业资源计画(ERP)的产生与发展、管理上的功能及实施策略进行了分析。对无库存生产方式、约束理论及最优生产技术(OPT)等内容做了专门介绍,还将企业生产与物流管理绩效评估的内容引入生产运作与物流管理中来。
综合来看,全书既有生产运作管理和物流管理的经典内容,又有反映当前发展动向的观点,试图给读者提供一个宽阔的视野。 本书既可以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以作为企业管理人员学习和培训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导论1
1.1生产运作管理1
1.1.1生产运作的含义1
1.1.2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3
1.1.3生产计画与控制系统5
1.1.4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6
1.1.5生产运作管理职能在企业组织结构中的定位8
1.2企业生产物流管理8
1.2.1物流管理的定义8
1.2.2企业物流管理的分类9
1.2.3企业生产物流的特点10
1.2.4物流管理在企业竞争中的作用11
1.2.5我国企业物流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12
1.3生产类型13
1.3.1製造业企业生产类型的划分14
1.3.2服务型企业生产类型的划分17
1.3.3服务业与製造业运作管理上的特点比较19
1.4生产/运作管理的历史发展20
小结与讨论21
思考题22
案例F汽车有限公司的供应链运作管理22
第2章运作战略与物流管理策略25
2.1运作战略25
2.1.1全球竞争环境的变化25
2.1.2运作战略的含义26
2.2运作战略的制定27
2.2.1价值链分析27
2.2.2制定运作战略的影响因素28
2.2.3制定运作战略的基点30
2.3生产过程设计32
2.3.1生产过程分类32
2.3.2产品过程矩阵34
2.3.3影响生产过程设计的主要因素35
2.3.4生产单位的组织形式36
2.3.5生产过程方案选择及评价37
2.4企业物流运作方式选择策略39
2.4.1影响物流运作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39
2.4.2物流“外包自营”决策程式41
2.4.3物流外包的优势与风险分析42
2.4.4物流外包失利的原因43
2.4.5物流外包风险防範44
小结与讨论45
思考题45
案例J电子公司运作管理模式的转型战略45
第3章生产组织方式与生产物流管理49
3.1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要求49
3.1.1生产过程的概念49
3.1.2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51
3.2组织生产过程的方式52
3.2.1单一品种一批零部件的移动方式52
3.2.2多品种生产条件下零部件的移动方式54
3.3MTS/MTO的生产物流管理55
3.3.1MTS生产类型的生产物流管理55
3.3.2MTO生产类型的生产物流管理57
3.4延迟製造与物流延迟58
3.4.1延迟製造与物流延迟的含义58
3.4.2延迟製造与物流延迟的实施方法59
3.4.3延迟製造与物流延迟的适用环境60
3.5逆向物流62
3.5.1逆向物流的含义与意义62
3.5.2逆向物流的运行特点63
3.5.3逆向物流的最佳化与实施方法66
小结与讨论69
思考题69
第4章生产设施布局与物流最佳化70
4.1影响企业生产单位构成的因素70
4.2物料流程形式与设施布置形式71
4.2.1物料流程形式71
4.2.2设施布置类型71
4.3组织生产单位的专业化原则73
4.3.1按工艺专业化原则组织的生产单位73
4.3.2按对象专业化原则组织的生产单位74
4.4装配线生产物流平衡最佳化75
4.4.1装配线生产物流平衡的提出75
4.4.2装配线生产物流平衡最佳化方法75
4.5设施布局与物流最佳化的定量方法77
4.5.1运量图法77
4.5.2作业相关图法77
4.5.3从至表法79
4.5.4线性规划80
4.5.5计算机辅助最佳化方法81
4.6非製造业的设施布置83
小结与讨论84
思考题85
案例海喻光纤光缆厂选址分析86
第5章生产计画与物料需求计画88
5.1生产计画概述88
5.1.1生产计画系统的构成88
5.1.2生产计画的指标体系与期量标準88
5.2年度生产计画90
5.2.1MTS企业年度生产计画的制订90
5.2.2MTO企业年度生产计画的制订93
5.3主生产计画96
5.3.1主生产计画的定义96
5.3.2主生产计画的约束条件及编写步骤96
5.3.3主生产计画的编制原则97
5.3.4主生产计画编制的技巧98
5.4物料需求计画100
5.4.1物料需求计画的产生与发展100
5.4.2MRP的基本原理106
5.4.3MRP运行中的几个主要参数112
5.4.4MRP的效益115
小结与讨论117
思考题118
案例APS在H公司订单管理中的套用118
第6章生产作业计画与控制120
6.1生产作业计画120
6.1.1生产作业计画的主要内容和作用120
6.1.2生产作业计画的期量标準121
6.2作业排序的理论与方法124
6.2.1排序的基本概念124
6.2.2排序问题的描述125
6.2.3排序问题的分类与表示方法127
6.2.4排序问题的求解128
6.2.5流水车间作业排序128
6.2.6单件车间作业排序132
6.3生产作业控制136
6.3.1生产作业控制的基本概念136
6.3.2生产作业控制的主要内容140
6.3.3生产作业控制与调度144
6.3.4常见生产作业控制方法145
小结与讨论147
思考题147
第7章製造资源计画与企业资源计画148
7.1MRPⅡ与ERP的产生与发展148
7.1.1MRPⅡ的产生与发展148
7.1.2ERP的产生与发展149
7.2MRPⅡ的构成及基本特徵150
7.2.1MRPⅡ的基本组成150
7.2.2MRPⅡ的管理特徵152
7.2.3MRPⅡ给企业带来的收益154
7.3从MRPⅡ到ERP154
7.3.1ERP产生的背景154
7.3.2ERP的主要特点155
7.3.3ERP的典型结构156
7.4ERP的实施157
7.4.1实施ERP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57
7.4.2实施ERP必须认识的问题158
7.4.3ERP成功实施的关键——业务流程重构161
7.4.4ERP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162
7.4.5注重生产物流管理对成功实施ERP的作用164
小结与讨论165
思考题165
案例A公司怎样实施ERP?165
第8章JIT与生产物流171
8.1JIT的基本思想与哲理171
8.1.1JIT的产生与发展171
8.1.2浪费的7种形式172
8.1.3JIT的基本思想173
8.1.4JIT的生产哲理174
8.2推动式和牵引式生产系统177
8.2.1推动式生产系统177
8.2.2牵引式生产系统178
8.2.3推动/牵引集成式生产系统178
8.3看板管理系统179
8.3.1看板的含义和种类179
8.3.2看板的功能180
8.3.3看板控制系统的构成181
8.3.4看板运行张数的计算181
8.3.5看板管理的主要工作规则183
8.4组织无库存生产的基本条件183
8.4.1组织平準化生产184
8.4.2构造无库存製造单元184
8.4.3降低设备调整时间186
8.4.4具有稳定的质量水平187
8.4.5具有多技能的操作工人187
8.4.6保持各生产单元之间的物流平衡188
8.4.7预防性设备维修188
8.4.8部门间的合作精神189
8.4.9与供应商形成合作伙伴关係189
8.5JIT在生产物流组织中的套用190
8.5.1需求拉动式的準时物流管理190
8.5.2準时採购190
8.5.3第三方物流企业直送工位191
小结与讨论193
思考题194
练习题194
案例到底该怎样看待JIT?194
第9章TOC理论及其物流管理197
9.1TOC的基本思想197
9.1.1约束理论的产生197
9.1.2OPT的几个主要概念198
9.1.3TOC的基本思想199
9.1.4OPT的目标200
9.2基于TOC的生产企业分类201
9.2.1V形企业201
9.2.2A形企业202
9.2.3T形企业202
9.3TOC的9条原则203
9.4DBR系统的构成及其作用205
9.4.1DBR系统的构成及控制原理205
9.4.2DBR系统的实施模式207
9.4.3OPT软体系统概述208
9.5TOC生产物流管理方式210
9.5.1TOC理论在生产物流中的套用210
9.5.2JIT与TOC相结合的库存管理212
小结与讨论213
思考题213
练习题214
案例约束理论在某汽车製造企业物料供应系统中的套用214
第10章企业生产与物流管理的绩效管理218
10.1生产与物流绩效集成评估体系及其指标218
10.1.1生产与物流职能的关联性218
10.1.2生产与物流绩效集成评估体系218
10.1.3生产与物流绩效集成评估指标体系219
10.2企业生产与物流管理的绩效评估方法220
10.2.1平衡计分卡221
10.2.2模糊综合评价法222
10.2.3专家评价法225
10.3企业生产与物流管理的标桿管理227
10.3.1标桿管理的方式227
10.3.2标桿法的基本原则228
10.3.3标桿法的实施步骤229
小结与讨论230
思考题230
案例美国施乐公司物流绩效标桿230
参考文献232

前言

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力是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象徵。产品在市场上竞争力的大小,完全取决于在该产品上所凝集的企业综合实力的强弱。这种实力可具体体现在对客户需求回响迅速、产品质量好、成本低、交货準时、售后服务有保证等方面。一个企业若能以比竞争者更快的回响速度、更高的质量、更低的价格,準时向用户提供性能更好、品种更多的产品,它在市场竞争中就会始终占据主动。这是每个管理者都明白的道理。毫无疑义,这种竞争力是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生产过程已经远远超过单个企业的概念,而是指整个供应链管理过程。
过去,人们在研究企业运作管理时,往往只关注生产运作活动本身,而对与之相辅相成的生产物流常常忽略了。因此,本书在撰写的过程中,试图将生产运作与生产物流联繫起来。在结构上,仍以生产运作管理为主线,在阐述生产运作管理的概念、理论和方法的过程中,将生产物流管理与之结合起来。大量的实践经验已经证明,只有通过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生产运作管理和生产物流管理的水平,才能使企业的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发挥至极,才能形成最有效的优势。
企业生产运作管理涉及许多内容,为了使管理者能在较短时间内领略生产运作与生产物流管理,本书着重介绍了生产运作管理和生产物流管理方面的核心内容。与现有的介绍生产运作管理的书籍不同,本书没有追求体系上的完整,而是突出企业在生产运作和生产物流管理中的基础问题。作为本书的前期课程,建议读者在学习“库存管理”之后再阅读本书。
全书共分10章。第1、2章除了介绍一些基本概念以外,重点介绍企业运作战略和生产物流管理模式选择,特别是从全球竞争环境的变化出发,讨论了制定运作战略的含义、制定运作战略的影响因素、制定运作战略的基点和企业物流运作方式选择策略,详细讨论了物流外包的决策问题。第3、4章是关于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最佳化组织生产物流过程的问题,介绍生产过程组织方式、MTS/MTO的生产物流管理、延迟製造与物流延迟以及逆向物流的有关内容,并对企业生产单位构成、物料流程形式与设施布置形式、组织生产单位的专业化原则、装配线生产物流平衡最佳化、设施布局与物流最佳化的定量方法做了介绍。第5~7章重点讨论的是生产计画、物料计画、生产作业计画与生产控制的问题。分别从年度生产(总体)计画、主生产计画、物料需求计画(MRP)几个层面逐一进行了阐述。然后讨论了生产作业计画的制定、实施与控制的问题。并且针对目前企业实施製造资源计画与企业资源计画的现状,介绍从MRP到MRPⅡ再到ERP的变化以及ERP的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等。第8章介绍的是JIT与生产物流的内容,介绍了JIT的基本思想与哲理、推进式和牵引式生产系统、看板管理系统及组织无库存生产的基本条件、JIT在生产物流组织中的套用。第9章是TOC理论及其物流管理,介绍TOC的基本思想、基于TOC的生产企业分类、TOC的9条原则及TOC生产物流管理方式。第10章讨论了企业生产与物流管理的绩效管理问题,分析了生产与物流绩效集成评估体系及其指标,介绍企业生产与物流管理的绩效评估方法、企业生产与物流管理的标桿管理以及生产成本与物流成本的核算。
本书由马士华和林勇编写,其中第1、2、7~9章由马士华编写,第3~6、10章由林勇编写。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新近发表的有关资料,并已儘可能详细地在参考文献中列出,在此对这些专家学者深表谢意。可能有些资料引用了而由于疏忽没有指出资料出处,若有这类情况发生,在此表示万分歉意。
鑒于作者水平有限,加上时间仓促,书中谬误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着者2008年8月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企业生产与物流管理(第2版)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