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伊朗核问题与世界格局转型

伊朗核问题与世界格局转型

伊朗核问题与世界格局转型

伊朗核问题是伊朗跻身政治大国的策略工具,美国与伊朗在核问题上的博弈让世人看到了霸权主义的实质和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艰难,而国际社会围绕伊朗核问题的博弈展示了世界格局转型的一个场景。在世界经济格局转型中,资本主义价值观培养起来的自私、贪婪和投机天性决定资本主义经济和金融危机不可避免,美元已不适合充当世界货币,未来世界货币改革,人民币是重要选项之一。在世界政治格局转型中,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正走进垃圾堆。以劳动为核心价值的科学社会主义是人们通向未来和谐社会的桥樑。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给唯恐天下不乱、借世界乱局出售军火、从他人的悲剧中得到好处者带来了威胁。

基本介绍

  • 外文名:The Iranian Nuclear Issue and the World Pattern Transformation
  • 书名:伊朗核问题与世界格局转型
  • 作者:吴成
  • 出版日期:2014年8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802327009
  • 出版社:时事出版社
  • 页数:399页
  • 开本:16
  • 品牌:时事出版社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着眼于伊朗核问题以及美伊关係,探讨世界经济政治格局转型。美伊关係未来趋势是日益缓和,还是更加紧张?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又将出现什幺样的变化?相信你读过本书之后定会有所启发。

作者简介

河南中牟人,河南师範大学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教授,多次赴伊朗、希腊进行学术交流。2007年6月,在德黑兰与伊朗前总统哈塔米同台主持霍梅尼思想研讨会开幕式,并做《用人生圣火点亮共和之灯》的主题发言,受到与会者好评。参编的《文化软实力的维度》获2011年度河南省哲社优秀成果一等奖。出版专着有《社会思潮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走进共和——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第一个十年》(线装书局,2008年)、《两伊战争》(线装书局,2009年)、《教法学家治国》(翻译,线装书局,2010年)、《霍梅尼“教法学家治国”理论研究》(线装书局,2011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当代中国社会思潮 》(河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

图书目录

第一章伊朗的大国诉求
第一节伊朗概观
一、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
二、丰富的自然资源
第二节伊朗人的安全观
一、文化建设
二、民族认同
三、民族安全
第三节世纪之交伊朗政、学界的外交战略谋划
一、伊朗安全环境的新变化
二、安全联动战略思想
三、伊朗的具体对策
第四节伊朗地缘战略地位与地缘政治理论
一、伊朗国际政治转型理论
二、伊朗安全战略上的挑战与机遇
三、西方地缘政治理论的演变
第二章伊朗推行外交政策的实践选择
第一节世人观念中的“核”
一、核威慑
二、核恐怖
三、西方人对伊朗的核担忧
四、伊朗的科技实力
五、伊朗真实的核意图
第二节跌宕起伏的伊朗核问题
一、伊朗的核历程
二、作为战略工具的伊朗核问题
三、伊朗核问题的三个阶段
第三节伊朗人的核态度
一、伊朗领导人的核态度
二、伊朗国内民众的核态度
三、海外伊朗人的核态度
第四节伊朗伊斯兰共和制下的核决策机制
一、伊斯兰共和制
二、伊朗的核决策机制
三、伊朗核技术的研发
第三章美国与伊朗在核问题上的博弈
第一节伊朗与美国关係回顾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伊美关係
二、美国成为控制伊朗的唯一大国
三、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与美国——剪不断,理还乱
第二节战或不战:美国学界和政界的不同主张
一、主战派眼中的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和伊朗核问题
二、反战派眼中的当今世界
三、美国的伊朗政策主张
第三节美伊在核博弈中的对策与反对策
一、制裁与反制裁
二、以军演对抗军事威慑
三、孤立与反孤立
四、美国对伊朗的秘密战争
五、美伊政策调整与双边关係的未来
六、借核问题伊朗收穫了什幺
第四章以色列与伊朗在核问题上的博弈
第一节以色列与伊朗关係回顾
一、伊朗与以色列:曾经的好兄弟与核合作伙伴
二、藕断丝连的伊以关係
第二节伊朗与以色列在核问题上的争执
一、作为伊朗推动外交政策工具的以色列
二、以色列与伊朗在核问题上的针锋相对
三、以色列与美国:谁是谁的猫爪?
第三节世界格局重建中的伊朗与以色列
一、以色列与伊朗在宗教经典中的相互审视
二、目前伊以关係僵持成因及两国关係前景展望
第五章围绕伊朗核问题的俄美博弈
第一节俄罗斯东向战略与俄美在伊核问题上的合作
一、俄罗斯东向战略
二、美国“胡萝蔔加大棒”下的俄美合作
第二节普京对美国的强硬政策
一、加强与伊朗的合作
二、普京为何对美国说“不”
第三节游移于伊美之间的梅德韦杰夫
一、借伊朗核问题与美争夺黑海
二、借伊朗核问题逼美在反导问题上后退
第六章多维视角下的伊朗核问题
第一节欧盟与伊朗核问题
一、欧洲三国与伊朗的恩怨
二、欧洲人对伊朗核问题的态度
三、欧洲对伊朗核问题的政策变化
第二节“金砖国家”与伊朗核问题
一、俄罗斯与伊朗的核合作
二、印度在伊朗核问题上的得与失
三、巴西与伊朗核问题
第三节主要伊斯兰国家在伊朗核问题上的政策变化
一、阿拉伯人眼中的伊朗核问题
二、其他伊斯兰国家在伊朗核问题上的政策变化
第七章伊朗核问题与世界经济秩序重建
第一节石油政治经济学
一、石油工业的兴起与石油价格演变
二、在伊朗核问题上石油政治工具的运用
第二节西方金融危机原因探析
一、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对危机的诊断
二、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对危机的诊断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对危机的诊断
第三节经济全球化与国际货币选择
一、货币的两种价值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演变
三、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尝试
四、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之声
五、伊朗改革结算货币的探索
六、国际货币选择与人民币国际化
第八章核不扩散机制与世界政治秩序重建
第一节核能利用与核灾难
一、核能利用概况
二、核能利用中的重大事故及存在问题
第二节核不扩散机制的历史演进
一、美国“核威慑”下的核扩散
二、美国、苏联与英国联合垄断时期的核扩散
三、国际上的反核运动
四、后冷战时代美国的无核主张
五、从伊朗核问题看目前核不扩散机制的局限性
第三节世界格局重建的理论与实践
一、世界格局的形成与演变
二、已开发国家的新世界秩序理论
三、开发中国家的世界新秩序理论
四、走进无核的世界格局
第九章人类走向美好未来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透过伊朗核问题看美国
一、美国将进入后帝国主义时代
二、美帝国主义衰落的原因
第二节亚洲的崛起
一、不同文化背景下学者们对亚洲崛起的预见
二、从意识形态看亚洲未来
第三节中国的和谐理念与世界格局转型
一、正确理解“韬光养晦”
二、科学社会主义中国与世界未来
三、和谐:人类的永恆追求
四、文明交往是通向和谐世界的桥樑

序言

自从我2002年驻节伊朗及至退休五年多来,对国内的伊朗学,尤其是伊朗核问题方面的研究一直比较关注。我由衷地佩服国内许多研究中东问题的学者,他们长期持之以恆、深入研究这个世界最複杂的地缘政治课题,并取得丰硕成果。吴成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我先后从媒体上看到了吴博士的《萨达姆的悲剧是这样酿成的》、《小布希圆了霍梅尼的梦》、《打伊朗:怎过荷姆兹海峡关?》、《美国制裁伊朗效果分析》、《“无牙虎”吃掉了苏联,还会怎样》等文章。他以独特的视角,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前数月就提出,这是萨达姆的悲剧和伊拉克的民族悲剧;在伊拉克战争过程中,他提出美国对萨达姆的战争是为伊朗人而打的,今天看来是不争的事实,但在当时的舆论氛围下,提出这样的预见是需要勇气的。吴博士的预见性观点不止于此,如他在《美国制裁伊朗效果分析》中提出,“国际社会制裁伊朗,世界经济承受得了吗?将意味着石油涨价、美元贬值,还可能出现新的能源联盟。”以后的事态发展被吴博士言中了。还有,他在《走进共和——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第一个十年》的后记中写道:“伊朗核问题不是外部强加给它的,是伊朗看到大国矛盾和国际格局转型,跻身政治大国的策略,伊朗还要借核问题把美国拉上谈判桌,实现关係正常化。”“伊朗与美国关係正常化在小布希任内实现的可能性极小,最有可能的是美国下届总统的四年任期,美国新总统极有可能把与伊朗改善关係、实现关係正常化作为改变美国形象、凝聚国人、找回民众希望的重大外交举措。”虽然伊朗与美国没有在欧巴马的第一个任期内改善关係,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两国改善关係是大势所趋,能够在当时美国大选候选人尚未确定的情况下,对美国新总统的政策做出判断,反映了一个学者扎实的学术功底。
伊朗核问题的实质是美伊之间的对立,美国一直以来试图颠覆伊朗现政权。伊朗则将拥有核技术作为重温大国梦的一个支点,美国妄想永远称霸世界包括中东地区,这就决定两者的结构性矛盾难以消弭。看到吴博士30多万字的《伊朗核问题与世界格局转型》书稿,对中国有学者对数年来伊朗核问题进行梳理甚感高兴。这是我迄看到的对伊朗核问题论述最全面的着述。吴博士从中国学者的角度,进行全面而客观地剖析,并得出公正的结论。通览全书,书中引用文章、专着多达数百篇(部),反映了作者对文献把握的广度,更为重要的是作者对问题深度的理解。专着紧紧围绕“伊朗核问题与世界格局转型”这一主题,不但对伊朗与美国、以色列、欧盟国家、“金砖国家”、伊斯兰国家等主要国家的关係进行了概括,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如“伊朗核问题是美国与伊朗较量的一种新的斗争形式,其最终还要靠伊朗与美国之间关係的改善来实现”、“俄罗斯是伊朗核问题上的最大赢家”等。
本书重点探讨了世界经济格局转型和世界政治格局转型问题。围绕世界经济格局转型,作者回顾了石油政治的演变,通过综合美国金融危机原因,提出资本主义价值观培养起来的自私、贪婪和投机天性决定经济和金融危机不可避免,在资本主义价值观支配下的美元已不适合充当世界货币,在未来世界货币的改革中,人民币是重要的选项之一。从人民币所代表的价值观来说,它成为世界货币是大势所趋。在世界政治格局的转型问题上,作者预设,未来世界格局不应以“极”定位,而应以规则定位,国家不分大小,共同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共同遵守,互利共赢,告别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在我看来,书中最大亮点是对科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论述,依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原着,将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定位为“劳动”,并提出,劳动价值观的树立从人与人的关係或从人与自然的关係上保证了和谐与幸福,为使人的幸福指数的最大化和痛苦指数的最小化提供了前提条件。不管是国际的或是国内的真正发展,必须建立在劳动之上,只有建立在劳动之上的发展才是恆久的。新中国将以劳动为核心价值观的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使中华民族充满了活力,并充分展示了亚洲人包容进取的优秀品格。中华民族在劳动中去创造财富,共同分享劳动成果,建立合作互助的新型人际关係,从而使人类看到了可持续发展与和平的曙光。和平崛起的中国正在“威胁”受“冷战”观念支配的某些政治家以及为其服务的学者的利益,他们凭藉自己的思维定式,以他们前辈靠战争、占领和掠夺而勃发,就想当然地揣度中国复兴要靠“新殖民主义”,所以自感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面临的威胁越来越大。中国的和平发展意味着一种全新的普世价值观正在为世界上爱好和平的民族和有识之士所接受,从这点看,的的确确给唯恐天下不乱、借世界乱局出售军火、从他人的悲剧中得到好处者带来了“威胁”。
总之,全书通过伊朗核问题看世界格局转型,从个案入手看国际社会的变化,又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是难能可贵的。不论对想了解伊朗核问题,还是对想探究伊核问题牵扯转型之国际社会的读者来说,这都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新春肇始,万象更新,期待吴博士在国际问题学术研究上再创佳绩!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伊朗核问题与世界格局转型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