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伊斯坦堡赛道

伊斯坦堡赛道

伊斯坦堡赛道赫尔曼·剔克(Hermann Tilke)设计,位于图兹拉,博斯普鲁斯大桥的亚洲侧,距离市中心约50公里。于2005年8月承办他们的首届F1大奖赛。伊斯坦堡赛道属于逆时针赛道,共有14个弯道,其中8个左弯、6个右弯,大直道上设计最高时速可达330公里/小时。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伊斯坦堡赛道
  • 设计:赫尔曼·剔克
  • 位于:图兹拉
  • 地理:距离市中心约50公里

基本信息

赛道名称:土耳其伊斯坦堡赛道
方向:逆时针
单圈长度:5.340公里/3.318英里
土耳其伊斯坦堡赛道土耳其伊斯坦堡赛道
最长直道:720米
左弯数:8
右弯数:6
最小弯道半径:15米
前直道长:655米
路肩数目:16个
赛道宽度:21米
比赛总长度:309.720公里/192.460英里
比赛总圈数:57圈
圈速记录:1分24秒770(2005/蒙托亚/麦拿轮)
进站选择:1停,27-33圈;2停,12-15, 33-37圈;3停 6-12, 20-27, 37-45圈
最高车速:320公里/小时(预计)
路肩数目:16个
最大坡度:8.154%(2个下坡,3个上坡)
轮胎墙用胎:124000个
总观众容量:130000位
主看台容量:25000位
临时看台容量:50000位
草地看台容量:50000位
VIP包厢容量:5000位
停车场容量:12000辆

赛道简介

伊斯坦堡赛道由德国建筑师赫尔曼·剔克(Hermann Tilke)设计,土耳其总理亲自参加了动工仪式,赛道坐落在图兹拉,博斯普鲁斯大桥的亚洲侧,距离市中心约50公里。赛道设计的错落有致,水平相差50米,倾斜度为8%。伊斯坦堡赛道是F1赛历中三条逆时针赛道之一(其他两条逆时针赛道是:圣马利诺伊莫拉赛道、巴西英特拉格斯赛道)。修建始于2003年9月10日, 施工面积超过两百二十万平方米,花费约1.75亿欧元,是在土耳其建造的第二条赛车比赛赛道,2004年6月正面看台开始建造,2005年1月赛道开始进行了整体的美化工作。土耳其于2005年8月承办他们的首届F1大奖赛,这也使F1的赛程表首次扩充到了19场分站赛。 伊斯坦堡赛道伊斯坦堡赛道综合了匈牙利亨格罗林赛道、巴西英特拉格斯以及比利时斯帕赛道的特点,与同样出自赫尔曼·剔克之手的马来西亚雪邦赛道、巴林沙赫尔赛道和上海国际赛车场一样规模宏大,适合举办F1此类高级别方程式比赛。该赛道共有14个弯道,其中8个左弯、6个右弯,大直道上设计最高时速可达330公里/小时。这条赛道的单圈时间在1分25秒左右。
土耳其副总理阿林奇(左)土耳其副总理阿林奇(左)
伊斯坦堡赛道赛道旁共有32个看台,设计可容纳130000观众,主看台座位达25000。赛场有12000个 停车位,以及一系列为高级别观众设计的服务设施。

赛道特性

与大多数赛道不同的是,伊斯坦堡赛道属于逆时针赛道,在目前知名的F1举办地中只有圣马利诺和巴西使用逆时针的比赛路线。这就给予车手更大的挑战,特别在赛车下压力的调校上需要独闢蹊径。
但是对于技艺超群的实力派车手来说,伊斯坦堡赛道为他们準备了不少超车的好机会。因为这里地势变化複杂,时有起落。看似和马来西亚以及上海国际赛车场相同的回头弯里,车手超车的机会却有着天壤之别。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犯低级错误。
土耳其的高温,坚硬的表面沥青,使得硬胎成为不二的选择,虽然满布直道和高速组合弯角,但考虑到最后几个慢速弯角,一般倾向于中度下压力设定。
赛道构思渗入了不少东方元素,赛道指挥塔独特的“拱形门”样式极具特徵。而赛道本身也颇具挑战性,好几条大直路被180度的弯分割开来。
赛道和其设施是由着名的赛道设计师Hermann Tilke设计的,他说他设计这条赛道要用来难倒赛车手的,而土耳其格兰披治一开始就为难了很多车手,有很多车手整个周末都被抛离赛道。
但这条赛道也并不是无懈可击的,在2005年土耳其大奖赛的预赛后,Jenson Button批评赛道经过周末赛事后变得不平,特别在第8个弯,导致很多车手被滑出赛道,同样是上海国际赛车场的设计师Hermann Tilke了解后, 指出有些地方凹陷是因为赛道的位置以前是沼泽来的。en:JarnoTrulli则讽刺这条赛道,说他觉得这条赛道很容易适应,而好的表现主要是来自赛车而不是赛车手。

弯道介绍

首先从主看台下面的大直道全速通过,当到达第一个左弯前剎车时车速为每小时300公里左右。1号弯呈90度,而且带有明显的下坡特徵。可以使用三档以大约每小时160公里的速度通过。其实1号弯和2号弯是一个组合弯道,使出向右的2号弯时速度已经可以上升到每小时200公里。
3号弯是一个很长的右向曲线,在这里可以加速到每小时300公里。速度上来后就要猛踩剎车,準备通过下面的左-右-左组合弯。
伊斯坦堡赛道设计图伊斯坦堡赛道设计图
首先是向左拐的3号弯,事实上它是三个连续弯中速度最快的,大概是每小时145公里用三档。驶出这个弯道时不能甩得太开,必须紧贴赛道左侧为进入4号弯作準备。减一档,速度也降至每小时120公里,掌握好这个弯的顶点位置非常重要。进入5号弯前还要剎车。通过这个左弯后会看到同样左拐的6号弯,它和5号弯组成一个双顶点弯道。但是6号弯的出口越来越宽所以我们可以一直加速驶出。
接下来是一段直路,要让车速儘可能的快。但是到达7号弯(发卡弯)时不得不重踩剎车,这里将对赛车的后轮造成巨大压力,不逊于出弯加速时的压力。这个发卡弯带有缓慢的下坡,通过它的时速不能太快,大概是115公里。
从7号弯出来是一个短道加速,接下来就是整个赛道最有趣同时也是最艰难的8号弯了。8号弯是一个连续的左弯,实际上它是由4个顶点组成的,通过时的线路则体现为三顶点。赛车在这里行驶时的状态将打到极限,右前轮压力很大;这里对车手的驾驶技术也是挑战,必须掌握好最佳通过路线,任何微小的错误都将导致严重的后果。
从複杂的8号弯出来,9号弯已经在一条平坦直路的前方向。9号弯和10号弯形成一个左-右方向的连续弯。赛车从六档时速300公里骤减到110公里通过9号弯。然后加速右转通过10号弯,在这里的出弯速度将对后面的长直道速度带来很大影响。
这条赛道的后直道也非常有特点,漫长的直道被一个右弯折断,也就是11号弯。通过这个弯的速度高达每小时300公里,然后赛车继续加速到每小时320公里。这时车速达到最快,马上将进入赛道末尾的最慢处同时也是最佳超车位置。
最后的三个弯形成左-右-左连续弯道,其中最有趣的当数头一个左弯12号弯。因为它后面的13号弯是一个右弯,所以我们可能会在比赛中看到两部赛车在12号弯齐头并进争抢车位的景象。12号弯的时速只有90公里,时速110公里的13号弯使抢位的赛车排好次序进入最后一个弯道。赛车从14号弯以每小时110公里的速度出来就再次驶入主看台大直道开始新的一圈。

车手评价

英国车手巴顿:“我曾经开车在伊斯坦堡赛道转过,赛道看上去令人兴奋,有很长的高速弯,尤其是第三个弯很有挑战性。”“这是今年赛历中三条逆时针赛道之一,与英特拉格斯赛道与
伊斯坦堡赛道比赛中
伊斯坦堡赛道比赛中伊斯坦堡赛道比赛中
伊莫拉赛道一样。这对我们的脖子来说有些不太习惯,过弯时的压力更大。”
义大利车手特鲁利:“最后的直道看上去很长,我们可能有机会利用这个实行超车。”
英国车手库特哈德:“这将是F1赛历中最艰苦的赛道之一,这非常富有挑战性,赛道有很多坡度变化。”
西班牙车手阿隆索:“高温不仅对轮胎是个很大的考验,对车手同样也是。在厚重的赛车服里,我们将损失3公斤的水,所以必须在赛前做好体能储备。赛道的第12个弯角是个挑战,我们必须从330公里每小时的赛道最高时速迅速降到出弯时的95公里每小时,这也是最慢的一个弯角。”

历届冠军榜

年份
日期
桿位
冠军
最快圈速
2011
05-8
维特尔(红牛车队)
维特尔(红牛车队)
韦伯(红牛车队)1分29秒703
2010
05-30
韦伯(红牛车队)
汉密尔顿(麦拿轮车队)
佩特洛夫(雷诺) 1分29秒165
2009
06-07
维特尔(红牛车队)
巴顿(布朗GP车队)
巴顿(布朗GP车队)1:27.579
2008
05-11
马萨(法拉利车队)
马萨(法拉利车队)
莱科宁(法拉利车队)1:26.506
2007
08-26
马萨(法拉利车队)
马萨(法拉利车队)
莱科宁(法拉利车队)1:27.295
2006
08-27
马萨(法拉利车队)
马萨(法拉利车队)
麦可·舒马赫(法拉利车队)1:28.005
2005
08-21
莱科宁(麦拿轮车队)
莱科宁(麦拿轮车队)
蒙托亚(麦拿轮车队)1:24.770

F1相关信息

比赛赛程
F1澳大利亚大奖赛 | F1马来西亚大奖赛 | F1中国大奖赛 | F1巴林大奖赛 | F1西班牙大奖赛 | F1摩纳哥大奖赛 | F1土耳其大奖赛 | F1英国大奖赛 | F1德国大奖赛 | F1匈牙利大奖赛 | F1欧洲大奖赛 | F1比利时大奖赛 | F1义大利大奖赛 | F1新加坡大奖赛 | F1日本大奖赛 | F1巴西大奖赛 | F1阿布达比大奖赛
比赛场地
阿尔伯特公园赛道 | 雪邦赛道 | 上海国际赛道 | 巴林国际赛道 | 加泰罗尼亚赛道 | 蒙特卡洛赛道 | 伊斯坦堡赛道 | 银石赛道 | 纽博格林赛道 | 布达佩斯赛道 | 瓦伦西亚赛道 | 斯帕赛道 | 蒙扎赛道 | 新加坡街道赛道 | 铃鹿赛道 | 英特拉格斯赛道 | 亚斯码头赛道 | 蒙特娄赛道 | 马尼库尔赛道 | 霍根海姆赛道
参赛车队
麦拿轮车队 | 法拉利车队 | 宝马索伯车队 | 雷诺车队 | 丰田车队 | 红牛二队 | 红牛车队 | 威廉士车队 | 印度力量车队 | 布朗GP车队 | 超级亚久里车队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伊斯坦堡赛道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